到了這個時候各國犯難了,如果使用氦氣飛艇成本太高,可是如果不用飛艇又很不甘心,特別是三個月前,雅曼帝國推進到南特帝國境內的馬裡河一線之後,雙方都陷入了戰壕戰的膠著之中,雖然偶爾也有小規模的戰車戰,不過戰線已經基本穩定下來。
這個時候飛艇就顯示出了其優越性,飛艇可以越過對方陣地,到對方後方偵查,可以為炮兵校射,當然也可以轟炸和空戰,不過現在各國都有些打不起空戰了。
就在各國為飛艇的高成本高死亡率而犯愁的時候,方嘯宇卻在做著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在方嘯宇的主持下,中華帝國第一個空軍師成立了,在選擇飛行員的時候方嘯宇又發現了精靈一個優點,方向感非常強,這是飛行員所必須的條件,因此空軍又開始大量招收精靈入伍,空一師裡的精靈數量很快就超過了三分之一,因此艾爾被從特戰軍調到了空一師擔任師長。
乍一看好像艾爾被降職了一般,不過方嘯宇規定空軍比陸軍要高上一級,比海軍高半級,其實艾爾算是從副軍級變成了正軍級,升了半個格。
對於空軍的編制,方嘯宇是打算采取類似西方國家的聯隊制度的。之所以建立這麽一個東方國家式的空一師是為了與今後的空軍部隊有所區別。
空一師將作為教導隊式的軍隊為將來的空軍培養人才,此外方嘯宇在直隸郡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所航校,專門用於培養飛行員,而這個直隸航校的校長則由飛機實驗時的首席飛行員陳青峰擔任。
在方嘯宇的計劃中,新來的飛行員培養流程是這樣的,他們將在航校中進行三年的學習,學習基本的飛行技能和戰術,畢業後將進入空一師深造,學習實戰經驗,然後再編入現役部隊,如果以後給其他國家代培飛行員,方嘯宇就省略空一師的學習,這樣可以讓本國飛行員和其他國家飛行員拉開檔次。
當然這一切只是一個初步的設想,現在的航校和空一師與其說是訓練飛行員,倒不如說是在摸索中互相學習,不過好在方嘯宇將比較成熟的飛行條例和操作規程直接創立了起來,省去了很多摸索的時間。
對於海軍人才的缺乏一直是方嘯宇心中的痛,即使現役海軍人員,加上征兵製那些退役的士兵,也不超過三十萬。現在正是空軍的起步階段,他要提前準備人才,免得臨時抓瞎。
現在的飛機由於性能不高,即使是現役飛機也完全可以當做初級教練機使用,因此方嘯宇在航校和空一師使用了同一種飛機,中華帝國的金雕型戰鬥機,當然這種飛機的雙座型也在研製之中。
金雕型戰鬥機是一種單發單座三翼戰鬥機,裝有一台本茨水冷直列式發動機,最大功率一百一十馬力,飛機寬七點八米,長五點八米,高三米,機翼面積十八點六六平米,自重四百零五公斤,最大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一百八十五公裡,實用升限六千一百米。
當然即使是方嘯宇這個不太懂飛機的人都知道,早期飛機是使用凸輪軸原理的射擊斷續器,來解決機槍從螺旋槳中間射擊的問題的,因此金雕型也同樣裝備了射擊斷續器,它也因此在機頭安裝上了兩挺采用彈鏈供彈的七毫米機槍。有了這種飛機,中華帝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真正意義上現代空軍的國家。
就在西大陸各國再為飛艇的生存能力犯愁的時候,方嘯宇知道賺錢的時機到了,他立刻向各國派出商務代表,表示中華財團願意出售一種安全的飛行器。
中華財團的商務代表宣稱,這種飛行器雖然只能用於炮兵校射和偵查,無法進行空戰,航程又短,不過它非常安全,速度也快,價格比氦氣飛艇要便宜的多。得到這個消息後,各國政府都如獲至寶,紛紛向中華帝國訂購這種叫做飛機的新武器。
就這樣中華帝國的第一款外貿型飛機雛鷹型正式開始了批量生產,方嘯宇自然不會將先進武器賣給西大陸各國。
這種雛鷹型飛機是一種雙翼雙發飛機,它是木質結構加上帆布蒙皮的,飛機上隻裝有兩台早期的二十馬力風冷發動機,飛行速度很慢,升限也不高,不過就是這樣的飛機已經讓西大陸各國驚奇不已了。
雛鷹型飛機方嘯宇賣了個天價,十萬華元一架,不過對於高達二百萬華元的飛艇來說已經非常便宜了,方嘯宇為了讓各國更多的購買飛機,他還給予配套服務,派出人員幫助各國培訓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同時在各國開辦飛機修理廠,給各國政府提供有償的維修與保養服務。既然中華財團給他們解決了後勤維護與使用方面的後顧之憂,各國政府就開始放心的大肆購買了。
飛機的投入讓各國的航空力量有了長足進步,各國紛紛成立自己的陸軍航空隊,用雛鷹型飛機為地面炮兵進行校射和偵查,空軍的作用好像又回到了初始的狀態,除了用飛艇攔截飛機之外,各國的飛機之間變得友好了起來。
飛艇的速度慢,升限又低,對付飛機幾乎是毫無效果,因此各國都開始琢磨著讓飛機參加空戰。開始的時候各國為飛行員配上了手槍或者飛刀,有的國家甚至為飛機配備了磚頭,不過在高速的飛機飛行中,這些武器幾乎沒有效果。
在幾經實驗之後,撒爾帝國的飛行員試著在機頭上加裝了機槍,由於雛鷹型飛機發動機在機翼的兩側,機頭並沒有螺旋槳,不存在機槍子彈打壞螺旋槳的危險,因此這種設計很快風行起來,各國很快紛紛效仿,真正的空戰開始了。
這樣的結果是方嘯宇故意為之的,他之所以賣給他們這種飛機就是為此,有了空戰就會有損失,這樣一來他又可以多賣飛機了。
世界大戰已經持續了整整八個月,參戰的幾個國家在戰前都認為自己一方可以在三個月之內結束戰爭,結果開戰後他們才發現雙方的實力非常接近,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分出勝負的,不過既然戰爭已經開始就無法停下了,各國隻好咬著牙堅持。
除了新出現的空中作戰之外,地面的作戰呈現出一種膠著的態勢,雅曼帝國和薩丁大公國的軍隊,在三條戰線上與南特帝國和撒爾帝國的軍隊對峙著,雙方都陷入了耗時長久的戰壕中。
在這種持續不斷的對峙之中,各**中數量不多的戰車成了擺設,在各國都相當了解對方戰車性能之後,各方都部署了反製措施。
即使戰車在某一點進行突擊,也無法避開有準備的各**方,使用為數眾多的火炮覆蓋式的攻擊,在大量損失以後,各國的戰車都暫時被束之高閣不再使用了,倒是空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起來。
西線進入了僵持,同盟國只能在東線尋找機會,在經過雙方高層協調,雅曼帝國和哈不夫斯堡王國的軍隊一起突入了哥薩克帝國境內。
哥薩克帝國拚盡了全力才防守住了自己的陣地,他們也因此再無力對斯坦亞聯盟作戰,隻好讓自己的小弟浩罕國出手了,因此在斯坦亞聯盟境內,戰線也依然在阿姆河一線對峙著。
在海上的對峙中,協約國還是比較佔優勢的,一來是撒爾帝國世界第一海軍的名頭不是白叫的,另外也是同盟國幾國的海岸都比較封閉,非常不利於大艦隊的駐守,這給各國造成了被動。
戰爭的繼續讓各國政府的物資儲備出現了問題,原來並沒有打算打這麽長時間的仗,物資準備不夠充分,而大量勞動力應征入伍給國內的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各國都開始向中立國購買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波士頓帝國在這件事情上佔了一個大便宜,他們的國土距離西大陸比較近,運輸方便,何況波士頓帝國的工業產值一直是世界第一位的,再加上其高達四百萬噸的貨輪總噸位,所以運輸還是非常快捷的。
在賺錢的事情上,方嘯宇是從來不肯吃虧的,早在戰爭開始前兩年,他就開始在聖馬丁帝國和本土建設大量倉庫儲存產品,此時依靠中華帝國比波士頓帝國還要高出兩百萬噸的貨輪總噸位,自然也十分輕松。
由於撒爾帝國利用自己手中的優勢兵力,派遣大量水面艦艇對西大陸進行的封鎖,中華帝國和波士頓帝國的物資都無法直接運送到同盟國的地盤上,波士頓帝國對此毫無辦法,他們只能專門對協約國供應產品,隻賺取一頭的利潤了。
中華帝國不同於波士頓帝國,放棄應該到手的利潤,從來都不是方嘯宇的風格。海上被協約國封鎖,陸上你總封鎖不了吧,因此他開始向已經解除了軍事盟約的伊斯坦帝國遊說,讓他們允許自己裝載物資的車隊,通過伊斯坦帝國的領土進入哈不夫斯堡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