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基轟炸機並不適合轟炸艦隊,加上軸心國艦隊相當龐大,防空火力數不勝數,因此這次鯤鵬型轟炸機的轟炸取得成果不多,只有兩艘航母和七艘驅逐艦被擊沉,其他被擊中的軍艦只是受傷罷了,但是軸心國艦隊的艦載機全毀,他們已經失去了進攻能力。
顧不得打撈那些落入海中的飛行員,哈爾西立即命令航母編隊掉頭向著己方控制的土倫港逃去,隻留下了數艘驅逐艦救援落水人員。哈爾西的決定相當英明,因為在半個小時之後,來自伊斯坦半島方向的轟炸機群就抵達了,但此時航母艦隊已經離開,他們只能將所有怒火都發泄到了那幾艘驅逐艦上。
此次大戰雖然沒有擊沉多少軸心國海軍的軍艦,卻狠狠羞辱他們一起,將所有艦載機統統擊毀,而更讓波士頓海軍高層痛心的是,由於後來用於救援的驅逐艦全部被擊沉,上千名波士頓帝國最為精銳的海航飛行員或被擊斃,或被俘虜,讓海軍損失慘重。
軸心國方面沒有注意到的是,在幾次大戰之後,雙方海軍兵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悄然變化。在擊沉大戰之後,軸心國方面的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數量已經降低到了二十五艘,即使加上還在舾裝與海試的十一艘航空母艦,他們的數量也依舊只有三十六艘了,至於那些還在船台上的航母,至少需要兩年時間,而他們是否能夠走下船台還是個未知數。
與軸心國艦隊不同,此時中華帝國的南明級航空母艦已經發展到了三十二艘,加上三艘老式將軍級和盟國的八艘總督級航母,北約盟軍的海軍航母數量,已經穩穩超越了軸心國集團,海上的攻守之勢已經在逆轉了。
天空中的激戰一直在繼續,撤退也正在緊張的進行著,每天都有十幾艘民船被擊毀,但伊斯坦帝國的民船依然在堅持,為了加快撤退進度,高得語將黑海沿岸哥薩克帝國的大部分民船也都抽調了過來,用於運輸士兵。
百萬戰士的數量畢竟太過龐大,即使有數量龐大的民船,在一個星期之內還是只能將七十萬人運過海峽。除去已經陣亡的人數,在伊斯坦堡還有十七萬士兵正在完全的抵抗著軸心國的進攻,但此時撤退已經無法進行了。因為波士頓帝國刻意加強了陸基空軍的力量之後,軸心國空軍的空中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而借著製空權的逐步掌控,軸心國的龐大艦隊也再次逐步靠近海峽地區。
很快海峽的交通被完全斷絕,各種民船不得不撤入黑海以躲避軸心國空軍的襲擊,同時在距離對方作戰半徑范圍稍遠的地區,沿著海岸線繼續運送士兵,但是這樣的航線更加遠離北約空軍的保護,在軸心國空軍的襲擊下,民船的損失更大,最後伊斯坦帝國政府不得不叫停了這種無法承受的犧牲。
歷時近半個月的海峽大撤退落下了帷幕,伊斯坦軍又七十多萬人撤退到了伊斯坦半島上,而剩下的近十萬大軍,在破壞了所有重武器之後,向軸心國軍隊投降,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漫長的俘虜營生活。
此次大撤退,北約方面損失了超過十萬噸的各種民船,空軍飛機損失超過八百架,伊斯坦軍的重型武器也損失大半,尤其是那些重型火炮,幾乎全部被炸毀在伊斯坦堡地區。
軸心國的損失也不輕,他們的空軍損失了超過一千五百架戰鬥機,而且在前期的戰鬥中,他們兵力傷亡高達四十多萬,更讓戴高樂元帥惱火的是,由於蘭德中校的泄密,他的圍殲計劃沒有實現,讓大部分北約盟軍都逃過了海峽地區,今後這些部隊將成為抵抗軸心國進攻的中堅力量。
南路軍作戰的失利將北約聯軍的防線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中路和南路部隊不得不抽調更多的部隊防守黑海沿岸,以防止對方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切斷中路防守部隊的退路,因為伊斯坦堡失守而變得突前的中路軍,也不得不選擇趁著冰雪未化之前大步後撤,以收縮防線側翼。防守了一年的基輔最終也被放棄了,北約軍隊在整個西面戰線上全面陷入了被動。
西大陸上的重大軍事進展,讓軸心國各國都相當興奮,這無疑是在陸上連續失利,波士頓遠洋艦隊被殲滅之後,給各國打得一針強心劑,這也讓軸心國各國增強了勝利的信心,為下一年的陸上戰爭開了一個好頭。
戰爭形勢再次向軸心國一方傾斜,但是常年勞累過度的波士頓帝國維德曼丞相卻在慶功宴上當場吐血昏迷不能理事了,由於戰爭開始後夜以繼日的工作,這位盡職盡責的七旬老者終於再也堅持不住了,在吐血之後的幾天,他選擇了告老還鄉, 由副丞相鮑爾接替了他的職務。
鮑爾是個激進的白人主義者,而且他一直有著自己的班底。這樣的人當政,作為維德曼丞相親信的樂誠,自然無法再在丞相府工作下去,因此他選擇了自動辭職,在與中華帝國情報部門協商之後,樂誠帶著剛剛成為其妻子的美麗女間諜伊娜,登上了駛往南方次大陸休斯港的船。
樂誠夫婦將在那裡上岸,騎著馬橫穿整個南方次大陸北方,進入中華帝國境內,再乘船或飛機回到國內,這也是在戰爭狀態下唯一回國的途徑了,當然在回國之前,他從丞相府那裡順走了不少機密文件。樂誠的離開,讓中華帝國在波士頓帝國的情報網損失不小,至少他們在獲得高端情報方面困難了很多。
在東大洋大海戰勝利結束之後,方睿君就已經在各個沿海軍區著手抽調出大量部隊了。同時在大戰中受損的各艘軍艦也需要在船廠中進行大修和維護,因此進攻的時間就這麽拖延了下來。
拖延進攻時間也並非不好,有了這段時間,中華帝國得以做了更加充分的準備。經歷了幾個月的戰前準備之後,方睿君手中已經有了數量龐大的戰略預備隊,但此時他對今後的戰略有了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