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郎做了個夢,美夢!
在夢中,他再度前往龍宮——剛到龍城外面,便有儀仗隊伍在等著,簇擁著他,有侍女幫忙整理衣冠,然後讓他騎上一匹高頭大馬,牽著往前面走。
一路所見,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陳三郎有些迷糊,又有些欣喜,仿若喝多了酒,熏熏然的感覺,頗為舒適。
不用多久,他來到龍宮門前,翻身落馬,在一片歡呼聲中,被送進殿內。
裡面人頭湧湧,賓客滿堂,只是他們的面容很是飄忽,無法看得明白。
陳三郎看見一個高挑的身影,鳳冠霞帔,一身大紅。
這便是他的新娘子了!
兩者在殿內施行大禮,一板一眼,按部就班。
做完這些,陳三郎還來不及體會,四周景觀一變,已經來到新房之中。新娘子坐在床前,桌子上紅燭明亮。
陳三郎關了房門,走過去,從桌面取了一柄玲瓏剔透的玉如意,輕輕挑開那片紅蓋頭,一張含羞嬌媚的面容頓時出現在眼前:
“公子,你終於來了……”
聲音嬌嫩,如黃鶯初啼,說不出的悅耳動聽。
“嗯,我來了!”
陳三郎壓住內心激動,雙手摟過去,將其抱起,隨後一起倒在床上。
顛倒衣裳,新人見夫,自有一番含羞脈脈,欲拒還迎。
當所有束縛被拋開,當所有阻隔被撕掉,陳三郎奮勇提槍,頓時覺得進入了一個奇窄無比的所在,妙處無限,他精神抖擻,立刻不知疲倦地衝鋒陷陣起來……
劈啪!
不知過了多久,桌上紅燭爆了個燈花,旋即熄滅,房間頓時暗了下來。
……
已是夜。
夜間洞庭,分外靜謐,大船漂浮在湖面上,由於無人掌舵的緣故,並無行使的方向,慢慢漂動著。
它漂到一座島的邊上。
島邊沙灘,有篝火燃燒。
“許爺,你看,一艘船!”
一把沙啞的聲音嚷了起來。
許念娘站起身,眯著雙眼看過去。他身邊兩個,可不是蟹和與蛤吃肉嗎?
“吃貨,你去看看,是什麽狀況!”
許念娘吩咐道。
蛤吃肉領命,正要下水遊去看個究竟,到了水邊,就見到船頭甲板上出現個熟悉的身影,再認真看去,頓時驚喜地大叫:“公子,是公子回來了!”
蟹和聞言,連滾帶爬撲過來,確認船頭上站著的正是陳三郎,欣喜之意,無以言表,趕緊蹦躂拍手呼叫。
許念娘倒是依然一副淡定的高手范兒——白天的時候,陳三郎被龜丞相帶走,他便認為自家女婿不會有事。
不過認為是一回事,總得成為事實才行。
而今,陳三郎安然回歸,心頭一塊石頭終於可落地:
“嘿,這小子看起來很是疲倦,萎靡不振的模樣,仿佛與人大戰了三百回合一般,看來這趟龍宮之行也不輕松啊!”
許念娘心裡暗暗想道。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蟹蛤兩妖負責掌舵,開著大船返程,返回嶽陽樓附近的碼頭。
見到如斯大船,岸上的眾多難民們紛紛來圍觀。
大船在此處停泊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有大隊兵甲馳騁而至,個個都是精兵,氣息彪悍,衣甲鮮明。驚得難民們以為蒙元鐵騎大破北方,衝殺過來了,那場面叫一個“雞飛狗跳,鬼哭狼嚎”,紛紛逃命,還有的竟是直接往水裡跳,要來個水遁。
不過他們很快得知,這隊兵甲並非蒙元鐵騎,而是來自雍州的一支精銳之師,軍紀嚴明,並沒有進行任何的燒殺搶掠之事。
虛驚一場,難民們這才安心。
鐵騎兵甲很快便登上了那一艘大船,然後揚帆離開,朝東南方向駛去。
對此難民們議論紛紛,他們卻也得知雍州真得平定下來了,恢復了太平秩序,於是不少人開始收拾包袱,離開洞庭,趕赴雍州。
洞庭雖然資源豐富,但都是在水裡,而難民中大部分人來自北方,不慣水性,在水上討生活頗為困難,不如換個地方去。雍州,最起碼距離北方更遠一些,即使蒙元打過來了,也不會那麽快不是?
以前他們不走,是因為沒有選擇而已。
難民們的選擇去向按下不提,此刻陳三郎等乘風破浪,已經行駛在去往揚州的水路上。
揚州與中州本就接壤,加上涇江的存在,水利交通極為便捷,比起陸地來,起碼能加快兩三倍的速度。
之所以去揚州,而不是回雍州,陳三郎自有考慮。以雍州為基業,籍此發家,乃是時局所迫,不得已為之。但不管是硬件還是別的基礎條件,被蠻軍狠狠肆虐過一番的雍州,比起揚州來實在差得太多,想要彌補差距,必須依靠大量時間積累,重新建設,恢復生產,方有可能。
但現在,已經不用等了。
因為揚州已是囊中之物,既然有更好的選擇,為何還要偏執於固守雍州?
這是從天下大勢的立場上看待,而從個人情感上,更不需猶豫,揚州,本就是陳三郎故鄉。當初從涇縣出走,他便暗立誓言,有朝一日,要打回來的!
此去行程,直取揚州州郡,穩定下來後,以周分曹為首的六房班子,自也會遷徙到揚州,成為新的政治中心。
這是大勢所趨,亦為民心所向。揚州自古富庶,穩定繁榮了數百年,近期雖然受元文昌剝削,但根基尚在,最起碼,未經戰亂。
臨近揚州境時,陳三郎還有些擔心。水路陸路,都是路,那麽便會有關卡邊防。
揚州在元文昌多年經營統治之下,實力著實不俗,不但有著名聲在外的虎威衛,其實水師也是首屈一指的。當年陳三郎遠走,便遭遇了揚州水師阻擊,只是仗著蟹和等妖物發揮,才安然脫身。
而今,蟹和依然在,還有一眾玄武親衛,不過這些兵甲慣於陸戰,水上能發揮多少戰力,實在沒底。
然而一路順流而下,陳三郎發覺自己的擔心純屬多余。因為接連數個關卡水寨,竟大都剩下些老弱士卒,防守形同虛設,根本翻不起什麽風浪。原來元文昌在京城戰事吃緊,不斷在後方抽調兵力馳援,其中包括水師。今天一撥,明天一撥,抽絲剝繭般,就剩下些老弱留守,應付場面了。
於是乎,幾乎暢通無阻,大船揚帆,直取揚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