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卡努特而言,那位老院長的請求,實際上是個挑戰——如果卡努特真的像他所表現出的那樣,篤信北地諸神,那麽何妨讓雙方傳教士一齊進入孤兒學院,對那些孩子們傳教,看看到底是誰更勝一籌,自然也沒什麽不可以的。
但是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卡努特還是拒絕了這個要求——他花大力氣收養、教育那些孤兒,為的是提前給這個國家以及自己的繼承者培養一批靠得住的同伴,而不是為了給自己找別扭,哪怕僅僅只是可能。
同時,考慮到那些賊心不死的傳教士的潛在威脅,以及挪威和丹麥實際上都曾經皈依過基督教,卡努特還以“就近照料方便”為名,將原本準備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的孤兒學院移到了烏普薩拉——這裡不但是卡努特的北地王國的首都,也是整個北地王國多神教的中心。
可想而知,雖然在烏普薩拉也有一部分基督徒,甚至是猶太教徒和伊色蘭人,但總的來說,當那些孤兒們在一個周圍幾乎所有人都是北歐多神教信徒的環境中長大後,他們更大的可能還是成為索爾、奧丁、弗雷等古代北歐眾神的信徒,而不是基督徒。
至於老人莊園,考慮到建設在基督徒集中地區的因素,如何避免那些老人變成基督徒,以及讓他們嘗試著轉化一部分人成為北歐眾神信徒,就是卡努特要考慮的事情了。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老人莊園就應該分成兩個——英格蘭、蘇格蘭、伊爾林人一個,北地諸國一個。之後,這兩座莊園不能距離太遠,同時距離即將設置在英格蘭的多神教會也比較近,還要和北地人安置區靠近。
這樣,憑借北地人安置區和教會的影響,至少北地老人莊園將能夠保持信仰,同時漸漸向不列顛老人莊園滲透——至於實際成效如何,那就不好說了。
而除了這些事情之外,卡努特所要操心的,就是加冕為王了。
依照英格蘭地方的傳統,在私下商議完畢之後,英格蘭全體貴族齊聚倫敦,共同商議選舉英格蘭國王之事。
因為眼下英格蘭的局勢並無懸念,而各地貴族又早已達成協議,所以所謂的選舉也就成了一項儀式,而這項儀式中各自的角色也已提前分配完畢。已經將女兒嫁給卡努特的戈德溫伯爵假意提議由克努特和艾瑪的兒子哈薩克努特繼承王位,結果遭到“英格蘭全體貴族的反對”,隻得作罷。
而代表大家前去向卡努特請願卻被斥回,甚至險些被卡努特拖出去砍了,不得已用自己加入卡努特的宮廷為卡努特效力為代價才算保住性命的索蘭尼亞則提議由上上任英格蘭國王和艾瑪王后的那位目前在諾曼底地方避難的兒子回來繼承王位。自然,這樣的提議也遭到了一致的反對。
最後,還是西敏寺住持——就是那位勸說卡努特將神學加入孤兒學院教授內容的老院長則提出,北地國王卡努特權勢滔天,重兵壓陣,而英格蘭地區則是連年征戰,兵乏財盡,不能抵擋。若是大家選舉了他人做英格蘭國王,難免要和卡努特再起戰端,到時候又是一次生靈塗炭,到不如暫且屈服,認卡努特做國王,雖然屈辱,卻也能換得長久平安。
這個提議立即招來一片憤慨的反對聲音。諸多貴族紛紛表示他們無所畏懼,寧願和卡努特死戰到底,也不願向一個異教徒屈服。
然而,也有人指出,眼下就算是集合全體英格蘭人的力量,也根本不足以抵擋卡努特的進攻,被征服是他們唯一的下場,而反抗得越激烈,英格蘭地方將要遭受的苦難就越沉重。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之後,最終在幾位德高望重的主教、修道院長的勸說下,貴族們“為了英格蘭全體基督徒的福祉”,不得不“忍辱負重”,接受了這屈辱的結果,共同推選卡努特成為英格蘭國王。
至於這持續了整整一天,被卡努特視為浪費時間的會議之中,那些激烈的爭吵,屈辱的哭泣,悲哀的告求之中,有多少是真情實意的表露,多少是妝模作樣的表演,恐怕就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在好不容易確定了國王的人選之後,幾位主教又是一番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好日子,作為國王加冕的日子。
然後,他們就再次遇到了一個尷尬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什麽地方加冕。
若是依照常例,那麽英格蘭國王自然是要在教堂裡加冕的,無非是在哪一座教堂的差別而已。但是,眼下這一位即將成為英格蘭國王的主,是個異教徒。由一位大主教為這麽個異教徒加冕就已經夠諷刺的了,若是再選擇在哪座神聖的大教堂裡加冕,消息傳出去,搞不好全體英格蘭基督徒都會被處以絕罰。
可是若是說不在教堂裡加冕,貴族們和主教們又實在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地方,即足夠鄭重不至於讓卡努特覺得他受到了羞辱,又不會太敏感導致這場加冕儀式被視為英格蘭基督徒向異教徒屈服的信號。
最終,商議無果的貴族們隻得將這個問題丟給了卡努特——在他們想來,作為一個異教徒,卡努特想必也是不願意在基督徒的教堂裡舉行加冕儀式的。
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卡努特也覺得莫名其妙——所謂的加冕儀式,無非是國內全體貴族宣誓效忠,表示對新國王的臣服,以換取新國王對他們的認可和保護,重要的地方在於貴族們和國王的態度,至於由誰來主持,在哪裡舉行,又有什麽好在意的?
不過,考慮到英格蘭貴族們鄭重其事的態度,卡努特還是很認真的考慮了一下。
因為參與儀式的人數眾多,所以一般的小地方是放不下的。而且考慮到英格蘭貴族們鄭重其事的態度,也不可能直接找塊大草地擺上桌子吃食就辦了……
經過再三考慮,卡努特最終決定,在泰晤士河畔,倫敦城以東大約兩天路程的一座山丘上。這座山丘下面就是一片淺灘,附近有平坦的土地和大片的樹林,原本是一座小村子,卻毀於戰火,而且一直沒有得到重建——按照卡努特的計劃,這裡正好是將來的英格蘭戰士大營的位置。
在未來英格蘭守護的駐扎地舉行加冕儀式,總算是足夠鄭重而有意義,也不具有宗教意味了。
這樣的提議雖然不能使貴族們感到滿意,但也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稍微討論了一下,就得到了通過。
於是,得到了準信的貴族們便立即行動起來,馬不停蹄的在倫敦和加冕地之間來回奔走,
搭建場地、準備食物、選派人手,在短短的三天裡將那座小山丘收拾得乾乾淨淨,又在山丘上搭建了許多的席位和一個高大的主台,在山丘下準備好了大量的食物酒水和柴火——這樣,就一切就緒,只等典禮了。
這些天裡,卡努特自然也沒閑著——那些被他俘虜的諾曼底、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俘虜們的家人已經帶了贖金前來贖人,而出不起或者不願意出贖金的平民們也有許多舉家遷徙找到了卡努特,這些都得他來安置。
雖然英格蘭地方久經戰火,許多村子都荒廢掉了,但何時居住的地方仍舊並不是很多,再加上眼下卡努特終究還沒有加冕登基,吃相也不好太難看,就只能把那些前來投靠自己的平民也收攏在自己的大營附近另成一營,安排了卡爾、巴德等人前去安撫平民,計算人數,準備等自己登基了就在有空的地方劃出一片區域,給他們安家落戶用。
而按照卡努特的計劃,這座移民區應該建設在諾森布裡亞南部地區, 和北方的諾森布裡亞教會近鄰,同時也可以和南部地區建立一定的聯系——盡管卡努特公開宣布不干涉宗教事務,但實際上還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地盤都變成北歐多神教的勢力范圍的。
至於卡努特一直處心積慮的這麽做的原因,到不是他有多麽虔誠。畢竟,雖然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後,原本對神靈不怎麽在意的卡努特也漸漸鄭重起來,但骨子裡卡努特還是更信任自己手頭的刀劍而不是神靈的庇佑。
真正讓卡努特一直耿耿於懷的,其實是羅馬的那位教皇。
和君士坦丁堡裡那位雖然有著極大權勢和名望,但在世俗事務方面並沒有多大實質性的發言權的牧首不同,在羅馬城裡的那一位,因為他的超然地位,在世俗事務方面的發言權,簡直大得嚇人。
對於所有那些敬拜主基督,並且以羅馬教廷為首的各地教會而言,來自羅馬教廷的命令比來自自家國王的命令更加有效,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而在包括德國、法國、英國乃至曾經的丹麥挪威在內,各地教會都是受封一方,即有土地又有錢才還有人民的存在,許多教會的主教更是下馬能傳教,上馬能砍人的全才。
若是再加上各地那些虔敬的民眾,萬一哪天教皇他老人家不開心了,一紙敕令宣布:“本教皇代表天主絕罰你”,那麽哪怕是強如德皇那樣的存在,也隻好乖乖的跑去羅馬在教皇他老人家門外跪求寬恕。
在這種情況下,卡努特會想要皈依基督教才叫見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