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畫風上,有山水畫、人物畫、肖像畫、蟲鳥花等,多種多樣,而諸多繪畫中,最出名的莫過於《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歷史上說,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有關《清明上河圖》及作者的資料只有71個字的信息。這也得出一個結論,當時他混的不如意,屬於文人中低層次,不受上層重視。
按照,《清明上河圖》流傳歷史。公元1101年,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被收入禦府。宋徽宗趙佶在卷首題五簽,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
那時,張擇端才十六歲。
一個十六歲少年時,畫作便得到皇上看中,本該是飛黃騰達,獲得蘇軾、晏殊、柳永等待遇。可事實上,張擇端地位不怎麽樣,在翰林院混個不上不下的官,後來還罷官,在街頭賣畫,一點也沒有被皇上看中的味道。
宋朝是文人的時代,在宋徽宗時代,更是受到重視。高俅踢球出名,結果當了太尉;蔡京書法好,結果當了丞相,總理三省,一代權臣。很多官員靠著書畫出色,混上了好位置。
這也是古達文人的特點,不會治理百姓不要緊,不會處理政務不要緊,哪怕是“行政盲”也不要緊。只要是書畫出眾,寫得一首很好詩詞就足夠了。
張擇端畫下了千古名畫《清明上河圖》,並讓宋徽宗如此重視,在卷首題五簽,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本應該借著畫,飛黃騰達,可為何默默無聞,甚至是史書也懶得記載,當他是邊角料。
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清明上河圖》引發了不好的事情。
史官故意隱瞞,故意一筆帶過,不詳細描述。
財不露白,露白必有禍。
當然若是武力強大,即便是有財露白,也沒有什麽。就好似美國,財富豐厚,可是美國軍隊強大,沒有人敢去搶劫;可宋朝則不然,宋朝很有錢,是那個時代的美國,只是軍力水平好似意大利,這自然惹來了強盜。
而那時,宋金之間是盟友,在金國滅宋時,多有幫助,這種幫助更多是物資上的幫助,提供了豐厚財力,使金軍有實力打破遼國封鎖,成功滅掉了遼國。後來,更是資助歲幣,對金國戰後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時宋金在蜜月期,盡管宋朝打仗很爛,可金國還是信守承諾,將六州之地歸還回來。
而那時,遼金之戰,打了十年,金國死傷無數,一些經濟重要區域,化為了廢墟。
金國滅了遼國,可是也損耗不小。本應該修生養息一下,喘上一口氣,再打仗;結果剛剛滅了遼國,就撕毀盟約,南下入侵宋朝。
為何會如此,理由很多。如吳乞買皇位不穩,想要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矛盾;想要南下掠取財富,補貼金國財政不足。這裡主要說一個微不足道的理由,比如《清明上河圖》。
後世,研究汴梁如何繁華,《清明上河圖》就是最好的史料。
那個時代沒有相機,可是清明上河圖,卻好似相機一般記錄路下來。這個相機,是高清晰記錄,一點也不模糊。
那時,金國高層中,親自到了宋朝,領會繁華的畢竟是少數,很多人對於宋朝的印象,多是口口相傳,印象模糊。可是一副《清明上河圖》,清晰的表現出來,比任何的言語,都有說服力,更容易引發強盜的貪婪之心。
它不是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卻也是催化劑,是導火索!
說是一幅畫,引發了一場戰爭,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