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超級能源強國》第510章 專利壁壘
王贇的眉毛都擰成川字了,自言自語道:“沒有聽說國內哪個單位的碳纖維研究接近成品了啊。
 “你真當他們的技術是自己研究的啊。”楊明看著王贇純真的眼神,一個頭兩個大,搖搖腦袋,拉上就走,心想:這搞研究的都是笨蛋嗎?就這樣的人,都能騙2000個傻子,還準備再騙5000個?

 王贇不明所以,還扭頭往回看,口中道:“他不是說馬上就有碳纖維的技術了?我們所隨時在追蹤世界各國的碳纖維進度,昨天還開會通報來著,專利局的文件和期刊都沒什麽動靜啊……難道真的是燈下黑?讓我想想,咱們國內做碳纖維的,石油總公司下面的研究院算一份,中石化下面的算一份,中海油沒什麽動靜,再要說的話,以前煤炭部下屬的研究院也有做碳纖維的,還有就是紡織部下屬的研究所,不過,紡織部早都不在了,這些研究所各自為政,按說經費都不夠……”

 他邊走邊說,可是把楊明給氣笑了。

 眼瞅著蘇城身邊也有穿著半舊不新的西裝的人,楊明拉住王贇,道:“這些人坐的車是外事辦的,剛才說話的年輕人一看就是招商辦的,所以說,他們很可能是來找蘇董要技術的,你說話的時候就注意些。”

 “你是說,這些人是政府的?”

 “大概吧。”

 “政府對咱的技術也有興趣?”

 “也許。”

 王贇眉頭一皺,問:“給錢嗎?”

 “啊?多少要給點吧。”楊明心不在焉的說。

 王贇搖頭:“那不行,如今的政府有幾個錢,給的少了,我拿什麽給實習生發補貼,給助手開薪水?瀝青紡絲便宜要看和誰比。一個月電費都要大幾萬呢。”

 楊明怔住了,啞然道:“還以為你會同意呢,感情也學會算計了。”

 “研究所裡,我都是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能不算計嗎?技術轉讓是按份收錢的,轉讓的份數多了,也就不值錢了。

 楊明失笑,還想再叮囑兩聲,二人已經到了蘇城身邊。他隻好站到一邊,看蘇城給他們互相做介紹。

 新出現的政府官員,果然是幾家聯合而來的。江浙兩地的省級市級招商辦都來人了,遍布大廳的說客主要來自它們,外事辦是來給招商辦打掩護的。提供了一層外衣以後,就開始打醬油。陪在蘇城身邊的卻是一家合成纖維研究所的,編號“826”所。雖然沒有細說,但在中國,這種純粹用數字的單位不是軍隊的,也是重點部門的保密單位。

 楊明頓時緊張了,心裡默念:我不是烏鴉嘴。我不是烏鴉嘴……

 現在的軍隊不光窮,而且胃口好。軍隊的企業多如牛毛,有賺錢的有不賺錢的,賺錢的悶聲發大財。不賺錢的就拚命要政策,要經費,搞的軍隊日出鬥金,根本顧不上研究所這種不能立刻出成績的單位。像是碳纖維這樣的技術轉讓給他們,別說是賺錢了。成本價去掉一個親情價再打折,他們都出不起,到時候搶生意卻不會含糊。

 這種既不在乎市場的,也不會懂市場的單位是最可怕的。他把市場做爛的,都要露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你。

 好在大家都含蓄,沒有站在大廳裡談生意,杜卡特等人很快將話題引到了技術方面,與王贇親切交談。

 楊明轉身就去信息局找826所的資料。

 給董峰打了電話,楊明搓著手站在信息局的小樓下等結果。除了蘇城以外,大華總部有資格進入信息局的高層少的可憐,倒是大華總部以外的分公司,有幾個高權限的家夥。

 信息局來來往往的人行色匆匆,卻是沒有一個人看向楊明的,更不會有人主動上來打招呼。全然不似總部的熱鬧,或者大華研究室的冷靜。

 等了大約一刻鍾,楊明幾乎不耐的時候,才有一個信息局的女孩子,從樓裡出來,遞給他一個封口的信封,然後拿了回執就走人。

 楊明伸手就拆,卻見裡面只有一張白紙,寫著:資料不全,總裝下屬。

 “呲……”楊明倒吸一口涼氣。

 大華信息局雖然是個企業的信息收集機構,但普通的資料總是有一些的。丟回一張白紙,只能說明826所的級別夠高,高到除了代號以外,所有信息都保密。大華信息局對這樣的國內單位,向來是放棄的。

 以中國的體制,保密級別高的單位有兩種,一種是產品先進和重要,另一種則是研究機構的行政級別高。地方軍區做的產品頂先進,也不一定有軍委馬桶的保密級別高,聯系到“總裝下屬”的說明,至少說明826所的背景深厚。

 “過江猛龍呀。”楊明將白紙揣兜裡,也不著急回去了,都這麽長時間了,826所厲害不厲害,蘇城早該知道了。

 事實上,合成纖維研究所的呂所長,根本就沒想瞞著蘇城。

 這個好似大學教授模樣的研究所所長,生怕蘇城判斷錯誤,先是像江湖土匪似的報號,還特意說明:“本研究所肩負著全軍裝備改革的重任,出來前,總裝的領導殷切囑托,一定要我們向大華實業好好學習……”

 蘇城於是頻頻點頭:“說的好,新時期新形勢,確實不一樣了,嗯,我們先去實驗室吧。”

 說過這兩句話,他又用英語說了一句,就一馬當先,往實驗室而去。

 眾人蜂擁而入,呂所長也弄不清蘇城聽明白了沒有,想細問問,周圍卻是一票的外國人,他也隻好忍耐著。

 這一忍耐,就是兩個小時。

 王贇做好了準備,帶著眾人將碳纖維所的幾個測試實驗室都走了個遍,許多重要的參數,都要做好幾次的試驗,時間也就耽擱下來。

 幾個公司的外國技術員。甚至自己帶來了標準材料,在測試機器上使用,以確定機器的數值是正確的。

 蘇城也放任他們操作,嫌貨才是買貨人,碳纖維所花了這麽多的研究費用,總要回收一部分才好。

 直到人困馬乏了,王贇又帶著他們參觀少數幾個實驗室。

 這一次的速度就快了。選定的6個實驗室,只有最早的製備實驗室可以進入,其他5個都是趴著窗戶看。即使如此,一群人也看的極認真。

 王贇則掐著表,每2分鍾就換一批人趴窗戶,3批人看罷,拔腿就走。

 這種情況下。呂所長也只能憋著勁,和其他人一樣,盡可能的多看多記錄,沒有多余的時間問問題。至於走馬觀花,能看出多少東西,那就是個人的水平了。

 盡管如此,杜卡特也是非常滿意。等6個實驗室看完,不等其他人說話,就敲著文明棍,問:“我注意到。大華在中間相瀝青的製備過程中,使用的原料芳香度偏高,這是有意識的嗎?”

 王贇回答道:“是有意識的。”

 “哦?這是什麽原理?”杜卡特是技術流的高層,來前又仔細確認了bp公司掌握的碳纖維技術。確定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王贇似乎很開放的解釋道:“原料中,大π鍵共軛體系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力比較大的時候。可能引起軟化點升高、粘度加大,不易紡絲。所以,我們要求製備中間相瀝青的原料必須含有一定量的氫,也就是說,結構中需要含有一定量的環烷基和脂肪基側鏈。”

 他話音剛落,就有人問:“一定量的氫是多少?”

 “這就是實驗機密了。”王贇點點頭。

 同行的外事辦的官員皺眉道:“既然是實驗機密,怎麽當著外國人的面來解說……”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我們申請了專利。”王允打斷了呂所長的話,笑容卻是欠奉了。

 “啊……”周圍頓時是一陣失望的歎聲。

 材料數據都是頻繁測試出來的,而材料試驗往往花費不菲,若是運氣不好的話,耗費幾個月時間,消耗幾百萬美元都不奇怪,再有專利的影響,時間和金錢的花銷就更大了。

 但是,這樣一個小小的關鍵點,若是直接購買的話,對方開價也許都不要幾百萬美元。

 在場的多是生意人,立刻對此失去了興趣。

 杜卡特和身邊的副手交流片刻,再道:“如果要將共軛體系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力維持在一個水平,僅僅是定量的氫,環烷基和脂肪基側鏈怕是不夠吧。”

 “您說的是。”王贇早就得到了授權,翹起大拇指道:“喹啉不溶物,含氮、氧、硫的雜環化合物,含金屬有機化合物和絡合物,活性組分,都有一定的要求。”

 “你們對此有了完整理論?”杜卡特露出驚訝的表情。這麽多的化合物,如果僅僅測定其中一項也就罷了,相互間的關系才是麻煩事,化工研究的複雜之處也在於此,影響產品最終性能的化合物關系,是要按照數學排列來進行分析的,每多一種化合物,就要增加上百種的可能性。對現代工業來說,沒有理論指導的試驗可謂巨資,就是bp公司也承擔不起。

 王贇卻是沒有直接回答,隻笑笑道:“目前的結論證明有效。”

 結論有效並不能證明理論的完整性。

 杜卡特也知道問不出什麽來了,有點失望。

 這時候,遠道而來的蒂姆西站了出來。他不怎麽懂技術,也就沒有往前湊,直到現在,才走上前台,笑道:“蘇董,我們現在能參觀大華實業的生產工廠嗎?”

 此言一出,眾人全都是兩眼放光。

 呂所長更是舔著嘴唇往前湊。

 826所雖然是合成纖維研究所,但合成纖維的種類又何其多,他們也拿不出足夠的經費來搞碳纖維的繼續研究。因此,得到廉價碳纖維的生產流水線就是他的最大期望了。

 大華實業的生產工廠,自己是他的第一目標,比實驗室還要重要。

 任何一種工業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和實驗室生產都是兩樣的。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就在於產量和成本。鋼鐵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一種嶄新的合金材料,它的實驗室參數只是一種參考,重要的還是如何大規模生產。甚至同樣的一種鋼鐵。因為大規模生產的方式不同,最終決定了兩家公司不同的命運。

 碳纖維仍然是一種高科技材料,帶上“高科技”三個字,就意味著它的產量不會太高。盡管如此,工業生產的模式仍然是不同的。

 大華實業的廉價碳纖維的重點就在於廉價。它的技術參數在杜卡特等人眼裡,只能說是乏善可陳,過得去罷了。但是,這樣一種過得去的材料,配合十分之一的成本。意義就全然不同了。

 外國廠商最希望見到的,就是大華實業如何控制成本。

 哪怕不能購買大華實業的技術,參觀他們的工業化生產方式,說不定也能得到什麽啟發呢。

 抱著這樣的想法,來訪的各公司高管。身邊大都有技術型的副手。即使杜卡特這樣技術出身的高層,也擔心自己的知識老化,在身邊帶上了新人。

 王贇稍有些猶豫,外商們就連聲道:“工廠是一定要看的。”

 “不看工廠,判斷就不準確。”

 “現在就去吧。”

 呂所長突然緊張了,有種自己的財寶被他人染指的憤憤不平,嗆聲道:“蘇董。該保密的技術,還是要保密一下吧,現在碳纖維的情況大家都了解了,如果僅僅是購買碳纖維的話。這就夠了吧。”

 蘇城從善如流的“哦”了一聲。

 杜卡特微笑道:“蘇董準備出售的不是碳纖維的成品吧。”

 蘇城點頭笑道:“不是。”

 “蘇董有意向出售技術?” 蒂姆西問

 “以專利授權為主吧。”蘇城笑了笑。

 “既然涉及到了生產技術,那還是請讓我們參觀一下大華實業的工廠吧。”

 蘇城這時候卻搖頭了,道:“大華實業隻準備授權3家企業,所以集體參觀沒有必要。”

 一群人恍然。

 杜卡特最是財大氣粗。一個磕絆都沒有,問:“價格如何確定?”

 “按產量算吧。每公斤30美元。”蘇城笑盈盈的。

 杜卡特皺眉道:“那不是比碳纖維的生產成本還要高?”

 “但還是有利潤的。”蘇城笑笑,道:“雖然是廉價短纖維,可前期以普通纖維的四分之一的價格來出售,應當還是能夠做到的。”

 旁邊的王贇裝模作樣的取下眼鏡來擦拭,心裡那叫一個激動。為了用最便宜的原料和最便宜的生產工藝,捏合出一種過得去的碳纖維,他做了好幾年的紙面研究,然後帶著將近20個項目組和2000名實習生和助手,完成了測試攻關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大華實業碳纖維研究所取得的專利數量超過了100,不管在哪個國家,這都是極多的專利數量了,組成專利壁壘毫無疑問。

 現在,總歸是能有些收獲了。

 碳纖維研究所也不再是吃白飯的研究所了。

 王贇望著眼前的外國人,就像是望著一群的肥羊。

 杜卡特等人即刻開始了討價還價。

 專利買斷和專利轉讓的提議被蘇城迅速否決,專利的衍生權限也被限制,

 蘇城獅子大開口,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專利壁壘,在本公司的利益不受損傷的情況下,專利授權的價格很快談到了12000美元每噸,也就是每公斤12元。

 這個數字不算高也不算低,以500噸每年的產量計,每年的專利支出也就是600萬美元的樣子,對大公司只是九牛一毛。不過,數量要是多了就恐怖了,5000噸的產量代表著6000萬美元的專利金,5萬噸則有6億美元的專利金。

 對於工業生產來說,只要產能上去了,5萬噸又算得了什麽。如今波音公司已經開始使用碳纖維做飛機尾翼了,如果碳纖維的價格夠便宜,光是世界航空業,就能吞掉上萬噸的碳纖維。汽車工業的前景更加恐怖,雖然很難說要多少年,才能用碳纖維製造汽車車身,但是,碳纖維的消耗是可以遇見的。

 確定一個具有延續性的合約,對外國公司而言極其重要。

 甚至有人立刻提出了15年的近終身合約。

 一番談判,持續了三個多小時。除了碳纖維的合約以外,更有一些設備的購買等三方合約。

 談好了細節,已是傍晚時分,蘇城起身邀請眾人吃飯,呂所長這才走過來,笑呵呵的道:“蘇董,你看碳纖維的技術,能不能給我們也轉讓一些。”

 “哦,你們也想購買專利授權?咱們用人民幣交易就行了,嗯,按照目前的牌價如何?”蘇城很大方的打折。93年的外匯依然是很值錢的,用人民幣交易本身就是優惠了。

 呂所長卻笑了,道:“我們不用專利授權,就是給軍隊裡做點東西,你教我們怎麽做,我們保證,產品不流入市場,您看怎麽樣?”

 碳纖維在國內也是搶手貨,軍隊同樣是蘇城的目標用戶。826所假如出售碳纖維給軍隊,後者同樣是要付錢給826所的。

 和普通的工廠不同, 碳纖維這種小型工廠,明顯是很適合轉型中的826所的。

 蘇城對呂所長的算盤不以為意,笑道:“這樣吧,先參觀工廠。明天早晨,等你們參觀了大華的工廠,再決定。”

 沒有得到承諾,呂所長並不覺得奇怪,自傲的一笑說:“那明天參觀工廠以後再決定。對了,蘇董晚上有時間嗎?有幾個朋友想拜見一下您。”

 “那就華城洲際酒店吧,正好一起吃晚飯。”蘇城轉身又招呼其他人去了。

 呂所長看著他的背影,輕輕的“哼”了一聲。

 ……

 ps: ……

 到家了,努力更新,做隻好豚。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