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超級能源強國》第342章 和大華做生意
池海和一票本土企業家,站在紛紛擾擾的大廳角落裡,似乎有點要避開他人耳目的意思。【葉*子】【悠*悠】

 但是,此時的中國企業家形象和外商形象著實差的太遠,就算是初到中國的華商,都能輕易的分辨出自己和他們的不同。

 本土的企業主們身邊,總有一兩個鄉土氣息濃厚的同伴。解放鞋和藍色條紋西裝如果算是撞衫的話,一群人就像是碰碰球。不少人都沒有悉心打理妝容,灰蒙蒙的臉和粗糙的手代表他們尚未完全脫產。

 相形之下,來自國外的華人商人就體面的多了,哪怕是一家小工廠的企業主,也會穿上考究的西裝或中山裝,有的人摟著光鮮漂亮的女人,有的人把自己打扮的光鮮漂亮……

 在蘇城眼裡,他們並不是來參與競標的,他們只是在表達自己無聲的抗議。

 這樣的抗議,也許會伴隨他們的一聲,在以後的歲月中,正是這樣的一群人,緩慢推進著中國的商業改革。

 蘇城猶豫了一下,主動迎上去道:“池廠長,又見面了。”

 池海抿著嘴,重重點頭,雙手握住蘇城的手掌,道:“蘇董,不怕你笑話,我們是來想討要一份合同。但您別誤會,我們不用真的包銷合同,我們可以互相擔保,只求能在銀行貸到款子,現在的流動資金太緊張了。”

 “尤其是和國企做生意,不請客拿不下單子。不塞錢拿不到回款。[WWw.YZUU點m]”他身後有一個老板,說著話的時候,還咬牙切齒。

 蘇城不知道中國私企最艱難的時刻是什麽時候,但在從92年開始,確實有大量的企業開始倒閉。曾經由個體戶升職做了工廠主的人,許多人都虧的血本無歸。有的人日後又爬了起來,有的人就再也沒有爬起來。

 此時的創業人。不少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與後世的大學生創業者是完全兩個類型,與80年代早期的創業者亦是截然不同。

 蘇城環視一周。分外的感覺到自己幸運。如果不是北大學生,如果不是有劉秉等人幫襯,自己要從無到有的建立一家企業。實在是太難太難了。至於現在,若是拖延到1991年再想進軍石油業,更是難上加難。

 蘇城的沉默,被池海等人當作了拒絕。

 池海歎了一口氣,道:“您不同意,我們也能理解,總歸是個希望。不過,我們都是做石油化工的,以後恐怕還要麻煩您……”

 蘇城仿佛清醒過來似的,忽的一笑。道:“誰說我不同意了。”

 “您願意?”

 “不是你的方法。我提供兩種選擇吧,一種是來料加工的合同,你們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包銷合同吧。 第 369 章 納稅,不克扣工人工資的私人企業確實不多。相比拖欠應商貨款,假冒偽劣商品和違規貼牌是更嚴重的問題。

 這並不是中國企業主的道德品質低下,而是生存環境造就了這些企業。(看小說就到葉 子·悠~悠 M)他們若是不能將成本降低到違規企業的程度,就很難健康的活下去。

 經歷了市場的殘酷,很少有人能夠輕易的答應蘇城的要求。

 蘇城並不著惱,等了一會,攤開手道:“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快,已經有很多世界五百強企業入駐了,和他們的要求比起來,大華的要求並不高。我想,那些企業的供應商和下遊企業,既然能夠做到更嚴苛的要求,大華的供應商和下遊企業,理應能做到我的要求。如果不這樣做,大華是很難堅持10年,20年,或者五十年,一百年的。希望各位理解。不管怎麽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不強求大家同意,但這是我們合作的前提。”

 有“私掠證”這個尚方寶劍,蘇城的大華實業與銀行的關系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尤其是讓銀行賺錢以後,更是如此。

 他有足夠的信息,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給這些中小企業主。事實上,早先的方案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扶持這些中小企業主。

 池海等人低聲商量了起來,很快陷入了悠閑的爭吵中。

 小胖好奇的問:“他們會不會同意?”

 張超笑呵呵的代為回答道:“肯定會同意的,這些工廠是能得到實際好處的,有大華的幫助,放棄野蠻增漲的方式,轉為正常的公司發展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

 “這樣一來,咱們要投入多少?”他說的咱們,仍然是大華了。

 張超瞥了一下蘇城,回道:“不多。”

 其實根本是沒有,這屬於私掠證的原定計劃。蘇城原本就有確定這些企業的資格。

 小胖畢竟是做了一段時間的商業,有了自己的想法,道:“就算如此,我猜還是會有工廠不同意的。”

 “為什麽?”

 “有些款子,光是請客吃飯是要不回來的,還得塞錢才行。不這樣做,工廠終究是堅持不下來的。”

 張超表情有點怪異的笑了兩聲,然後小聲道:“蘇董好像沒有提到,不能塞錢。其實,蘇董的要求是很明確的,不能偷漏稅款,保證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維護勞工關系……這些都是大的地方,屬於一家工廠的系統風險。大華供應鏈內的廠商,必須系統性的降低此類風險。倒是以後,他們從大華關聯企業中賺錢多了,自然會減少其他方面的交易。”

 蘇城也道:“最好不要塞錢。”

 這屬於間接承認了。小胖一愣,道:“那他們聽出來了沒有。“

 “國情如此,他們就算是答應了,私下裡的行為也沒辦法規勸。大華也只能從面上做要求。”張超說的頗為輕松。作為供應鏈部門的管理者,他對國內的這些中小型企業,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會兒,池海果然帶著簽名簿過來了,並道:“我們有72個工廠,願意成為大華供應鏈的一員。”

 “太好了。你們現在能組織裝運多少產品?有什麽類型,能整理出來嗎?”蘇城和他再次握手,沒有談及離開的幾個人。

 池海沒想到蘇城要的這麽急,不禁問:“現在嗎?”

 “現在就要。麻煩你了。嗯,要用電話的話,我們準備了一個電話間,是本地郵電局安的。”蘇城指了一個位置。

 福建是最早使用程控電話的省份,企業因此才能相對方便的安裝電話。在那些仍然使用老式設備的地方,電信局根本不敢大量增加電話機的數量,生怕線路爆掉。

 實際上,爆掉的時候確實比順暢的時候多。

 池海回去說了一聲,工廠主們全都活動了起來。要是能一口氣賣掉大部分存貨,對企業就已經是最利好的消息了。

 其他人看著蘇城,全然不能理解他的想法。

 恐怕,即使是能夠聯想到蘇聯倒爺的人,腦海中浮現的也是肩扛手提著編織袋的形象。曾經500車皮換飛機的故事都已經變成一個神話了。但要以後世的眼光看,幾架飛機的價值又怎麽能和十萬噸級巨輪裝載的物資相提並論呢。

 即使初做倒爺,蘇城也已超脫了倒爺的境界。

 ……(歡迎您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