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超級能源強國》第597章 見證者們(四千五百字)
中海油是三桶油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公司,由於業務被限制在了海洋石油方面,現實迫使他們必須增強自己的技術實力。
 就是引進的技術,想要搞明白都是非常困難的,以國外的經驗,一名剛開始接觸海洋石油裝備的技術員,至少需要四五年時間,完成相當於碩士和博士生的全部課業,方能具有做研究助手的基礎,而在1982年的中國,想找一名本科水平的技術員都不容易。

 雖然這個年代的企業人都很刻苦,但是,七八十年的中國教育堪稱悲劇,除此以外,知識來源的匱乏也阻礙了大家的自學。像是施萬可這樣的非核心技術人員,除了中海油自己掌握的技術,對於世界領先的技術,根本是想接觸一下都難。

 這就是1994年。

 在這個年代裡,無數的央企想弄張外國的落後設計圖都要求到外交部裡去,某些級別很高的軍工大廠轉型做冰箱造彩電的時候,只能照著外國畫報上的模樣設計,或者乾脆就做成蠢笨的長方形,偶爾找到一台外國的好產品,還不敢貿貿然的拆開,生怕拆掉了裝不回去,當場臨摹一張把手的圖形就心滿意足。

 重型裝備的追蹤研究就更難了,西方國家和公司的防范是一方面,中國公司能夠籌集的資金是另一方面。這個年代裡,許多研究所一年的經費只有百萬元人民幣,開支了人工和基礎維持費用以後,剩下的錢都不夠做理論研究的,稍微昂貴一點的實驗就要申請排隊再等待……

 籌集外匯當然更難了,雖然到了94年,外匯已經沒有像是年代那麽稀罕了,但仍然很緊張,中央還是不會將如此重要資源大量批給研究機構,因此,即使是中央直屬的研究院,也不一定買的起外國期刊。

 是的,許多地廳級的研究院連專業范圍內的外國期刊都買不起,訂一本期刊幾美元,一年就要幾十美元,將有名的定一圈,幾百上千美元就出去了,更別說要讀懂期刊,就不得不做實驗驗證。

 由於年代的中國科技水平全面落後於世界,越是尖端的技術實驗,就越需要用外匯從國外采購材料和設備,而即使花費巨資采購了材料和設備,得到的研究結論,也不過是驗證了國外同行的論文,或者重複了國外同行的產品罷了,基本不可能獲得直接的回報。

 而若是隻買期刊不驗證,也是沒有意義的。一來二去,少數幾個有條件的大型研究院也會減少這方面的投入,有這些錢,他們更願意投入到有創新的理論項目上去。

 中海油有出口原油的收入,手頭上自然寬裕一些,也曾做出了不少東西,如海上鑽井平台,他們年代的時候很輕易的就做出了2代。然而,石油系統是貴也展的項目,中海油沒有繼續三代的海上鑽井平台,他們要做四代的成本就要比同期的大華和外國公司高,時間和人力要求同樣如此。

 施萬可曾經參加過海上鑽井平台的研,但也僅止於2代的產品,更新的鑽井平台他上去過,可外國公司根本不讓他仔細看,連到甲板以下都不一定允許。

 站在大華的鑽井平台上,施萬可不希望得到否定的答案,可他又真的看一看。施萬可心裡明白,這或許是最好的機會了。

 下一次,哪怕是中海油派人來學習,他也不一定能排進隊伍裡。不過,若是自己能領先一步,說不定就能成為相關領域的“權威”。

 這種年代的學術權威非常多,任何一名學者若是懂得外語,再能弄到幾本外國期刊,小做幾個跟蹤實驗,差不多就能在國家級期刊上表,引用還不會少。

 要說價值,也不能說人家學術權威就不權威了,至少,人家是讀過外文原版論文的人。

 楊明猶豫了一下,又看了看表,最後點頭了。大華實業的鑽井平台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現在使用的深水鑽井平台,僅僅是能用的水平而已,並不擔心被偷師。

 若無意外,大華實業和中海油應當會將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延續下去。

 施萬可樂的握緊楊明的手,捏出了幾個印子,才給其他四人打了聲招呼,就往甲板下面去,王德煌一看,笑道:“得,咱們也別休息了,都下去參觀吧。楊主任,我們都下去可以吧?”

 “不能拍照,盡量不要干擾大家的工作,其他隨便。”

 “蘇董到了通知我們。”王德煌還記得自己的工作,叮囑了一聲,才跟在施萬可身後。

 楊明喊來了平台的監督員,讓跟在幾個人的後面,既是做向導,也是免得他們做些不恰當的事。

 鑽井平台下方很擁擠,狹窄的樓梯和狹窄的通道貫穿始終,除了滲透而來的陽光,就像是在潛艇裡一樣。

 其實,設計思路也是差不多的,純鋼結構的鑽井平台造價不菲,海面上的建築越重,對海面下的支架的要求就越高,為了盡可能的多放采油和鑽探裝備,生活區和通道都只能見縫插針,即使如此,鑽井平台的造價也是相當的高,國產化以上的情況下,大華實業仍然要為每個鑽井平台準備上千萬美元。

 憋仄的空間裡,似乎永遠都充斥著噪音。人與人說話無時無刻的都在吼,中石油和中海油的五個人下到裡面,渾身都不自在。

 施萬可甘之若飴,他是真的做海洋石油研究的,如今雖然做了不少的行政工作,但在中國,行政和學術並不一定要分家,好的學術水平助推行政級別上升是經常性的事,進到鑽井平台內,他自然一門心思的記憶和思考。

 其他四人就沒有這種覺悟了,中石油的三個人不用說,都自以為要一輩子在6上轉悠了,中海油來的另一個家夥則是純粹的行政官員,對海上鑽井平台缺乏基本的概念,所以,在施萬可仔細看布置看設備的時候,別人更多的是在觀察鑽井平台裡的工人。

 由於石油衝壞了井架的緣故,平台目前有工人多,多人是原屬於中方的工人,多人是從巴庫附近雇來的前蘇聯或歐洲工人,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的渾身漆黑,只有少數幾個輪休的工人,能坐在搖搖晃晃的中間連接處,略顯悠哉的喝杯咖啡或茶。

 從鋼鐵骨架上看出去,一望無際的藍色大海,卻也稱得上是無敵大海景。

 王德煌探究的打量著他們。

 坐在咖啡桌上的,有俄羅斯人,有阿塞拜疆和哈薩克斯坦人,也有南美人和西歐人。

 石油工人就是東奔西走的職業,哪裡有石油就往哪裡去,英國北海開采石油的時候,中東許多石油小鎮人去樓空,後挪威時期,英國的工人又紛紛往那邊跑。中國石油人也經歷了從玉*門到大*慶,從大慶到東營,繼而再到四*川和新*疆的過程。鐵人王進喜就是土生土長的玉門人,但到了年以後,采空了油田的玉門已成鬼城,大批的大院雜草叢生。

 巴庫原本就是一個石油城,隨著大量的外國公司進駐,也不免吸引了東西歐的石油工人。

 這些外國工人在大華實業都屬於臨時工的性質,水平卻是不錯,承擔著修複和維護海上鑽井平台的任務。

 這個日產7萬桶的單井,已經出了大華的鑽井平台的承受能力,每天要維修的地方不計其數。

 喝了一會咖啡,圍在桌旁的幾名南美人就說著家鄉話,回工作崗位去了,一會兒,又換幾個英國人過來喝紅茶,吃松餅。

 王德煌等人在鑽井平台下方呆了兩個小時,直到蘇城回來,他才驚覺的問道:“我怎麽好像沒看到中國工人?有專門休息的地方?”

 靠著鋼架子休息的監督員笑了:“這麽小的鑽井平台,怎麽可能設專人休息的地方。”

 “那是分時間休息?”

 “休息的確是分時間休息,不過,現在比較忙,人手又不夠,咱們的工人就揚作風,減少了工間休息。”監督員說著擔心他們誤會,又說:“減少工間休息是工人自的,也會給加班費的。”

 王德煌臉色嚴肅起來,道:“開辟新油田是很艱苦的工作,沒有吃苦的準備是堅持不下來的。多好的設備,最後還是少不了人。”

 “是啊,雖然是我們自己的鑽井平台,但每天的租金還是要算到成本裡的,大家都想早一點將油田找到。現在好多了,見到了原油,大家都放心了。”監督員說到此處,臉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對石油人來說,最好的褒獎就是原油了。

 王德煌等人也是從石油大會戰的年代過來的,曾經的激情歷歷在目,不禁心有所感,脫口問道:“聽說,你們勘探出了一個級油田,有這回事嗎?”

 這就是他此行的目標了,判斷大華實業的油田規模。

 監督員是基層幹部,心裡也沒有太多的想法,笑笑道:“有多大我說不準,比瑟坦大是肯定的。我在瑟坦工作過,所有指標都比我們現在差的多。”

 王德煌一邊順著只有人寬的樓梯向上慢慢爬,一邊有意識的笑道:“你們的單井產量都有1萬噸,一年最少萬噸的產量,比瑟坦油田大也不難想象,關鍵是能有多大。對了,這邊鑽井平台上多了人,其他的鑽井平台呢?”

 此時,大華掌握的油區,投入運行的海上鑽井平台共有5個,正在建設的尚有3個。

 監督員跟著爬樓梯,仰著頭,道:“又從瑟坦調了一批人,再就是你們見到的外國臨時工了。人比以前還多。”

 “比以前還多?”

 “這不是好多人過年都沒回家嗎?現在回國輪休的時間到了,瑟坦和新招的人到了,好多人又不想立刻就走,說要留下來到出油,人數就多了。”監督員說到此處有點小驕傲,多歲的人了,說的還唾沫橫飛,濺梯子下面的人一臉。

 盡管進度不同,但無論是負責建設的工人,還是負責采油的工人,最遲也是獲得競標時來到阿塞拜疆的,在此期間,即使是春節,大家也少有回國的。

 不是不能回國,而是為了追趕進度,大家都抽不出時間回國。

 海上鑽井平台的建設和使用都是相當複雜的,而且,越是早期的鑽井平台就越複雜,用起來故障率就越高,大華在有瑟坦油田的情況下,也用了五六年的時間,才培養出幾百名的合格人員,現在,在維持瑟坦油田的情況下,人力也不能說是充足。

 畢竟,阿齊久油田所處的海面比瑟坦油田要深,建設難度和使用難度都要相應上升。有資格到這裡來工作的工人,大多處於“特殊貢獻清單”靠前的位置,他們為大華實業創造的利潤和獲得的紅利,都是過本土員工的。

 與之相應的是,好容易排在特殊貢獻清單靠前位置的大華員工,也會盡可能的維持自己的位置。

 充分的經濟刺激,再加上一點點中國特有政治工作,是保證中方的海上鑽井平台持續工作的良方。

 雇傭來的英國、丹麥等歐洲工人就沒有那麽好說話了,更短的工作時間和更高的工資且不去說,光是兩個月一次的探親假就讓人焦頭爛額。附近已經開鑽的幾家歐洲石油公司都是焦頭爛額,他們的歐洲員工數量太多,頻繁回家,幾乎要兩套班子才能維持基本的運營,而兩套班子半數以上的精力和運輸資源,都耗費在了保證休息時間和福利等方面去了,整個是中國國企的級加強版。

 有了這些歐洲石油工人做對照,每半年休息45天的美國工人都變的可愛許多。

 所謂的歐債危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歐洲人都想著盡情享受生活的時候,生活必然會愚弄他們。

 現實的世界,從來就沒有“盡情”施展的空間。

 王德煌抬頭看看,現快要到甲板了,又連忙追問道:“進尺呢,幾個鑽井平台的進尺增加了嗎?”

 人多不是根本,進尺增加才說明工作量增大了。

 監督員很自然的點頭道:“當然增加了。”

 王德煌挑起了眉毛,心想:難道大華實業的地質報告非常好?否則怎麽這麽著急鑽井。

 如果其他四個鑽井平台減少工作量,王德煌也不會太奇怪,但是增加人手,那就只能說大華在積極的擴大規模。

 就此推測,至少說明大華實業對油田是真的看好。

 當然, 那也要這個監督員說的是真話,王德煌很快決定去其他幾個鑽井平台也看看。

 與此同時,施萬可卻是一臉恍惚,直到見著甲板上的蘇城也沒有醒悟過來。

 同在平台甲板上的,還有受到邀請的幾家外國石油公司的代表,一群人說說笑笑,近乎肆無忌憚的談論著石油期貨和現貨交易的問題。

 蘇城笑容滿面,面向王德煌等人,卻是因為暗箱操作的初步成功。

 一口氣糾集了6家石油公司,這即是內線交易的迷人作用,不免也有大華實業地位上升的因素。

 “你們是來參觀油田的吧,來的正好,說不定還能見證這塊級油田的誕生。”蘇城的口氣很大,聽在王德煌耳中,他卻不由自主的覺得很正常。

 隱約間,這似乎也是一種氣場了。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