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今日詔張玄素和李綱覲見之後,就同他們開始交談,一番談論之下,使得李世民深深為二人的學識所折服。尤其是李綱的剛正不阿,張玄素的氣節才能。
在談論隋亡的原因之時,李綱認為乃是楊廣太過好強,做事急功近利,不知道步步為營,體恤黎民,大量的征用民力物力,開鑿運河,勞師遠征,三征高麗,更不聽臣民的勸諫,一意孤行,所以才會使得隋二世而亡。李世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切勿窮兵黷武,做事不能操之過急,更要開納諫之風,不以言獲罪,不以文獲刑,如此方能集眾人之力,開創盛世。
張玄素更是給李世民提了認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親理政務,而君主親理玫務,口斷十事,有五條錯誤即不好辦。而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斷十件事,往往口理萬機,這樣日積月累錯誤就積存多了,而錯誤多了國家就要滅亡的。所以張玄素建議唐太宗要廣用賢良,使各官吏奉職守法,並能安撫百姓,小心謹慎,就會成為一個堯舜也無法相比的君主。
聽得李世民頻頻點頭,老懷大慰,杜如晦等人也是十分的讚同。
二人說完之後,李世民感歎道:“昨日裴弘大病逝,朕痛失一良才,大唐痛失一乾將,今日聽兩位之言方知大唐才俊何其多也?若前隋能便用賢良何至於亡國?”
長孫無忌、杜如晦等紛紛點頭稱是。
就在此時管內府的內侍來報言道東宮之中張燈結彩,靡費頗多,李世民聽完眉頭一皺,心中頓生不滿,長孫無忌則是有些詫異,不明白李承乾怎麽會犯這種錯誤。房玄齡、杜如晦等四人也是眉頭一皺,顯然對此事也有些意見。
由於事涉儲君,所以李世民就差人前去查探究竟是怎麽回事。太極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不一會兒李世民派去打探的人就回來,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而李承乾教訓王虎的那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也赫然在列。
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加上這句點睛之筆,李世民是龍顏大悅,長孫無忌也放下心來,這才是他印象中的李承乾,不驕不躁,安全可靠。
李綱聽完之後,說道:“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太子性情敦厚,簡樸仁孝,實乃是大唐之幸事。”
李世民聽完此話那是眉飛色舞,兒子表現良好,做老子得也是面上有光,誰知李世民過了一會兒卻是重重的歎了一口氣。
張玄素頓時奇道:“陛下因何事歎氣?”
李世民歎道:“儲君仁孝,實乃幸事,但是儲君的年齡畢竟太小,而且現如今又無名師教導,東宮更是有些讒佞之輩,朕真怕儲君日後走上邪路啊!”
杜如晦此時哪還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出言道:“陛下,儲君是否有才乾,關系大唐百年之事,不容有失,陛下應盡早選良臣以教儲君。”
“克明所言甚是,但是滿朝文武之中有誰可為太子之師?”李世民反問道。
“陛下現如今在座之中就有二人可為太子之師。”杜如晦笑道:“張參軍(張玄素乃是景城都督錄事參軍)素有賢名,李尚書(李綱乃是前禮部尚書)敢於諫言,這不正是名師的不二人選嗎?陛下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
李世民充滿期待的看著張、李二人說道:“未知兩位愛卿意下如何?”
張玄素和李綱對視一眼,這個時候他們兩個要是還不知道李世民將他們招來,而後又談論了半天隋亡之事的用意,那可就該回家抱孩子去了。
李綱先說道:“臣曾教導房陵王、息王兩位但皆不成,本再無此心,但今觀太子行事實乃明君的雛形,若陛下不因臣卑劣不堪而願用臣,為大唐百年之計臣何惜此殘軀?”
張玄素正色道:“太子之事乃是國之大事,不可不察,臣雖略有賢名,但自認為當不得此重任,若陛下願用臣,臣必肝腦塗地,縱身死也必教導好太子,不負陛下所托,為大唐盡綿薄之力。”
李世民聽完二人的表態頓時大喜,而後:“國之大事唯祭與祀,但在朕看來儲君能否擔當重任,是否賢良不亞於祭與祀,此關系江山社稷之傳承。”
而後李世民又起身朝張玄素和李綱拱手一拜說道:“我今日不僅是一個大唐皇帝的身份將太子托付給兩位愛卿,更是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請兩位愛卿教導好他。”
李世民這一拜,張玄素和李綱坦然受之,他們不是無故受之,而是代大唐萬民,祖宗社稷所受。
待李世民坐下之後,二人急忙起身,躬身說道:“臣等必戮力同心,教導好太子,請陛下放心。”
李世民聞言點了點頭,由於李綱患有腳疾所以起來的時候有些踉蹌。
李世民關心的道:“李卿這腳?”
李綱灑然一笑說道:“讓陛下費心了,臣這腳疾已經患有多年,也曾讓太醫診治過卻不曾見好,臣也已經習慣了。”
這是正是李承乾奉命進來的時候,於是李綱也止住了話語。
李承乾先朝李世民行禮之後,還不等他說什麽,李世民道:“太子前來正好,朕正好有兩件事情要宣布。”
“來人擬詔,朕素聞李公文紀,張公玄素器宇衝邈,機神峻遠,材稱棟乾,素有賢名,忠直清正,敢於直諫,今特敕李文紀為太子少師加左光祿大夫,張玄素為東宮少詹事兼右庶子,各賜佩金魚袋。望卿等勤於王事,勿拂朕意。”
李綱和張玄素頓時同時拜道:“臣等奉命,謹遵聖命,不負陛下之托。”
“卿等請起。”李世民左手虛抬,而後說道:“太子快來拜見兩位師傅。”
李承乾趕忙應命,此時早有內侍將茶奉上,李承乾於是先端起一杯茶恭敬的遞給李綱說道:“請李師飲茶。”
李綱接過茶之後,沒有喝反而說道:“吾有一問,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之事,太子以為何?”
李承乾略一沉思,而後朗聲說道:“托六尺之孤,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承乾以為易。”PS:又長了一歲,一事無成,唉!!祝各位元旦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