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一直沒怎麽吭聲過,上架後也是三十章一次性上傳自動更新的,所以這次上傳的時候吼兩聲了,求票啊,月票,推薦票,糧票都要啊。我至今還沒見過月票是什麽玩意呢
千萬不要小瞧二十多文一石的鹽價太低了,這只是因為朝廷自上而下采取的一個恢復民生的政策而已。要知道唐朝後來幾乎就是毀於鹽上的,你就知道這小小的玩意有多厲害了。現在唐朝建立不久,統治集團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製訂了相應的鹽業政策。對前代制度有繼承,也有創新。征稅制、官營製、無稅制,隋代以前曾經有過,唐朝政府繼承下來;以鹽代租製、租佃製,隋代以前未曾有過,是唐代的新制度。由於這種鹽業政策不僅簡便,而且考慮到了社會承受能力,所以對前期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在古代,鹽是一種僅次於糧食的戰略物資。這也帶來了一個古代經濟的重要話題,那就是食鹽的生產、銷售,到底應該官營呢,還是民營呢?白花花的鹽巴官營還是民營,可以檢驗一個朝代是否與民爭利。官營鹽業實際上是對全體國民征稅,把民間的財富聚斂到國家的庫府中。這對於古代的國王或皇帝來說,鹽不是鹹的,而是像蜜一樣甜,一旦他們嘗到了食鹽帶來的財富甘露,就欲罷不能了。實行鹽業官營的朝代。統治者都想提高鹽的價格,變相增加稅收。
而且官營具有天生的弊病,一個是經營效率低。容易滋生*;另一個是刺激了私鹽買賣。由於國家壟斷鹽業,導致食鹽的市場價格高,而製鹽成本卻很低,這之間的差價足以讓一些人鋌而走險,把國家的嚴刑峻法放在一邊,搏取一場富貴。這就好比當今世界,某個國家壟斷了進口石油的權利。導致國內汽油價格高於國外許多,於是走私汽油入境就會成為該國冒險家們一個十分有利可圖的行業。而國家要想打擊私鹽買賣。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管仲甚至不惜修建齊長城,來阻擋私鹽買賣。保護官營食鹽的高價格。各朝各代的鹽業政策反反覆複,時而官營,時而民營,到了唐朝,剛開始的幾代幾個皇帝還做的不錯,但是後來的皇帝圍繞食鹽的經營,終於掀起了軒然大波。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起兵叛唐,並進攻中原地區。當時的平原太守,也就是中國著名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為了抵抗安祿山的叛軍。需要籌措大量軍餉,於是他用政府資金壟斷了當地的鹽業市場,把所有的食鹽全部收購,然後加價賣出,賺取了足夠的軍費。顏真卿的做法是戰時不得已而為之。但安史之亂後,卻被唐朝庸官們奉為至寶。認為這是政府發財的真經,唐朝的鹽業制度立刻從民營轉向了官營。而且官鹽的出售價格還節節攀升。原本民營期間,食鹽的價格每鬥不過10錢,官方壟斷之後,食鹽的銷售價格就提高到了110錢,暴漲了10倍有余!而且鹽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到了唐德宗的時期,官方鹽價甚至高達每鬥300錢以上,如此橫征暴斂的皇帝,居然被稱為“德宗”,這道德標準也實在是太低了。
但是唐朝後期官營鹽業給統治者帶來了巨額財富嗎?沒有!過去10文1鬥的鹽變成了300文1鬥,這不是明擺著給冒險家們一個獲取暴利的機會嗎?當時只要是產鹽的地區,就少不了私鹽販子的身影,私鹽大批入市,強烈地衝擊了官鹽的市場,唐德宗把食鹽價格推上了高峰,但總收入卻不升反降,因為百姓都去買私鹽了,300文1鬥的官鹽,根本無人問津!
面對蜂擁而起的私鹽販子,唐朝皇帝們高高舉起了屠刀,想用殺無赦的辦法來維護自己的鹽業壟斷地位。當時對走私食鹽的法律嚴酷到什麽程度,問一個十余歲的孩子就清楚了。當時一位管理河東鹽池的官員史牟視察鹽田,偏巧自己一個十余歲的外甥也跟著看熱鬧,看到鹽晶粒很是好玩,於是這個小孩子就拾了一顆鹽粒回家。史牟得知此事後,竟然“立杖殺
之”。
一個小孩子僅僅為了滿足好奇心私拿了一粒鹽就被殺死,而且劊子手還是自己人,只能說明當時的刑法太嚴酷了。但史牟不殺這個孩子“太義滅親”,恐怕他的全家就會有滅門之災。嚴刑峻法可以恐嚇老實人,但對於亡命徒卻根本沒有用處。而且,在人們的基本必需品——食鹽上橫征暴斂,直接把底層民眾推向了窮困的深淵,既然活不下去,乾脆就亡命一搏好了。
唐朝後期,嚴酷的法律從來就沒有擋住私鹽擴張的腳步,這一切其實都是錯誤的鹽業政策造成的惡果,而不是私鹽販子的錯。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搖搖欲墜,如果此時官府能夠和私鹽販子們和解,也許這個王朝還有救。 但是唐王朝的統治者又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最終讓唐朝滅亡,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私鹽販子——黃巢,一個狗屁的人物卻因為造反和政治需要登上了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中,成為造反英雄,這裡我們說鹽就不評價這人了。
黃巢的老家是山東菏澤,那裡從春秋戰國時期就是重要的產鹽區。唐朝末年,黃巢家中三代都是私鹽販子,販賣私鹽是死罪,黃巢家能把這個營生做成了家族企業,可見當時的法律不過是嚇唬老實人的,對於老練的私鹽販子來說,嚴厲的法律不過是減少了自己的一些潛在競爭者而已。販賣私鹽利潤極高,所以黃巢在唐朝末年犯上作亂,頗有點幾古怪。一般人都是吃不飽肚子,不得已暴動搶東西,給自己找條活路。而黃巢家中殷實,居然還去參加過科舉考試,只可惜名落孫山,這樣的人說實在話完全和起義根本就沾不上邊的。
唐末的大動蕩是另一個私鹽販子王仙芝發動的,當他帶領造反的隊伍攻城拔寨的時候,他的私鹽合夥人黃巢看到了一條通往仕途的另類道路,於是搖身一邊變成起義軍的領袖拉起來一號人馬與王仙芝響應。後來兩夥私鹽販子武裝會師一處,實力壯大了,但他們卻不像其他的農民武裝那樣,攻佔城池,擴大地盤,而是四處流竄,打下一城搶劫後,棄城而走,轉戰另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