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之娛樂鬼才》第447章 真三D和偽三D
2009年新年過後,三月初。

 小夥伴電影娛樂集團,圍繞著王老板的新片《四大名捕》在進行準備工作

 這部電影特殊性在於首部華語imax 3d電影

 為了配合這部電影未來的上映工作,小夥伴公司也在升級旗下的院線基礎設施。其中,imax放映廳的推廣,也成為工作的重點。

 畢竟,imax 3d電影想要獲得完美的體驗,是必須要在專門的3d放映廳裡面播放。在非3d放映廳裡面播出的,僅僅是2d版本,跟普通的2d大片,沒有多少區別。

 imax放映系統推廣到電影院線市場,也就僅僅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的電影市場雖然也有3d電影,但跟imax相比,技術太過於原始和簡陋,體驗效果很一般般。

 直到imax獲得了推廣之後,觀眾才開始有了更好的3d體驗。

 院線方面,幾年小夥伴公司預計在全球新增的電影銀幕超過200面以上,目標是銀幕數量破800

 而imax系統的放映廳,今年目標的新增50面也就是說,2009年以內,小夥伴公司新增的銀幕中,有四分之一是imax銀幕。

 這會讓小夥伴公司,成為全球運營imax銀幕最多的電影院線。實際上,目前全世界在運營的imax電影放映廳,也不超過100座。屆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小夥伴公司在運營的imax銀幕,將佔全球的imax電影放映廳的三分之一左右。

 既是imax公司的大股東,也將會是imax的大客戶。

 入股這家3d電影屏幕的巨頭,本質上,是因為小夥伴公司希望通過股權方面的收益,來節約一點采購成本。

 除了采用imax專業的電影放映系統之外,小夥伴公司在拍攝電影方面的技術。也跟imax進行了大量的合作。

 比如,imax團隊專門為劇組量身定製了3d攝影系統。

 其核心的自然是3d攝影機。傳統的攝影機,即使再如何高清,拍出來的也是2d電影。未來即使通過後期製作轉碼為3d。往往都是偽3d。比如,即使《加勒比海盜》之類大片號稱要搞3d,但由於本身並不是用3d設備拍出來的,後期增加了一些3d效果,觀眾走進電影院往往很覺得對3d電影很失望。認為3d不過如此,跟2d沒區別。但這真不是3d電影系統的錯,而是這些電影公司缺德,搞的都是偽3d一部電影只有片頭imax的廣告,3d效果最好,片子裡面最多只有二三十分鍾有不錯的3d效果,其他的部分就是2d效果,這不純屬是欺騙觀眾?

 要拍出真3d效果,在電影拍攝的時候,就需要采用3d設備。在以前的3d設備是用2部以上的攝像機同時去拍。一部攝像機是左眼視覺。另外一部拍的是右眼視覺。不僅僅拍的時候很麻煩,而且,後期製作的時候,更加大的了工作難度。

 不過,現如今技術有了一定進步,至少專業的3d攝像機,已經把兩個鏡頭,集中在一個攝像機上。

 這樣攝影組操作這種專業的3d攝像機,不需要考慮兩部機器,分別去拍左眼視覺和右眼視覺。等於是一部攝像機同步拍左右眼不同的視覺了。本質上。不僅僅減少了拍攝時候的技術難度,也減輕了後期製作的周期和成本。

 除了3d攝像機之外,動作捕捉之類的專業設備,也包含在內。這些設備。即使在好萊塢,也算是頂級的

 當然了,這套設備還是比較昂貴的,光是硬件投入,就達到3800萬美元。還不包括後期製作和拍攝過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

 預計這個電影拍攝,不考慮演員的片酬和拍攝的成本。光是器材投入,就達到3800萬美元。

 而光是這一套的訂單,預計就能imax集團畢竟,這一套的器材裡面,imax不僅僅賺了采購器材的二道販子的差價,而且,還賺了500萬美元的專利費即使跟名義上是大股東的小夥伴集團合作,最多給百萬美元讓利,想要成本價出售,其他股東也是堅決反對

 保守估計,一部真正的imax 3d電影拍出來,目前最低的預算是5000萬美元。

 用來拍攝《四大名捕》,這真是奢侈

 當然了,這些器材還是可以反覆使用,小夥伴公司今後拍其他的3d電影,或者是把器材租借給別的公司,都是可以賺錢的。

 這一套設備如果拿出去租,一年租金不會低於500萬美元。假設,未來三年內器材耗損不太嚴重,技術上不算淘汰,至少可以通過租借器材,回收1500萬美元的成本。

 當然了,這都是今後的事情了,若是現在來宣傳,小夥伴公司肯定把預算往高了說。這些買器材的錢,全部計入電影的預算中,這樣以來,觀眾會覺得這是一部超級大片

 “擁有這套系統,才能更高效率的拍出真正的3d電影”imax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葛爾方驕傲的說道,“過去,3d電影成本太過於昂貴,拍攝周期過長。所以,只有科教片,才會采用。商業片,即使是好萊塢的巨頭,也不會采用。以前一部3d電影的成本是上億美元,而且,拍攝周期可能要超過十年,光是後期製作,就有三年,所有的好萊塢電影投資者,都沒有耐心,去拍真正的3d電影直到卡梅隆先生的《阿凡達》3d電影的拍攝技術,才算是成熟了。卡梅隆先生的電影,用的就是我們的技術”

 “那麽,我這套系統,跟卡梅隆的《阿凡達》采用的系統,有什麽區別呢?”王啟年問道。

 “這套系統,是借鑒了《阿凡達》拍攝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之後,改進之後更完善的系統,早幾年。《阿凡達》剛剛拍的時候,設備並不像現在這麽完善”理查德葛爾方說道,“事實上,我們可以提供一部分《阿凡達》的團隊。因為,《阿凡達》已經接近尾聲,一部分參與製作的技術人員,比較悠閑的,我們公司至少有超過100人。參與了《阿凡達》的製作”

 事實上,這套系統不僅僅包括了拍攝的系統,還包括了動作捕捉和電腦特效合成系統。

 即使拿到好萊塢,也是非常先進的,大多數好萊塢巨頭和特效公司,甚至還未采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由此可見,王啟年當初入股imax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光是imax的技術底蘊,即可讓小夥伴公司,在某些領域彎道超車,比好萊塢更早采用一些先進技術。

 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好萊塢電影巨頭後面追趕

 當然了,這也跟近些年美國的經濟疲軟,好萊塢巨頭雖然慣性的發展,但卻不像過去那麽狂飆猛進

 面對先進技術,好萊塢電影公司未必是立馬就采用,而是考慮成本。如果成本很貴,可能造成短期的業績虧本,即使是具備前景的,這些傳統的電影公司也可能暫時不會采用

 畢竟,很多的影視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投資一些可能虧本的項目和高風險的項目,會遭到股東們的質疑。

 影視行業的股東們比較保守,不像高科技公司的股東那麽激進。所以,影視行業采用先進技術。顯然是落後於這個時代的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的

 好萊塢絕不是有超前的眼光,不斷的投資先進的技術

 而是技術領域不斷發展,這些科技領域的傑出人士,希望把自己的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向好萊塢不斷推銷,這才倒逼美國的影視行業技術的發展

 小夥伴公司則不同。作為後起追趕的公司,比好萊塢的同行更熱衷於采用更新的技術。這有這樣,才有可能彎道超車,追趕甚至超越好萊塢巨頭

 王啟年比較滿意說道:“可以讓那些參與過《阿凡達》的團隊過來嗎?貌似,《阿凡達》快要結束了吧?”

 “只能來一部分”理查德葛爾方解釋說道,“隨著卡梅隆先生的《阿凡達》殺青,現在在搞後期製作,一部分有遠見的好萊塢導演,也開始計劃要拍攝3d電影,為了業務需要,我們需要拍出技術人員,滿足更多客戶”

 跟風嘛

 卡梅隆代表的是影視行業的颶風,當他采用了什麽技術,或者拍攝什麽題材之後,很快會吸引很多同行進行跟風

 原本很難拉到投資的項目,只要導演表示卡梅隆也拍了類似的電影。這樣,就很容易拉到投資了

 事實上,王啟年準備拍3d電影,也是跟卡梅隆的風

 要知道,一旦《阿凡達》上映,3d電影市場即將迎來井噴,很多觀眾僅僅衝著電影宣傳號稱是3d就排隊購票。

 而無數的電影公司,臨時把2d電影轉換成3d格式,用這種偽3d, 也騙了大把的錢。這反倒讓一部分觀眾懷疑……3d的體驗效果似乎也就那樣,跟2d似乎區別不大

 那些區別不大的,基本都是偽3d,2d版本的電影為了圈錢,轉成3d格式

 真正的3d電影,比如《阿凡達》《2012》那樣的,去了3d電影院去體驗,多半會覺得不虛此行

 “好,人選你安排,但我要求是非常有經驗的團隊”王啟年看了他一眼,“《四大名捕》這部電影,3d效果要不遜色於《阿凡達》”

 “盡最大努力吧,您知道,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藝術問題。誰能打包票,能達到《阿凡達》一樣的效果呢?”理查德葛爾方聳肩。

 並不是說技術和設備是一樣的,就能做出一樣的東西。關鍵是看人,以及運氣

 拍攝過程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運氣不好,即使是大師級的導演和影帝,也一樣可能拍出一部爛片未完待續。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