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之娛樂鬼才》第294章 7君子(1)
2003年11月,王啟年接到北影校方通知,參加一次學校的會議。

 “會議,什麽會?”王啟年不解。

 “還不是那些被操碎了心的第六代導演。”校方的教師說道。

 “貌似,我也算第六代。”王啟年說道。

 “怎麽說呢,我是說第六代裡面拍地下電影的導演,一個個都上國內的黑名單。在你之前,張元、王小帥、賈樟柯他們走的路,都很讓人操心。”這名老師說道,“不過,那也是特殊年代,導演沒有出路,沒辦法的事情!”

 “怎麽沒出路?去劇組打工,拍拍廣告,拍拍電視劇,甚至,當話劇導演,怎麽就沒出路呢?”王啟年不以為然的說道。

 “能拍電影的,誰願意拍廣告和電視劇?”

 “說的也是!”

 即使在電影市場最蕭條的時期,電影導演畢業就等於失業。但大電影的逼格還是遠遠超過賺錢的電視劇和廣告片。另外,目睹第五代導演,一出道就是天之驕子,就能直接拍電影。所以,第六代導演心氣很高,讓他們到劇組給別人打雜鍛煉,多半是不情願的。

 所以,不少導演紛紛硬是要走大電影之路。由於,國內商業片沒有市場,政府出資拍攝的主旋律⌒長⌒風⌒文⌒學,ww●★∷t電影,又不可能找他們這些新人。最終,不少的導演,接受海外資助,拍攝被國內稱之為“地下電影”,國際上稱之為“電影”的路子。

 電影,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

 因為,美國電影行業被好萊塢巨頭壟斷,電影題材受到商業因素影響太深。與此同時,一名新人導演。想要獲得投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個簡單的數據好萊塢電影公司每年會收到幾萬個劇本投稿,最終,只會拍幾百個。往往是幾百個愛好者中,只有一個人能出頭。其他大多數人,都是顆粒無收,混的很慘。

 正是因此。美國的電影運動爆發了,一些電影愛好者,用很簡陋的工具,很低的預算,自己拍攝電影作品。往往幾千美元、幾萬美元,就拍出了一部作品。這種小成本的電影,大多數都是拿去電影節參展,如果能獲獎了,甚至。可以在一些小眾的電影院線上映。

 有些小眾的電影,甚至成為了票房市場黑馬。幾萬元成本,斬獲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有上億票房的逆天存在。

 這就更吸引很多電影愛好者,紛紛開始拍攝電影。電影,就像是草根創業一般,絕大多數,都是血本無歸的。但有些成功的案例。激勵者無數愛好者,前仆後繼的參與。

 在中國電影市場。雖然不存在好萊塢八大電影巨頭那種存在。但是,電影同樣興盛起來。第六代導演們開始登上電影舞台,是從電影開始。

 中國第六代導演,按照時間算起,應該是從85年開始。其中,85年的青年導演王小帥、張元、唐大年、婁燁、路學長、管虎等等北影畢業的學生為主。後來又把中戲的一部分導演也劃分在內。

 這批導演絕大多數都拍攝電影,參與海外電影節和電影獎,拿獎之後,國內就被禁。

 之所以,第六代導演海外拿獎之後就被禁。因為,他們的電影大多數沒有得到電影局的批準和支持。

 當年,第五代導演是拿著國家的錢,拍攝個人的片子,榮譽歸個人所有。張藝謀、陳凱歌都是趕上好時代。

 而第六代導演時期,國內經濟轉型,國產電影公司自身難保。新畢業的導演,很多人畢業等於失業,已不像第五代導演可以那麽走運。更不像後來的國內電影市場大興,無數商人爭搶新人導演那麽不愁市場了。

 所以,第六道導演們畢業後,最大的困惑是自身的出路問題。國內電影製片廠沒有給他們安排工作,由於電影廠效益很差,老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了。更不會招新人,也不會給他們這些菜鳥的電影投資。

 而商業片,他們試過了。由於,他們大多數都是藝術片導演,拍不出觀眾愛看的片子。所以,走國內商業片路線,更是不可能。

 因為,國內電影教育體制,並不是教商業電影的。所以,很多導演出道時,如果是學院派的,往往很難拍出觀眾喜歡看的電影。

 比如,在80年代,張元拍的一部電影《媽媽》僅僅幾萬塊錢投資的小成本電影。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部電影非常糟糕,僅在國內製作了6個拷貝。這證明了,第六代導演剛剛出道,商業上是一敗塗地的。

 但這部很冷門的電影,卻是參加了歐洲電影獎項,拿到了大獎。在幾十個電影節參展之後,張元似乎踏上張藝謀、陳凱歌等等第五代導演的老路,成為國際電影節中關注度很高的中國導演。

 但……問題是,張藝謀和陳凱歌他們當年參展,是國家支持和批準,他們出去拿獎是文化交流和為國爭光。

 張元的電影《媽媽》在國際上參展,卻從未獲得有關部門批準。按照政策法規,這是不允許的。所以,張元就成為禁片導演。

 但國內被禁,貌似並不影響他海外參展拿獎,甚至,還拿獎的電影,還可以在海外文藝院線上映。一部小眾電影,對於大公司而言是雞肋,但賺幾十萬元甚至百萬元,還是有可能的。能賺這麽多,對當時的國內的導演們而言,已屬於天文數字。

 張元嘗到甜頭之後,又拍出《北京雜種》、王小帥拍《冬春的日子》,何健拍《懸戀》、賈樟柯拍《小武》……都是海外拿獎,國內被禁。

 當然了,為了迎合外國電影獎,抹黑中國人自然的難免的。於是,越是抹黑中國,國內越是敏感的性、政治、殘疾人、少數民族、小偷、性工作者等等話題,就越是容易拿獎。於是,第六代導演們創作的電影,越來越偏激,跟國內電影局之間的對抗情緒,也是越來越高,甚至,逐漸有的導演以被禁為榮。仿佛,以禁就紅了,上了禁片導演名單,海外拿獎就更容易了。

 不過,隨著國內的電影市場逐漸火了起來之後,這些上了黑名單的導演,開始請願,要跟高層對話。

 以賈樟柯、王小帥、婁燁、張獻民等等最出名的幾個禁片導演,開始上書,尋求跟高層對話。帶頭請願的有七個人,合稱電影七君子。

 這起事件,也被成為七君子請願事件。

 而電影局也接受了這次請願,雙方約在北影進行一次座談會。不算是談判,而是雙方集中在一起,談談心。

 在11月份,座談會如期舉行。

 電影局的領導,學校方面、電影導演和一些電影界人士,濟濟一堂,在北影會議室,參加了討論。

 會議開始不久,電影導演一方,顯得火氣很衝,一個個像怨婦一般,一個個的訴說委屈和不公平對待。

 電影局領導也覺得自己委屈,尼瑪的,一群刺頭,好心好意的跟你講道理,結果一個個都不把政策法規當回事。一個個違法,賺了錢,賺了名。又沒有坐牢,又沒有罰款,僅僅是在國內禁你的片子,委屈啥?

 校方是和事佬,給這些電影導演和電影局緩和氛圍。畢竟,電影導演,大多數是學校出來的。電影局裡面的官員,嗯,也有不少是北影學校畢業的。

 至於一些知名的電影人士,也多是北影校友。圈子都這麽大,很多人都是校友,純粹的鬥氣和對抗,也沒啥意思。

 原本,王啟年就是打醬油的,看著雙方唇槍舌劍。

 沒想到,電影局領導把王啟年抬出來,說道:“第六代導演,也不全是你們這些拍禁片的。比如,這位王啟年同學,就是一個好榜樣。他在學校的時期,就投資拍攝了商業電影《命運之門》,獲得千萬票房。走跟你們不一樣的路子,看看他現在的成就!再看看你們……想想吧,別認為錯的都是別人,而不反思自己!”

 一下子,低下的幾十名電影導演,神情複雜的看了看王啟年。

 “我們跟他不一樣,他……完全是商業電影,一個獎都沒拿到!”一名文藝片導演嘀咕道。

 “拍的片子都沒有思想深度!”

 “哼,不就是賺了幾個臭錢嗎?”

 無數道羨慕妒忌恨的聲音!

 衡量一個導演的成就,肯定不僅僅是賺了多少錢。但是……這個社會是金錢社會,很多人越來越傾向於用金錢衡量事業成就。

 即使他們拿獎的導演……說實話,如果拿獎一點點沒有經濟上的回報,也不像吸引無數導演前仆後繼的走藝術片之路。

 可以說……只要拿獎,再加上投資額不是太高的話,基本都是賺錢的!

 當然了,藝術片的賺錢,往往是幾十萬、百萬級的。跟王啟年的用磅秤來稱金銀的商業大片比,顯然只能說是絲!

 ps:第二更,感謝六月天哥哥和妹妹月票支持!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