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寶鑒天眼》第49章 鼻煙壺
  見溫仕銘沉著臉,那兩個人都緊張起來,畢竟他們的行徑不大道德,搞不好要坐牢的。

  “不適合嗎?”那尖嘴猴腮的家夥小心翼翼地詢問道。

  “不急,再看看。”溫仕銘擺擺手,然後再拿起一件。

  陳逸凡則是用天眼掃了一遍,發現只有一件是真品。那是一個小巧的壺,應該就是書本裡面的鼻煙壺吧!

  這種文物陳逸凡也還沒有見過,僅僅是在書本上見過相關的介紹。

  鼻煙壺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16世紀以後,鼻煙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裡的遊牧民族無法在馬背上用煙筒吸煙,鼻煙正適合他們馬上吸聞,所以很快流行開來。

  為了使鼻煙壺堅固耐用,遊牧民族多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煙壺以其小巧玲瓏的獨特造型、種類繁多的選材用料、精美細致的製作工藝,逐漸發展成為供人玩賞和顯示身份地位的藝術佳品。

  中國的鼻煙壺,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一身,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是中外文化藝術有機融合的典型器物。

  正在陳逸凡將鼻煙壺的知識整理一遍,剛要拿起來觀賞,卻遲了一步。

  溫仕銘剛才拿到的一件玉器,看了眼,玉質相當差,居然還有機器大批生產的那種粗劣品,頓時有點火了。看了兩件,他差不多猜出,這兩個人的行當。

  這件玉雕放下來,明顯用力了一點,表示自己的不滿。

  那兩個人更加緊張起來,這回,他們那裡還不知道,這兩個人有點本事的,但還不死心。

  將玉雕放下,溫仕銘順手就拿起旁邊的鼻煙壺。

  陳逸凡差點吐血,暗道:果然是先下手為強呀!

  看了一會那個鼻煙壺,溫仕銘眼裡閃過一絲喜色,越看越覺得是真品。落在別人眼中,那麽緊緊握緊鼻煙壺,就知道這家夥對這個鼻煙壺有點意思。

  那兩人這才松了口氣,同時也暗自高興。

  還以為這兩個人有點本事,到底是太嫩了。這些東西,他們還不清楚嗎?都是白菜價成批弄回來的,能會是好貨嗎?很明顯,那小子看走眼了。

  得!就等你這一下,一會得好好敲一筆才行,這兩三個月就可以歇一歇了。

  “這鼻煙壺合適吧?實話跟你們說,我找人鑒定過,是明朝官達人家的物品,聽珍貴的。”那尖嘴猴腮的家夥是個跑業務的料。

  陳逸凡跟溫仕銘差點要笑噴出來,這家夥可能也就知道這東西叫鼻煙壺,僅僅如此而已。對這種物件的歷史,簡直就是白癡。

  鼻煙壺在明朝還沒傳進中國,你第一句話就暴露了自己的不良想法。

  鼻煙壺,就是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系將煙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

  這東西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

  不過,兩人也沒有揭穿,反正他們倆也是不懷好意,準備撿個漏。

  “嗯!挺不錯!看起來順眼,開個價吧!”溫仕銘開口道。

  其他東西,他掃了眼,都懶得一一辨認,知道幾乎沒可能找到寶貝的了。將這個鼻煙壺低價拿走,他決定立即離開,今天不逛了。

  加上這個鼻煙壺,今天就得到兩件寶物,運氣應該差不多用光了吧?

  這鼻煙壺是瓷做的,是清朝非常出名的琺琅彩,無論是說成鼻煙壺,還是琺琅彩瓷器,都是一件寶貝,的確珍貴。

  他知道,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琅等各種鼻煙壺,開辟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琅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杓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

  鹹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

  而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

  “一口價十萬!這是明朝的鼻煙壺,都這個價。”那家夥早就想好了價錢,所以沒有絲毫的遲疑,說得乾脆利落。

  溫仕銘搖搖頭:“十萬你留給別人吧!我們走。”

  說完, 就站起來,招呼陳逸凡,真要離開的樣子。

  那人疑惑了一下,難道開價太高了?他記得,以前有人跟他說,明朝鼻煙壺十萬一個很正常,上百萬的也不是沒有。沒有喊百萬,就是怕嚇走人,看著兩人穿得不是特別富有那種。

  “別呀!談生意嘛!哪有不還價的?我退一步吧!九萬,如何?”那人趕緊也站起來。

  兩人討價還價一番,最後在那尖嘴猴腮的家夥“很不甘”的表情下,以三萬五千的價格拿了下來。

  雙方都心裡有鬼,連客氣話都剩了,馬上散開。

  走遠,溫仕銘才高興道:“今天真是好運氣,這可是真寶貝呀!”

  他告訴陳逸凡,這個鼻煙壺應該是康熙年間的物品。

  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琅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

  “那時候,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到了乾隆的年代,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溫仕銘得意地擺弄著剛得到的寶貝。

  一開始的不快,早就煙消雲散。

  求收藏跟推薦!拜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