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駕崩的第二日上午,整個洛陽全城縞素,氣氛極為沉重。
數以百計的、代表大漢最高權力和合法政權的文武大臣,沒有誰組織便從家裡出來,絡繹走向皇宮中央正前方煥然一新的德陽殿,懷著各種各樣複雜的目的和心情,共同討論如何安排少帝的祭奠大禮、如何選擇少帝的陵寢、如何選擇大漢的未來。
不管陸陸續續到來的文武大臣有何心事,對於今後的朝政有何看法,都禁不住被眼前這座威嚴肅穆的德陽殿所顯示出的恢宏氣勢所征服。
光武中興後定都洛陽,與整個城池渾然一體的皇宮,分為南宮和北宮,分別位於洛陽城南北,中間距離為七裡,用複道將兩宮連接起來。複道中,皇帝走中道,護從夾護左右,十步一衛。
南宮的正殿便是德陽殿,殿高三丈,陛高一丈。殿中可容納萬人。殿周圍有池水環繞玉階朱梁,壇用紋石作成,牆壁飾以彩畫,金柱鏤以美女圖形。
德陽殿高大雄偉,據稱置身於距離洛陽四十三裡的偃師城,都可以望見德陽殿及朱雀闕鬱鬱與天相連。
這座按照被焚毀的德陽殿原貌重新修建的大型殿堂,是大漢政權的最高象征,是大漢君臣舉行朝會和論政施政的核心所在。
當讓人倍感遺憾的是,由於少帝被救回洛陽之後一直處於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的狀態,這座花費巨額資金、由墨家巨子霍堅率領大漢數千名最高水平的大匠師和能工巧匠精心建造的殿堂,至今沒有機會使用。
由於攝政大臣劉存沒有出現。聚集在大殿之外的文武大臣。誰也不敢進入沒有一兵一卒守護的大殿之中。有的聚在一起緊張商議,有的三五成群站立在漢白玉雕龍欄杆旁盡情欣賞大殿的建築藝術,還有的乾脆漫步於九米高台之下雕刻一組組雲龍飛鳳圖案的花崗岩禦道兩側,對寬闊禦道上的精美圖案、一百零八級石階和兩側不知從何處移栽而來的一顆顆古柏嘖嘖稱歎。
就在群龍無首的文武大臣等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被眾人推舉前去恭請攝政大臣劉存前來商議的楊彪匆匆而至,一口氣沿著寬闊石階登上九米高台的楊彪來不及向圍攏而上的同僚致禮,就有焦急的大臣高聲詢問:“大將軍難道不願繼位?”
眾文武一聽,頓時心中發緊。
氣喘籲籲的楊彪無可奈何地告訴大家:“大將軍說了。少帝的後事尚未商議出章程,安寢的陵園尚未有個著落,分封各州的皇家宗親大都在趕來洛陽的途中,這個時候商議什麽繼位之事為時尚早,德陽殿更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匆匆啟用。”
“這怎麽行?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大將軍怎麽如此迂腐?不行,老夫這就去勸勸他。”德高望重的趙岐急得抬腳就走,身邊二十余名擁戴劉存上位的重要大臣,立刻大聲附和,緊緊跟隨。
楊彪連忙拉住趙岐:“切不可操之過急。大將軍有他的苦衷啊!小弟去城東大營請他來的時候,看到從青州日夜兼程趕來的鄭玄、邴原等十余大儒正在與大將軍說話。坐下一看,東部和北部五個州的州牧,還有車騎將軍曹孟德、揚州和荊州使節等等濟濟一堂,商議的全都是青州新政的得失與推廣,分崩離析的天下局勢如何收拾等等,這些事情無一不牽動著我大漢的命運啊!趙兄,諸位同僚,是否能將繼位之事暫時放一放,一同前往城東大營聽一聽各方意見?”
眾人大為驚愕,還來不及細細思索就看到楊彪和趙岐已然並肩離去,當下立即跟了上去,在楊彪和趙岐的率領下一同出宮,或登上馬車,或騎上駿馬,浩浩蕩蕩趕赴中央廣場東面的戍衛軍大本營。
得到急報的劉存立即暫停氣氛熱烈的商討與爭論,與坐在下首的曹操低聲商議幾句,雙雙站起,率領糜竺、徐奕、閔純、趙溶和公孫瓚這五個州牧和麾下十余武將大步出迎。
與青州和冀州數名高級官員為新政吵得不亦樂乎的鄭玄和邴原幾個大儒,也不得不暫時扔下所有話題,跟隨在劉存等人身後迎接朝中文武。
上百名名滿天下的重要文武大臣與數十名大漢名流之間的相見,場面極為壯觀,彼此間的相互致禮相互問候以及老朋友之間的驚呼和歡笑,耗費了足足半個多時辰,看得全身縞素肅立兩旁嚴密護衛的千余將士目瞪口呆。
好在劉存的帥府大堂面積夠大,雖然一點兒也不奢華,卻寬闊樸實,機靈的侍衛們早就在親衛長趙雲和年輕的大管家趙立的吩咐下,撤走所有多余的擺設,迅速從兩旁的小會議室和後院的親衛營房裡搬來二十余張長桌和百余張椅子,整齊擺放。
劉存將上百文武迎入大堂,借尚未安坐之機,拉上曹操與楊彪、趙岐和劉曄三人,進入正堂後方的休息室,緊急商議。
“說實話,我對民間的嫁娶喪葬都不怎麽懂,對於皇家禮儀更是一無所知,可當務之急是辦好少帝的後事,不能再等下去了,諡號也好,陵寢也罷,全都仰仗諸位了!”劉存邊說邊拱手致禮。
趙岐和楊彪哪裡敢接受即將登上皇位的劉存的致禮?連忙手忙腳亂製止,連說這是分內之事,懇請劉存不要擔心。
已經與劉存達成共識、全力擁戴劉存上位的曹操心念一轉,嘿嘿一笑,低聲建議:“鄭師和邴師這些博古通今的大儒不是都在嗎?”。
劉存尚未反應過來,楊彪已經撫掌而歎。
“對啊!在下怎麽就沒想到呢?還是孟德厲害啊!”
楊彪眼中露出炯炯神光,娓娓道來:“如果能把少帝的後事交給外面那些名滿天下的大儒操辦,絕對能封住他們的嘴,只需賜予他們幾個清貴顯赫的閑散官職就行了!”
“如此一來,再也不會有一句所謂的舊製、所謂的承續之議出現了,哈哈!”
第二八八章大勢所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