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天下梟雄》第1章 異床同夢
長安太極宮武德殿,一場極其重要政事堂會議剛剛結束,這次會議上正式做出了奪取洛陽的決定,這也是天下大勢的必然。

 中原乃四戰之地,唐朝欲爭天下,就不可能回避中原,隋朝已經奪取河北,下一步必然是奪取中原,與其從實力強勁的隋朝手中爭奪中原,還不如主動出兵,搶在隋朝之前拿下洛陽。

 這也是本次軍國會議上,所有重臣達成一致共識的原因,得中原者得天下,不能被動地等待隋軍先下手。

 李淵從大殿回到了禦書房,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秦王李世民,以及剛升為內史侍郎的封德彝,封德彝是半個月前來長安投靠李淵,用他的話說,不願辱身事賊,願為唐朝效力。

 李淵和封德彝從前的關系就很不錯,加上封德彝號稱隋朝第一禦筆,有著極其豐富的執筆聖旨經驗,所以他的到來深得李淵器重,封為內史侍郎,和幾名內史舍人一起,主管聖旨草擬。

 今天之所以把封德彝也叫來禦書房,是因為李淵有些話要問他。

 走進禦書房,李世民上前躬身父皇道:“父皇,這次攻打洛陽,隋軍出兵南下的可能性極大,很可能會演變成一場隋唐間的大戰,這場戰役我們須做好充足準備,不僅在軍事和後勤上,還有戰略同盟,兒臣建議,既然政事堂會議已做出決定,那就盡快和李密結盟。”

 李淵點了點頭,“這個朕也明白,要奪取洛陽,和李密結盟也是必然,但這也是我們的一廂情願,李密未必肯按我們的意願走。”

 “父皇,這不是李密想不想的問題。而是他必須考慮自己的生存,若隋軍拿下洛陽,李密就會面臨隋軍的包圍,下一個就是他,他就算是為自己考慮,他也要和我們結盟,聯合對付隋軍南下,兒臣很有信心。”

 旁邊的封德彝毫不吝嗇讚美之言。“秦王殿下見識高明。李密確實不止一次說過,楊元慶是他頭號大敵。他之所以容忍竇建德滅掉徐元朗,很大程度上就是了防禦楊元慶南下,如果唐朝願意和他結盟,共同對付隋軍,他一定是求之不得。秦王殿下寥寥數語,便將李密說透了。”

 李淵之所以把封德彝找來,就是想向他了解李密。以考慮怎麽和李密結盟,李淵略略沉思,又問他。“朕想問封侍郎,那如果唐軍攻打洛陽,李密會是什麽態度?”

 “陛下,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據臣所知。李密對王世充佔領洛口城始終耿耿於懷,他是想滅掉王世充,奪回洛陽作為都城,但現在他卻又遷都陳留,放棄了滎陽,說明他已經不想再打洛陽,除非天賜良機,虎牢關忽然被他奪取,那麽他會卷土重來,其實在奪取洛陽的態度上,李密比較矛盾,主要受他手下兩派勢力所影響。”

 李淵頗有興趣,連忙問:“哪兩派勢力?”

 封德彝捋須微笑道:“李密的兩派勢力,一派以單雄信和房玄藻為首,也就是以前的瓦崗派,他們不願意攻打洛陽,而主張遷都陳留縣,而另一派是以王伯當和邴元真為首,由於王伯當丟失了洛口城,他極力主張攻打虎牢關,奪回洛口城,他們則反對遷都陳留。”

 李世民對封德彝印象很好,封德彝從骨子裡奉承他,使李世民感到封德彝有心和自己結交,而且封德彝地位重要,李世民也覺得他對自己很重要。

 李世民在一旁笑問道:“這樣說起來,應該是單雄信一派佔據了上風吧!”

 “確實如此,主要是李密需要在去除瓦崗軍字號上得到單雄信的支持,去除瓦崗軍很凶險,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李密軍的分裂,正是因為得到單雄信的全力支持,李密才度過了改國號這個難關,所以在是否打洛陽這個大問題上,李密也接受了單雄信一派的建議,放棄滎陽,遷都到了陳留。”

 李淵聽懂了封德彝的分析,點了點頭道:“朕明白封愛卿的意思了,要先和單雄信及房玄藻溝通,然後再和李密談,這樣結盟就萬無一失,是這樣嗎?”

 封德彝卻搖了搖頭,“陛下,其實若想對付楊元慶,其實還是要和邴元真談,他和楊元慶有殺師之仇,而且此人極貪賄賂,很容易收買,只要收買了他,莫說讓李密對付楊元慶,就算將來對付李密時,他也會成為內應。”

 李淵微微歎息一聲,“朕得愛卿,儼如多得一隻眼也!”

 他立刻對李世民道:“朕會立刻派使者前去和李密商談,你可命唐風先一步收買邴元真,只要能收買他,絕不吝嗇厚幣。”

 “兒臣明白了,立刻去辦!”

 。。。。。。。。

 就在唐朝政事堂決定發動洛陽戰役的同時,太原紫微閣也在舉行一次重要的軍政會議。

 楊元慶剛從馬邑郡返回,他已將烏圖余部安排到伏乞泊一帶,並用糧食、布匹換取他們的牛羊,給他們送去了鹽和茶葉,以支持他們安定下來。

 紫微閣內,十幾名重臣會聚一堂,在眾人座位中間則擺放著一架巨大的沙盤,沙盤是河南道十二郡的地圖,楊元慶站在沙盤前,對眾人緩緩道:“各位大臣,現在安定了河北,突厥也暫時無暇難顧,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應該是考慮爭奪中原。”

 他取過長木杆指向沙盤道:“在中原三大勢力中,以李密為最強,以竇建德為最弱,但竇建德實際上和李密是一體,所以王世充反而是三者中的孤立,更重要是,從戰略說,拿下洛陽,就阻斷了唐朝東圖中原的道路,使它難以向東發展。”

 五名相國中的杜如晦接口道:“可是殿下想過沒有,拿下洛陽,就等於身處李淵和李密之間,若他們二者結盟,我們極易受到腹背夾擊,很難在洛陽立足。”

 “杜相國的想法很正確,卻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為了牽製住李密,我們不妨考慮和江淮杜伏威結盟,讓杜伏威從南面牽製李密,分散李密的兵力,這樣就算我們拿下洛陽,李密也不可能傾力協助唐朝,事實上,我已經派使者前去杜伏威接觸了,很快就會有結果。”

 這時,崔君素問道:“可我們現在和王世充尚有盟約,如果這時候去攻打他,會讓天下人怎麽看?”

 “盟約?”

 楊元慶不屑地冷笑道:“我們和王世充從來就沒有過什麽書面的盟約,當時為了對付唐朝攻打弘農郡,才和他達成一個互助的口頭協議,而且說得明白了一點,是我楊元慶個人和王世充達成的協議,和朝廷無關,朝廷完全可以不承認這個協議存在,更重要是,我們有充分和他開戰的理由。”

 “殿下是指王世充篡位之事嗎?”崔君素聽懂了楚王所指。

 楊元慶點了點頭,“無論如何,我們和洛陽的朝廷是同枝,一旦王世充篡逆,他推倒的便是隋朝,如果我們無動於衷,這才會使天下人詬病,所以積極戰備,耐心等候機會,才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希望朝廷能夠全力支持軍隊南攻洛陽。”

 。。。。。。。。。。

 自從奪取洛口城,得到了大量糧食後,洛陽的糧荒終於得以解除,隨著糧食充裕,物價迅速平息,治安也逐漸好轉,王世充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人心安定,王世充本人也極大獲取了民心。

 ‘洛陽人隻知世充而不知皇泰,士庶良賤叩拜世充車駕,口呼萬歲者不絕於路,天有異象出,彩氣瑞兆,龜獻圖騰,時有耳聞。’

 這是一名讀書人的筆記,真實地記錄了洛陽王世充即將登基的先兆。

 事實上,王世充已經等不及了,他之所以在發動兵變後沒有立刻登基,就是為了獲取民眾的支持,贏得民心,經過近半年的治理,民心已經漸漸開始轉向他王世充。

 此時的王世充已經等得急不可耐了。

 上午,皇泰帝楊侗還和平時一樣,坐在桌前讀書,他已經沒有任何實權,只是一個傀儡,所有大權都被鄭王王世充獨攬。

 這時,門外忽然傳來宦官的聲音,“聖上正在讀書,你們來這麽多人做什麽?”

 “我們有重要大事要稟告聖上, 你快閃開!”

 隨即門開了,走進來十幾名大臣,為首是段達和雲定興,他們走到楊侗面前跪了下來,楊侗眉頭一皺,“各位愛卿,有什麽重要之事嗎?”

 十幾名大臣對望一眼,雲定興沉聲道:“各種瑞兆已現。這是上天降下的旨意,今鄭王功高德重,當以為天子,以應天意,希望陛下能遵從唐堯和虞舜的做法,將帝位禪讓鄭王。”

 “什麽!”

 楊侗勃然變色,心中大怒,斥責他們道:“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如果隋雲未亡,這種話就是大逆不道,如果真是上天之意,那也用不著什麽禪讓,你們直接擁他上位就是了,你們都是隋臣,久負隋恩,今天你們竟能說出這種無父無君之話,你們還有臉在朕面前出現嗎?”

 皇泰帝神情嚴峻,在場所有人都流下了冷汗,這時,有人高喝一聲,“鄭王殿下駕到!”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