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三國之召喚猛將》1644 鳥盡弓藏
漢初施行郡國製,及至武帝時期始設州刺史,直到東漢時期方才形成完整的州、郡、縣制度,鼎盛時期擁有十四州,郡國六七十個。

 而現在由劉辯一手締造的這個超級帝國,版圖之大,實力之強,堪稱空前絕後,而且仍在持續擴張,一百七十萬雄師前赴後繼的西征,掃平羅馬,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天下雖然即將一統,烽火漸熄,不再為行軍打仗勞心費神,可隨著疆域的擴大,治下人口的增多,劉辯肩上的擔子一點都沒有減輕,夙興夜寐,沒日沒夜連軸的操勞政事,每日睜開眼睛都有雪片般的奏折堆在眼前。

 “人才不夠用啊,為何召喚系統就關閉了呢!”劉辯時常望著麟德殿寢室裡面的巨型疆域圖,徒喚奈何,深深感到了政治人才的不足。

 為此,劉辯決定起用唐魏的降臣,除了任命荀攸擔任遼州刺史之外,其他的范蠡、程昱、滿寵、曹彬、曹真、曹劌、賈逵、王凌等魏國官員,李鴻章、藺相如等唐國官員都獲得了任命,利用他們的才能幫助劉辯治理地方,唯獨秦檜沒有獲得任用,一紙詔書調他來金陵另有處置。

 但即便劉辯手握生殺大權,卻也不能主宰所有人的意志,曹氏宗族之中除了曹劌欣然接受任命前往並州輔佐包拯之外,曹彬、曹真兩人俱都辭官不受,各自上了一篇謝罪書,請求解甲歸田,返回譙郡老家耕地種田,了卻余生。

 天下大局已定,憑曹彬、曹真這樣的角色也翻不起什麽浪花,劉辯慨然應允,除了準許二曹解甲歸田之外,並下詔釋放曹昂、曹衝、曹植、曹沾等人,命他們返回譙郡曹氏故鄉安度余生。

 “昔年司馬炎平定巴蜀,尚且冊封劉禪為安樂公,朕如今坐擁雄師兩百萬,良將千員,肚量豈能不如司馬炎?”劉辯大筆一揮,下達了赦令。

 當然,譙郡乃是曹操老巢,如果將來興風作浪,即便成不了大事,也有可能成為癬疥之疾,所以劉辯在大發慈悲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曹氏宗族的監控。

 為此劉辯采取了三步措施,首先任命能文能武的徐庶擔任豫州刺史,並把治所設置在譙郡,對曹氏宗族以及曹魏余黨形成心理鎮壓,讓他們不敢輕易滋生非分之想。

 另外,劉辯決定在譙郡設置豫州軍區,並委任孟珙擔任主將,常規屯兵五萬,在保衛中原地區安定的同時,勢必會對曹魏余黨造成極大的震懾,讓他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得不前思後想。

 第三,劉辯又在豫州設立錦衣衛分部,由戴宗擔任指揮使,統率五百錦衣衛從事諜報活動,密切監控曹魏余黨的一舉一動,緊急情況下可以先斬後奏,直達天聽。

 除釋放了曹昂、曹彬等曹氏宗族之外,劉辯慈悲為懷,又釋放了樂進、史敬思、樂羊等頑固不降的唐魏俘虜,準許他們返回故鄉,安度余生。

 劉辯可以對俘虜的各勢力文武從輕發落,但卻不能釋放俘虜的君主,隨著鐵木真、忽必烈、司馬炎、努爾哈赤、玄燁的加入,金陵帝牢中雲集了各朝各代的皇帝,幾乎可以說是“名帝具備,只欠劉邦”,就差大漢王朝的開國太祖了。

 閑暇之余劉辯會登上乾陽宮的城牆朝帝牢遠眺,掰著手指頭一個一個的數:“大秦開國皇帝嬴政,晉武帝司馬炎,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就剩下高祖劉邦了……快到朕的碗裡來吧,這裡那麽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你一定會在這裡找到樂趣的!”

 “等抓到劉邦之後會有什麽獎勵呢?”劉辯四十五度角仰望星空,充滿了期待,“不會是獎勵朕長生不老吧?哈哈……若是那樣只怕朕的子孫都不會答應啊!”

 “不會是讓朕渡劫成仙,遨遊四海吧?若是這樣,朕的后宮又該怎麽辦呢?”劉辯想不通,隻好不再去想,但卻對此充滿了期待。

 羅馬尚未平定,要想抓到劉邦還需要一些時日,所以劉辯現在仍需兢兢業業的勵精圖治,與麾下的文武官員駕馭著這座龐大的超級帝國劈風斬浪,在歷史的軌道上不斷的前行。

 劉辯接納了王猛對各州刺史大調動的建議,召荀彧還朝擔任宰相,命政治能力超強的商鞅接任貴州刺史,命高熲前往安息擔任伊州刺史,治理這兩個超級大州。

 除此之外,又命房玄齡前往日本擔任瀛洲刺史,命謝安前往東南亞擔任宋州刺史,命管仲前往朝鮮半島擔任棒州刺史,潘美前往台灣島擔任瀛洲刺史。

 “我們高麗為何稱作棒州?這名字真是怪哉!”高麗百姓對朝廷設置朝鮮半島為棒州十分不解,感覺名字怪怪的。

 劉辯一句話便讓“棒州”百姓釋然:“棒州的意思就是誇你們高麗人天下最棒的!”

 高麗百姓知道了天子的解釋俱都喜出望外,對著金陵方向叩首謝恩,山呼萬歲:“陛下英明,我們棒州是全天下最棒的!”

 黃河以北地區新定,需要派遣能吏治理地方,並屯兵駐防。劉辯除了任命荀攸為遼州刺史之外,又任命陳宮為幽州刺史,包拯為並州刺史,朱升為冀州刺史,並在各州設立軍區,命魏延、衛疆、霍峻、郭淮、孫禮等人暫時坐鎮各軍區,待百萬大軍平定羅馬,班師回朝之後再另外設置軍區,任命軍區主帥。

 相比於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是喜是悲的秦檜,諸葛誕則成功的爭取到了遼東太守的職位,但頭上有遼州刺史荀攸壓著,又有遼東兵馬提督太史慈屯兵駐防,諸葛誕也只能小心翼翼的行事,把長孫無垢藏的嚴嚴實實,唯恐走漏了風聲,召來殺身之禍。

 “沒事,我諸葛誕還年輕!”

 皎潔的月光之下,諸葛誕懷抱著滿臉愁雲的長孫無垢,躊躇滿志的安慰,“荀攸已經五十多歲了,太史慈也年過四旬,我諸葛誕有的是時間,論資排輩也能熬到接任遼州刺史的這一天!遲早有一日,我諸葛誕要做東北王。”

 長孫無垢冷冷的望著睡在身邊的諸葛誕,沒有一丁點的信心,就連李世民、曹操都鬥不過劉辯,他諸葛誕的癡心妄想怕是蚍蜉撼樹的黃粱一夢罷了!

 處心積慮的陸遜則被劉辯任命為高麗軍區兵馬總督, 率陸抗、丁奉二將督兵五萬坐鎮棒州,清剿山賊,鎮壓李唐殘余勢力,協助州刺史管仲治理地方。

 雖然所謀如意,但陸遜卻並沒有滿足,反而心懷不忿:“我陸遜出身名門,戎馬半生,到現在居然和太史慈這個武夫並列為一方兵馬提督。他坐鎮遼東,我坐鎮高麗,平起平坐,簡直是奇恥大辱。待讓天下平定之後朝廷勢必會設立大軍區,若不能爭取到一方主帥的職位,我……我……我……”

 陸遜呢喃了半天,最終忿忿的抱怨:“我就辭官還鄉,解甲歸田。人未走茶就涼,鳥未盡弓已藏,果然是伴君如伴虎啊!”

 相比於貴州、伊州、瀛洲、遼州這些迢迢萬裡的州郡,國內的其他各州則相同穩定一些,劉辯大筆一揮,調諸葛瑾前來揚州擔任刺史,命孫乾繼續擔任徐州刺史,張良坐鎮中原京畿洛陽,擔任司州刺史。

 徐庶擔任豫州刺史,王守仁擔任荊州刺史,張紘擔任交州刺史,張昭擔任兗州刺史;其他各州刺史不變,蕭何繼續主政青州,李嚴掌雍州,於謙主涼州,辛毗主益州,蔣琬治滇州,俱都按部就班,各司其職。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