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營中空無一人,衝進去的流賊則不少都踩中了官軍埋下的開花雷,一時間哭號四起,竟不敢再進去查探情況。賀一龍見狀大怒,斥罵部下愚蠢,卻也隻好下令撤軍,不過在走之前為了泄憤還是一把火將李信留下的空營燒了個乾乾淨淨。
賀一龍一擊不中豈能甘心,退到澮水南岸以後已經天光大梁,於是放出了斥候在方圓三十裡范圍內查探官軍行蹤,結果卻一無所獲。後來又斥候在澮水邊捕到了流散的漁民,這才偶然從漁民的口中得知了官軍已經沿著澮水一路向東南行軍。
這個消息讓賀一龍大惑不解,官軍往東南去乃是與中都鳳陽背道而馳,將越走越遠,難道官軍此行的目的並不是中都鳳陽?隨即他又心中發狠,即便官軍的目標不是中都鳳陽又如何?他賀一龍有仇不報豈是大丈夫?更何況昨夜偷襲不成反倒損兵折將的消息,一旦傳了開去,哪裡還有面目去見其它各營的首領?只怕連自己手下的兄弟都交代不過去。
就是因為東昌府的慘敗,很多營中兄弟已經紛紛脫離了自己,去投奔了其他營,若長此以往下去還能了得?也就在賀一龍遊移不定的時候,來自洪澤湖的兄弟為他帶來了一則簡直是火種你送碳的消息。
有一支超過二百艘大船的船隊正沿著大運河過了宿遷往黃淮水道而去,賀一龍聞聽這則消息以後當即一拍大腿,立馬就明白了官軍為何向東南沿著澮水急行軍。他們一定是去與那兩百艘大船會合,有了可在水道中賴以通行的船隊,澮水也好淮河也罷都將不能在成為擋住官軍的天然屏障。
這反而讓賀一龍有一種隱隱的興奮,他只怕失去了官軍的消息,而今不但得知了官軍的形跡,還探知了官軍的意圖與目標,哪怕是官軍得逞之後,形勢將會變的棘手,也被排在了末等。因為,這在賀一龍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自崇禎八年以後,還沒有哪隻官軍能夠大勝革左五營呢,更何況之僅僅只是一支三千人的小隊伍,他的人馬有數萬,數倍於官軍,調度起來自然是遊刃有余。
“傳令下去,整軍兩萬人,隨本頭領去堵那官軍…”
賀一龍所部進入南直隸後,人馬一度恢復到了兩萬余人,眼下點兵兩萬,幾乎等於傾巢出動,可見他對追擊李信一戰勢在必得。被賀一龍留下來看守澮水南岸大營的有五千賊兵,這些可不是老弱病殘,而是軍中實打實的精銳。畢竟他要負責澮水一帶的防線,全軍開拔就等於放棄了澮水,而將使明軍可長驅直入中都鳳陽,這將使圍困中都鳳陽的大軍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
流賊的軍紀比起官軍要差了不是一丁半點,眼看著按照眼前的整軍速度只怕後天也難以成行,於是又斷然下令兩萬人嗎分成前中後三軍此地而行,而賀一龍則帶著七千人為千軍先行一步,余下一萬三千人將在午後起行一波,明日一早起行一波。
七千革左五營流賊在賀一龍的帶領下乘船沿著澮水順流而下,很快便抵達了上店。賀一龍驚喜的發現了官軍扎營的痕跡,以此判斷官軍必然是從此處經過。此時,斥候回報,“回稟大頭領,官軍在五河口停滯不前,好像,好像在等什麽?”
這更加讓賀一龍確信,李信所等的就是那沿著大運河南下的二百條大船,而且偏偏選擇在五河口也不是隨意為之。因為,五河口乃是澮水與淮河交匯處,如果官軍得了大船便再沒必要返回澮水,只要進入淮河水道逆流而上,則可突破革左五營的圍追堵截,
而抵達淮河南岸的中都鳳陽。 想及此處,賀一龍失聲大笑,繼而又不自覺的說了句:“大仇得報不遠矣……”
賀一龍當即下令全軍下船上岸,往南方不過二十裡的淮河急行軍。抵達淮河北岸後,賀一龍真真是挖空了心思,他往日聽過鐵索橫江的段子,便想效仿古人弄一條大鐵索橫貫淮河南北,以此堵住“異想天開”的李信。可是,很快他就放棄了鐵索橫江的妙計,因為在詢問了幾個老鐵匠以後,被老鐵匠告知,若打造這樣一條橫貫淮河南北的鐵鎖,至少也要半個月以上,況且整個鳳陽府只怕也尋不到這麽多閑置的鐵器來打造鐵鎖。
一計不成,賀一龍又生一計,鐵鎖不成,麻繩總該可以吧。但也遭到了軍中匠人潑了一盆冷水。
“只怕大頭領這想法不成,麻繩雖然結實,可浸水之後,幾日便會朽斷,且強度未必便能頂得住幾十人乘坐的大船……”
賀一龍這回力排眾議,不管部下如何潑冷水,都執意要用麻繩取代鐵鎖,反正官軍過來也就幾日的功夫,時間當足夠用,至於強度,一根不夠用,就用兩根,兩根不夠就用三根,總之只要能承受住大船的衝擊便可。
民間的鐵器不常見,但麻繩這等尋常之物卻比比皆是,賊兵們輕而易舉的就能弄出一捆有一捆麻繩來。與此同時,余下的一萬三千人也陸續趕到了淮河沿岸,按照賀一龍的指揮部署進行設防,幾乎絕大多數的人都由渡船擺渡到了南岸,以此來隱匿行蹤,躲避官軍的斥候,僅在北岸留下了小股起到偵查作用的騎兵。
賀一龍為了增加勝算,特地拉來了從官軍手中俘獲的兩門鐵炮,分別架設在水道的南北兩岸,只等官軍大船出現之後就轟他個稀巴爛。這幾日與官軍交手,也領教了火器的厲害滋味,因此賀一龍也算是革左五營裡較少注意到火器的首領之一。但無論如何,在他們的心底裡,火器這玩意終究是錦上添花的東西,硬仗大仗都要靠兄弟們真刀真槍的拿命去填,一點僥幸都要不得。
五河口,此地乃是淮河與澮水交匯之處,李信帶著人馬行至此處便就地駐扎,只等船隊抵達。大運河流經淮安府境內,淮安府沒有遭受流賊襲擾,還算是安全,因此他並不擔心船隊會在南下的途中遭遇大股流賊的劫持。
果然,李信僅僅等了一日功夫,船隊便密密麻麻的沿著淮河水道徐徐而至。與此同時,李信也已經偵知了賀一龍所部尾隨南下的消息,據說在到了上店以後便下船登岸,不知所蹤。
有斥候則回報,賀一龍所部大有可能沿著淮河北岸逆流而上,往鳳陽中都去了。對此,李信卻不以為然,他對著江淮地圖研究了一番之後,便斷定賀一龍所部之所以消失在了淮河沿岸,很可能是此人有意造成的一種假象。那麽,賀一龍此舉的目的便昭然若揭。
他們打的主意一定是在淮河沿岸設伏,以圖殲滅這三千人,算是報了此前的數箭之仇,一次是在東昌府,還有一次便是固鎮空營,給他留了一些見面禮,只是連日多雨,地面潮濕,不知最終有多少開花雷成功的起爆。
牛金松摩拳擦掌,請李信下令出兵,可李信下令之後他卻大為驚訝。
“大將軍這是為何?咱們如今有了這兩百條大船,正好可以沿著淮河一路西進,突破流賊層層封鎖,進入中都鳳陽……這,這為何又要沿著澮水北上?”
李信拍了牛金松一巴掌,“你都能想得到咱們最好的辦法當屬沿著淮河北上, 那一路尾隨咱們而來的賀一龍,又如何想不到?想必,他已經知道了咱們來五河口的目的,就是要與兩百條大船會合…”
聞言之後,牛金松面現憂慮,“這,這可如何是好?咱們不如渡過淮河去,棄了船,由岸南往中都鳳陽,奇襲流賊,以解圍……”
李信沒有采納牛金松的意見,三衛軍的每一個士兵都彌足珍貴,他不想在陸戰中進行無謂的消耗,正是賀一龍的行為給了他一個絕佳的靈感。既然賀一龍十有**是要在淮河水道襲擊三衛軍,三衛軍何不趁機……
“傳令分出五十艘大船流賊五河口,余者天黑之後立即起行沿澮水北上…”分出了五十艘大船,是為了迷惑賀一龍,只不過如此便不足以承載三千人全部。李信又決定親自領著騎兵由路上疾進,以此水陸並進。於是,在天黑之後,近千人騎兵以破布裹了馬蹄,摸著黑隻接著天邊依稀的月光行進。
“大頭領果然料事如神,官軍的大船已經到了五河口,只等他們沿著淮河逆流而上,兄弟們就送他們一個驚喜…”
“別得意,傳令下去都給我精神點,官軍一有異動,馬上來報…”盡管賀一龍也覺得此戰獲勝的希望十分之大,但還是敲打著部下,防止他們得意忘形。
“大頭領想的太多了,俺今日親自去五河口偵查,親眼所見官軍百十條大船都密密麻麻的停在五河口碼頭呢,俺估摸著,那官軍今晚沒動靜,明日肯定會有動靜……”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