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天開始了,因為回春堂即將要全面擴張,龍蝶舞和諸葛惜月也變得格外的忙碌了起來,找她們匯報工作的員工可謂是絡繹不絕,所以張赫乾脆回到了自己的董事長辦公室裡去了,認真思考起了接下來的行動計劃。
按葉婉兒的匯報,那神馬狗屎的華夏中醫協會正在上躥下跳,忙的不亦樂乎,正在極力給自己那邊爭取名額,不遺余力的排斥其他競爭者,而自己和何青則正好很不幸的成為了他們的重點排斥對象,而且,貌似華夏官方那邊還有不少人支持他們的意見。
雖然龍蝶舞和諸葛惜月保證能讓自己入選到參會者大名單之中,但張赫要的卻不是這,張赫的要的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中醫巔峰對決,要的是一場能帶領華夏中醫重回巔峰的醫療盛會,所以,張赫不希望這場盛會的參入者中有太多的蛀蟲。
說白了,張赫其實很想乾掉華夏中醫協會中那堆不好好研究醫術,就知道找關系的垃圾。
而且,還有一點也讓張赫很不滿意,那就是華夏官方的態度,這明明該是一場可以大肆宣傳的學術盛會,但在華夏當權者的眼裡,這場盛會的學術性卻要遠遠低於它的功利性。
中醫的再度騰飛,和西醫一樣風靡天下,被華夏人再度選擇,被世界真正認可,一直都是張赫深埋內心深處的執念,所以,張赫決不容許這場本來是由他發起的醫學決戰,但最後卻轉變成了官方性質學術交流大會的盛會變成了一場名利爭奪大賽。
中醫,源起五千年前的華夏,成功的拯救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民,本該是華夏人民不二之選,但近年來呢?華夏中醫卻日漸衰弱,幾乎都快被西醫完全給取代了。
上下五千年的中醫,卻敵不過晚清時期才開始逐步進入華夏的西醫,這是為何呢?究其根源,原因有三:
一是華夏人古老的門派觀念,讓許多中醫瑰寶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越傳越窄,甚至是悄然失傳;反觀西醫,則完全不同,遍地開花的西醫大學,完全透明的學術交流體質,讓每一個肯學的西醫工作者都能接收到最新的西醫知識。長此以往,中醫式微,理所當然。
二則是因為速效性和方便性方面的天差地別的差距。華夏中醫一直局限於草本湯劑,雖然近年來也有不少的生物製藥在逐步崛起,但總體說來,目前市場上的口服藥、口服液等諸多便於攜帶,便於按時服用的藥劑卻依舊被西醫牢牢掌控著市場,而另一方面,中醫注重調理,在速效性方面確實遠遠不如講究速效的西醫,所以,西醫無疑更為適合現代快節奏的都市生活。
再有就是,中醫方面強勢的龍頭產業太少,縱觀整個世界大勢,不管是醫院,還是藥廠,亦或是研究機構,都是西醫佔據著絕對的優勢,縱使是中醫的發源地華夏,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省,從省會到鄉鎮,都有相應的人民醫院等公立醫院,但毫無例外的是,這些國有的大醫院卻都毫無例外的是西醫院,中醫院雖然也有,但不管是數量,還是規模,抑或是從業人數,中醫院和西醫院都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
除此外,科研單位、藥廠藥企,又何嘗不是如此?
放眼整個世界,各行各業都已進入到了一個大浪淘沙的快速並購時代,醫療界自然也不能,若是華夏中醫再不強勢崛起的話,估計用不了幾年,難說華夏中醫便要徹底失去生存空間了。
這是張赫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所有中醫從業者不願意看到的,但奈何,眼下的醫療界大勢卻又正是如此,中醫式微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因為式微,所以中西醫之間的察覺也被越拉越大了。
市場永遠是左右一個行業生存的第一要素。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西醫,所以,和西醫有關的醫藥機構便自然而然的變得越來越多,藥廠、醫院、科研機構,無一不是如此,而因為機構的增加,從業人數的增加,自然就促成了西醫的高速發展。
反過頭來再看中醫,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了中醫,所以中醫醫療機構便自然而然的減少,跟隨而來的便是從業人數的不斷減少,市場需求量減少,從業人數減少,自然就導致了中醫的發展速度遠遠不如西醫。
一個在與時俱進,飛速發展,而一個則在不斷的被壓製,如此以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惡性循環便成了不可避免的大勢了。
雖然,這其中也有華夏中醫從業者本身的原因,但嚴格說來,卻也不能全怪中醫從業者,畢竟大家都是人,都需要生活,都想要更好的生活,不是?
當然,事在人為,若說曾經風靡天下的華夏中醫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與華夏中西從業者沒有任何關系那肯定也是扯淡的,只是,這種沉淪也怪不的任何一個人,這是一個群體的“功勞”,是無數代華夏中醫從業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門派觀念,不思進取,抱殘守缺,盲目排外……,諸多錯誤的觀念一代代累計下來,終於導致了今天這種中醫式微的局面。
華夏人根深蒂固的古老傳統和觀念,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如今,唯一能盡快扭轉過來的只能是市場的頹勢,當然,這也是最迫切需要扭轉的。
雖然華夏並不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國度,還存在許多政治經濟,但看病可不同於其他市場需求,絕非政治所能乾預得了的。
雖然中醫式微,許多民間的中醫機構都沒辦法普及醫保,但人都快沒了,誰還會去和你計較有沒有醫保,不是?再說了,因為中藥的成本比較低,不需要太多的工業成本,相對於純工業化的西醫來說,中醫的費用本來就要略低一些,不是?
當然,若是中醫市場真的起勢了,工業化、標準化、數據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不過真到了那個地步,也就不需要自己去鹹吃蘿卜淡cao心了,自然會有無數的商人來替哥弘揚中醫,替哥將中醫做大做強。
華夏最缺的是敢於創新,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華夏最不缺的就是有人知道了怎麽吃螃蟹,並將吃螃蟹的方法研究好了以後,再一頭扎進螃蟹市場中來的人。
在華夏,只要有市場,就有你想象不到的巨額資金進駐,也有你想象不到的人數來參與,所以,總而言子,要想振興華夏中醫,關鍵無非在於扭轉華夏人看病的習慣,讓更多的華夏人重新相信中醫,再次選擇中醫。
當然,身為西醫大專生的張赫,並不排斥西醫,但擁有兩世記憶,擁有一世執念的他,卻真心不想看到中醫沒落的現狀,真心很想讓中醫再度騰飛起來,讓中西醫真正結合起來,讓醫學沒有國界,讓醫學沒有中西之分,有的只是中西徹底的交融合並,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並最終將醫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西醫真正的結合在一起之前,兩者之間的關系肯定是你強我便弱,你若我則強的競爭局面,因為人口就只有那麽多,病人也就只有那麽多,一般的疾病,或者說大多數疾病,病人選擇了西醫便不會再去選擇中醫,選擇了中醫,自然也就沒西醫神馬事情了。
總而言子,言而總之,要想振興中醫,眼下最關鍵的還是如何從龐大的西醫市場上分割出一塊中醫的蛋糕來。
市場份額是有限的,但市場份額的比例卻是可以依靠人為的力量來重新分割的。
縱觀當今華夏,能左右人們選擇的,作用最大的東西,無非是三種:一、廣告,鋪天蓋地的廣告;二、名人效應,超強的名人效應;三、事件的力量,超級轟動*件的力量。
至於廣告這事,壓根就不需要自己來cao心,因為在龍蝶舞、諸葛惜月和葉婉兒的工作計劃中,廣告已經是被提上了日程的事,那對於自己來說,能做的也就只有兩件事,名人效應和轟動*件。
名人效應和轟動*件,在很多時候,其實是被捆綁在一起的。發生在名人身上的事,哪怕是件很小的事,也很容便變成了轟動性是件,而轟動*件,往往也是引起名人效應最快捷的方法。
明星最容易上頭條,上頭條的亦有很多是和明星有關的事情,只不過,和明星上頭條不同的是,若是事件的轟動性效果足夠強的話,就算事件的主人翁只是一個提不上台面的小人物,在當今這個網絡力量超強的年代,也還是能夠上頭條的,比如曾經轟動一時的飛機失聯事件,比如比比皆是的城管打人事件。
當然,對於中醫來說,需要可不能是這類全是負面意義的轟動*件,中醫本就式微,若是再多發生幾起類似於回春堂治死人之類的負面影響事件,估計日漸式微的中醫就真的雪上加霜了。
思緒翻飛中,張赫的思緒又終於回到了如何用陽謀乾死試圖阻撓自己入選到草本醫學交流大會大名單之中的華夏中醫協。
華夏中醫,就是因為這種醉心於爭權奪利,反而忽視了學術本身的垃圾實在太多了,所以才會出現今天的這種局面。
更何況,這狗屎的華夏中醫協會還是頭頂一國之名的大協會,是完全有能力左右華夏中醫大勢的一個超級大聯合。
這種組織,怎能由這些垃圾來把持呢?應該收歸到哥得回春堂旗下才對的嘛,好吧,本來哥還沒打算將你們收編,不過既然你們都惹到哥的頭上來了,那哥可就不客氣了。
哥本就是名人,雖然因為那場奢華婚禮原因,貌似將自己的名聲弄得有點臭了,但不管怎麽說,哥是名人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對於哥來說,要想製造點轟動事件還是挺容易的,不是?只不過,為了中醫,哥得收斂一點,不要最後明星沒變成,反倒變成了鳳姐級的超級笑料。
華夏中醫需要明星,需要偶像,需要一個能帶領華夏中醫再度崛起的精神領袖,很明顯,這個偶像只能是哥了,這個精神領袖也只能是哥了,因為這個天下,恐怕再也沒有人和哥一樣,對華夏中醫有那麽深的執念吧?
更何況,和一般人比起來,哥的醫術要更高一些,哥的經濟實力也要更雄厚一些,不是?
作為一個有理想,有醫術,有錢,有作為的四好現代年輕中醫界新星,這個偶像哥不當,誰來當?這個精神領袖,哥不做,誰來做?
一時間,一種舍我其誰的王霸之氣不由自主的漫上了張赫的心頭,讓他頓時便想出了自己需要的陽謀。
造勢,瘋狂的造勢,再度將自己推到風口浪尖之上,讓所有膽敢在背後唧唧歪歪的傻b都無法阻擋自己的強勢入選,將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首屆草本醫學交流大賽上來,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來,讓沉寂了太久太久的華夏中醫亮出鋒利的寶劍,亮出無往不利的寶劍。
亮劍!
一時間,張赫的臉上悄然附上了一抹堅決如鐵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