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面色一沉,想起前番諸葛亮竭力反對,心中不覺有一些忐忑,若是馬超果真欲反,以諸葛亮的脾性,自己恐怕難逃死罪。
說不得自己一世英名,還將毀於一旦,法正並非貪生怕死之人,但卻萬萬不願做那萬夫所指的罪人。
馬超察覺到了法正的異色,當即問道:“聽孝直所言,似乎令大王極為為難,此實乃超之過也,不知是何人相阻?”
“天下之大,能令大王這般為難者,只有諸葛孔明一人,孟起有所不知,當初諸葛孔明竭力反對,更不惜與大王在公堂上對峙,大王對孟起深信不已,故而據理相對,兩人爭持許久,最後大王大發雷霆,諸葛孔明方才退讓!”
法正面色凝重,低聲一一道出,馬超聽了臉色連變不止,諸葛亮智多勝妖,若是有心對付於他,那將永無寧日!
想到此處,馬超前往南蠻之心愈加急切,當下馬超又是信誓旦旦地表其忠心,並希望法正能在劉備身邊多多美言。
法正唯唯而應,次日,便是起程趕往廣漢,而馬超與祝融夫人商議一陣後,亦是即刻起軍出發,趕往蠻境。
卻說諸葛亮與劉備不歡而散,劉備氣在心頭,不過後來細細思索,亦覺諸葛亮所言有理。
兩日後,黃權正好來見,問之劉備一些有關益州調配之事,劉備決策之後,忽然記起馬超之事,便是相詢。
黃權面色一肅,拱手拜道:“權雖與丞相接觸不多,但丞相為人如何。權亦有所聽聞,所謂無波不起浪,丞相素來行事謹慎,思量緊密,絕無可能誣蔑他人!”
“而權昔年曾多與馬孟起此人相交。發覺此人自打挫於呂布之手後,脾性大變,少了幾分銳氣,卻多了幾分深沉!”
“當初劉季玉懷疑其非是真心來投,故而遣其前往巴州,劉季玉當時命權暗中派人監視。權果真發覺馬孟起在巴州有暗蓄勢力的跡象!”
黃權此言一出,劉備頓時臉色連變不止,疾呼喝道:“竟有此事,公衡為何不早早報來?”
黃權連忙作揖告罪,與劉備言道:“大王息怒。當初權並無證據,而馬孟起投於大王麾下後,少有犯錯,更屢屢立下功績,對大王忠心耿耿,倘若早報,只怕大王以為臣心有妒恨,誣蔑他人。故而便未上報!”
劉備聽得心頭大亂,悔喝一聲,速與黃權一同趕往拜見諸葛亮。話說,諸葛亮正於府中奪量計策,忽聞左右來報,劉備來見,當即出廳相迎。
劉備一見諸葛亮,便是謝罪而道:“數日前。本王思慮不周,言語冒犯丞相。今日聽得公衡報說前事,方知馬孟起非是可托付之人。還望丞相勿要掛懷!”
此言一落,諸葛亮遂向黃權投去目光,黃權微微欠身,謙虛作禮,細細告之前事,然後亦謝罪而道:“此事實乃權之疏慮,與大王無關,丞相若要加罰,正甘願領罪!”
諸葛亮聽罷雙眸一閉,便是陷入沉思,黃權、劉備見狀,面目相覷,不知何意。
少頃,諸葛亮睜開雙眸,先與黃權言道:“公衡之所以不報,一者乃無實在證據,二者乃憂禍亂內堂,焉可怪責?!”
諸葛亮說畢,便轉向劉備,拱手又道:“大王身為君王,與臣子以心相交,豈有罪過?何況馬孟起屢屢立下大功,大王對其多有依仗,亦在情理之中,不過,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馬孟起為人是忠是奸,很快便有定論!”
劉備梟目一凝,連忙問道:“丞相此話怎講?”
諸葛亮凝神聚氣,一雙如若星辰般的皓目,閃爍發亮,好似天下之事,都難以逃脫其法眼,徐徐而道:“馬孟起若有歹心,必想方設法推辭不至,而其為消大王疑心,必刻意交好法孝直,讓其多加美言,待法孝直回返,大王細察一番,便可辨別!”
劉備聽言,亦覺是理,之後,三人商議一陣,便先靜觀其變,待法正歸來,再做定議。
兩日後,兵士來報,法正已歸返城內,劉備聽得,遂與諸葛亮、黃權等人前往迎接。
臨行前,諸葛亮在劉備耳邊低聲諫道:“法孝直昔日極力勸說大王,就不知此人是否與馬孟起狼狽為奸,待會相見,大王可教兵士先做搜查,看法孝直是否有收取財物!”
劉備聞言暗暗頷首,遂教趙雲引一部兵馬隨其相迎,城門處,劉備見法正身後從人推著一架馬車,車上有白布遮蓋,頓時臉色一沉。
法正作禮畢,見劉備臉色黑沉,心中正是疑慮,忽然聽得劉備問道:“孝直,你身後車輛內裝的是何物?”
此言一落,法正微微一怔,又見劉備背後諸葛亮正默默地打量著自己,心裡不覺一陣發涼,當下急與劉備如實告說,車上盡是財物,乃是祝融夫人俸予,以作軍用。
劉備聽是財物,臉色勃然而變,就欲發作,就在此時,諸葛亮卻是從後暗暗阻止了劉備,同時在劉備耳畔低聲而道。
“法孝直如實相告,其心如何,一時之間,不可妄加定論,大王可先問之交接之事!”
劉備聞言,死死壓下怒火,遂向法正細細詢問一番,法正連忙回稟而道:“正幸不辱命,祝融夫人依照約定,已傳令三軍,不日即退,不過馬將軍卻有心留於南蠻,暗奪其權,以為大王效命!”
劉備一聽法正之言與諸葛亮所猜無誤,一雙梟目刹地眯成一條細縫,發著陣陣寒冽之氣,手指法正就叫趙雲將其押下。
法正不明所以,急道無罪,劉備卻毫不理會,忿然甩袖而走,諸葛亮與趙雲暗暗投去一個眼色,趙雲會意,帶著兵士將法正圍住。
只見趙雲恭謹有理,作揖而道:“孝直且與雲走上一趟,他日查明事實,倘若孝直果真無罪,雲定會向孝直賠罪!”
法正本就是高智之人,腦念電轉,便是有所明悟,當即長歎一聲,不做反抗。
而劉備怒氣騰騰地回到郡衙,諸葛亮、法正跟隨而入,劉備壓著怒火,臉色極其黑沉,仿佛快滴出水來,冷聲向諸葛亮問道:“這馬超果有歹心,依丞相之見,當下該當若何?”
諸葛亮早有思量,作揖而道:“大王可以交接名義,先取大路向梓潼速速發兵,其中又教趙雲、魏延二將各引一部輕騎,暗中繞路就在梓潼與蠻境界口設下埋伏!”
“那祝融夫人尚未料得我等已知馬超歹心,只要我軍火速而進,必可先趕在其後軍撤退時,將其截住!”
“到時大王可召馬超來見,就說有要事吩咐,倘若馬超心中有鬼,定然不領號令,即時大王可速發襲擊,殲其後軍,奪其輜重糧草!”
“蠻夷但知輜重被奪,或會複返與我軍廝殺,或會趕路而逃,趙雲、魏延二將伺機而動,若是蠻軍複返來殺,便從後襲擊,與我軍前後夾攻,必可將蠻軍殺得片甲不留,擒下那馬超,但若是蠻軍不顧輜重,趕路而逃,兩位將軍便引伏兵截殺,我軍從後追趕,亦可大破蠻夷!”
諸葛亮計策一落,黃權、劉備皆是臉色一變,暗暗稱妙,劉備神色一凝,遂依諸葛亮之計,各做調令。
劉備即日點齊三萬精兵,兼之陳到、陳式等將從廣漢進發,取大路趕往梓潼,而趙雲、魏延二將則引輕騎繞道趕往梓潼與蠻境的界口。
兩日後,劉備率領大軍趕至梓潼城外,哪知城內只剩下不到數百蠻兵,劉備見之大驚,城上蠻將見劉備來得如此之快,亦是生出幾分詫異,當下立即打開城門。
劉備臉色陰沉,與身側的諸葛亮冷聲問道:“丞相,這是為何?”
諸葛亮皓目眯起,沉吟一陣,與劉備低聲言道:“看來這馬超大多是從法孝直口中,得知亮對他起了疑心,想必前番法孝直前腳剛走,他後腳便遣兵出發,此時彼軍大多已趕到了蠻境界口!”
劉備聽得雙目一瞪, 壓著怒火,冷聲喝道:“好一個馬孟起,他果真是有歹心!!!”
劉備面容一抖,如今種種跡象,無不都在表明馬超有造反之心,就在此時,城上的蠻將已率兵趕到城外,紛紛拜禮,欲行交接之事。
劉備眼光陰沉,就欲下令將這些蠻兵盡數擒殺,諸葛亮發覺劉備之意,連忙投以目光製止,然後驅馬向前,與那蠻將細問數事。
問畢,諸葛亮長歎一聲,果然如他所料,蠻夷大軍在數日前已經出發,諸葛亮遂驟馬回到陣內,先教劉備行交接之事,再圖後事。
劉備雖是急躁,但如今亦知難以追上馬超,便依從諸葛亮之言,到了晌午時分,兩軍完成交接,那蠻將趕來向劉備請命,便是功成身退,領兵離開梓潼城。
在梓潼郡衙,劉備大發雷霆,踢翻奏案,怒是喝道:“馬超竟敢如此待大王,本王這就派人傳令,將其召回,如若不應,即日發兵攻伐南蠻,更派人在蠻境四處宣告,當日他與祝融夫人謀害蠻王孟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