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百年江山》第31章(完結)
第三十一章

 日子像是水面的漣漪,圈圈泛起後,又無聲無息地逝去,曾經發生的戰火,像昨夜的星鬥,天明即隱,晨光乍現,又是一日晴。

 入秋了,長江兩岸變色的葉木漸漸染上秋彩,自九江出發東下的戰船,一艘艘安靜地劃過江面。

 一路西進的伏羲營大軍,先後戰敗在洛陽與九江,趙奔戰敗後,江南情勢丕變。

 太子玄玉弭平晉王之亂,建羽皇帝立即下旨續剿信王,原本駐守京畿的盤古營,奉命代軒轅營南下順江東進,與自九江反攻至丹陽的軒轅營守軍在采石會合後,大軍逼抵丹陽。

 前後不過數年,丹陽城再次遭大軍包圍。

 守在丹陽城內的德齪,雖有以前南軍為班底的城軍可據守,但在聯軍包圍丹陽城的這些日子來,德齡除了守城外,並未派出城軍迎擊,他只是在等,他在等一個能讓他做出決定的消息。

 突破萬難才入城的嵇千秋,在德齡等待的目光下出現在他的面前。聽完了嵇千秋所帶來的消息後,德齡愕目以對,難以相信此事的他,不禁要向嵇千秋再確認一次。

 “確定是他親手殺了爾岱?”這怎麽可能是玄玉會做之事?

 “是。”

 一時之間難以接受這事實的德齡,在殿中來回踱步了一會後,心煩意亂地再問。

 “父皇有何反應?”親刃手足,此事非同小可,最愛顏面的父皇應當不會不在乎全朝大臣的責難,當然父皇更是介意,天下人如何看待這位甫當上太子就痛下殺手的新太子。

 嵇千秋的面色有些慘淡,“聖上聖諭,晉王興兵造反,死不足惜。”

 煩躁的步伐頓止,德齡動作極為緩慢地轉首看向嵇千秋,總算是摸清了父皇為何願讓玄玉殺了爾岱。

 父皇是決心要殺個榜樣給他看。

 “開城門。”等到了個答案後,早就做好準備的德齡沉痛地合上眼。

 “王爺?”還以為他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嵇千秋,不敢相信這會是他考慮過後的答案。

 他不得不識實務,“趙奔已死,我亦失了最後的籌碼。”縱使眼下他能守住丹陽,或是派軍擊退敵軍,但日後父皇定會再派出軒轅營或是更多聯軍齊下丹陽,到時,他仍是得降。

 “難道王爺就這麽出降?王爺,您要三思哪!”不忍多年來的心血皆毀在這上頭,更擔心德齡的安危,嵇千秋不讚成他就這麽束手待斃。

 德齡面色凝重地說著,“我若不降,就算到時父皇能網開一面不治我欺君、造反之罪,玄玉也定會殺了我。”

 “太子怎會——”他才想反駁,卻迎上了德齡那雙篤定的眼。

 “他會的。”

 嵇千秋頓時愣住。

 “他會。”向來最是能忍的玄玉都可親刃爾岱了,對他又何需手下留情?當年是玄玉在他戰敗後救他一命,如今放眼國內,靈恩與爾岱死了,鳳翔永不見天日,只要除掉他,就再無人能夠成為玄玉的心頭大患,若是他不從,相信玄玉定不會吝惜收回當年曾欠給他的一條命。

 嵇千秋慌張地問:“可……可就算出降,王爺不也是死路一條?”

 “說實話,我不了解玄玉的心思。”他沒把握地搖首,“我不知,我若出降,他究竟想如何處置我。”

 或許,在他被押至長安後,玄玉不會阻攔父皇下旨殺他,可他又隱隱覺得,只要他降,玄玉就有可能留他一條生路。他一直都記得,當年滅南之戰他負傷帶伏羲營退至貴安時,沒降罪於他的玄玉,在他耳邊所說的安慰話語。

 玄玉的有情與無情,不是只在一念之間,也並非單憑個人好惡,玄玉是在看人。爾岱之所以會死,是因樂浪,也因爾岱直接威脅到父皇與長安的安危,他若要玄玉不殺他,他得讓玄玉有個不殺他的台階下,在玄玉得依父皇的旨意變狠之前,他必須讓玄玉能說服自己不需這麽做。

 話說回來,其實,他並不是挺在乎自己的生死,早在出兵之前,他就有了兵敗後一死的覺悟,現下他之所以不能死,是因他擔心在他手下叛變的伏羲營,會在父皇的盛怒之下,跟著地一道走上黃泉。來到丹陽這些年來,他是花了多大的力氣,才重新打造了一座新的丹陽城與伏羲營?他不願讓這座丹陽城再次走回戰後的前路,又再次遭戰火所摧折。

 “王爺……”還想勸他回心轉意的嵇千秋,在德齡不語地朝他揚手示意他別再多說時,只能無奈地把嘴合上。

 走至殿窗瞧著外頭的景色,德齡聆聽著穿梭在丹陽城裡的西風風音,他一直都覺得,這座丹陽城是屬於秋色的,每到離別的秋日,城內總是楓紅似火,璀燦得一如彩墨所繪的畫卷。

 到頭來,秋日匆匆,人生亦匆匆,這一切不過如朵煙花而已。

 年少時,他浪費了太多的時光去滿足個人的虛榮,等他真正覺醒時,卻是在刻骨銘心的戰場上,和戰後寂寥地思念韋重次的雪夜裡。他無一日遺忘當年韋重次替他斷後時那雙肯定他的眼眸,以及趙奔、狄萬歲他們信任他的模樣,還有在這回舉兵前,當他手握著夢想,手中那份握有無窮力量的感覺。

 雖如煙花,但到底,他也曾燦爛過。

 雖如煙花……

 楊國內亂平定後二月,太子玄玉自長安返回九江,準備親自接太子妃冬卿與袁天印一道返回長安,原避戰火離開洛陽、九江的百姓,亦紛紛返回故裡。

 首次以太子之姿回九江的玄玉,奉聖諭對力守九江有功的燕子樓與旗下大軍行貸,再與聚集在九江的洛陽、九江官員們會晤,以商議在戰後該如何重建此二地,又該如何複蘇國內民生。等玄玉終於能返抵家門,已是數日之後。

 冬卿並未對玄玉調走余丹波不援九江一事多置一詞,事實上,在玄玉開口向她解釋前,冬卿先領著他來到樂浪位於九江城住所的靈堂內,雙雙對樂浪上完香後,先行與玄玉討論,到時該不該帶著樂浪的遺物一塊回長安。

 為了她的知心,玄玉除了只能將她擁緊之外,什麽也說不出口。

 數日之後,當袁天印終於打發掉那些都急著想向朝廷討筆款子,個個都伸手向玄玉要錢的官員後,終於能見上玄玉一面的他,在進入玄玉書齋裡時,他見到的,不是一個如釋重負的玄玉,而是一個眼底寫滿不安的玄玉。

 早等著與他談上一談的玄玉,開口的第一句活,即是藏在心底的恐懼。`

 “請不要離開。”

 袁天印沉默地看著玄玉,他想,玄玉為了今日與他見面,已在心底準備了很久,也做了過多的猜測。

 玄玉懇求地看著他,“師傅,別在這時離我而去。”

 長安與九江接連告捷後,他始終都緊繃的心房,依舊沒一刻能夠放松,他日日夜夜所擔心的,就是袁天印恐將會在此之後不告而別。身前身後,在他身邊的人們一個個都已離開,無論是生或死,他怕,已助他打下眾皇子的袁天印,即會是下一人。

 現下楊國內戰方畢,一如當年滅南之戰後萬事起頭難,他的身邊若是少了處處都幫著他、總是為他指點明路的袁天印,他沒有自信能夠一個人狐獨的撐下去。

 袁天印微微一笑,“殿下大業未成,為師怎能對殿下放心?”

 “日後呢?”十指緊緊交握的玄玉,屏自心以待地問。

 袁天印頓了頓,如常地走至他身旁坐下,在他手上拍了拍。

 “這就要看殿下怎麽做了。”其實他走與不走,全在玄玉的一念之間。

 “當年拜師時,師傅所說的要求究竟是什麽?”玄玉乾脆趁此機會,把已積藏在心中多年的疑問問出。

 袁天印再次重複,“袁某不要金銀財寶,亦不要高官厚爵,袁某只要殿下答應一事。”

 “何事?”

 “做個明君。”他的要求,看似簡單,也很難。

 不在意料中的答案今玄玉在片刻間答不上話,他還以為,袁天印會在大業已成之日,功成身退要求歸隱,一如史上那些深知主上皆是能共苦而不能共榮的臣子們,都選擇在被君主反噬之前保己棄業。

 袁天印揚眉笑問:“殿下以為,袁某所求將會是全身而退?”

 “對……”他訥訥地頷首。

 “袁某並非貪生怕死之人。”袁天印正色地澄清,“殿下若是明君,袁某自當竭力侍奉主上,鞠躬盡瘁。”

 “若否呢?”玄玉沒疏漏他話裡的假設性。

 袁天印毫不猶豫,“袁某唯有一死以謝天下。”

 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鏗鏘有力地撞擊在玄玉的心版上。

 “當年袁某棄玉權而擇殿下之時,可是下了所有的決心與賭注。”袁天印款款將這些牛來的心情道出,“來日,殿下登基後,天下若興,袁某不敢居功,天下若凋,是袁某置民於水火,袁某有愧於黎民百姓,就算是死,恐也難彌袁某雙手之過。”

 在今夜之前,玄玉從不知,袁天印是在什麽樣的心情下來到他身邊的,袁天印在他身上賭上了一個期待,然而在期待的背後,有的,是更多責任,雖然袁天印看來總是將事事掌握在手中,洞燭機先、代他機關算盡,實際上,袁天印與他一般,在這條路上皆走得驚心如履薄冰,因為他肩負的是個人勝敗,而袁天印所肩負的,是整座天下人的期待。

 搖曳的燭光將袁天印的面孔映得發亮,玄玉靜看著這個自他年少時就一直待在他身畔的恩師,突然發現,這些年來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袁天印在他身上耗盡了所有的青春與光華,就只是因為,袁天印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他。

 “袁某還記得,殿下曾說過,絕不會讓袁某失望。”袁天印含笑地握緊他的手,“是不?”

 流竄在眼底的感動,令這些日子來玄玉冰冷空洞的心房,再次注入了一股暖意,他壓下喉際間的哽咽,不住地向他頷首。

 “謝師傅……”

 “現下全國亂成一團,咱們師徒倆,又得重新來過了。”袁天印鼓舞地拍著他的肩頭,提醒他日後還有更多難關正等著他們

 黎明末至,長夜仍在繼續。

 這是一條無止盡的道路,不見盡處,自起點出發後就不能有結束。縱使途經的種種會令人麻木,也會令人孤獨,他們或許不能改變命運,但身處在其中一直都努力求生的他們,亦同樣不肯輕易認輸,無論風雨,他們都得肩並著肩攜手持續走下去,在這無盡的旅途。

 白雪妝點了大地,入冬時玄玉再次回到長安,昔日齊王府的門匾已置換上了太子府府匾,長安城內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景況,那些發生在夏日裡的事,隨著白雪一點一點落下,漸漸遭掩蓋在消逝的日子裡,或許再歷經兩個冬日後,人們也都將遺忘那場隱藏了太多心事的楊國內亂。

 自口鼻間呼出的氣,化為陣陣白霧,一連下了幾日的大雪,在這日稍息,遍鋪雲朵的天際露出了久違的星子。

 自幼時起就持續練劍習慣的玄玉,夜靜時分,獨自站在院裡仰望著滿天星鬥,遠處袁天印院落的燈火仍是亮著,在天黑他去向袁天印請安時,他記得袁天印正還在研究怎麽對付祿相與德齡的余黨,好在明日合相來訪時與閻相討論。

 他身後自個兒院落裡的燈也還亮著,方才在他出院前,他才勸過白日裡忙著與尹汗青四處替國庫找錢的冬卿,別在夜裡也趕忙著縫製腹中娃娃的新衣。他相信,那個急著要去收編益州大軍,卻被他強留在府內歇啟、一陣的余丹波,此刻也定是閑不住的在練箭,不然就是又去數落同樣也住在這的顧長空去了,他還記得當余丹波見到少了一條胳臂的顧長空時,頭一件事就是先賞顧長空一頓拳頭。

 聽堂旭說,燕子樓在處理完丹陽的城軍後,會等新任的丹陽總管赴任後才回九江,再過一陣子,等尹汗青走馬上任九江總管,城務都上車軌後,燕子樓就會回長安。

 流離多年,他的身旁,已有很久沒這麽熱鬧過了,他幾乎都快忘了這種感覺

 廊上燈火,將劃過空氣的劍身在夜空中映成一道銀光,玄玉熟稔地翻轉著手中名喚克飛景的名劍,站在雪地裡的雙腳,將鋪了層白雪的地面踩出錯落的步印。

 每一步都是他曾走過的過去。

 許多往事,都只是沙場上的一顆風沙,玄玉持劍頓停了一陣,又再旋身將劍送出,試圖將那些屬於他的沙粒,在心中刻劃得更深些,以免日後會在沙海裡尋不到它,他並不想遺忘,無論是悲是喜,是得到或失去。

 他熟練地將劍身揚起又墜落,依著樂浪曾親指點過的招式,當劍尖直指天際時,他凝望著繁星不動。

 眾星明媚的夜空裡有了變化,起先是一兩顆,而後從天際的這一方到那一方紛紛都出現,在這幽靜的夜色中,星子如雨般橫劃過夜空。

 收劍回鞘的玄玉,站在原地看得出神,那一顆顆開始時帶著斑斕亮彩,到最後黯隱在歸處裡的星子,如同那些曾與他一同在這條路上結伴走過的人們,無論是想見英雄的符青峰,或至死仍望著長安城的靈恩,還是死在他劍下的爾岱。

 霍天行的字跡, 時常出現在他的腦海裡,提醒著他,不要遺憾錯過,因人生沒有重來一回的機會。

 在這夜,他想告訴那些人,他沒有錯過,他的人生,也因此不虛擲荒蕪。

 星子殞落過後的天際,數顆高懸在夜緞中的星辰,令他想起當年七曜同宮時的景況。

 這些年來,袁天印始終都沒有告訴他人,所謂的七曜同宮,指的究竟是哪些人,直到他返回長安的那日,袁天印才在他的追問下松了口。

 閃爍的星光映在他的眼底,在茫茫星海中,他看見了當年他在小山神廟裡拜之為師的袁天印,洛陽文庫裡接下他的白虎之玉的余丹波,借著漕運繁榮洛陽亦救洛陽的康定宴,大雨中手握聖旨的樂浪,臨死前不忘向他叮嚀別步後路的玉權,苦心經營洛陽在百姓面前燒欠條的冬卿,還有,走過楊國內亂在父皇面前力薦他為太子的閻翟光。

 因為這些星子,故而這片夜空才顯璀燦,也正因有了他們,這片江山,才格外輝煌美麗。

 全書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