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民政總局的統計,全國7歲到16歲的少年兒童約有近三千人,而且這個數字也隨著每年的移民計劃比例相提高。
國民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了澳洲共和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光是整個曼城的適齡學童就達到了近兩千一百人。
面對一個總人口只有一萬八千多人城市,這樣的適齡學童比例無論放在後世哪個地方都是相對恐怖的。
曼城國立小學和中學,除了增開班次之外,就是教師人才的嚴重缺乏,原穿越眾裡的教師人才,都在不斷的尋找新的工作選擇離開沒有前途的教師崗位,而從明朝新移民中進行培養的一些讀書人,也不太願意教書育人。
雖然教書是一項很偉大的職業,工資也相對較高,這是當初學校一建立時就定下的教師高工資待遇目的就是希望能留住教師人才,但面對於經營自己的事業的誘惑,顯然很多人選擇了放棄教師這個職業。
教育部部長於麗紅大姐,曾經不止一次提出,強製教師人才的流動性法案,可是都沒有通過,不用想這個法案如果一旦通過,那些穿越眾裡的教師會做如何感想。
總統周愛國總是語重心長的說,要留住人才還得靠心,要讓他們自願留下。靠強製手段是不行的,既然人家不願留下,那麽就是一定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於麗紅銘心自問自己在對教師爭取福利時,做的已經相當好,甚至不止一次在議會上與其他議員站起來大聲叫喊。如果這樣做的還不太好,那麽自己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了。
幾天前,她無意中與趙世傑聊起這個話題,問對方,怎麽大家就都不喜歡這個職業呢,就連明朝來的那些讀書人也不願意。
對方笑了笑,解釋道:這就是你於大姐沒有去了解他們真的想要什麽,而如果真的了解他們想要什麽,那麽問題一定會容易解開。
趙世傑給他舉了一個簡單例子,就拿那些大明來的讀書人來說,他們的之所以選擇澳洲,一是因為窮困,二是不得志,屢考不中,俗話說十年寒窗苦讀隻為一朝金榜題名。
古代的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現在來到了新的地方只是改變了窮困的生活,那麽他們一定會不甘心,前者又有草根出生的幾位鎮長等官員,你叫他們如何能夠平常心對待。
所以要想他們踏實的留下乾一輩子,那是幾乎不可能,但如果說乾個五年十年那麽還是很有可能的,只要制定出相應升遷條例他們就一定會努力的認真的教書育人,至少在沒有調走之前。
這簡單的解釋,總算提醒了於麗紅大姐,說白了就是需要一個可以提高大家積極性的升遷機會。對付那些來自大明的讀書人完全可以用進入仕途為誘惑,讓他們在教師的崗位服務個幾年,等到他們調走時,新的教師人才也已經培養出來了。
學而優則仕,也提醒了於麗紅培養新的教師人才的想法,既然大明來的讀書人想要進入仕途,那麽自己就用相應晉升機會留住他們幾年,在利用這段時間培養出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
說到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才,於大姐還是比較偏愛女人,畢竟從轉崗的男女人數來看,基本都是男人,要不是大明來的移民女子當中基本沒有識字的,她早就不想用那些讀書人了。
現在有了趙世傑的提醒,她立馬用行動證明自己下定了決心改變現狀,一份相應的教師人才晉升詳細報告被提交到了議會。
這份報告根據本人所在教師崗位服務多少年,獲得的什麽榮譽稱號作為將來入仕的考定標準。
報告送到議會經過大家的仔細探討認為可行性很高,而且從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另一種為國家推選人才的方法,就目前澳洲國民的教書水平,要想推廣公務員考試制度基本上很難。
面對整體受教育程度低下的國民,通過這種考試制度的意義根本不大,還不如從實踐中選拔真正的人才,老根叔等人就是通過在實踐上讓政府看到了其的優勢和能力。
特殊的情況下就要有特殊選拔人才的方法,這也是議會上會如此順利通過的原因。
不得不說於麗紅的這份報告算是給所有有志於進入仕途的讀書人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機會,日後無論是繼續擔任教師還是直接進入仕途,他們都可以依訂自己在崗位上所獲得的榮譽被聘任到相應的職位。
當報告正式出台,發放到全國所有的的學校中時,尤其時那些被分配到小學中學教書的的大明書生們,立馬沸騰了起來,一個勁的喊著國朝新政果然對咱們讀書人不薄,自己必當要好好教書育人,已報國朝之恩。
別看一個個說的冠冕堂皇,其實還不是希望自己每年評比的似乎獲得一定的榮譽,將來被選入政府部門這些就是自己的資歷,可是馬虎不得。
也許這是落魄失意的讀書人第一次感覺到,學而優則仕這個五個字真正體現出來的意思。相比於大明考科舉考的八股文,澳洲提供的教書育人評比能力如何的考評就要相對容易多。
只要自己做的好,就能進入仕途成為官員,面對這麽輕松的條件,來自大明的讀書人第一感覺,想要當官並不是那麽難,甚至是那麽容易。可是他們完全忽略了一個最重要問題,那就是自己所獲的榮譽和評比,必定是競爭激烈,要想當好一名教師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報告的出台除了提高這些教師們的積極性外,也讓學生們感覺到了老師們的以往不同,以前放學或者下課老師是一點時間也不會拖延,現在是不拖延一半的休息時間都不下課,甚至更有喪心病狂的居然在放學後要求班上的學生留下給其補習,這種現象還不佔少數,讓學生們叫苦不已。
為了避免在學生們的厭學情節,於麗紅不得不叫停這種補課,才讓各所學校的學生從新回到了以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