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俠之君臨天下》第22章名將
  “大軍訓練的如何?”

  步入軍營之中,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的彪悍和殺伐之氣。對此趙乾頗為滿意,起碼自己每個月十幾萬兩的銀子,沒有打了水漂。

  “啟稟殿下,大軍訓練近四個月,已經頗具規模。而且大軍每日一練,將士皆是拚死訓練,又有殿下所賜各種練兵訣竅。末將相信,此時的太子軍不屬於任何一支天下精銳!”

  再往前走了一段時間,出現在趙乾眼前的是一支不同於之前的軍隊。之所以說他們有所不同,不是說他們更精悍,只是因為他們的陣型有些奇怪而已。

  “末將戚鎮,參見太子殿下!”看到趙乾前來,一位中年將軍就立刻跪了下來,恭敬地說道。

  “戚將軍快快請起!”眼前的這位名是戚鎮,乃是戚家的人。戚家,沒錯就是戚繼光那個戚家。當年渾河一戰,戚金戰死,戚家軍全軍覆沒。戚家軍雖然沒了,可是戚家人仍在,仍想重新恢復戚家軍的威風。

  可惜時運不濟,任憑他們如何的努力,也仍舊是沒有任何作為,只能大呼徒之奈何。直到現在,戚家軍再也沒能重建,甚至連個百人隊也沒能湊起來。戚家,幾乎要被埋沒在了歷史之中。

  這一次趙乾招兵,不僅是招兵,還設立了講武堂,號召天下有識之士加入。戚鎮,就是那個時候,才加入到了趙乾的麾下。那時候的戚家人,幾乎已經失去了希望。可是趙乾設立講武堂,戚鎮覺得是一個機會就想要試一下,沒想到真的被選上了。

  “戚家世代忠良,當年渾河一戰,戚家軍死戰不退,直至全軍覆沒,忠勇可嘉!”拉著戚鎮的手,趙乾激動地說道“只是後來戚家軍再也沒能重建,讓世人為之哀歎。今日戚將軍你能重建戚家軍,乃是我大明之福!”

  “殿下,末將訓練的不是戚家軍,而是太子軍!”戚鎮很清楚,這位太子爺對軍隊抓得有多牢固。多年的闖蕩,已經磨去了他的邊角,讓他變得圓滑了起來“我戚鎮不求重建戚家軍,但求能一展胸中所學,替我們戚家為大明貢獻一份力量!”

  “好,戚將軍不愧是戚家傳人,果然是忠良之後。既然如此,那從此以後,戚將軍所領之軍,正式更名為戚家營!”

  “謝殿下,末將願為大明,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一瞬間,戚鎮的好感度就從八十多點,猛的往上遞增,直接到達了九十點才堪堪停住。在趙乾認識的人之中,也只有張仁有這樣的忠誠度,就連旁邊的閻應元,任憑趙乾高官厚祿的招待著,也不過是八十九點而已,還沒過線。

  連趙乾也不清楚,自己一句話,竟然有這樣的威力。果然,人還是應該順著來的。

  在軍營之中轉了一大圈,趙乾還是頗為滿意的。大軍已經初具規模,四個月玩命的訓練,也不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

  雖然在趙乾面前謙虛,但其實閻應元他自信。他親手訓練出的這一支軍隊,它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很,絕對比任何軍隊都要強悍。當然,傳說之中的關寧鐵騎和滿清騎兵他沒見過,也不好比較。

  但大明精銳的那些軍隊,也不過是三日一練,他們可是日日操練。不對,是沒日沒夜的操練。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從哪裡學的損招,何止是損呐,那是真損呐。

  再加上,趙乾從後世帶來的那點小竅門。怎麽說,趙乾也曾經當過兵。別的不說,隊列軍紀之類的,他可是相當的在行。而且兩年的軍人生涯下來,趙乾別的沒學來,那些損招可是學了不少。再加上平日裡看影視劇之類的借鑒一番,一些損招那是要多損有多損。

  別的不說,就說這每月的大比,輸了的不僅要洗襪子,洗茅廁,還要給南京城的窮苦百姓挑水乾活。而且待遇上,也要差上一些。所以大軍之內,人人爭先,輸人不輸陣呐。

  雖然大軍訓練的很苦很累,但是所有人都在咬牙撐著,閻應元想象之中的兵變並沒有發生。一方面是因為這些人都是從災民之中選出來的,那個個都對趙乾感恩戴德,拚死效命。

  另一方面,這裡飯管夠,而且日日能見葷腥。這年頭,能吃上飯就不錯了,吃飽就別奢望了。至於葷腥,那也只能在夢裡想象。軍中雖苦雖累,但這些卻都能得到滿足。每個月還有一兩銀子,從來沒短缺過。這樣的好事,就算累死在這,用他們也不走。

  除了大軍操練之外,趙乾還組建了講武堂,召集天下有識之士加入其中。有趙乾這兩雙鈦合金眼,好感度一看,是不是奸細更是一看就明白。前面的戚鎮,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這件事情,還受到崇禎皇帝的訓斥,認為他不務正業。這一頓罵呀,差點讓他狗血淋頭。無奈之下,之後趙乾就只能偷偷來,不讓擺明面上,暗地裡總沒事吧。

  講武堂之中,除了軍中的中下級軍官之外,還有各地是在活不下去的讀書人慕名而來的。雖然當兵不是什麽好去處,但天下的窮苦書生實在是多了。

  如今兵荒馬亂,災害頻發。只要你沒又考上舉人,一般出身貧寒的讀書人,那生活很難如意。即便考上了秀才,就靠朝廷給的那點,還不夠自己吃的呢。

  窮苦人家的讀書人,在還小的時候的時候,父母為了然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咬咬牙,也就一直供養著他們讀書。等他們長大了,父母老了,要是沒考上舉人,那就只能自己養活自己了,總不能還指望著父母吧。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讀書讀傻了的,一門心思的考取功名。這些人,就不要指望他們放下身段,來參加趙乾這個不怎麽靠譜的講武堂了。

  在趙乾眼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些窮苦書生,在長大之後無望仕途,就得養家糊口。運氣好點的,有些能力的就被官員們拉走當師爺,有的就給人當帳房,在私塾裡當老師,再不濟也能擺個攤子,給人寫寫書信,寫寫對聯,勉強糊口。

  總之都會有一技之長,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很務實,而且有經驗,有能力。不像那些只會吟詩作對的士子,除了八股文章附會風雅外,什麽都不會。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出身貧寒,相對來說,更懂得珍惜機會。這年頭,士為知己者死,趙乾要是給了他們機會,再加上太子的身份,這些人還不忠心耿耿的掏心窩子。

  講武堂之中,講授兵法策略。其實只要是參加講武堂的讀書人,基本上也都懂一些兵法,沒那份自信,他們也不敢來碰運氣。要知道,加入了講武堂,日後就必然要入軍隊的。

  軍隊之中,趙乾也推廣讀書認字,外加傳授些兵書陣法。至於原本那些苦哈哈們能領悟多少,趙乾心裡就沒底了,不過有總比沒有好吧。

  名將嘛,哪一個不看點兵書啊。就連滿清的人,也是有一本三國演義參考呢。其實名將分很多種,但大都是讀過兵書,並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就在與,他們是怎麽成為名將的。

  在陳雲看來,其實成為名將上面,讀書人更有機會一些。因為他們看過兵書,懂兵法。只要上來戰場,能將理論跟時間結合起來,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將領。當然了,不能結合起來的,只能被戰爭淘汰掉了。被殺了,也只能活該被倒霉。

  有的人沒打過仗,只是每天讀些兵書,會吹吹牛紙上談兵一番。但是領悟力很好,一打就會。戰場上磨練兩回,也就慢慢成為名將了。就如同洪承疇,孫傳庭他們。

  當然了,也有些領悟力低一些的,需要時間慢慢磨合。就像是曾國藩,最開始打仗的時候屢戰屢敗。後來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成為了一代名臣。

  至於那些無法把理論跟實踐相結合的榆木疙瘩,趙乾只能跟他們說,從哪來回哪去,這裡不適合你們,回家洗洗睡吧!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沒讀過書,但很會打仗的人。但這些人在成為名將之後,都會拿起兵書來增加自己的見識。正所謂藝多不壓身,畢竟是野路子出身,難免會有些疏漏,還是看看書的好。

  但無論如何,趙乾總結了一點,讀書,讀兵書對於將領來說,很重要。所以講武堂,也便應運而生了。

  其實講武堂除了訓練將領軍官之外,還肩負著另一偉大的責任,洗腦。給這些軍官洗腦,軍官再給底下的將士洗腦,這樣就不怕有人叛變了。

  結果這些講武堂出身的人到了軍中卻發現,這些將士個個對太子忠心耿耿。沒辦法,對他們來說,太子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在他們快要餓死的時候,生生把他們從地獄裡拉了出來。忠誠度,一般都很高。

  不過洗腦這東西,少了嫌少,多了絕對不嫌多。講武堂出身的這些人,到了軍中之後,還是奉承著忠君愛國的理論,再次灌輸一遍,省的出現紕漏,最後在責怪到自己頭上。

  軍營裡轉了一圈,趙乾做了一下批示“很好,繼續保持。現在有錢了,那我們就招兵擴軍!”

  前面寫的廢話有些多了,可能大家已經等的不耐煩了,從下一章開始,正式進入劇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