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武俠之君臨天下》第17章太子是好人
  崇禎十四年四月至八月,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雖然官府下令捕殺蝗蟲,可是蝗災沒有絲毫的減弱,反而是越來越強。

  吳江一帶幾乎顆粒無收,百姓罹難。當時的米價更是從每石不到一兩銀子的價格,漸漸飆升到每石四兩銀子的地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難,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故土。

  可以說吳江一帶,流丐滿道,很多人走著走著就餓死了。民間百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縱然各處官府富商設廠施粥,但也是杯水車薪。

  到達南京之後趙乾,立刻馬不停蹄的就命人找到了原魏國公府徐達的府邸,也就是現在的大功坊。並在柴房之中找到了埋藏在這裡的建文寶藏,將之全部偷偷地運出。

  此時災情越發的嚴重,越來越多的百姓逃往南京之地。堂堂六朝古都,大明王朝的陪都。現在街面之上,卻到處都是乞丐流民,連治安也差了許多,賣兒賣女者更是不計其數。

  無數的無辜婦女,被賣到了秦淮河上。每天都有人病餓而死,場景之淒慘,讓趙乾這個沒見過世面的人,多少有些驚呆了。

  以前的揚州瘦馬和秦淮河畔招人,那都是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費心費力不說,還容易招人嫉恨。這下好了,大災一來,隨便給幾斤糧食,愛走不走,不走你就餓死算了。一時之間,秦淮河畔就多了無數張梨花帶雨的生面孔。

  每當走到街面上,趙乾都有一種深深的自責感。面對這麽多餓死的百姓,甚至讓他無顏以對。連找到建文寶藏帶來的喜悅,都在頃刻之間衝淡了。

  好在,張仁辦事也算快速。迅速聯系了不少的糧商,以最低價將糧食買了回來。按照張仁的想法,那是借的,當然什麽時候還就不一定了。畢竟趙乾與多少家底,張仁也是心知肚明的,他們這位太子爺哪有錢買糧食啊。

  這些糧食弄到手,張仁就準備把錢先欠著,先把眼前的難過度過了再說。就不信這群人能有這麽大膽,敢直接向太子伸手要錢!

  “人,果然還是要靠自己啊!”坐在房間裡面,趙乾一個人不斷的哀歎。面對越來越多的流民,趙乾自然想要賑災。而且南京城之中有錢人多的是,自然也不能他一個人出錢。來到南京城之後,趙乾就召集了南京城內的勳貴富商們以及討論如何賑災之事。

  南京城的富商勳貴都想拜訪這位新來的太子,可是太子也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眼下這麽大好的機會,雖然少不了出點血,可是他們還是來了。能在太子面前露露臉,也是一件頗為不錯的事情。

  而一場大宴辦下來,趙乾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些人對著趙乾是一陣的吹捧,就差把趙乾誇到天上去了。當時可謂是賓主盡歡,可當趙乾開口要錢的時候,一個個默不作聲了。

  到最後實在是躲不過去了,這個出五百兩,那個出三百兩,算是意思意思。反正這小太子身居深宮之中,也不知道錢什麽概念。稍微糊弄一下就過去了,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有那份錢,還不如多找幾個暖房丫頭,逛一逛一下秦淮河呢。

  趙乾邀請了這麽多人,富甲天下者不在少數。最後卻隻籌集到了五萬多兩,想想就讓趙乾跳腳。再想想現在的糧價已經是以前的三倍多了,而且還在持續地上漲之中,這錢壓根就不值錢了。

  “太子殿下,奴才幸不辱命,已經將糧食運來了!”就在趙乾愁眉苦臉之際,風塵仆仆的張仁已經走了上來,小聲的對趙乾稟報道。

  “張仁,你已經回來了,你籌集了多少糧食!”

  “殿下,奴才已經盡力了,大約籌集了五萬石糧食!”

  “五萬石糧食?”在明朝,一石差不多是是一百五十多斤。一天一人的糧食,差不多是一斤半左右。若是災民的話,有的吃也就不錯了,吃得少一點應該也沒問題。

  這麽算的話,一石糧食差不多夠一個人能吃近四個月呢。再加上女人,老人,孩子相對吃的也少一些。再加上,又不太需要他們乾太多的活,消耗的也不多。其實每個人再少一點,撐一下的話。平均下來,一石糧食支撐一個人小半年應該沒問題。

  可是問題是災民不是有一兩個,而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災民。隨著事件的推移,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南京城的。再說了,他怎麽也得賑濟幾個月吧。就憑五萬石糧食,根本不夠,差的太多了。

  “不夠,差了一些,這些糧食差的太多了!”搖了搖頭,趙乾慢慢說道“張仁,你再去籌集十萬石,不,二十萬石糧食,若是不夠的話,以後再想辦法慢慢籌集!”

  “二十石!”一聽這個數字,張仁當場差一點就跪了。就他手裡的五萬石糧食,還是求爺爺告奶奶,外加威逼利誘得來的,就差使出他的殺手鐧,綁票抄家了。

  可以說,張仁他是使盡了渾身解數,用盡了所有手段,才勉強湊出了五萬石糧草的。就這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要不是趙乾在後面撐著,他可能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別說再湊五萬石了,就算是一兩萬石他張仁也沒那本事。不當家不知茶米油鹽貴啊,這年頭,糧食比錢貴。那些糧商雖然給太子三分面子,但一次兩次可以,不可能次次都給啊。那是錢,白花花的銀子,他們的命根子!

  雖然很無奈,但思索再三,張仁還是跪了下來,老老實實的說道“殿下,奴才已經盡力了,可是,可是我們實在是沒錢了!”

  “不,我們有錢!”看了看一臉委屈的張仁,趙乾一咬牙說道“我給你黃金十萬兩,你去給我籌集糧食。十萬兩黃金夠不夠,不夠的話我再想辦法!”

  “黃金十萬兩?”驚訝的看向趙乾,張仁一臉的不可思議。太子有多少家底,他是再清楚不過了。現在這市價,一兩黃金,差不多是八九兩白銀。黃金十萬兩,那就是八九十萬兩白銀。這麽多的錢,太子該不會是帶人去搶劫了吧。

  但不管太子用了什麽辦法,那不是他一個奴才該管的。什麽事情該文什麽事情不該問,這一點他懂。總之有了這筆錢,是能接燃眉之急了。有了錢,就有糧食。有了糧食,就好辦事,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隨後,張仁立刻就大聲的說道“夠了,夠了。太子殿下,其實用不了那麽多,隻要五萬兩,不,三萬黃金就足夠了!”

  可能發生了這樣的災禍。對於百姓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可對於手中握有建文寶藏,腰板很硬的趙乾來說,卻是一個機會,一個發展壯大宣傳自己的機會。

  在張仁走後,趙乾又找到了閻應元,大筆一揮,就命令道“趁此流民潮之際,挑選精壯,招兵買馬,訓練軍隊!”

  在五萬石糧食到位之後,趙乾一方面喬裝打扮親自前往城外賑濟災民,收攏民心。另一方面,也立刻雇傭了不少人到處宣揚自己的偉大事跡,為自己的形象不斷的加分。

  漸漸地,在南京城裡,在災民之中,在越來越遠的地方,趙乾的名聲慢慢地傳開了。據說知士透露,新到南京的皇太子,見到災民無數哀鴻遍野,頓時就失聲痛哭。隨後召集富商勳貴,共商賑災之事。

  再然後,據說那些富商出工不出力,逼得太子沒辦法。 皇太子為了賑濟災民,連自己佩戴的玉佩都差點當了換錢賣糧食。

  據可靠消息聲稱,那玉佩可是當今聖上送的生辰之禮。前些日子被盜了,皇太子帶人親自追了上千裡地,才把東西給追回來,可見這東西對皇太子的重要性。

  可是為了賑濟災民,太子殿下竟然要把這玉佩當了。當然,最後被手下人拚死攔著,這才沒有當成。可就算是這樣,也足以讓所有災民為之感動了。而且,據說皇太子雖然沒有當玉佩,但卻把自己所有東西,能當的都換了錢買糧食。現在他們吃的,就是太子殿下這樣籌集而來的。

  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不管是做正事,還是相互之間吹噓,都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這關於趙乾的傳言,在漸漸相互傳送之中,也多少有些變了味。

  就如同,漸漸的有人說,太子為了籌錢把自己渾身上下所有值點錢的東西都賣了,就差自己當短工親自上陣賺錢了。再然後,竟然有人傳聞。見到災民流離失所的淒慘模樣,太子殿下於心不忍。為籌集糧食,甚至連自己鑲金的都拿出去當了。

  總之眾說紛紜,絕大多數都是好話,隻是越傳越邪乎。對於這樣的情況,趙乾一邊偷著樂,一邊不斷地偷偷派人將這把火越燒越旺。

  漸漸地,太子賢明仁德的事情就越傳越遠,也越穿越邪乎。可是百姓不管這些,有一個好太子,就意味著日後會有一個好皇上。他們隻要知道這個太子是好人,那就足夠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