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已到,上都的城裡卻是一片死寂。
忽必烈焦躁地在大廳的地毯上走來走去。
下面站立的留夢炎之流的降元漢臣,一個個都低眉順眼地站在那裡,忐忑不安地想著各自的心事。而在殿側的一角,一張桌子後的陰影裡,正站著一個卷發碧眼的高大年青人,正是馬可?波羅。忽必烈現在越來越喜歡這個弄臣,走到哪裡也把他帶著身邊,現在就讓他權當書記員,記錄朝中君臣的言論。
忽必烈這次來上都,就是為了西北的海都和東北的乃顏。
元朝的上都位於後世錫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藍旗,始建於1256年,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憲宗六年(1256年)開始築城,初名開平府;忽必烈即位後,至元八年(1271年)改國號為元,稱開平府為上都,又名上京或灤京,當時,是作為元朝的夏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領重要大臣來這裡避暑和處理政務,因此將宮城建成園林式的離宮別館。後來元朝定都北京後,就把這裡作為陪都。
上都城全城由宮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組成周長約9公裡,其中宮城是整個建築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後妃們夏季避暑時的居住之地,風格以自然為主。宮城牆用磚包砌,四角有樓,內有水晶殿、鴻禧殿、穆清閣、大安閣等殿閣亭榭,將河水引入城內建有池沼。
“內有大理石宮殿,甚美!其房舍皆塗金,繪有種種鳥獸花木,工巧之極,技術之佳,見之足以娛人心目”。這是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遊記裡對宮城的讚美之詞。
皇城和外城則是官吏們的居住地。皇城環衛宮城四周,城牆用石塊包鑲,道路整齊,井然有序,南半部為官署,府邸所在區域,東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龍光華嚴寺。
外城全用土築,在皇城西北面,北部為皇帝觀賞的禦苑,南部為官署、寺觀和作坊所在地區。城外東、南、西三處關廂地帶,為市肆、民居、倉廩所在。
此外,在都城附近還有一座面積很大的禦花園,有竹經樓台,大理石宮殿,奇花異卉,原本還放養了一些麋鹿等動物,以供帝王遊獵。
說到上都,就要略說一下上都在元朝時的地位。忽必烈稱帝後,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區,尤其是後來侵佔了江南的廣大土地,統一了雲貴及西藏地區後,政治重心自然要偏向南方。這樣,遷都大都就成了勢在必行之事。但上都是頂替和林之所在,而對於北方蒙古人的根源之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元朝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元朝實行兩都制度以大都為首都,上都為夏都。從忽必烈時期開始,一般每年夏歷二、三月從大都出發,“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元朝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時間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時,扈從人員有後妃、太子和蒙古諸王,還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職分官扈從,隻留中書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數人居守大都。
上都是北方驛道的重要樞紐。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驛路、輦路和東路四條路。元朝皇帝赴上都多走輦路,由西路返回大都。為管理上都各項事務和為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服務,上都城內建有許多公廨官署,設有龐大的封建官僚統治機構。
中統四年(1264年)設立上都路總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設立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總官府。上都留守司及下屬20多個直屬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宮廷事務和皇帝巡幸時的一切雜務。為輔佐皇帝在上都議辦朝政,上都專門設有重要衙門的分支機構,如中書省上都分省、禦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國史院上都分院等等,這樣的分支機構共有數十個。上都官署的設置是整個元朝封建國家機器的一個縮影。
現在西北戰事危機,雖說海都無力東向,伯顏死死地把海都限制在西北,如是沒有乃顏的呼應,海都憑現有的力量,幾乎不可能再往東跨出一步。而且現在正是冬季草原上最寒冷的時候,無論是哪方,在草原風雪中進軍,後勤的保障難度,也是現在這個時代無法解決的。所以,現在伯顏和海都兩方都蝟集在各自的陣地中,等待著開春雪化後,再各自展開攻勢。
這也是忽必烈為什麽能在這個時候敢於把伯顏從和林調回來商討大事。
忽必烈這次來上都,還帶著兩個孫子:答剌麻八剌和鐵穆耳。答剌麻八剌是真金的次子,自小跟著忽必烈。忽必烈很喜歡這個二十來時的小孫子,自真金病逝後,他更是時時把答剌麻八剌帶著身旁,有意無意地開始培養他。
作為元朝按照嫡長子繼位的傳統觀念,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身上。但是,雖說答剌麻八剌好學而愛民,很得民心,也很得朝中大臣們的評讚,但此人自小身體多病,一點也沒有繼承草原人的強壯。
而作為真金的三子鐵穆耳,隻比答剌麻八剌小一歲。雖說自己的父親病死後,下一任的皇太子要在他們三個兄弟中選取,但是,他是最小的一個,基本上和他沒有關系。而且鐵穆耳自小就嗜酒如命,常常酗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後胡言亂言,做點不討人喜歡的事。這次跟著忽必烈來,倒不是打醬油的,而是忽必烈想著把他安排在軍事方面鍛煉一下,因為鐵穆耳雖說喝酒誤事,給人一種不求上進的印象,但他從之言片語和一些偶爾行事中來看,此人在軍事上卻有其獨特的才能,讓忽必烈私下裡注意到了他。所以,這次來上都,忽必烈決定也帶著他,再試探一下他能否在平叛乃顏即將發起的亂事之事上,有沒有更加突出的成就,況且,真金才死了不久,他也覺得真金之死或多或少也與自己有關,想著憑血緣的親情上來彌補一下。
忽必烈正在踱來踱去,思緒萬千,這時,一個內侍悄悄地走了過來,低聲地稟到:“陛下,伯顏丞相已經到了。”
忽必烈似乎突然從幻想中被拉了回來,立定了身子:“伯顏丞相來了?快請快請。”說完又突然加了一句,“把答剌麻八剌和鐵穆耳也叫過來。”
當伯顏走進宮殿的時候,忽必烈竟然走下了台階,親自到門口迎接他。伯顏看到忽必烈,馬上就要行禮,但被忽必烈拉住了,並不顧他身上的雪花和滿身的寒氣,擁抱了一下他,久久地凝視著他,半晌才說道:“你可算來了。咱們都老了呀。”
其實伯顏今年才五十二歲的年齡,比起忽必烈來說,還年輕得很。但是由於伯顏長期位於草原上統領軍隊,替忽必烈防守著北方大門,風餐露宿,嘔心瀝血,反而顯得面容蒼桑,根本不像個五十來歲的人。
伯顏看到忽必烈如此作態,也是很感動,眼裡泛出淚花:“多謝陛下掛懷。臣感激不盡。”
忽必烈又看了看伯顏:“咱們多少年沒有在一起了。丞相你替朕守衛北方,終年不能相見,朕是真心想你呀。這次把你召來,一路多有受苦。”
伯顏說道:“陛下,臣替陛下守護國土,是臣應盡的職責,到是讓陛下掛念,臣誠惶誠恐了。”
忽必烈拉著伯顏的手往前走著說道:“來,來,先別說別的,朕這次召你回來,就是想和你商議一下。現在的形勢想必丞相也早已知道,咱們就先議題吧。”
看來忽必烈也真是著急了。
朝中的商討正式開始,卻兩個時辰也沒有最後的決斷。因為現在的朝中各大臣出於自身的地位,他們的想法也是各不相同。
對於留夢炎來說,他的觀點很明確:“如今南方動蕩,殘宋余孽,妖言惑民,鼓動反叛。更有甚者,今年更是趁陛下北狩之時,率先發難,攻我閩廣,侵我臨安,殺我大臣。此可忍,孰不可忍。望陛下速派大軍,盡滅殘宋余孽,振我大元國威。”
其實,對於留夢炎之流的降元漢臣,他們心裡更清楚。北元看似強盛,但現在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已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北方各王,為了草原大汗繼承者問題,各種叛亂久經不斷,讓蒙元應之疲憊。而蒙元近些年來發動的對外戰爭,又是無一勝利,損兵折將,勞民傷財,再加上真金之死,已是動了國之根本。如果趙昺得勢,一旦攻下閩廣做為跳板,勢必蓄積力量,發動北伐。那時,劃江而治只是最好的結果。按現在趙昺的手段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一旦有了南方的經濟做底,再加上南方漢人對蒙元的仇視和眾多人口的支持,趙昺只要實力大漲,到時,馬蹋中原,北進瀚海,都是早晚的事。而自己本就是降元之人,在現今南方許多讀書人心目中,都以漢奸論處,早已不得民心。到時,宋朝複辟,先拿來開刀的就只能是他們這樣的人了。為了保證蒙元的長久治安,還不如說是為了保住宋朝乾脆滅亡來保住自己的小命。
所以,留夢炎之流的人,當然要苦心勸告忽必烈整軍南下,重新把趙昺趕入大海,最好是能乾脆滅了殘宋,讓自己能從此睡個安心的覺。
但對於伯顏之類更有長遠眼光的蒙古大臣來說,北方才是他們的根本。
“陛下,臣以為,西北海都叛亂,其禍害更重。自成吉思汗一統蒙古,建不世之功以來,我蒙古勇士馳馬萬裡,開疆擴土。現西北兩國,不服陛下管教,妄圖顛覆朝政,覬覦汗位,還鼓動許多王公貴族叛亂。而現在乃顏也是欲行不利大汗之事,到時一旦北方有失,陛下難道甘願失去草原大汗之位嗎?臣以為,殘宋為外敵,海都、乃顏為內敵。攘內必先安內,只有草原安寧了,南方宵小殘宋,小兒趙昺,必被陛下滅之。”
其實,伯顏最清楚忽必烈的想法了。要知道忽必烈現在的身份是蒙古人的大汗,而不僅僅是元朝的皇帝。如果他失去了北方草原,那他的大汗身份必將也會失去,只能做佔據中原及南方的皇帝。到那時,成吉思汗留給子孫的廣大土地,就不再屬於他所有了。而這是他不能忍受也不敢失去的。忽必烈也知道,自己到的大汗位置得來的不是很光彩,本身在四在汗國裡,他就是被大家所承認,這才有了海都的反叛。如果海都事成,海都將成為蒙古人認可的大汗,那就是他能守得住中國的廣大地區,也只能成為漢人的皇帝,而不能成為世界的汗王。這種權利的得失對於忽必烈是很重要的,他不想失去即得的權利,也不想失去做為成吉思汗子孫的王權。所以,他才很重視乃顏呼應海都的反叛。
而伯顏正說中了他的心思,他問道:“丞相所言及是。那丞相對於西北戰事有何看法?”
其實,他的真實意圖是想知道伯顏能不能守住西北,防止海都繼續東進。
伯顏也知道忽必烈的內心想法:“海都雖說有許多人支持,但西北地廣人稀,物質欠缺。現如今天寒地凍,只要我們堅守和林地區,按兵不動,讓海都無懈可擊,伺敵而進,到時,海都糧草不及,必定敗走。到時,我軍趁勝追擊,定能打敗海都。”
忽必烈知道伯顏是一個傑出的軍事指揮者,他說能防止海都東進,那就一定能做到。
忽必烈接著問道:“那麽東北的乃顏又如何對待?”
伯顏想了想說道:“乃顏是否叛亂,現在已成定勢。但乃顏不叛,陛下也不能先動手除之,那樣會失去東北諸王爺的心,恐怕會造成東北動蕩。 而陛下一旦先動手,乃顏勢必有了反叛的理由,也會獲得東北眾王爺的同情和技持。所以,臣認為,現在我之需聚積重兵於上都附近,威攝乃顏,讓他不敢輕舉妄動方好。”
突然,朝堂中傳來一個聲音:“其實,乃顏如果真要叛亂,不防調集南方漢軍前往鎮亂,這樣更能見效。”
忽必烈回頭一看,原來是鐵穆耳在一旁說話。忽必烈不以為然:“那南方殘宋動亂如何防止?”
鐵穆耳振聲答道:“可派北方蒙軍直達南方,對漢人實行鎮壓,即可安定南方。”
其實,這個提法曾經已故的丞相董文用也提及過,但忽必烈知道,如果南方漢軍進入草原,就如蒙古人進入中原時的情景一般,草原怕是真無安寧之日了。按著漢人對蒙古人的仇恨,再給了他們消滅蒙古人的權利,那到時,草原勢必血流成河。
但現在鐵穆耳也提及了這種想法,忽必烈就覺得奇怪了。他問道:“難道你沒有想過漢軍進入草原的後果?”
鐵穆耳只是輕松說道:“既然這些人反抗陛下,那麽留著他們,他們也不會臣服,還不如乾脆讓他們消失掉。”
忽必烈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此事過後再說。現在伯顏丞相既然也同意先防范乃顏,那朕就在這裡守著。南方之事,先派甘麻剌到南方去,征集各地軍隊,嚴加防范,不得讓殘宋繼續北進。一旦北方事平,朕得率軍親征南方,平定趙昺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