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傳奇之新中華》第六十八章節,立憲運動
  時間過的真的很快,自從1909年5月份我當上吉林巡撫並投資發展工業以來,到了1911年9月22日,都過去了近2年多的時間了,在這2年的時間裡面,在國內發生了很多的事情,首先在東北方面,東三省總督錫良在1909年提議修築錦州到璦琿的錦璦鐵路,因為各種原因,腹死胎中。

  而在10月2日,由中國人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第一次獨立自主設計建造,全長380華裡的京張鐵路通車。在同月裡面,標志近代中華邁出民主第一步的各省谘議局召開首界常會。

  在1910年7月,清政府公布全國人口調查數字,全國人口為4.2億人!

  在11月清廷決定原訂於宣統八年立憲期限,縮改於宣統五年,實行開設議院。

  當然,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面注定要發生的事情,我現在是沒有能力改變的歷史轉動的車輪。不過在這裡還是得說說這2年裡,最大的事情——全國立憲運動的興起!

  立憲運動的興起20世紀初,隨著清政府推行“新政”,資產階級愛國運動和革命運動興起,民族資產階級上層的政治代表也積極行動起來,重新議論起開國會、立憲法的問題。

  他們認為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改良封建專製主義的政治組織,開國會、立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只有這樣,才能使本階層參加政權,以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才能緩和階級矛盾,消弭革命;才能抵禦外侮,爭得資本主義發展的有利條件。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只有這樣才能“安上全下”。

  因此,要求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就成了這一時期改良派的政治綱領及其活動的中心內容,故改良派也被稱立憲派。

  為此,他們開展了一場延續八九年之久的立憲運動。由於活動地區的不同,立憲派又分為海外和國內兩個部分。

  海外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戊戌變法失敗,逃往國外的他們,在華僑中建立保皇會,宣傳保皇、立憲,在國內外有相當的影響。

  國內立憲派以較大的商辦企業主、商辦路、礦公司的主持人以及與他們在政治上、經濟上有聯系的知名人士為代表,如大生紗廠和通海墾牧公司的主辦人張謇、浙江鐵路公司總理湯壽潛、湖北鐵路協會首腦湯化龍、倡首湖南“鐵路股東會”的譚延闓等,都是立憲派裡聲名顯赫的人物。

  同身居國外的立憲派比較起來,他們有較強的政治、經濟實力,是國內立憲運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1905年日俄戰爭以君主立憲的小國日本戰勝專製皇權的大國沙俄的事實,給立憲派提供了立憲優於專製的證據。

  而且由於民族危機的日趨加重和資產階級革命的風聲日緊(1909年川南嘉定起義、1909年倪映典領導的廣州新軍起義)立憲派認為解除民族危機和消弭革命力量的最好辦法就是實行立憲,因此,一時間要求立憲的呼聲更加高昂和迫切。

  立憲派一面通過各種報刊製造立憲輿論,一面加緊策動地方和中央實權人物讚成立憲,並陳請朝廷實行立憲。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下詔預備“仿行憲政”。立憲派人士倍受鼓舞,它們紛紛組織起來,創辦自己的報刊,大造立憲救國的輿論,要求開國會,建立責任內閣以及司法獨立等等,國內迅速產生了一股強大的請願速開國會的輿論,自1907年到1910年,請開國會的折呈連連不斷,進京請願的人們川流不息,終於形成了連續的全國性的大規模的立憲運動。

  在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籌設資政院,在各省籌設谘議局,1908年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規定大清帝國萬世一系,同時宣布“十年後實行立憲”。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7月22日頒布谘議局章程及谘議局議員選舉章程後,各省著手選舉。攝政王載灃(1883~1951)命各省根據《谘議局章程》設立谘議局,至1909年9月,全國除新疆外各省都設立了具有地方議會形式的谘議局。並於10月14日同時召開第一次常年會。

  九月初一日,資政院舉行第一次開院禮。資政院開議前後,國會請願運動也進入最。直隸、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後出現數千人集會,要求督撫代奏請願呈稿。

  湖北集會倡議“不開國會﹐不承認新捐”。北京方面,國會請願代表團迭向資政院和攝政王上書,資政院除代奏請願外並通過了陳請速開國會專折。

  在聲勢浩大的請願運動壓力下,十八個督撫、將軍、都統由東三省總督錫良領銜聯名奏請立即組織內閣、翌年開設國會。清朝廷震驚之下,於11月14日宣布縮短預備立憲期限為五年,國會開設之前先設責任內閣。

  此時,國內群眾反帝反封建鬥爭也是此起彼伏。不少群眾鬥爭發展成相當規模的武裝反清鬥爭。資產階級革命派武裝反清起義更加壯烈,清朝統治已到崩潰的邊緣。

  為了挽救清王朝,立憲派更加急切地請求速開國會,並要求縮短預備期。 僅在1910年一年中,就接連搞了三次大規模關於速開國會的請願。

  其中在第三次請願運動中,清政府迫於形勢,允許縮短預備期,將九年改為五年,定於1911年先成立責任內閣,1913年才召開國會。清政府在作出這點讓步的同時,又下令遣散各地請願代表,並禁止各地的請願活動。

  如果說,此時立憲派還對清政府抱有一絲期望、一點幻想,那麽清政府“皇族內閣”後,立憲派就徹底清醒了。

  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了新訂內閣官製,籌組新內閣。在組成內閣的13名成員中,漢族官僚僅4人,滿族9人,而滿族9人中皇族又佔7人。

  這是一個完全以皇族為中心組成的內閣,被時人譏諷為“皇族內閣”。立憲派本想通過立憲運動挽救清政府的努力,也全成了泡影,立憲運動就此宣告失敗。

  立憲運動的失敗,讓那些致力於立憲救國的立憲派門徹底的失去信心,這些立憲人員都紛紛轉投到革命的陣營中,這也使得歷史上面中國的民主革命被那些握有生產、資金、權力的各地立憲派滲透,最終民主革命也只是完成了推翻清王朝這一歷史任務。

  這一章節處理的比較麻煩,因為很多百度跟360都可以搜索的到,因此在寫與不寫之間猶豫了很久,最後更是在要發與不發之間徘徊!不過最後決定還是發出來,畢竟這是我查閱了360、百度、維基、鐵血、等等才碼出來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