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活在亂世》第10節:發展(2)白銀的冶煉 純種田
金亮在離開金礦以前,就和學生們一起改良了淘金的水力驅動的粉碎機需要從錦繡山莊定購,不過他可以暫時使用人力對礦石進行破碎,他所改良的就是把以前需要人工進行淘洗的淘金工藝改作完全的水力驅動。

 他根據曠工使用的淘金盤工作的原理,直接用榆木板製作出來一塊大約2長,1米寬的大床來,床兩側用木條釘高,中間木板出一道一道細小的隔槽,而後把床一頭略高,一頭略低放置在木製偏心輪上,並和動力系統連接起來,讓淘金床能在動力的帶動下產生快速的晃動。

 而後他又用水槽把水引到木床的高端,讓水順木床而下,這個時候只要把已經粉碎好的礦石或者含金的河沙均勻的倒在木床上(一般用竹筐承等待淘洗的礦砂),在水流的衝擊下,在木床的震動下,比較輕的砂石順水流下,而較重的黃金顆粒就會自動的留在木床上的隔槽之中。工人只需要定時把存在隔槽中的金沙收集到木盤(淘金盤)中,而後在用人工洗去還夾雜在黃金中的細沙即可。

 雖然這種淘金裝置非常簡單,卻能使淘金的效率提高不知道多少倍,看著淘金床上閃爍的金粒,那些留在金礦的礦工兩個眼睛都在放著光芒,淘金床一下午所淘砂的數量,能讓他們幾個人乾數月。

 剩余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張金亮管了,跟隨張金亮一起前來地錦繡錢莊的負責人立刻就開始和幾個礦工商議收購他們所生產的金沙的問題。並答應給與幾個人優先的貸款權利和幫助他們成為山莊公民,以及安排更多地人手前來開采金礦的各項事宜。

 在青州那個破敗的銀礦山,張金亮第一次見到了銀礦的開采冶煉的全過程。

 這個銀礦和金礦一樣,早已經成了三不管地帶,尤其這裡地處膠東半島東端,丘陵遍布,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更是讓這裡顯得荒涼不堪。礦上地官員早已經不知道拋到那裡去了。就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也因為饑荒的緣故,也都離開了礦山,下山找地方討生活。

 這裡土地貧瘠,還無法灌溉。所種的糧食全靠天收,甚至有時候收地糧食還沒有種下的種子多,所以這裡的人根本無法依靠種糧為生,唯一的依靠就是官府地這座礦山。

 文登的這座銀礦開采年代頗為久遠。但是這裡的銀礦品位很低(根據現代測算,每噸銀礦石中含銀量不過只有330上下,而歐洲有的銀礦含量則高達7公斤),如果不是官府地訂單。根本不會有人費那麽大的力氣去開墾他。更何況在這個商品經濟完全已經被破壞的年代,你就是枕在銀山睡覺照樣會被活活餓死。

 雖然中國很早就開始使用吹灰法提煉白銀(有記載地在東漢年間,實物是西安何家村邠()王府遺址出土地唐朝煉銀渣)。但是因為中國地銀礦品位低。礦藏少。白銀在中國的經濟史上一直都沒有起到主要地作用,直到明朝中後期。因為中西方貿易的緣故大量的墨西哥白銀湧入中國,白銀才成為一種貨幣出現在市場之上。

 看到張金亮一行來到銀礦,那些礦工和家屬抱緊了孩子,木然的躲在透風的用柴火編成的窩棚門後面驚恐的看著這群衣甲鮮明的騎士。

 兩個鐵甲重騎的騎手下馬,徒步進入了窩棚區,不大一會,在一片吵鬧聲中兩人夾著一個腿腳不太靈便的男人回到了張金亮面前。

 “你們這裡能直接冶煉銀錠?”張金亮不太相信的看著跪在眼前的這個瘸子。

 不過在那個瘸子領著張金亮參觀了礦區內部低矮的冶煉區以後,張金亮不能不相信了這個瘸子的話。

 在和鐵甲重騎向這些人分發了食物,食鹽,禦寒衣服的鼓勵下,還留守在礦區的工人第二天全程為張金亮表演了銀礦的采集淘洗冶煉工藝。

 銀礦雖然品位很低,但是他可以分選,這些礦工把早已經從礦洞裡面采集上來的銀礦用臼搗碎,然後再用石磨把搗碎的礦石磨成粉末,再用絹羅羅細,而後用水淘洗,黃色的是沙石,扔掉,只有黑色的是銀礦(AgS)。

 而後把富集到的銀礦按照粗細分成幾等,用煮熟的小米把這些礦石粉糊成團,放在火上進行燒結成塊,最後把這些成塊的銀礦和鉛一起放進小熔爐(爐)裡面熔煉,此時的銀入鉛中,成為

 而後打掉附著在鉛駝上的渣澤,再視鉛駝大小,在地上挖一小坑,在坑中覆灰,把鉛駝放在灰上,周圍圍上炭火,點燃後不停的用扇子煽火,經過半天的煆燒,中央的那塊鉛駝逐漸變小,直到最後鉛駝完全變成了一片不再繼續小下去的亮晶晶的金屬的時候,哪些礦工才把火熄滅,把已經成形的銀餅拿了出來,水冷後遞給了張金亮。

 “這就是銀餅”張金亮不太相信的拎著沉甸甸的銀餅笑著問那些工人,

 “是的,大人”那名瘸腿的工人滿臉陪著笑回答道。

 張金亮用牙使勁的咬了一下銀餅,上面明顯的出現了一排牙印,很顯然這塊銀餅的含銀量還非常的高。

 煉銀的前幾步張金亮還看得懂,不就是經過還原反應後再用融點比較低的鉛溶解熔點比較高的銀嗎,但是這最後一步他卻不太明白,明明是一塊鉛銀合金,怎麽燒著燒著鉛就沒有了只剩下銀錠了呢?

 “鉛性畏灰,故而用灰捕鉛,鉛即入灰,維銀獨存。”那個工人懂的還不少,但是張金亮才不相信鉛性畏灰這種鬼話呢,他走到那堆已經燒盡了火堆前,用一根木條撥弄著灰堆,隱隱約約灰堆中有一些白色粉末和黃色的顆粒,“氧化鉛?靠,原來如此。”

 固體的鉛在空氣中燃燒很容易和空氣中的氧起反映,很容易生成黃色的氧化鉛。而白銀的物理性能比較穩定,因此在經過煆燒後鉛被氧化,而白銀被留了下來。

 按照現在這裡的工人的製作方法,製取白銀不但費時不說,還要消耗大量的鉛,這麽多鉛白白的被消耗掉可就太浪費了,不過要是能夠把白銀冶煉中產生的氧化鉛從爐灰中分離出來,他張金亮就可以得到純淨度非常高的鉛錠了。

 這些問題他的回山寨以後才能解決,這可不像金礦那裡,只需要幾塊簡單的木板,幾個鋸子斧子他就能做出東西,在說他這次叢山莊出來還有一個目的地,那就是視察處於黃縣外海的長島造船基地,並且為剛剛造好即將下水的大海船剪彩。

 西晉時期正是中國的船舶製造業大發展時期,各種船用器械日益健全,不但出現了硬帆和船舵(比西方早1000年),而且從漢代就已經出現的船槳,櫓,,纖,梢,錨(石錠)等都在完善發展之中。

 有了這麽完善的船舶屬具,船也因此越造越大,文獻紀錄中晉滅吳的戰鬥中曾經在四川建造過方百二十步(周長170)的雙體大船,(晉書濬.濬濬二十步,受2000余人。)。這麽大的船對動力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因此這個時期,也出現了最多達到七根桅杆的大型戰艦(康泰《吳時外國傳》)。

 多桅硬帆可以更好的利用風力,再和船尾舵配合使用,使中國當時的船隻完全可以利用上除了正逆風以外的所有方向吹過來得風,也就是說,只要有風,船就可以前行,不管風是從什麽地方吹過來的。這種利用側逆風對船舶的操控技術,西方直到13世紀有了船舵以後握。

 也就是靠著這些先進的造船技術和對船的操控技術,中國在漢代的時候,已經把海上絲綢之路向西延伸到了印度洋上。建造能夠遠洋航行的船舶所必需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條件在這個時代已經完全具備。

 張金亮並不需要作什麽,錦繡山莊澆築的大鐵錨的工藝已經成熟,完全可以替代當時使用的石錠,經過這麽多年的實踐應用,錦繡山莊所應用的內置垂直尾舵技術也完全成熟。有了這兩項更新,外加上更加成熟的螺栓工藝,滑輪技術,以前青州遺留下來的工匠,長島造船廠要是再造不出好船那只能怪狗蛋腦袋出毛病了。

 狗蛋的腦袋當然不會有毛病,當那艘停泊在船塢之中,足足有3高,10多丈長,近3寬,平頭,平尾,尖底,首位兩頭高高翹起的巨艦進入人們的視線的時候,張金亮的坐艦上面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和讚歎。

 “我準備在這艘船下水試航一段時間以後,再建造一艘更大的。”前來迎接張金亮的狗蛋,站在張金亮身旁無不自豪的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