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聖儒》序章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

  華夏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成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在華夏古代社會,在殷代便有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

  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還有他們職業的原初性質,即術士。並非後人所認為那般剛直正氣、光明磊落、至仁、至善、至德等絕對正面形象。

  春秋時代乃華夏文化之軸心時代,原初儒學應運而生。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乃儒家之道統。修己安人,內聖外王乃儒家之正統。設壇授徒,有教無類乃儒家之學統。

  孔子、孟子、荀子於原初儒學之發展各有建樹,世稱儒學三聖人。

  後來出現三教九流之說,“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直到如今,儒,以通俗易懂的理解,便是“知識”的代表,地位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主張禮、仁、善的人道精神和禮製精神。

  最後,儒家尊崇的最高信條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前面還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歸為修身,不去細說,否則太複雜,很難直白體現,後四個剛好對應四大境界,呈階梯之勢)

  *

  大楚天異元年,新皇登基,改年號為天異,大赦天下,海選儒生協助治國,聞者趨之。

  另,大楚自古受天庇佑,治國有道,加上國土最廣,有天朝之稱,一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舉國祥和,四處一片安居樂業、繁榮昌盛、闔家歡樂之相。

  晉元山脈,位於大楚天朝東南部,方圓連綿數萬裡之廣,乃大楚天朝與南部蠻荒的重要緩衝帶!東邊多森林平地,其中不乏原始森林,偏僻荒野,唯有蠻子刁民、上古遺族或落魄望族等組成的無數小村莊生活各處;西邊多山峰野谷,其中不乏連綿不絕,高聳入雲的山峰,山間終年雲霧繚繞,各種猛獸凶禽層出不窮,更有無數神話傳話流傳至今,給晉元山脈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房屋錯落,雞鴨相和,犬牛相戲,炊煙嫋嫋,祥和安定之像嫣然可見。

  這裡是大楚天朝東南部晉安郡,晉元山脈東面的一個偏僻山村。

  此時,一個手持線裝古籍的少年正安坐村外山坡,搖頭晃腦地高聲朗讀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不學禮,無以立。”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逼好。”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

  朗朗聲音宛若高山流水,回蕩清新偏僻的山林,應和著山下安定祥和的山村氛圍。

  “哎……”

  手中書本翻到最後一頁,少年重重歎了口氣,靜靜地坐在山石上,愣愣仰望蒼穹發呆……

  蒼穹還是那個蒼穹,並沒什麽變化,一樣的藍天白雲,並無什麽白天雙日,晚上血月的情景。隻是這個世界的蒼穹比地球世界的藍,比地球世界的清……

  現在的自己,叫謝影,就因為一本未知材質打造的古董書籍,靈魂附體到一個“食不過兩頓,寐不足二時”的勤奮而孱弱書生身上。

  是幸運,也是不幸。

  幸運的是,靈魂附體後,謝影繼承了前身的所有記憶,前身是個舉人,積累的書籍知識可想而知,就這麽白白便宜了謝影,倒也解決了謝影一大難題,而且給了謝影不低的地位;

  不幸的是,也不知道是否老天懲罰謝影,這個世界,卻是個極度重視儒家教育的世界,可謂全民皆習國學經典,聖人之道。

  儒者的地位,在這個世界已經被尊崇到一個極度誇張、扭曲的地步,甚至連來自二十一世紀,適應力最好的謝影也無法理解。

  如今自己身處大楚天朝,建國已超萬年,具體不可考,疆域萬萬裡,轄下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尊儒輕道,以儒治國。

  至於聖人之道,自古傳說,便在國學經典十二部之中,能不能找到那條道,就看各自的福緣、悟性、機遇了。

  顯然,既是聖人之道,自然是絕大多數人到死也無法窺得一斑的境界。

  “以儒治國?記憶沒錯的話,這個世界無垠無際,以疆域萬萬裡的大楚天朝,也不到十之一二,另外還有大秦、大趙等幾個所尊流派不同的王朝,連年征戰。真想不通,以儒治國的大楚王朝如何能在如此亂世屹立至今?”

  “同時不得不承認,摒除外敵侵犯的可能,以儒治國確實是維持國家安定的不二之法,估計這也是大楚天朝能統治萬年的根本原因吧。”

  仰望蒼穹,思緒紛飛。即使謝影對“百無一用是書生”深以為然,但也不得不承認儒家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地球世界的人類歷史,也不過上下五千年,建朝萬萬年,那絕對是來自地球世界的謝影無法想象的世界。

  雖然前身的靈魂已散,但記憶猶在,從歷史看來,這個世界在大楚天朝之前的歷史,和地球世界類似,差別就在於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區別,就是當時的魯國人,同時是儒家創始人的孔子周遊列國成功,成功把儒家思想遍灑天下,深入人心。

  傳說,亞馬孫平原的一隻蝴蝶扇一扇翅膀,都有可能引起美國的一場龍卷風,也就是蝴蝶效應,而“孔子”這隻最頂級的蝴蝶,隻是多扇了幾次翅膀,便改變了整個世界。

  ……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乾坤!

  太初!太一!

  太初化老子,太一化孔子,兩儀生菩提,一化九九;

  虛無生太極,青蓮創世紀,兩儀分天地,菩提定乾坤。

  量劫封神,輪回生死,周朝代殷,而分列國,春秋演繹,蓮花爭霸。”

  “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閉目良久,謝影腦際再次浮現起這幾句話,幾乎已經成了每日溫習完後的習慣,之所以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這句話乃大楚國學經典第一部《易經》的總綱的第一段話。

  如果謝影穿越沒壞了腦子,丟失記憶,地球世界的《易經》可沒這句話,也從來沒聽過。

  但是,謝影之所以來到這個世界,便是因為在地攤上的那本所謂“千古古書”上看到這段話……

  是巧合?還是寓意?

  謝影不清楚,因為大楚國學《易經》總綱的第二段話, 更讓謝影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無法理解。

  “蒼生萬物以三聖三皇七散人為尊。

  三聖為:聖人莊子、儒聖孟子、佛祖釋迦摩尼;

  三皇為:天魔羅T、妖皇太一、鬼仙酆都;

  七散人為:殺神白起、神機老仙鄒衍、不倒仙翁墨翟(墨子)、紫薇大帝韓非、天言真人王詡(鬼谷子)、逆天聖者呂不韋、掌天尊者許行;

  ……”

  後面就記載了三聖三皇七散人對這個世界做出的豐功偉績,和世人對他們的評價。

  出現佛祖,謝影可以理解,畢竟地球世界中,佛門最早出自東周春秋時期,來自東周西戎。

  可是三皇七散人是怎麽回事?乍一看,似乎是每個宗教、流派名氣最大的代表人物,鑽下牛角尖還不算是,不過可以勉強認同!

  最後,釋迦摩尼代表佛門也就算了。莊子代表道教、孟子代表儒教,那老子和孔子算什麽?

  這個世界的道教,謝影不清楚,可家裡供奉的儒教始祖畫像卻是孔子,這個謝影可是天天看到,決不會看錯!

  開頭因為需要個過程,可能較為平淡,同時因為主角接觸的世界范圍的緣故,會狹義點,不過大家放心,影子的作品,少不了鐵血和熱血,而且背景向來恢弘浩大,不會僅限儒家,不只是寫儒!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