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1
趙客縵胡纓2,吳鉤霜雪明3。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4。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5。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6,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7。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8。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9。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10。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⑾。
注釋:
1這是一首描寫和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是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這裡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體的行,等於說“俠客的歌”。
2趙客,燕趙之地的俠客。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好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縵,沒有花紋。胡纓,古時將北方少數民族通稱為胡;纓,系冠帽的帶子。縵胡纓,即少數民族做工粗糙的沒有花紋的帶子。這句寫俠客的冠帶。
3吳鉤,寶刀名。霜雪明,謂寶刀的鋒刃像霜雪一樣明亮。
4颯遝,群飛的樣子,形容馬跑得快。
5這兩句原自《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千裡不留行。”這裡是說俠客劍術高強,而且勇敢。
6信陵,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門下食客三千余人。
7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國都城大梁東門的門官,兩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禮遇,都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讓朱亥來吃。
8這兩句說,幾杯酒下肚(古詩文中,三、九常是虛指)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9素霓,白虹。古人認為,凡要出現不尋常的大事,就會有不尋常的天象出現,如“白虹貫日”。這句意思是,俠客重然諾、輕死生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也可以理解為,俠客這一承諾,天下就要發生大事了。這樣與下文扣得更緊。
10這兩句是說的朱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大臣,魏、趙結成聯盟共同對付秦國,這就是連橫以抗秦。信陵君是積極主張連橫的。邯鄲,趙國國都。秦軍圍邯鄲,趙向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這樣,魏趙聯盟勢必瓦解。信陵君準備親率家丁與秦軍一拚,去向侯嬴辭行(實際是試探侯嬴),侯不語。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來見侯嬴。侯笑著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於是為信陵君設計,串通魏王寵姬,盜得虎符,去到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令代晉鄙領軍。晉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信陵君遂率魏軍進擊秦軍,解了邯鄲的圍。
⑾揚雄曾在皇帝藏書的天祿閣任校刊工作。書閣下,意即寫入正史。《太玄經》是揚雄寫的一部哲學著作。結合全文,這兩句的意思應該是希望寫史的人把俠客的功績記下來流傳後世。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先祖隋時獲罪徙西域。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境內)一個富商家庭。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且“好劍術”,遍遊蜀中山水名勝,直至二十五歲才“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徧乾諸侯”,“歷抵卿相”,希冀與統治階層的人物接觸,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然而現實卻給了李白無情的打擊。天寶初,李白已四十二歲,因道士吳筠及賀知章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讒去職。安史亂起,永王李璘率兵路過九江,邀請李白參加了他的幕府。 李璘兵敗被殺,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得歸。兩年後,李光弼率軍討伐史朝義,李白以六十一歲高齡還決意從軍,終因衰病未能如願,依族叔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便逝世了。
賞析:
李白這一首《俠客行》古風,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借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有人認為這首《俠客行》僅僅是寫朱亥、侯嬴,是不對的。前八句寫的俠客的形象就與朱、侯兩人不符。朱並不會劍術,而是力氣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謀取勝。一句“閑過信陵飲”不過是將俠客與信陵君這樣的“明君”聯系起來罷了,因朱、侯都不是以這種方式結識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澆自己塊壘。李白這首詩亦當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