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說與《帝師》有關,也無關;但若說無關,卻又有極大關系。
南京大學,眉毛的母校。而這一首校歌,是入校最初的感動。
《帝師》的動筆創作,是在學業的間隙開始的。
歌詞末幾句,確實地符合著青梵、符合著《帝師》心情。
便為這兩個理由,應該發出這一篇。
============================
【《南京大學校歌·箋釋》:獻給所有新同學】
【以下文字轉載自NJUExpress討論區】
【原文由所發表】
《南京大學校歌》由江謙先生作詞,李叔同先生譜曲。文辭華美、格調高遠、涵詠深邃,曲調綿長幽遠,為我南京大學深厚文化積澱的寫照。今由我校歷史系一同學撰寫箋釋,以期闡發校歌所蘊含之大義,然難免固陋,亦難免錯誤,謹供初入南大學友作簡單了解之一助。
2008年9月10日·教師節
**********************************************
《南京大學校歌》箋釋
【原文】大哉一誠天下動,
【箋注】
《中庸》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釋解】
大哉,聖人之道,以誠為根本,至誠之心可動天下。
【原文】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箋注】
《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中庸》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釋解】
達乎天下之大道者有五:父子、夫婦雲雲。而在尋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者,無外乎“仁”、“知(智)”、“勇”三端。如寶鼎之三足,合而為德。所謂“庸行之德、庸言之謹”,達道、達德,知、行合一是也。
【原文】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箋注】
《史記·孔子世家》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釋解】
孔子為我中華萬代師表,千聖所托體,為儒者宗,號曰“大成至聖”。
【原文】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箋注】
張橫渠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陸象山語:東海有聖人出焉,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釋解】
孔子之學,開中國兩千五百年來道德、文章之先河,泱泱中華,****同風,九州共貫。守先而待後,舍我其誰?
【原文】踵海西上兮江東,巍峨北極兮,金城之中。
【箋注】
《輿地志》雲“蔣山古曰金陵山,縣之名因此山立”。
《建康實錄》雲“因山立號,置金陵邑”
《景定建康志》“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子熊商敗越,盡取故吳地。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
【釋解】
東海之西、大江之東、鍾山之側,有城號金陵。吳、晉、宋、齊、梁、陳、南唐、明之所都也。城之北有雞鳴山,其上有北極閣,北極閣南即六朝之太學故地,有千五百年之檜樹;在明為國子監;在民國為國立中央大學。京師之大、太學之重,南雍巍峨、無此複加。
【原文】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
【箋注】
《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禮記·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公羊傳》雲“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末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製《春秋》之義,以俟後聖,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
【釋解】
華夏吾邦, 秉禮儀而興教化。法前聖、遵詩書、隆禮樂,以致太平,君子之德也如風,大道之行也如日初升。大道不廢,吾人之志業亦無窮已。
*******
《南京大學校歌》歌詞全文:
大哉一誠天下動,
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聖會歸兮,集成於孔。
下開萬代旁萬方兮,一趨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東;
巍巍北極兮,金城之中。
天開教澤兮,吾道無窮;
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