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新明王朝》第一十二章開始辦報
在柳如是的堅持下,三人去了秦淮河畔的夜市去吃糯米團子。這是金陵府一帶有名的特色小吃,好吃又不貴。

 沿著十裡秦淮展開的夜市,人流如織,商販雲集。叫賣聲,喧鬧聲,嬉笑聲,混雜在一起,在夜空中隨風飄散著。李宣牽著柳如是的小手,伴隨著人流,隨意閑逛著。

 一個面色略有些黝黑的青衣秀士迎面走來,訝然呼道,“耀祖老弟,多日不去衙門點卯,柳師爺很是不滿,已經公開說要解聘你了。”

 李宣定了定神,“耀祖”是李宣的字,面前這個青衣秀士則是金陵府衙門中雇傭的邸報抄手,他的“同事”――張農,字德芳。他微微一笑,“德芳兄,如今小弟家中有些瑣事纏身,所以沒去衙門點卯。”

 “哦,是這樣。哎,就怕柳師爺脾性古怪,因此會真解聘了你。”張農歎了口氣。

 李宣望著同樣是有些落魄的張農,突地眼前一亮,一個生財之道油然而生――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需要通過各衙門雇傭的大批邸報抄手層層抄寫後傳遞下去,費時費勁……

 他有些興奮起來,低低道,“德芳兄,如果你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朝報”的內容從衙門中傳遞出來,小弟願意每次付你1兩銀子。”

 “1兩銀子?”張農瞪大了眼,要知道他在衙門裡辛辛苦苦起早貪黑抄一個月的“邸報”才不過所得5兩銀子,這――他驚訝地問道,“傳遞出來倒沒有問題,因為朝報是遲早也要在衙門口張貼出來供人傳抄的。但耀祖你這是意欲何為?德芳雖然清貧,但也不會為了銀子而……”

 “德芳兄,放心吧,小弟絕不會害你的,我隻不過是要替別人抄抄朝報而已。”李宣笑著拍了拍張農的肩膀。

 張農也笑了起來,“我倒是忘了,耀祖你一向謹小慎微,為非作歹的事兒,怕也是有賊心沒有賊膽,哈哈。”

 李宣苦笑了一聲,“德芳兄,先告辭了,明日我去衙門找你。”

 柳如是靜靜地侍立在一旁,待張農走後才盈盈走了過來,不解地問,“耀祖,你還是要去衙門抄邸報嗎?也好,雖然薪水微薄,但畢竟也是一項收入。”

 李宣牽起她柔若無骨的小手,目光望向了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秦淮河,欣喜地說,“柳兒,這一回,沒準我們會發財了。”

 柳如是水汪汪的大眼睛閃動著,靠近了他,嗔道,“耀祖,你莫要打啞謎了,有什麽話直接說出來吧。”

 李宣朗聲一笑,“柳兒,你知道為什麽會有邸報抄手這一行當嗎?”

 柳如是盈盈笑著,“這誰不知道呀,自然是各地衙門需要通過邸報來了解朝廷大事和政治動向,所以,才會有衙門雇傭邸報抄手抄寫邸報,完了送交各級官府和官老爺們審閱。”

 “你說得不錯。金陵府是新明的陪都,朝廷的“朝報”會用飛鴿傳書在第一時間內傳遞到金陵來……不僅衙門和官員需要朝報,就連百姓也對朝報內容頗感興趣,尤其是一些貴族和商賈。否則,他們也不會派人等候在衙門門口,等待朝報發布了。”李宣娓娓而談,目光明顯放射著興奮的光芒,“如果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朝報內容印刷出來,然後――”

 柳如是猛然醒悟,驚喜道,“賣?”

 “對,柳兒,有了現成的朝報可以買到,價格又不貴,我想沒有人再會去費那個精神去傳抄。這樣一來,嘿嘿,想不發財都難了。”李宣緊緊握了握柳如是的小手,“柳兒,咱們回去,我再好好計劃一下。”

 新明的印刷術已經十分發達,活字印刷術廣泛應用於官府和坊間。用膠泥刻印,每字一印,用火燒煆,使字印陶化變得堅硬,每一字皆有好幾個印,常用字如之也等,則有十幾個印,以備排版遇到重複的字時應用,活字厚薄如銅錢,不用時用紙貼上,每韻為一貼,貯存在木格之中。排版時,先準備一塊鐵板,板上鋪一層松香,蠟和紙灰混成的粘著劑,板周圍用鐵范框住,然後按所需字的字韻在木格中取字排版,排滿後把鐵板放在火上加熱,待粘著劑稍微熔化,用一塊木板按在字面上,使字面平齊,同時與鐵板粘牢,即可刷黑印刷。如果遇到事先沒有準備好的字,就隨時刻字燒硬補上,瞬息可成,非常便捷。

 熟練的工匠,兩人一組,半個時辰內就可以排版印刷數千張。這就為李宣的“朝報印刷銷售計劃”奠定了基礎。

 第二天一早,李宣去了城南的一家印刷作坊,張記印坊,與老板商定了印刷的價格,然後徑自去了金陵府衙門。他沒有進去,站在門口靜靜地等候著。旭日初升,他知道,這個時候正好是抄手們接手朝報準備開始緊張抄寫的時刻。

 一會兒,張農急匆匆地走了出來,將一張墨跡尚未全乾的朝報塞在他的手裡,換取了李宣手中的一兩碎銀,打了個招呼便大步離去。

 李宣接過朝報,跑步向張記印坊行去。將“小樣”交給印坊的工匠後,他親自在一旁“監工”――半個時辰後,他喜滋滋地抱著3000份“最新快報”,向秦淮河畔飛奔而去。

 他讓秀兒一早就去夫子廟一帶去雇傭了幾個夥計,提前在秦淮河畔搭了2個“賣報攤點”。之所以選擇在秦淮河畔,是因為這個地兒是整個金陵府的商業與娛樂中心,達官貴族和商賈們聚集出入的場所。

 李宣將一摞摞印刷出來的朝報交在秀兒手上,低低道,“秀兒,趕緊讓他們吆喝起來,每份50文不講價,他們來賣,你來收錢。記住,要快!”

 秀兒點點頭,起身招呼著幾個雇來的夥計。都是一些十幾歲的孩子,不是外鄉來的流浪兒,就是本地的孤兒,平日裡聚集在夫子廟一帶,靠乞討為生。秀兒開出了每天10文還管一餐飯的“薪酬”,他們自然是趨之若鶩。

 

 新書需要支持,啊,我要收藏和推薦!今兒個衝榜,如果有凌晨在線的朋友,拜托你把票砸給新明!謝謝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