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新明王朝》第七十五章驚天巨變
李宣從皇宮離開的時候,已是黃昏。

 知道消息的德宗皇帝忙於應付那些上書反對他禦駕親征的大臣們,也顧不上召見他,只有朱瞻基聞訊到了朱瞻靈的宮裡,與他略略相敘了一番。

 不過,李宣回到府中的時候,德宗的聖旨也到了,實授他為都察院監察禦史,從五品。所謂禦史,就是履行監察監督百官的官員,言官,相當於現代社會的監察部門公務員。

 李宣長出了一口氣,抗旨拒婚風波總算揭過去了。至於如何處理朱瞻靈和柳如是的事情,他還是兩眼一抹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天黑的時候,居然來了兩個稀客:蕭萬長父女。

 因為下定決心要撤藩護衛,德宗終於還是赦免了蕭萬長。但為了不引起藩王勢力的激烈反彈,將其貶為庶民。

 李宣沒有見他們,讓李福出面應付了一下。蕭萬長父女略微坐了一坐,說了幾句客套話,留下一個流金的小匣子就離開了,說是李宣父母留給他的東西,特意來交還給他。

 李宣沒有打開就直接交給了柳如是收藏起來了。他沒打算看,那是過去那個“李宣”的,他的一切已經都屬於過去,如今的自己有自己嶄新的人生。

 &&&&&&&&&&&&&&&&&&&&

 一周後,在一片反對聲中,德宗還是禦駕親征了,朱瞻基監國鎮守燕京,楊士奇等大臣輔佐。

 誰也沒有料到,德宗這一去,差點命喪漠北。

 德宗和王振率50余萬大軍從燕京出發,直逼大同。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隨征的文武大臣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1月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2月1日,春節前夕,新明軍進到大同。瓦剌軍隊為引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執意蠱惑德宗堅持北進。

 除夕夜,前軍先鋒林和所部10萬人在沙井遭遇瓦剌軍埋伏,全軍覆沒。後方的新明軍隊聞聽前方慘敗,驚慌撤退。

 後撤途中,王振本來想讓德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一下自己當朝大太監的赫赫威風。但後來,他又想到,他在蔚州佔有田地甚多,又怕大軍行軍路過踩踏損壞他的田園莊稼,又命令行軍路線改變。

 改道宣府。到了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新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

 3月13日,新明敗軍護衛著德宗狼狽逃到了土木堡。

 瓦剌軍緊逼明軍。德宗派出大將永定侯朱勇率3萬人阻擊瓦剌軍隊。但朱勇作為皇族,實在是志大才疏,既無勇武也無謀略,是一個徒有虛名的草包。在謠兒嶺,瓦剌軍在兩山夾擊新明軍,新明軍大敗,朱勇死於亂軍之中。

 土木堡是居庸關通往宣府道路上的一個驛站。四面環山,無險可守,又高亢無水,在這樣的地方駐扎本是兵家大忌。但德宗在驚惶中一味聽信王振的蠱惑,不顧眾臣的勸阻。第二天拂曉,瓦剌軍四麵包圍了土木堡。

 新明軍已經斷水兩天了,掘地三丈仍不見水。土木堡南面雖然有一條小河,但已經被瓦剌軍隊佔領。

 盡管如此,新明軍此時還有30多萬之眾,也還有機會。知道新明軍人多勢眾,瓦剌軍隊要求和談。德宗派隨行的兵部尚書匡立方,也就是跟隨燕王朱瞻佑謀反的前兵部尚書張陽明的繼任者,前去跟瓦剌談判。

 談判很順利。瓦剌軍暫時後退。但就在這時,王振這個禍國殃民的閹賊下令移營就水,因為人多,又渴了好幾天,軍士急於飲水,隊伍失去了控制,行伍大亂。

 瓦剌軍隊趁機展開猛攻。新明將士饑渴疲勞,倉猝應戰。瓦剌軍四面圍攻,騎兵蹂陣而入,揮長刀砍殺新明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新明軍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

 德宗與親兵乘車突圍,失敗,被俘虜。隨征大軍幾乎全部戰死,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以棰棰死。新明50萬大軍,幾乎被全部斬殺殆盡。

 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上,漢族皇帝成為異族的俘虜,只有西晉的懷、髦二帝,以及北宋的徽、欽二帝。那個時候,國破家亡,皇帝被擄,還情有可原,但現在的新明是全盛之天下,皇帝居然也成了俘虜,真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之所以如此,與王振專權和德宗指揮無方有著莫大的關系。當然,具有相當的偶然性。並不能證明,新明國力低於瓦剌,新明軍隊的戰鬥力比瓦剌騎兵差。

 消息傳回國內和燕京,新明朝野乃至坊間,都是一片哀聲。老百姓不用說了,惶然不安,害怕瓦剌軍對趁勢入侵,劫掠自己的故土家園。而讀書人、士子,則痛哭流涕,哀聲遍地,視為民族的一大恥辱。

 一時間,唾罵王振的聲音此起彼伏,很快便席卷了大江南北。

 這還是次要的。緊接著, 瓦剌軍大舉入侵,兵臨居庸關下,燕京危在旦夕。

 新明朝廷上下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都城南遷金陵。兵部侍郎於謙極力反對遷都,李宣也上書朱瞻基,要求堅守京師。

 朱瞻基聽從建議,詔令各地武裝力量勤王救駕。隨後,調河南、山東等地軍隊進京防衛,京師兵精糧足,人心稍安。

 4月11日,於謙率數十萬大軍馳援居庸關。

 瓦剌軍統帥也先挾持德宗,試圖讓新明軍隊開城迎接德宗。但於謙卻不吃那一套,站在關牆上高呼,“社稷為重,君為輕!”新明軍拒絕開城,誓與瓦剌軍決一死戰。

 瓦剌軍在居庸關外與士氣高漲的新明軍大戰,瓦剌軍大敗。於謙率軍乘勝追擊,一路收復失陷的城池和關隘。瓦剌軍一敗塗地,隻得挾持著德宗皇帝一路逃回漠北老巢。

 5月2日,於謙作為新明功臣和民族英雄凱旋回到燕京,受到了滿朝文武和老百姓的熱烈歡迎。但此時此刻的於謙,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忠心為國,卻不料卻因拒絕迎接德宗入居庸關,而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