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新明王朝》第六十九章連中3元
打開門,秀兒端著一盆熱水,微微有些尷尬地站在門外。看到李宣,急忙放下銅製的水盆,躬身一禮,“秀兒見過公子。公子,秀兒不是有意要偷聽的——是小姐,小姐進了府就來書房找公子,一路風塵臉都沒洗一把,秀兒就尋思著端盆水來給小姐淨淨臉。”

 李宣微微一笑,“沒事,你去吧,秀兒,把水給我,讓我來就好了。”

 秀兒急急道,“公子,這是下人乾的粗活,怎麽能讓公子做?”說著,秀兒端起盆,抬腳走了進去。

 ……

 不知道是不是柳如是來到燕京的消息傳到了宮中的朱瞻靈那裡,反正,朱瞻靈已經有幾天沒出宮來找李宣了。這在以往,可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有時,李宣的眼前會浮現出朱瞻靈那張宜喜宜嗔的俏臉,她的熱情,她的體貼,她的刁蠻……往事的點點滴滴,都一一如同放電影一般在他面前閃過。

 但如今對李宣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應付會試。這幾日,他一直閉門不出備考,聽李福說,各地的舉子們早已都雲集燕京。

 會試,相對於鄉試來說,規模更龐大、考試過程和程序更複雜、嚴謹,畢竟這是新明全國性的統一科舉考試。會試主要考八股文和詩詞,一般考三場,每場考三天。

 之後緊接著是殿試,會試考中者成為貢元,可以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主持和出題,亦由皇帝欽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試隻考一題,考的是對策,為期一天。錄取名單稱為“甲榜”,又稱“金榜”;分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多人,賜“進士出身”。三甲則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稱為“傳臚”。殿試隻用來定出名次,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能中進士便是功名的盡頭,不能重考以求獲得更高的名次。能夠一身兼解元、會元、狀元的,就是“連中三元”。

 說實在話,李宣也沒有那麽大的“雄心”,他覺得,只要考中,弄個進士出身就可以了。對於目前的他來說,一個進士出身就足以讓他順風順水地登上新明朝廷了。

 故而,他很放松。但世事往往是這樣,有心插柳柳不活,無心載柳柳成蔭——越是無所謂,他的成績反而就越好。

 在九天的會試中,他意外地考中頭名貢元。當然,這首先應該歸功於他腦海中那豐富的國學典籍以及前人大量的優秀詩詞。總而言之,他在考卷上的應答,等同於是將古人的東西又重新翻新了一遍。

 這個結果令他驚訝。但他沒想到,之後的殿試就更具戲劇性了。

 德宗皇帝居然一改慣例,讓滿朝文武全部齊集文華殿,不考“策論”,而論書法和詩詞,要求全部參加殿試的貢士,臨場作詩三首,然後一一將考卷懸掛起來,讓皇帝帶領的龐大評講團進行依次判定。

 李宣長出了一口氣。對於古人的策論,作為現代人,他雖然愛好國學,也有所涉獵,為了考試也下了一番功夫,但這種文章對於他來說,總是弱項。但如果是書法和詩詞就是他的強項,他對此有著強烈的信心。

 聽到這個消息,他突然心裡一動,怎麽看上去,這殿試的“考題改革”,像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呢?

 這新明,與李宣所認識和熟知的歷史似乎毫不搭界,他試探著用了幾首唐詩,但沒有人發現他的“抄襲”,故而,他斷定,這個時空世界與歷史並非是一回事,他大可以大膽的抄襲、借鑒。當然,這種“不道德”的行文,也僅限於應付考試。

 作為一個穿越者,擁有這些“資源”,不利用太虧了,簡直是一種浪費。

 李宣“作”了三首詩詞,全是南宋詩人辛棄疾的著名傳世之作——其一: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其二: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其三: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鍾。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詩詞沒得說,因為這是歷盡千年滄桑而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書法也堪稱一絕,德宗和滿朝文武早已在張皇后的壽宴見識過了。

 結果沒有任何懸念。更何況,這個結果,是德宗和朱瞻基在看過李宣會試的表現之後,早已“定”好了的。

 李宣連中三元。一時間,名滿帝都,跨大紅馬披紅花奉旨遊街三日。

 殿試的前十名中,居然還有李宣的兩個老熟人。一個是張韜,一個是馬明。

 按照新明的慣例,殿試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編修。其他進士要經過考核(稱朝考),成績較好及年齡較輕者獲得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其余成績較次的進士則可能任六部中書、禦史或地方知縣等職。

 殿試結束後,其他人都如願以償地獲得了官職,馬明和張韜也進入翰林院做起了“庶吉士”。只有李宣,一直在等待著,德宗居然沒有任何動靜。

 一連數日,都沒有消息。就在李宣等得不耐煩的時候,德宗的旨意到了,但卻沒有封他官職,只是傳他到禦書房見駕。

 李宣很是奇怪。自己連中三元,又加上之前立下大功,德宗皇帝沒有理由這樣“冷落”自己吧——這幾日,他有心想去東宮探探消息,但都忍住了。他倒不是急著想做官,他如今大小也是一個東宮侍讀學士——但,無論如何,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定論吧,對於自己這個狀元及第,就沒有一個“說法”?

 當然不是,德宗皇帝自然有他的想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