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踏秦川》第86章 出遊
之下以一日一小變,一月一大變的速度飛快發展著。他建起了十幾個大型的作坊,乾活的工匠多達幾萬人,其中有兩三個比較出名,也給他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當然這一切都打著官營的幌子進行著。

 最為有名的是織布作坊。起先的一年,這個作坊依*當時的技藝織布,每月每個女工不過織一匹布,好的織手也不過一月之內織兩匹布。雖說效率是如此的低下,但看在一匹布可在周邊國家換上兩匹俊馬的份上,李信也就得過且過,依*著這點不多的布匹在各個國家換購良馬,並無心去改進技藝提高產量。再說他對於紡紗織布這門技藝本就沒有一點的了解,就算是想改進也無從下手。

 一年後,當蒙恬依*百萬隸臣把西起臨洮,東至大海的萬裡長城連接起來,接著又著手修築一條南起鹹陽林光宮,北至九原郡府九原縣的長一千多裡,寬六十步的直道。這條直道遇山開山,遇溝填溝,雖有近二千裡,但一直筆直的向前延伸。這兩件事情深深觸動了李信,明白‘民智不可輕’的道理,也就想著或能依*織布作坊裡的人將織布的技藝提高。

 就在直道全線貫通的那一年,在重賞之下,憑借著李信支離破碎的回憶,原先單錠,由一個繩輪和手柄組成的手搖式紡車,演變成多錠。手搖改成腳踩地腳踏式紡車。由原來的日紡二兩紗線,變成現在地日紡二斤紗線。織布的‘踞織機’也有所改進。經不斷的試驗,終於製出生產效率更高的斜織機與水平織機,不光提高了日織布的產量還可以織出美麗的花紋。近些日子,王驚更是組織起近百個有經驗地織工,想*水力與畜力造出生產效率更高的織機。

 由於紡紗與織布技藝的提高,運往周邊各國的布匹越來越多。布也就沒有以前金貴。到了始皇三十七年這一年,一匹布只能換一匹駿馬而非兩匹駿馬。更有些流言語從月氏、烏孫等國家傳過來,其中有一個是說匈奴單於冒頓的。

 此流言說的是:匈奴人喜歡穿著用秦國布匹製成的衣物,雖然在秦與匈奴交惡的情況下,民間仍有大量的牧民用駿馬與秦國交換布匹。冒頓單於眼見駿馬越來越少,下了幾次嚴令禁止牧民與秦人私下交換,依然止不住牧民對布匹的喜愛。於是一個臣下給冒頓出了個主意,讓他把從秦國換來地精美布匹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秦國的布衣不如匈奴地旃衣皮祅堅固完美。

 不管這個流言是真是假,反正各個國家在始皇三十七年年初大量減少從秦國買進布匹。有些君主甚至還給李信寫信,希望其把價格降下來,最好能降到與秦國國內一樣的價格,不然他們就停止從秦國買進布匹。

 對於這些李信很生氣,真想率領大軍攻佔他們的國都,逼迫這些君主以高價買進布匹。不過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最少監軍扶蘇就不會同意他派出軍隊攻打這些國家。

 扶蘇未為監軍時,李信有時候夜裡會睡不著覺,天真的以為扶佐扶蘇登基的話也會成就一番事業出來。可是等到扶蘇為監軍後,兩人交往地時間久了,他才發現扶蘇是這樣的柔弱。看到修長城他哭,看到修直道他哭,看到匈奴人死他哭,看到秦軍將士戰死他哭,就連見到李信奴役那些匈奴奴隸他也哭,好像世上的所有事情都值得他哭上一哭。

 每當扶蘇要哭時。常會登上一座高台對著月亮哭泣,有時候也會來到一處泉水旁掩面哭泣。底下裡士兵見得多了就給這兩個地方起了個‘望月台’與‘嗚咽泉’的名字,助這樣一個得不到士兵尊敬

 基,前景著實不妙。所以李信每次見到他哭,心腸點,最後也就不再想扶佐扶蘇這碼子事。

 如此軟弱的一個人,怎會同意他去攻打這些國家?

 不過李信對於織布作坊的事也沒放任不管,布這東西其他國家不要,一個秦國也就夠他瘋狂的生產了。再說這東西也放不壞,你今年不要,明年也會要的。明年不要,後年總會要吧!他絲毫沒有減少產量,不僅招來更多的女工前來生產,還派出人馬去邊遠地地方尋找他歷經淮陰、鹹陽、上郡、九原,一直沒有發現的棉花。準備著找到棉花後,大肆種植,將來就用棉花來織布,打破現在只有葛麻絲絹等物做衣服地困境。

 另外還要一提的是冶鐵作坊,這得感謝一個姓卓名飛的商人,要不是他,李信想裝備出一支比秦軍更加強悍的軍隊,基本上就成了泡影。

 此人本來是趙國人,以冶鐵為富一方。秦國破趙國後,他的財產被兵卒們打劫一空,夫妻兩個推著一輛獨輪車逃到了蜀地。

 始皇三十六年,一顆殞石落在東郡(今河北省一帶),有些膽大的人在石頭上刻下“死皇死而地分”六個大字。始皇聞聽大為惱怒,派出禦吏去那塊石頭附近居住的人家挨個詢問,無一人認罪。於是把那裡的人全部殺死,焚燒了那塊石頭。

 石頭雖已焚燒,但始皇帝心裡仍不是滋味,讓方士作了一首《仙真人詩》,派使者去名山傳唱。

 使者從關東走夜路經過華陰平舒道,有一怪人手持玉璧攔住使者道:“替我送給皓池君。”等到使者接了玉璧,又道:“今年祖龍死。”

 兩句話說的是不明不白,使者抬頭問其說的話何意,卻見那人早沒了蹤影,隻得捧著玉璧回到鹹陽將路上的怪事一一稟報。

 始皇一聽,心情大悲,懷疑祖龍指的是自己,詢問殿下大臣祖龍為何意?大臣們跟始皇日久的,早已看出那塊玉璧是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出外巡遊渡江時沉入水中的那塊玉璧。人‘忽’的一下沒有了影蹤,人中又有早已沉江的玉璧,肯定是使者碰到了鬼怪。鬼怪口中的祖龍死,當然便是意指始皇帝要在今年而亡,誰敢把這話說出。

 大家嗯嗯吱吱,誰也不敢明說。最後還是李斯上道:“山裡鬼怪彼多,聽使者所言想必是見到了鬼怪。鬼怪之言本不可信,況且祖龍者,人的祖先也,陛下的祖先早已離去,自是與陛下無關。

 李斯解釋的雖說好聽,但始皇帝心裡仍是忐忑不安,叫來方士對此事進行佔卜,佔卜的結果是遷徙才能遇凶化吉。於是始皇帝下令從蜀中遷移三萬戶人家到九原郡。

 卓飛一家便在這三萬戶之中,一近陰山山脈他便指著一山,喜道:“此乃鐵山也,可在此處設冶鐵之所!“

 話傳到李信耳中,正愁無處開采鐵礦的李信,立馬任命其為冶鐵嗇夫,掌管九原郡的冶鐵業。卓飛也確實是有本事的人,半年之內便開采出鐵礦石,九個月後就開始出鐵。更讓人吃驚的是,在始皇三十七年六月,他竟發明出炒鋼法,煉出的鋼可與以前花費數月,歷經三十煉方能煉出的鋼比美。

 九原郡的變化之大,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當然始皇帝心裡也是清清楚楚。這年的九月份,始皇帝向天下所有的郡縣下了一道旨意,說的是準備第九次出遊全國,最後一站到達的將是九原郡。並親自給李信下了一道密旨,講的是要到九原好好的看一看,並要賞賜這幾年他所立的功勞,把他帶回鹹陽與公主完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