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踏秦川》第49章 出使趙國
倉大敗田藏,得俘兵七萬有余,加上曹陽與池所得十多萬。這些俘兵留著多耗糧草,等到趕到說不定還要全部斬殺,李信隻得令這些俘兵化整為零前往九原郡。他留下韓信在敖倉全權處理此事,自己則率領大軍前去擊李歸部解陽之圍。

 兵圍陽的李歸部不過二萬人馬,李由一見外邊楚軍被趕到的秦軍包圍,立馬打開城門形成內外夾擊之勢,隻用了三個時辰便把城外楚軍全部解決掉。

 李由倒是客氣,敲鑼打鼓異常隆重的將李信軍迎入陽城內,感謝的話說完一馬車又述起了同宗之誼,言語中極盡拉攏之意。李由心中的那點算盤早被韓信說破,李信也自有自己的打算,這話自然是不投機。說了一會,李由也就放棄不再說下去,給李信安頓了住處稍作休息。

 只在陽睡了一夜,李信便以擊城的鄧說部與許城的武逢部為由,告辭離去。李由只是客套的留了一留,並不強留,任由李信拔營而去。城與許城並無多少人馬,鄧說、武逢見大軍壓境,裝模作樣的出城打了一仗,便率軍朝陳丘逃去。李信也無意追擊,任由兩人率部逃脫,令英布、黑夫坐陣城,自己則拿許城當了行轅。

 過了三五天,韓信趕到許城給李信稟報了三個消息。第一:因為李信連勝幾場大仗,胡亥或者是趙高已經下旨封李信為大將軍,而被封為上將軍,聖旨不日就會送達。第二:朝庭派司馬欣與董翳輔佐邯,一個為內史幫處理軍務,一個為都尉掌管糧草。由此可見朝庭是怕做大,派來兩人名為協助實為牽製。其三:俘虜的事情已經辦妥,因為走內史、上郡入九原風險太大,已讓他們過黃河由趙國、燕國境入九原。現在正逢亂世,十多萬人馬必會因種種原由逃跑、為賊、被殺等,到了九原不知能否還有三成人馬。

 對於這三個消息。李信唯一在意的只有第二個消息。他與司馬欣有仇,不管願不願意,反正這仇是結上了。他怕司馬欣這小心眼的,會在這個關鍵時刻尋機報復他一下。

 從探子傳回來的消息可以得知,陳勝現在是越來越把握不住部下,紛紛揭杆而起的英雄豪傑也越來越不把他放在眼裡。據說陳勝現在的肺都快氣炸了,鄧說與武逢逃到陳丘之後,他二話沒問就把這兩員敗將斬於劍下,嚇得陳丘的大小將領人人自危。

 陳勝生氣是有道理的。凌邑人秦嘉、符離人朱雞石聚眾造反,把東海郡郡守圍困在郯城。他得知這個消息後派武平君前往充任監軍,想控制住這支兵力。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秦嘉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二話沒說就把武平君斬了,自封為大將軍。殺就殺吧,還誣說是奉了他地密昭才殺武平君的。

 更讓陳勝生氣的是,周文兵敗,自吹自擂殺了吳廣的田藏同樣兵敗。二十萬人馬就這樣完了,陳丘以北完全失去了所有的屏障。秦軍已經壓境,他寫信給武臣讓其率軍來援,武臣卻一點音信不回。

 “如今,陳丘以北再無兵馬可阻攔我們,過得幾天等前來必會下令兵圍陳丘。看來陳勝這次是在劫難逃了!”李信自言自語了一句,問道:“九原那三十萬秦軍可有異動?不行就帶兵返回九原,我們也反他娘的。”

 “九原的三十萬秦軍並無異動!”韓信頓了頓,道:“將軍突然起了返郡之心,是不是心中有所怕!”

 “怕?我怕什麽?只不過隨便問問!不知這王離是否可以收買,若能收買,我們又可得三十萬甲士。”

 “王離此人沒有收買的可能,其家代代忠良。對大秦是死了心的效忠……”

 兩人正說著話,親兵來報,道來訪。

 “來了?他一個人來地?”李信問道。

 “一個人來的!”親兵道。

 “沒跟隨其他的將領?”

 “除了二百多個親兵,並無其他將領!”親兵道。

 “這倒奇怪,也不知他突然隻身前來,有何要事!”李信轉頭朝韓信看去。

 “只怕是一件難辦之事,或者此事與將軍關系重大,他隻得親自前來向將軍解釋一番,怕傷了與將軍地和氣!”韓信道。……

 進屋的時候韓信已經退下,李信把他讓於上席還沒開口。

 道:“李將軍,朝庭下旨封你為前軍大將軍。這事吧!”

 “不知道!”李信搖了搖頭,笑道:“我何德何能,竟被封為大將軍。”

 “李將軍謙虛了,一月不到的時間內連破反賊二十萬大軍,這樣的功勞就是封為上將軍也不為過。為兄倒是沾了賢弟不少的光,一場仗沒打被擢升為上將軍,這可是當年蒙大將軍也沒有地榮耀,說起來我都有些臉紅。”

 “末將是上將軍的下屬,打兩場勝仗也是上將軍指教有方,不敢專功!”李信繼續謙虛著,不時的打量著的臉色,等待著他將此次來的真正目的道出。

 “李將軍!”歎了一口氣,猶豫了半天終於道:“朝庭派司馬欣為內史,名為協助你我剿賊,實則牽製你我怕我們作大。我知道,你與司馬欣有仇,可他司馬欣與趙高走得極近,有時候他說地話比我說的話還要管用,這個你能理解?”

 “能理解!上將軍有什麽話直說,是不是司馬欣有什麽毒計要害我?”

 “賢弟多心了,他倒沒有什麽毒計害你!只是……只是不久前司馬欣曾偽造了一封陛下的書信,派人送給趙國大將李良,希望能夠策返李良歸秦。據使者稱,李良當時猶豫了許久,並好吃好喝的款待了使者,看來這事有戲!”

 “這跟我有什麽關系?”李信故作輕松的道。

 “司馬欣的意思是此乃一場大功,想再添一把火將這事做成了。所以,想派個有勇有謀的人去趟,勸說李良歸順秦國。他首先就想到了你,希望你能去完成這次任務……”說道,不時的瞅一眼李信觀察他臉上地變化。

 果然是個好計策,此事若成,領頭功的是司馬欣。此事若不成,很可能被李良殺掉或者回來之後被朝庭問罪。說得好聽,再添一把火這事就成了。也不想想那封書信本就是假的,若被李良識破哪還有命在?

 “這事不好辦,我哪有說客之才?不如換個能勝任的人去?”李信推托了一下道。

 “李將軍又謙虛了,憑你的本事讓李良歸降並非難事!說白了,司馬欣是看到你屢立大功,眼瞧著就打到陳丘怕你再立大功於是想到這個方法把你調開。我聽他說這事時的意思,好像你若不聽令行事,他就要告你個擁兵自重、抗令不遵的罪名,還請賢弟三思而後行。”站起身,接著道:“其實這事一點危險也沒有,我們出關後的幾場仗都是大勝,這一切他李良都是看在眼裡的,不敢對賢弟怎麽樣。但賢弟若是不願去,我絕對支持你,不就是抗令不遵嗎?我就說眼看大戰在即,是我舍不得你這員猛將離去,大不了就陪賢弟入牢罷了!”

 嘴上說的動聽,可其一言一語又有哪句不是希望李信接了這趟差事?李信明白地難處,朝庭上自李斯死後趙高一家獨大,他是無論如何也不願去惹趙高的,於是道:“這事只要上將軍下道令,末將哪敢不遵?末將感謝上將軍能在下令之前親自跑一趟告訴末將這件事情,不過信有一事想問明,我走之後我地兵馬由誰帶領?”

 “我替賢弟先看著, 等賢弟完成此事,保證完好無缺的把兵馬再還給賢弟!”……

 走了,就如他來的那樣匆忙,連一口水也沒顧上喝。李信一人坐在屋內沉思起來。韓信走了進來,道:“將軍真要去趙國說服李良降秦?”

 “不去又能怎樣?我們現在受製於人,哪能抗令不遵?”

 “將軍若去,不如把一千騎兵帶走……”

 “騎兵不能帶,又不是去打仗,帶那麽多人馬前去徒惹李良懷疑。”

 “那把英布與黑夫帶上,也好有個照應!”

 “嗯!”李信點了點頭,道:“看來這趟趙國還得非去不可,將來說不定還得借道趙國返回九原,這次前去就算說服不了李良降秦也得跟他們打好關系,免的到時借道之時再生阻礙。”

 “將軍孤身犯險,一切都得小心從事。信會把那一千騎兵安排在黃河附近,隨時準備接應將軍,不知將軍何時出發?”“這事不急,等的命令到了再走不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