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踏秦川》第29章 孛星初現
信大宴手下兵馬,將全軍士氣提到最高,準備於第二武’附近渡河與項羽展開大戰。宴席還未結束,探馬從‘敖倉’返回‘修武’,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典客食其。

 道,也不想去知道。反正這老頭鬼的很,自有辦法逃出來,他想知道的是河對岸有什麽情況,‘敖倉’還在不在他的手中。如果已落入楚軍手中,那裡兵馬有多少,會不會影響到明日的渡河?從探馬面上苦澀的表情他猜出情況似乎不妙,站起身離開席宴領著兩人來到帳內,問道:“那邊情況如何?”

 “‘敖倉’已落入楚軍手中,城上敵旗遍插,人頭攢動,也不知有多少人馬!”探馬猶豫了片刻,接著道:“‘成皋’城樓上還插有楚國的王旗,似乎項羽也在城內。”

 ‘敖倉’是供給大軍糧草的補給生命線,戰略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其外圍哪能沒有個戰略要塞。‘成皋’就是‘敖倉’的要塞,又名‘虎牢’關,顧名思義就是說你哪怕是個老虎,到了這裡也跟入了牢籠一樣,有天大的能耐也施展不開,只能成為階下囚。

 李信早就料到項羽遲早會佔據‘敖倉’,可他心存僥幸的認為‘敖倉’存糧已盡,楚軍又把‘陽’團團圍住,或許‘敖倉’不會入了項羽地法眼。所以把大軍帶來此處準備渡河。這時見‘敖倉’已落入項羽之中,心中後悔自己奪了韓信的兵權後竟忘乎所以,沒有派探馬及時來此探明情況,不然完全可以從東郡的‘白馬’津渡河,抄了項羽的後路。如今,把大軍從‘修武’拉走改從‘白馬津’渡河。不知又要浪費多少的時日。

 過了良久,李信從懊悔中回過神來,抬頭瞧向食其,若無其事問道:“你怎麽來了?”

 探馬退出大帳,接著道:“大王走了之後沒多久,項羽把圍困‘陽’地兵馬拉走一大半,先佔了‘敖倉’後佔了‘鞏縣’。他以為大王回到關內。所以想依‘鞏縣’為跳板準備西進攻打‘函谷’關與‘武’關。關內兵馬幾乎被抽調一空,剩余的也在防守著長城以阻西邊的匈奴,關內幾乎到了無兵可調的地步,所以張良張大人命我渡河前來通知大王,希望大王能想盡一切辦法把楚軍拖在‘固縣’一帶,萬不可把戰火引入關內。”

 ‘陽’附近已聚集楚國兵馬幾十萬,所需糧草完全由‘彭城’方面朝這裡轉運,路途何止千裡?如果項羽還要繼續的西進,把戰線再拉長千裡,首先糧草就無法保證順利供應。攻打‘函谷’關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這只怕是項羽的一廂情願吧!”李信冷冷笑道:“他攻打‘敖倉’,想來也是為了解決糧草的問題,可‘敖倉’的余糧並不多,也就夠百萬人吃上幾天而已,佔了也是白佔!”

 “大王說地沒錯,可……”食其往帳外瞄了一眼。見沒人偷聽,輕聲道:“近來多有傳言,說在‘敖倉’發現幾座地倉,裡邊藏著的糧食如果都挖出來的話,足可以供數十萬大軍一年之需。這些糧食雖說是十多年前的陳糧,但保管的十分完好,還沒有到發生霉變不可以食用的地步,就是味道比新糧差了一點。”

 “啊!”李信大吃了一驚。對這個消息半信半疑!如果食其說的消息是真的,項羽直接就解決了糧草問題,攻入關內易如反掌。可有一個問題他想不通,為什麽他李信佔據‘敖倉’日久。始終沒發現隱藏在地下的糧倉,項羽剛剛佔領‘敖倉’就發現了地下糧倉,這也太巧了吧。莫非是……

 “你能確定……會不會有這個可能,項羽見‘陽’久攻不下,於是謊稱‘敖倉’發現大批的糧食,希望借此打擊我軍地士氣或者想達到吸引我軍棄‘陽’奪‘敖倉’的目的?”

 “張丞相開始也是這麽想的,可傳言之後的第二日,便有糧草從‘敖倉’源源不斷的運出來供應‘陽’外地楚軍,數量之多不像是假的。”食其道。

 “為什麽我就沒有發現‘敖倉’地下有糧倉?為什麽我過黃河時沒有一把火把‘敖倉’燒掉,反讓項羽撿了如此大的一個便宜?難道老天真正眷顧的是項羽而並非是我?”李信在心中連問幾個為什麽,不由的又想起幾日前行夜軍時發現的一個天文奇觀。那夜,‘大角’星旁出現一顆慧星,這顆慧星跟哈雷慧星大不相同,沒有哈雷慧星的長尾巴,拖的是一條短短地尾巴,用肉眼幾乎觀察不到。

 天上為什麽會出現慧星,來自未來的李信當然清楚,這是再正常的天文景象。可古時候的人卻不懂得這是為什麽,可能是慧星後邊拖得那條倒霉掃把,古人以為這可能會帶來厄運,於是稱慧星為‘掃把星’或者‘星’。然而‘福之禍所伏,禍之福所依。’根據這個理論當‘星’出現在‘大角’星旁時古人又說這是件極吉利地事情,預示著作惡多端殘暴無能的君王將會死去。

 將領兵卒們紛紛議論這暗示著殘暴的項羽將會失敗,士氣在無形中飛快的提升,當李信從謀士口中得到這樣的解釋後也異常的高興。不管信與不信,對他來說終歸是一件好事。

 “難道那天看到‘大角’星旁出現‘星’,並非預示項羽將亡,而是預示著我將亡?我作惡多端了?沒有啊!我殘暴無能?更不會啊!”李信亂七八糟地想著。食其問道:“大王,您在想什麽?”

 “噢,呃,沒……沒想什麽?”李信道。接著想起現在這種局

 韓信已經顯得不現實,除非韓信能長著翅膀迅速的飛附近斷了楚軍的糧道。

 但這一切又都是不可能的,韓信不光不會飛。很可能遭到田橫的阻擊。齊國的田橫霸道無禮,韓信心中又憋著一口氣,兩人一言不和恐怕就是一場你死我活地廝殺,最後便宜楚軍坐收漁翁之利。這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將拖住韓信兵馬的步伐,只怕等項羽攻入關內,韓信都還沒從齊國抽出身來。除非能迅速的讓田橫與韓信結成聯盟,這樣的話會快很多。也許能趕到項羽殺進關內之前斷了糧道,威脅楚都‘彭城’逼得項羽回救。

 想到此,李信站起身,對食其拜了一拜,道:“請先生去齊都一趟,無論如何要說服田橫與我軍結盟,共同對抗項羽!”

 他又站起身來走到地形圖前。不管怎麽說,這河還是一定要渡的,‘修武’不能渡,也得在其他地方渡,總不能把大軍全部困在此處。

 ‘固縣’往西是‘洛陽’,‘洛陽’往西是‘孟津’。要想攔住楚軍西進的步伐,就必須得從‘孟津’渡河,然後佔據‘洛陽’山水之勢擺開陣形方可擋截楚軍。還有‘濮陽’附近地‘白馬津’也是個絕好的渡口,不能就此浪費掉,總得派上點什麽用處才行。時間窘迫到已等不及韓信去斷楚軍糧草威脅彭城,再說楚軍得了‘敖倉’其也不必專等楚地運來的糧草,但是如果能派一支騎兵,去襲撓楚軍後防威脅‘彭城’。或許可快速的讓項羽前去剿滅。兩手準備總比單*韓信來得踏實!

 李信飛快的想著主意,對帳外喊道:“來人,傳彭越、陸賈。”

 陸賈是楚軍大破共敖、吳聯軍時輾轉千裡在‘’找到了李信。本來有陸賈在營,共敖、吳不該有如此大敗。但陸賈提出的諸多建議兩人從來不聽。經過這次大敗,陸賈對手中無權深感苦惱,一見到李信就要求入營為將,想用幾場勝利來證明一下自己並非無能之輩,同時也想讓楚軍嘗嘗他的厲害。

 陸賈與彭越一前一後來到大帳,李信指著地圖上的‘白馬’津道:“彭越,令您領兵三萬從此過河,一路向南。遇兵庫毀兵庫,遇糧倉燒糧倉。見城便奪,奪而不佔,要把郡、泗水郡攪和的一團糟,越亂越好,越亂對我們越有利!”

 “遵命!”彭越拱手領令道。

 “陸賈,你領兩萬精兵亦從此處過河,一路向東屯兵於薛郡一線。在此,深挖戰壕,堅固營壘,一定要擋住齊地的楚兵不能入薛郡,更不可使他們逼近泗水郡。你與彭越兩軍,互為犄角,一靜一動。彭越急,你協助彭越加強遊擊,搞亂楚地地形勢。你急,彭越助你防守,把楚軍擋在薛郡之外,能讓楚軍入琅琊郡也不能讓他們入泗水郡!”

 “遵命!”陸賈拱手領令道。

 “多帶乾糧,入了楚境要打楚軍一個迅雷不及掩耳。好了,去吧!”……

 第二日晨,李信拉起人馬順著黃河朝西而去,在‘濟源’城頭渡過黃河搶佔‘洛陽’。這次行軍一共歷時十五天,然而楚軍並未離開‘鞏縣’攻佔‘洛陽’,李信順利入主‘洛陽’城。

 ‘洛陽’本就是‘三川’郡的首府之縣,‘三川’改‘河南’國後又成為河南的都城,上千年以來一直都是中原重鎮,人口眾多商業發達,在此城征集大軍所需的糧草自是不難。況且,關內的蕭何也不遺余力的征集糧草,‘洛陽’至‘函谷’關還在漠北國地掌控之中,糧草亦是源源不斷運來。

 既解了糧草的後顧之憂,李信便開始著手攻打‘鞏縣’,一面調兵往‘鞏線’集結,一面調兵往‘陽’*攏,派人秘密通知城中的張良,約以時日令張良棄城突圍,大軍在外掩護,以把深受缺糧之苦的‘陽’城內兵馬解救出來。

 ……韓信從‘曲陽’一路向南,領著十萬兵馬翻山越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趕到黃河岸邊。在藏荼投降之初,他與田橫已商量定,過黃河後在齊國的‘歷下’上岸,然後兩軍合成一軍攻打楚軍。等到了那裡才發現以前的浮橋已經被燒毀,齊軍十數萬人馬在對岸嚴陣以待,敵意十分明顯,哪像是在歡迎友軍。

 韓信派出使者前去斥問, 沒多久對岸的齊軍就挑著使者的腦袋出現在對岸,警告韓信不得渡過黃河,否則格殺勿論。

 此種異常地舉動徹底激怒韓信,命人四處搜羅船隻準備強渡。這一日終於準備妥當,正準備下令出擊,食其派來一信使,希望韓信可等待兩日,由其說服田橫歸降。

 阻擋南下的韓信軍,於是命一信使前去通知韓信,希望韓信暫緩攻擊,給他幾日時間說服齊王田廣歸降。利用從李信處得來的金銀,上下打點一番後,很順利的進入王宮面見田廣。

 齊王宮大殿內,空空蕩蕩,除了階上虎榻坐著地齊王外,階下左邊的幾案上坐著一個粗獷凶猛的壯漢,不用去猜食其已經知道這人是田橫。

 “使者從西邊歷經千裡而來,不知所為何事?”田廣居高臨下的問道。

 “我家大王有一事不明,所以派我前來向齊王請教!敢問大王,天下最終將會落入誰的手中?”食其問道。

 “你說天下將會落入誰手中?”田橫熊眼一瞪,惡狠狠的道,其聲之高直震得大殿內嗡嗡作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