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12 朱瞻基是個好同志(2)
鬧劇的終結

 雖然這次造反以一種極為戲劇性的方式完結了,但搞笑並未就此結束,朱高煦先生將以他那滑稽的表演,為我們上演“朱高煦造反”這部喜劇的續集。

 朱瞻基確實是個厚道人,雖然很多人勸說他殺掉朱高煦,但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只是將其關在了西安門的牢房裡,按說他對朱高煦已經是仁至義盡,可朱高煦偏偏就是個死不悔改的人。

 有一天,朱瞻基想起了他的這位叔叔,便去看望他,兩人沒說幾句話,朱高煦突然伸出一腳,把朱瞻基鉤倒在地。

 我每次看到這個地方,都百思不得其解,總是搞不懂朱高煦是怎麽思考的,他的腦袋裝的是否都是漿糊。

 既然腳能鉤到,說明兩人已經很接近,你上去撞也好,咬也好,掐也好,踢也好,都能起到點作用,這麽多方法你不用,偏偏就是鉤他一下,如同幾歲小孩的惡作劇,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鬧劇還沒有完,吃了暗算的朱瞻基十分氣憤,老實人也發怒了,便下令用一口三百斤的銅缸把朱高煦蓋住,那意思就是不讓他再動了。可後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朱高煦先生突然又不乾喜劇演員了,轉而練起了舉重,他力氣很大,居然把缸頂了起來,但由於頭被罩住看不清,只能東倒西歪的到處走。

 呆著就呆著吧,你幹嘛非要動呢?

 這一動,就把命動沒了。

 朱瞻基從頭到尾見識了這場鬧劇,他再也無法忍耐了,於是派人把大缸按住,然後找來很多煤炭,壓在缸上,把煤點燃燒紅,處死了朱高煦。

 這種死刑方法極其類似江南名菜叫花雞的做法,不過名字要改成“叫花豬(朱)”。

 朱高煦先生就這樣結束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他的一生,從陰謀家到喜劇演員,再到舉重運動員,無不是一步一個坑,極其失敗,但我們實在要感謝他,是他的搞笑舉動使得我們的歷史如此多姿多彩。

 我曾數次懷疑這段記載的真實性,因為我實在很難理解這位朱高煦先生的行為規律和原因,懷疑他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但在歷史之中,人的行為確實是很難理解的。

 不管這位朱高煦先生精神到底正不正常,史料記載是否真實,朱瞻基終於擺脫了這最後一個累贅,一心一意地去做他的明君去了。

 朱瞻基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只有十年,加上他父親的統治時間,也只有十一年,但他和他父親統治的這短短十一年,卻被後代史學家公認為是堪與“文景之治”相比的“仁宣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

 何以有如此之高的評價,盛世何來?來自休養生息,清靜養民。

 其實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們自我發展能力並不差,你就算不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飯,要掙錢,要過好日子,只要官府不要天天加收田賦,征收徭役,給這些不堪重負的人們一點喘息之機,他們是會努力工作的。

 明宣宗就是這樣的一個不擾民的皇帝,他沒有祖父那樣的雄才大略,但他很清楚,老百姓也是普通人,也要過日子,應該給他們生存下去的空間。

 在他執政的十年裡,每天勤勤懇懇,工作加班,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處理各種朝政,能夠妥善處理和蒙古的衝突問題,能不動兵盡量不動,所以在他的統治時期,一直沒有出什麽大事。

 這對於像我這樣敘述故事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但對於當年的百姓們而言,卻是功德無量。

 好的皇帝就如同現代足球場上的好裁判,四處都有他的身影,不知疲倦的奔跑,卻從不輕易打斷比賽的節奏,即使出現違規行為,也能夠及時製止,並及時退出,不使自己成為場上的主角。

 這樣的裁判才是好裁判。

 不干擾百姓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負擔,為其當為之事,治民若水,因勢利導,才是皇帝治國的最高境界。

 這樣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朱瞻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好皇帝,而且從治國安民的角度來看,他比他的祖父要強得多。

 朱瞻基的痛苦

 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但他也有著自己的痛苦。

 世界上還有人能讓皇帝痛苦?

 是的,確實存在這樣的人。他們就是那些平日跪拜在大殿上,看似畢恭畢敬的大臣們。

 這些大臣們絕非看上去那麽聽話,在他們謙恭的姿態後面,是一個擁有可怕力量的龐然大物。

 自唐朝以來科舉造就了很多文官,並確定了文官制度。歷經幾百年,這一制度終於在明朝開花結果,培養出了一個副產品。那些憑借著科舉考試躍上龍門的精英們通過同鄉、同門、同事的關系結成了一個無比巨大的實力集團——文官集團。

 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公認的老實人,好皇帝,但就是這位好皇帝,卻被一個叫李時勉的大臣狠狠地罵了一頓,朱高熾品行很好,怎麽會罵他,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原來朱高熾先生做了這樣幾件事,他登基之後,要換侍女,新君登基,這個要求似乎也不過分,此外他還整修了宮殿(規模並不大),最後由於身體不適,他曾有幾天沒有上朝見群臣。

 這些事情似乎並不是什麽大事,可是李時勉卻寫了一封很長的信,數落了皇帝一通,全文邏輯性極強,罵人不吐髒字,水平很高,摘抄如下:

 所謂整修宮殿——“所謂節民力者此也”

 所謂選侍女——“所謂謹嗜欲者此也”(這句比較狠)

 所謂有幾天不上朝——“所謂勤政事者此也”(你李時勉就沒有休息過?)

 還沒有完,最狠的話後面,總結發言——“所謂務正學者此也”

 以上,翻譯成通俗語言可以理解為窮奢極欲,好色之徒,消極怠工,不務正業。

 大胖子朱高熾雖然脾氣好,但還是忍不住,把李時勉打了一頓,他的憤怒也是有道理的,勤勤懇懇乾工作,雖然有這些小問題,卻被戴上了這麽大的帽子,實在讓人難堪,畢竟當年還是封建社會,可這位李時勉卻著實有點現代民主意識,把皇帝不當幹部,就這麽開口訓斥,也怪不得朱胖子生氣。

 朱胖子氣得生了病,可這位李時勉雖然挨了頓打,但還是活了下來,到了朱瞻基繼位,竟然又把這位罵過自己父親的人放了出來,還表揚了他。

 坦言之,李時勉所說的這些東西確實是需要改正的,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皇帝,這些行為實在不足以被扣上這麽大的帽子。事實上,在這些所謂的直言進諫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歷史政治背景。

 李時勉的行為並不是孤立的,他代表著一群人,這群人就是文官集團。

 文官集團特點如下:

 飽讀詩書,特別是理學,整日研習所謂聖賢之道。

 堅持寬於律己,嚴於待人的原則,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一部分)

 擅長罵人,掐架,幫派鬥爭。

 座右銘:打死不要緊,青史留名在。

 要說明的是,這不過是文官集團的一般特征,也不是否定文官集團的積極意義,實際上,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優秀文官是嚴於律己的。

 明宣宗辛辛苦苦乾活,也不好色,沒有什麽其他娛樂,按說不應該有什麽值得指責的,可善於研究問題的文官們還是找到了漏洞。

 這位明宣宗沒有什麽特別喜歡的活動,卻有一個小愛好——閑暇之余鬥蛐蛐。雖然這不算是健康的文體活動,倒也不是什麽不良嗜好。皇帝也有自己消閑方式,你總不能讓他每天做一套廣播體操當娛樂吧。

 但就連這點小小的愛好,也被文官們批判了很多次,後來不知是誰缺德,竟然給這位為工作和江山累得半死不活的好皇帝取了個外號“蛐蛐皇帝”。

 確實過分了。

 這些人的行為可以用矯枉過正來形容,無論誰當皇帝,恐怕都受不了,你想打他,那還是成全了他,當年因正義直言被打,可是一件光榮的事。

 如那位李時勉就是一個例子,被打之後不但毫無悔意,還洋洋自得,深以被打為榮。

 而在明宣宗時代,文官集團的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內閣權力也越來越大,出現了所謂“票擬”。

 票擬,也稱條旨,指的是大臣草擬對各種奏章的處理意見,並將這些意見附於奏章之上,送給皇帝禦覽。

 票擬的出現是必然的,朱瞻基明顯沒有他的祖先那樣的工作精力,整日勞頓還是忙不過來,很多奏章不可能一一親自看過處理,於是他便安排內閣人員代為瀏覽奏章,並提出處理意見,這樣他也會輕松得多。

 可能有人會問,這樣的話,皇帝還有什麽權力呢,他不就被架空了嗎?

 這個請大家放心,古往今來的皇帝除了極個別之外,都不是白癡,給內閣票擬權只是為了要他們乾活的,皇帝還留有一手後著,專門用來壓製內閣的權力。

 這一後著就是同意的權力。

 不要忘記,大臣只是給皇帝打工的,一項政令是否可以實施,大臣只能提出意見,然後寫上請領導審批的字樣,送給皇帝大人審閱,如果皇帝大人不同意,你就是下筆千文,上萬言書,也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的。

 朱瞻基良好地把握了這一點,他有效地發動大臣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努力乾活,卻又卡住了他們仆大欺主,翻身做人的可能性。所有經過票擬的奏章只有經過皇帝的批示,才可以實施。

 由於皇帝用於批示的是紅筆,所以皇帝的這一權力被稱為“批紅”。

 至此,到明宣宗時,皇帝的權力被正式分為了“票擬”和“批紅”兩大部分,朱元璋做夢也不會想到,僅僅過了不到三十年,他苦心經營的政治體系就被輕易地擊破並改動。

 此後明代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票擬”的權力一直為內閣大學士所佔有,而“批紅”的權力卻並非一直握在皇帝的手中,在不久之後,這一權力將被另一群登上政治舞台的人所佔據。

 這些人就是太監。

 明宣宗這一輩子沒乾過什麽壞事,也不好酒色,除了喜歡鬥蛐蛐被人說過幾句外,沒有什麽劣跡,但有一件事情例外。

 有些後世的人甚至認為,明宣宗做的這件錯事給大明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他到底做了什麽傷天害理,滅絕人性的事呢?

 說穿了其實也沒什麽,他只不過搞了點教育事業——教太監讀書。

 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突然下令,設置“內書堂”,教導宦官們讀書,大家應該知道,在傳宗接代觀念極其嚴重的中國,去坐太監的都是不得已而為止,混口飯吃而已,這些人自然沒有什麽文化,而朱瞻基開設學堂的目的,正是為了給這些太監們掃盲。

 可他不會想到,這次文化啟蒙運動不但掃掉了太監們的文盲,也掃掉了阻擋他們進入政壇的最後一道障礙。

 要知道,當一個壞人並不難,但要做一個壞到極點的極品壞人是很難的。沒有文化的壞人乾點小偷小摸,攔路搶劫之類的勾當,最多只能騷擾騷擾自己家的鄰居老百姓,而讀過書的壞人卻可以禍國殃民,危害四方。

 從事情的後續發展來看,朱瞻基的這一舉措確實也培養了不少極品壞人。

 很多人認為, 朱瞻基的這一措施確實是錯誤的,但其本意不過是要這些太監們學點文化,並沒有什麽其他的企圖。

 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不是,在我看來,朱瞻基是故意的,從法律上來解釋,就是明知其行為會導致太監參權的結果,卻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這位皇帝厚道,卻不蠢,他的這一舉措帶有政治目的。

 而要揭示他這一行為背後的秘密,就必須引出我們下面的一個話題:

 太監是怎樣煉成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