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19 冤案(2)
郭桓案最終還是結束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此案中被殺的最後一個人正是此案的主審法官,殺掉無數官員的右審刑吳庸。

 經過這一連串大案,朝中官員如驚弓之鳥,每天都擔心自己腦袋不保,有些好事的人就拿這些官員開涮,說朱元璋上朝時如果玉帶系在肚皮下面,就是要殺人了,如果玉帶在肚皮上代表今天平安無事。如果這樣判斷,那是要出問題的,萬一哪一天朱元璋吃得太飽,肚子脹,玉帶只能放在肚皮上,心情又不好,官員們可就要吃苦頭了。

 史料記載,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什麽儀式呢,穿戴整齊,抱抱老婆孩子,交待清楚誰還欠我多少債、我的私房錢藏在床底之類的後事,然後訣別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後哭,除了人還是活的,和開追悼會沒什麽區別。

 散朝的時候,老婆孩子在家門口等著,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大肆慶祝一番,慶祝的內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這些並不是玩笑,而是真實的歷史景象,在不知明日禍福這種極大的壓力下,很多官員承受不住,紛紛表示自己就當白讀了幾十年書,情願回家種地。

 官我也不做了,回家總行了吧。

 哼哼,沒有那麽容易。“奸貪無福小人,故行誹謗,皆說朝廷官難做”,誹謗朝廷,這又是一條重罪。於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說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腳”。

 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在於總能想出辦法解決問題,明朝的官員們在這個矛盾上充分體現出了這一特點。他們想出了一個很絕的方法——裝瘋。

 在洪武年間的朝廷裡,好好的一個人突然間得了精神病是常見的,具體表現為癡呆、神情木然、披頭散發、見到人就叫爹、拿著菜刀四處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種多樣,目的當然只有一個——多活兩年。

 話說回來,這招也是不錯的,而且當時也沒有精神鑒定這一招,只要你能下血本,多惡心的事都做得出來,就一定能夠成功。

 下面我們就舉一個成功者的例子,那裝瘋意志可真是堅強。

 這個倒霉(或者是幸運)的人叫袁凱,是監察禦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個工作給他,把處決人犯的名單交給太子朱標。這應該是個很簡單的工作,但袁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運就這樣改變了。

 他把名單交給太子,太子看到名單上人太多,主張從寬處理,可問題是他並沒有自己去找老爹說這句話,而是轉告袁凱,讓他去告訴朱元璋自己的意見。

 袁凱心想,去就去吧,見了朱元璋,老實的把太子的話原樣說了一遍,完後叩個頭,準備走人。。誰知就在此時,朱元璋問他:“太子意見和我相反啊,你看誰說得對呢?”

 見鬼了,你們父子倆的事情,是我一個小官能摻和的嗎,袁凱左右為難,沒有辦法,想出了回答的話:“皇上也沒錯,太子也沒錯,皇上殺人是維持法紀,太子放人是發善心。”

 真是難為袁凱了。

 誰知朱元璋聽後大怒,當面斥責袁凱狡猾,不說真話,然後把他趕了出去。袁凱回家後越想越怕,下了決心裝瘋。第二天,他就不上朝了,讓家裡人傳話說自己已經瘋了。

 朱元璋果然不信,派人到他家打探,派去的這個人也不是空手來的,還拿了一件木工鑽,傳朱元璋的話,瘋子是不怕疼的,就看看你是真瘋還是假瘋。於是便用木鑽去扎袁凱。

 袁凱不愧是裝瘋高手,發揚了關雲長刮骨療傷的優良品質,任人來鑽只是不出聲,來人這才相信,便回去報告了朱元璋。袁凱躲過了這一關。

 然而朱元璋還是不相信他瘋了,便偷偷的派另一使者去看袁凱家裡的情況,這位使者剛走到袁凱家的院子裡,就被一個景象驚呆了,直慶幸自己還沒吃飯。(諸位吃飯前最好也不要看)

 原來袁凱脖子被鐵鏈鎖住,正趴在地上吃狗屎,還一段段的嚼。使者大倒胃口,到這個地步,如果袁凱還沒有瘋,那就是自己瘋了,連忙回去告訴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是一陣惡心,便沒有繼續追究袁凱。

 大家應該知道,袁凱是裝瘋的,吃狗屎這一招也太狠了,不過袁凱並不是真吃的狗屎,他在都察院的同僚事先得到消息,便告訴了他,他靈機一動,把麵粉和上醬料做成狗屎狀物體,當飯給吃了。這才躲過了朱元璋的耳目。

 朱元璋時期,官員們的日子是不好過的,從肅貪到空印案、郭桓案,朱元璋殺了很多人,有些是該殺的,而有些則是錯殺、冤枉的。很多人就此給朱元璋安上了“屠夫”,“殺人狂”的名字,甚至有人懷疑他的精神有問題,那麽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麽呢。

 我們之前講述了很多這一時期的情況,對朱元璋肅貪和錯殺的事實都進行了列舉。這也是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能從更客觀的角度來訴說朱元璋與官員之間的關系。

 應該說朱元璋的這些行為雖然有些過激,但其行為主體還是正確的,他的目的是消除貪官汙吏,如果我們聯系朱元璋少年時候的遭遇,就更能理解他的行為。

 朱元璋從小就被官府欺壓,自己的悲慘遭遇很大程度上是貪官汙吏造成的,這也使得他很不喜歡這些當官的,即使官員們為他乾活,在他的內心中對這些人也存在著極大的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一旦遇到某些因素的觸發,就會迅速擴大,進而蔓延到對整個群體的信心缺失。

 正如俗話所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被蛇咬過的人,他被官吏們欺壓了幾十年,怎麽會信任這些人。所以如空印案、郭桓案這樣的案件一發生,朱元璋就會迅速將風潮擴大,在他看來,官員都是不可信的。

 而朱元璋的肅貪行為雖然可敬,效果卻不佳,這是因為他過分看重了刑法的力量,而沒有注意從各方面加強制度上的完善,一味的猛打猛殺,雖然在他統治時期,貪汙現象很少,但他死後,明朝的貪汙卻十分嚴重,我們後面還要講到。

 朱元璋給官員的待遇很低,很多人認為是故意虐待官員。但我在分析明朝初期俸祿制度後發現,這個看法不一定是正確的,朱元璋制定的俸祿標準應該是經過仔細計算的,這些俸祿是足夠明初的官員們生活的。只不過他沒有考慮到官員除了自己一家吃飽外,還要養活辦事員,還有一定的人際往來,而由於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俸祿是不夠的。

 也許有人會問,朱元璋如此精明,怎麽會想不到這些呢,可是就實際情況看,在這些問題上,朱元璋確實是缺乏遠見的。

 比如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挨餓,規定凡是自己的子孫,一律不允許出去工作,就算沒有官做,也只能在家吃俸祿,由於自己要過飯,而且家破人亡,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十分看重,他制定的世襲爵位制度對子孫們做了充足的打算,即使是象劉備那樣,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輩打不著的子孫,他也預留了爵位,並準備了相應的俸祿。

 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到了一百年後,他的子孫們已經繁衍到了幾十萬人之多,朝廷一個省的糧食來養活他們都不夠,最後某些皇子皇孫得不到糧食,又不能出去工作,就活活餓死在家裡。這就是所謂的好心辦壞事吧。

 我想,這樣的分析和評價對朱元璋來說應該是公平的。

 李善長的結局

 在朱元璋整肅官吏的同時,另一個大案——胡惟庸案也在進行中,這個案件並沒有因為胡惟庸的死亡結束,它仍然延續著,不斷有某人因為另一某人的供詞被殺,何處是個頭?

 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長還活著,他與胡惟庸是親家,而且他弟弟李存義是板上釘釘的同黨,朱元璋考慮到他在朝廷中的巨大影響力,不但沒有殺他,連他的弟弟李存義也免死,放逐到崇明島(今上海崇明島),這應該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然而李善長很明白,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太了解朱元璋了,自己畢竟還是或多或少參與了謀反,以這個人的性格絕不會放過自己。

 朱元璋,來殺我吧!首級任你來取!

 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家裡修房子,他已經不是當年的丞相了,不能再呼風喚雨,但總得找人修啊,難道要自己動手?他想到了帶兵的湯和。

 湯和是他的老鄉,也是他的好友,他向湯和請求借三百士兵當勞工。這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然而有一件事是他絕沒有想到的。

 湯和出賣了他。

 在借給李善長三百士兵後,湯和立刻密報了朱元璋,朱元璋又一次對李善長動了殺機。

 應該說三百人實在是乾不了什麽的,而且兵還是湯和派出去的,不會聽李善長的指揮,即使如此,這件事情已經足以成為駱駝背上的第一根草了。

 這樣看來,湯和能夠活到最後,實在是有他的道理。

 老眼昏花的李善長似乎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他立刻犯了第二個錯誤。

 他的親信丁斌因為犯法應該被流放,李善長卻上書為丁斌求情。朱元璋又一次憤怒了,你以為自己是誰!我處理犯人還要你來管嗎?他下令不再流放丁斌,卻沒有釋放他,而是將他關到監獄裡,日夜拷打。朱元璋相信,李善長身上一定有著某些秘密,而這個秘密丁斌一定知道。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

 李善長所作所為對得起丁斌,丁斌卻對不起李善長。

 他供認了李存義與胡惟庸共同謀反的細節。朱元璋當機立斷,把李存義抓了回來,還是嚴刑拷問,李存義於是又供出了他勸說李善長的情況,而李善長的那句“汝等自為之”也成為了朱元璋嘴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句之一。

 駱駝就要倒了,再加一把稻草吧,到了這個時候,稻草是不難找的。

 李善長的家奴經過仔細的分析,認為時機已到,落水狗不打白不打,打了不白打。他們合謀以受害者的身份向朱元璋申述,自己長期受到李善長的欺壓,並狀告李善長積極參與胡惟庸謀反,並且將時間地點說得相當清楚,雖然以他們的身份似乎不太可能知道得這麽清楚。但在當時,這一點並不重要。

 此時湊熱鬧的人也不斷的多了起來,禦史們紛紛上書,彈劾李善長,從上朝時不注意禮節到貪汙受賄,罪名無所不包,似乎恨不得控訴他修建房子過程中砍伐樹木,破壞了環境。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絕對與辦案八杆子打不上邊的部門也在李善長身上踩了一腳,說來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這個部門是欽天監,主要負責天文歷法,無論怎麽也想不到看天文的還能插一腳,但他們確實做到了,可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他們向朱元璋奏報,最近出現星變,是不吉利的預兆,然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當移大臣”。

 要什麽來什麽,真是不能不服啊。

 李善長活到頭了,別說什麽鐵券,就是鑽石券也救不了他。

 追隨你幾十年,終於到了終點,我不能再陪你了,自己走完這條路吧。

 不管怎麽說,李善長都沒有謀反的理由,他的兒子娶了公主,他本人不但是朱元璋的親家,也是第一重臣,即使胡惟庸謀反成功,他最多也只是第一重臣,有謀反的必要嗎?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長沒有必要去謀反,但他卻有必要殺掉李善長。

 念及李善長跟隨自己多年,在臨刑前朱元璋見了李善長最後一面。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寶座上,看著跪在下面的李善長。

 這個人曾經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現在我要殺他。

 李善長跪在地上,抬頭望著朱元璋。

 這個人曾經是我最真誠的朋友,現在他要殺我。

 還能說什麽呢,什麽都不用說了。

 李善長看著朱元璋,幾十年前,他投奔了這個人,他們徹夜長談,相見恨晚,共同謀劃著將來的遠大前景。那一年,李善長四十歲,朱元璋二十六歲。

 他向現在的皇帝朱元璋叩頭謝恩,走出了大殿。

 李善長走上了刑場,他最後看了一眼天空。

 今天的天氣真好,天很藍。

 他突然想到,三十六年前,他走進朱元璋軍營的那天,似乎也是個晴朗的天氣。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殺李善長,夷其三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