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6 高拱的成就(1)
☆海青天的實力

 隆慶三年(1569),海瑞終於得到了他人生中最肥的一個職位——請注意,不是最大,是最肥。

 大家同樣在朝廷裡混,有的窮,有的富,說到底是個位置問題,要分到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十天半月不見人,窮死也沒法,而某些職位,由於油水豐厚,自然讓人趨之若鶩。

 而在當時,朝廷中公認的四大肥差,更是聞名遐邇,萬眾所向,它們分別是吏部文選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選司、兵部武庫司。

 文選司管文官人事調動,要你升就升,考功司管每年的官員考核,要你死就死,這是文官。

 武選司管武將人事任命,戰場上拚不拚命是一回事,升不升官又是另一回事,而武庫司從名字就能看出來,是管軍事後勤裝備的,不肥簡直就沒天理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四大肥差,也是眾人日夜期盼的地方。然而和海瑞先生比起來,那簡直不值一提,因為他要擔任的職務,是應天巡撫。

 所謂應天,大致包括今天的上海、蘇州、常州、鎮江、松江、無錫以及安徽一部,光從地名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塊富得流油的地方,光是賦稅就佔了全國的一半。

 而海瑞之所以能得到這個職務,自然也是徐階暗中支持的結果,對此海瑞也心知肚明,他雖然直,卻不傻。

 但如果徐階知道接下來即將發生的事情,估計他能立馬跑去給海先生三跪九叩,求他趕緊退休回家養老。

 “海閻王就要來了!”

 隨著幾聲淒厲的慘叫,中國歷史上一場前無古人,相信也後無來者的壯觀景象出現了:

 政府機構沒人辦公了,從知府到知縣全部如臨大敵,惶惶不可終日,平常貪汙受賄的官員更是不在話下,沒等海巡撫到,竟然自動離職逃跑,

 而那些平時擠滿了富商的高級娛樂場所此時也已空無一人,活像剛被劫過的,大戶人家也紛紛關門閉戶,聽見別人說自己家有錢,比人家罵他祖宗還難受。高級時裝都不敢穿了,出門就套上一件打滿補丁的破衣爛衫,渾似乞丐。恰巧當時南京鎮守太監路過應天,地方上沒人管他,本來還想發點脾氣,再一問,是海瑞要來了。於是他當機立斷——不住了,趕緊走!

 走到一半又覺得不對,便下了第二道命令——換轎子!(按照規定,以他的級別只能坐四人小轎)就這樣連走帶跑離開了應天。

 於是等海巡撫到來之時,他看到的,已經是一片狼藉,惡霸不見了,地主也不見了,街上的人都穿得破破爛爛,似乎一夜之間就回到了原始社會。

 但這一切似乎並未改變海瑞的心情,他是個始終如一的人,該怎麽乾還怎麽乾,到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張榜公布,歡迎大家來告狀,此外還特別注明免訴訟費,並告知下屬,誰敢借機收錢,我就收拾誰。

 告狀不要錢!那就不告白不告了,於是司法史上的一個奇跡發生了,每天巡撫衙門被擠得像菜市場一樣,人潮洶湧,人聲鼎沸,最多一天竟收到了三千多張訴狀,而海閻王以他無比旺盛的精力和鬥志,居然全部接了下來,且全部斷完,而結果大多是富人敗訴。

 這是海瑞為後人津津樂道的一段事跡,然而事實上,它所代表的並非全是光明和正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人叫做刁民。

 所謂刁民,又稱流氓無產者,主要工作就是沒事找事,賴上就不走,不弄點好處絕不罷休,而在當時的告狀者中,這種人也不在少數,而海瑞照單全收,許多人借機佔了富人的家產,自己變成了富人,也算是脫貧致富了。

 但總體說來,海巡撫還是乾得不錯的,畢竟老百姓是弱勢群體,能幫就幫一把,委屈個把地主,也是難免的。

 可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海瑞大張旗鼓地乾,卻沒有人提出反對,也不搞非暴力不合作,極其聽話。說到底,大家怕的並不是他,而是他背後的那個人——徐階。

 得罪海瑞無所謂,但徐階豈是好惹的,所以誰也不觸這個霉頭。

 然而隨著追究惡霸地主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平靜被徹底打破了,因為海瑞終於發現了應天地區最大的地主,而這個人正是徐階。

 其實徐階本人也還好,關鍵是他的兩個兒子,仗著老爹權大勢大,在地方上肆意橫行,特別喜歡收集土地,很是撈了一把。而徐階兄不知是不是整天忙著搞鬥爭,忽略了對子女的教育,也沒怎麽管他們,所以搞到現在這個樣子,所以徐階同志的深刻教訓再次告訴我們,管好自己身邊的親屬子女,那是十分重要滴。

 不過海瑞倒是不怎麽在乎徐階的教育問題,他只知道你多佔了地,就要退,不退我就跟你玩命!

 不過看在徐階的面子上,海瑞還是收斂了點,給徐大人寫了封信,要他退地。

 徐階還是很有風度的,他承認了部分錯誤,也退了一部分地,在他看來,自己救了海瑞的命,還提拔了海瑞,現在又帶頭退地,應該算是夠意思了。

 可海瑞卻不太夠意思,他拿到了徐階的退地,卻進一步表示,既然你有這個覺悟,那就全都退了吧,就留一些自耕田,沒事耕耕地,還能圖個清靜,我是替你著想啊!

 徐階當時就懵了,我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還是內閣首輔主動退休,準備回家享享福,你要我六十多歲重新創業,莫非拿我開涮不成?

 於是他又寫信給海瑞,表示自己不再退田,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他念在往日情誼,高抬貴手,就當還我的人情吧。

 可是事實證明,海瑞兄的腦袋裡大致沒有這個概念,這位兄弟幾十年粗茶淡飯,近乎不食人間煙火,什麽是人情?什麽是欠?什麽是還?

 到此徐階終於明白,自己混跡江湖幾十年,竟然還是看走了眼,這位海瑞非但油鹽不進,連磚頭都不進。

 他下定了決心,要頑抗到底,並擺明了態度——不退。

 海瑞也擺明了態度——一定要退。

 雙方開始僵持不下,就在這時,高拱來了。

 ☆最好的工具

 活了這麽大年紀,高拱從來沒相信過天上會掉餡餅,但現在他信了。

 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他從不敢對徐階動手,這並非因為他宅心仁厚,只是徐階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麽多年,群眾基礎好,如果貿然行動,沒準就被鬧下台了,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冷眼旁觀。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階退田的事情後,立即大喜過望,反攻倒算的時候終於到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們一望即知,必定會去幫徐階,現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階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過是幫幫忙,總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適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對海瑞的舉動表示了支持,並且嚴厲斥責了徐階的行為,海瑞得到了鼓勵,更加抖擻精神,逼得徐階退無可退。

 於是徐階準備妥協投降了,他表示,願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來,問題已經得到了圓滿解決,然而就在此時,事情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朝廷裡的言官突然發難,攻擊徐階教子不嚴,而一個叫蔡國熙的人被任命為蘇州兵備使,專職處理此案,很巧的是,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學生,還恰好和徐階有點矛盾。

 事情鬧大了,徐階的兩個兒子被抓去充軍,家裡的所有田產都被沒收,連他的家也被一群來歷不明的人燒掉了,徐大人只能連夜逃往外地。

 看起來,海瑞贏了,然而事實證明,最後的勝利者只有高拱。

 隆慶四年(1570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東西走人。

 於是僅僅當了半年多巡撫的海瑞走了,他本著改造一切的精神跑來,卻發現被改造的只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豈是好惹的,這麽走算怎麽回事?他一氣之下寫就了另一封罵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論知名度和鬧事程度,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僅次於罵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罵人想要罵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罵過了皇帝,罵其他人也就沒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動證明了他的罵人天賦,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對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創造了新的經典罵語——“舉朝之士,皆婦人也”

 這句話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在古代罵對方是婦人,比罵盡祖宗十八代還狠,於是滿朝嘩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卻沒有人出面反擊。

 究其原因,還是海瑞先生太過生猛,大家都知道,這位兄台是個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對罵,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動,愣愣地看著海瑞大發神威。

 只有兩個人說話了

 第一個是李春芳,作為朝廷的首輔,他不表態也說不過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沒有攻擊海瑞,也沒有處分他,卻拿著海瑞的奏疏,說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

 “照海瑞的這個說法(舉朝之士,皆婦人也),我應該算是個老太婆吧!”

 還真是個老實人啊。

 另一個人是高拱,其實事情鬧到這個份上,也算拜他所賜,在這最後攤牌的時刻,他終於揭示了其中的奧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說都是壞事,那是不對的,如果說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對的,應該說,他是一個不太能做事的人。”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

 面對這個汙濁的世界,海瑞以為只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錯了。

 海瑞是糊塗的,事實證明,徐階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張居正也看到了,他們不但看到了問題,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只是痛罵而已。

 所以從始至終,他只是一個傳奇的榜樣,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慶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這位主角的戲份還沒完,十多年後,他將再次出山,把這個傳奇故事演繹到底。

 在海瑞的幫助下,高拱終於料理了徐階,新仇舊怨都已解決,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

 其實從根本上說,高拱和徐階並沒有區別,可謂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實乾家,都想做事,都想報效國家,但根據中國的傳統美德,凡事都得論個資歷,排個輩分,搞清楚誰說了算,大家才好辦事。

 現在敢爭敢搶的都收拾了,高拱當老大了,也就該辦事了。

 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高拱改革就此開始,史稱“隆慶新政”。

 說實話,這個所謂新政,實在是有點名不副實,因為即使你翻遍史書,也找不出高先生搞過什麽新鮮玩意,他除了努力乾活外,即不宣誓改革,也不亂喊口號,但他執政的這幾年,說是國泰民安、蒸蒸日上,也並不誇張,可見有時候不瞎折騰,就是最好的折騰。

 但要說高先生一點創新進步都沒有,那也是不對的,徐階是明代公認的頂級政治家,他的權謀手段和政務能力除張居正外,可謂無人匹敵,但這位高兄在歷史上卻能與之齊名,是因為他雖在很多地方不如徐階,卻在一點上遠遠超越了這位前輩——用人。

 具體說來,他用了三個人。

 第一個,叫做潘季馴。

 一般說來,要是你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並不需要慚愧,但如果你的專業是水利,那我只能勸你回去再讀幾年書。

 幾年前,我曾看到過這樣一條新聞,大意是水利工作者們開動腦筋,調集水庫積水統一開閘,衝擊泥沙,緩解了黃河的淤積情況,意義重大雲雲。

 雖說搞水利我是門外漢,但如果沒有記錯,早在四百多年前,潘季馴先生曾經這樣做過,而它的名字,叫做“束水衝沙法”。

 潘季馴,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浙江吳興人,明清兩代最偉大的水利學家。

 這位兄台算是個奇人,高考成功後被分配到江西九江當推官,管理司法,他的官運也不錯,十幾年就升到了監察院右僉都禦史,成為了一名高級言官。

 恰好當時黃河決堤泛濫,災民無數,高拱剛剛上台,急得沒辦法,四處找人去收拾殘局,恰好有一次和都察院的一幫言官吵架,潘季馴也在場,高拱看這人比較老實,也不亂噴口水,當即拍板:就是你了,你去吧!

 張居正是個比較謹慎的人,覺得這樣太兒戲,就去查了潘季馴的底,急忙跑來告訴高拱:這人原來是個推官,法律和水利八杆子打不著,他怎麽懂得治水?

 高拱卻告訴他:隻管讓他去,他要不會治水,你隻管來找我。

 事實證明,高學士的眼光確實很毒,雖說沒學過水利專業,潘季馴卻實在是個水利天才,他剛一到任,堵塞缺口之後,便下令把河道收窄。

 這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大凡治河都是擴寬河道,這樣才有利於排水,收縮河道不是找死嗎?

 施工的人不敢乾,跑來找潘季馴。

 潘季馴說你隻管乾,出了事我負責。

 於是奇跡出現了,收縮河道之後,黃河不但沒有泛濫,決堤的出現也大大減少,大家都驚歎不已。

 看上去很神奇,實際上很簡單,在長期的觀察中,潘季馴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黃河之所以泛濫,是因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於是河堤也越來越高,稍有不慎一旦決堤,後果就會極其嚴重。(住在黃河邊上的人應該深有體會)

 而要降低河道,就必須除掉河裡的泥沙,好了,關鍵就在這裡,怎麽除沙呢?

 找人去挖,估計沒人肯乾,也沒法乾,找挖掘機,那還得再等個幾百年,用什麽才能把這些泥沙除去呢?潘季馴苦思冥想,終於醒悟,原來那件製勝的武器就在他的眼前——水。

 收緊河道,加大水的衝力,就可以把河底的泥沙衝走,所謂“水流沙中,沙隨水去”,就此大功告成。

 除此之外,他還想出了一種獨特的治水方法,名叫滾水壩,具體說來,是事先選擇一個低窪地區,當洪水過大之時,即打開該處堤壩,放水進入,以減輕洪峰壓力。

 看起來很眼熟是吧,沒錯,這就是流傳至今,眾人皆知的治水絕招——分洪。

 有這麽一位水利天才坐鎮,泛濫多年的黃河得到了平息,在之後的數十年內沒有發生過大的水患。

 這是第一位,算是個乾技術的,相比而言,下面的這位就麻煩得多了。

 黃河泛濫,多少還有個期限,等汛期洪峰過了,該埋的埋,該重建的重建,也就消停了,但是暴動就不一樣了,要鬧起來你不管,指望他們突然放下屠刀,皈依我佛,那種事西遊記裡才有。

 隆慶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兩廣叛亂再次開演了,在當年,這個地方算是蠻荒之地,文盲普及率較高,不讀書自然不服管,不服管自然不納稅,不納稅自然是不行的。於是來來往往,雙方都喜歡用拳頭刀槍講話,每到逢年過節,不鬧騰一下,那就不正常了。

 但這次鬧騰的動靜很大,兩廣全境都有叛亂,且叛軍有一定的戰鬥經驗,派了幾個人去都被打了回來,於是高拱一拍腦門:

 “沒辦法了,派殷正茂去吧!”

 殷正茂,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是當年傳奇科舉班的一員,和諸位名人同學相比,他沒有張居正的政務能力,王世貞的文采,更沒有楊繼盛的膽量,但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專長——軍事。

 他雖是文官出身,卻極具軍事才能,多次領兵出戰,從無敗績,被認為是一代名將,按說他應該是最理想的人選,可為什麽直到沒辦法才找他呢?

 原因很簡單,他太貪。

 這位兄弟雖說很有才能,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貪汙犯,原先當地方官就吃農民賦稅,到軍隊後就吃士兵的軍餉,明代貪汙不算什麽大事,但殷先生卻貪得天下皆知,貪得名聞全國,著實不易。

 果然,任用殷正茂的消息一傳出,就如同往廁所裡丟了顆炸彈,分量十足,在大貪汙犯殷正茂的面前,大臣們第一次消除了分歧和派系,異口同聲地表示絕對不行。

 高拱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表示一定要用,每天朝廷裡都吵得天翻地覆,最後還是高學士水平高,隻用一句話,就讓所有的人都閉上了嘴:

 “誰再反對殷正茂去兩廣,我就派誰去!”

 這就不好玩了,殷正茂即刻光榮上任。

 但他的親信,給事中陸樹德站了出來,勸告高拱, 人你可以派去,但軍餉你要看緊,最好在戶部找個人隨從前去,搞好財務審核制度,要內防家賊。

 然而高拱說:

 “不用派人,所有軍餉直接撥給殷正茂就是了。”

 陸樹德急了:

 “殷正茂必定貪汙軍餉!”

 “我知道。”高拱卻笑了笑,“那又如何?”

 “我撥一百萬兩軍餉給殷正茂,他至少貪汙一半,但以他的才能,足以平定叛亂,如果我派一個清廉的人去,或許他一兩也不貪,但是辦不成事,朝廷就要多加軍餉,這麽拖下去,幾百萬兩也解決不了問題。”

 “所以殷正茂不去,誰去?”

 事實確實如此,殷正茂去後,僅僅幾個月就平息了叛亂,班師凱旋,當然了,軍餉他也沒少拿,如果不貪,那就不是殷正茂了。

 但高拱還是賺了,說到底,這是個成本核算問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