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邊戎》第329章 群龍動(下)
漢軍南路劉錡的補給線,比漢軍北路蕭鐵奴的補給線要短得多。加上漢廷在陝西經營已久,這幾個月來劉錡又是步步為營朝西夏進發,沿途安營扎寨,布列的據點不下百個,所以漢軍南路糧道的可靠性也比北路要好得多。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後,劉錡也推知蕭鐵奴糧草儲備不足,糧道又不太可靠,因此接連幾次派軍北上,想要接應上北路漢軍。但除了靈州這顆大釘子外,嵬名察哥還在漢軍南北兩路之間還安插了許多小釘子。蕭鐵奴和劉錡若想先去拔除這些小釘子,圍攻靈州的事情便得延緩,若是要先圍攻靈州,漢軍想要會師便得等到大敗嵬名察哥之後。所以這一個月來劉錡屢屢派遣騎兵北上,雖然有時能突破嵬名察哥的堵截和蕭鐵奴交換一些消息,但要想徹底排除嵬名察哥的騷擾,在南北兩路大軍之間建立起一條糧道,使漢軍北路也能享用陝西方面的存糧,卻是一件極為渺茫的事情。

 在前方眾將帥展開戰略的同時,與之配合的政略謀略也一一發動。

 這日耶律余睹照常巡河,日落時卻見一隊軍馬從南而至,外圍是夏軍服飾,中間卻有一小隊漢人!他縱軍馬圍住一問,才知道是漢廷的使者到了,不敢阻攔,放了他們過去,一邊回主帳將此事告知宗翰。

 完顏希尹道:“夏主和嵬名察哥往蕭鐵奴軍中派遣使者求和,就算沒有十次也有九次了,都是才到轅門就被趕了回來,從沒得到回音,怎麽這次漢人自己派使者來了?”

 高慶裔沉了了半晌,說道:“那或許是因為嵬名察哥他們找錯了人。”

 “找錯了人?”完顏希尹奇道:“你是說不該去找蕭鐵奴?現在漢軍在西北沒比蕭鐵奴更大的了吧?”

 “說到官爵軍銜,自然是蕭鐵奴最大。”高慶裔道:“但他根本不是個會講和的人,所以我說夏主他們找錯了人。”

 完顏希尹道:“話是這麽說,但不找他,難道找劉錡麽?嘿,劉錡就算有講和的打算,他也做不了蕭鐵奴的主!”

 高慶裔卻道:“我看要是他們走劉錡這條路,或許還快些。劉錡雖然做不了蕭鐵奴的主,但他不如蕭鐵奴跋扈,夏主來求和,他多半不敢像蕭鐵奴那樣連招呼也不跟塘沽打一聲就把人趕走,只要他跟塘沽打了招呼,嘿嘿,或許這講和就有希望了。西北軍中或者沒人想講和,但塘沽朝廷的那幫官員,未必沒有人不想!仗打了這麽久,我料楊應麒也快撐不下去了!折彥衝在漠北得勝雖然威風八面,但誰知道楊應麒那裡是不是快垮了呢?蕭鐵奴和劉錡在寒冬中進軍,可未必是因為貪功!”

 宗翰等都覺得有理,但耶律余睹卻道:“漢廷是否會垮,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次漢使前來,內裡必有交涉。高先生,你說這交涉會不會涉及到我們?”

 高慶裔聞言一震,道:“這……這可不好說!”雙眉緊摶,神色十分沉重,過了好久,才道:“若嵬名察哥會見了那使者之後召我們去商議應對之策,那便無妨。但他要是瞞著我們……那,那可我們可就危險了!”

 漢廷派來的那個使者乃是劉萼之兄劉筈,這是他第二次出使西夏了,上次來是為了李壽之事來責問西夏無禮,返回境內後按楊應麒的安排隻讓了副使前往塘沽匯報,他本人則留在長安隨時候命。這次從塘沽發來加急公文,讓他再次出使。劉筈上次出使可以說得上不辱使命,自乾順以下都對他頗為尊重,嵬名察哥聽說他來,趕緊接見。但嵬名察哥畢竟是猛將出身,軍事上雖居下風,見到劉筈還是責問他“漢軍為何無故相侵”?

 劉筈不卑不亢,答道:“上次劉筈奉了大漢監國以及丞相之命,來請西夏世子前往塘沽,卻不知西夏世子,如今安在?”

 嵬名仁禮應道:“劉大人明知故問!我西夏儲君,豈可輕易出境?”

 劉筈道:“這一層我們自然清楚,所以我大漢皇帝征服漠北、凱旋歸來後,便派蕭元帥統領二十萬大軍前來迎接西夏世子,這樣的排場,便不算‘輕易’了吧?”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對望了一眼,說道:“蕭元帥此來,只是要接我西夏儲君前往塘沽麽?”這句話說得客氣,其實是在探詢對方的底線。

 劉筈微微一笑道:“這是其中之一。”說著取出一卷文書來,道:“丞相的意思,盡在其中,夏王與晉國公若能照辦,自然可以息戰火、平乾戈。”

 嵬名察哥接過文書,看了一眼,不由得怒氣勃發,將文書交給嵬名仁禮,嵬名仁禮一看,也覺得憤懣難當。原來在這書信中楊應麒提出七件事,哪七件?

 一,去尊號。夏主對遼、宋、金三朝稱臣,在境內稱帝,由來已久,遼、宋、金三朝君主也禁不得他,但如今楊應麒卻連這一點也不許了,要乾順仿高麗之例,對內亦隻稱王。

 二,割疆土。隻許西夏留寧夏平原百裡之地,從蘭州到回鶻之間的千裡絲路,由漢、夏共管,沿途商路關稅按大漢規矩抽取,稅收所得漢夏平分。

 三,送質子。西夏必須送世子前往塘沽,由華夏名師教導成材。

 四,開商路。大漢與西夏共設通關憑引,大漢治下商人拿到通關憑引之後可以進入西夏經商,西夏商人亦然。

 五,通人才。西夏治下民眾到漢地求學出仕,西夏zf不得禁止迫害,反之,大漢朝廷亦不禁止漢人到西夏求學出仕。

 六,約會獵。西夏君主每三年必須到陝北或敕勒川,與大漢皇帝或太子會獵,以鞏固雙方之宗屬關系。

 七,擒盜賊。大漢治下亡命之徒犯法逃到西夏,西夏有責任幫漢廷擒拿歸還,反之,大漢亦會幫西夏擒拿歸還違法的越境者。

 七件大事之下,還有若乾小條款,其中一些倒是對西夏有利的,比如漢廷承諾西夏若遭遇災荒,漢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會盡量提供援助,此外還承諾會給西夏提供儒經佛典,幫西夏普及文化。而在第七件事情“擒盜賊”下面又有一小注,赫然寫著“宗翰諸賊,亦大漢之亡命者”!

 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都知道這七個條款一旦答應,西夏將真正地、徹底地成為漢廷的附屬國,若大漢國運昌盛,恐怕不出百年西夏就會自然而然變成大漢帝國的一個邊郡。所以他們對“去尊號”“送質子”“約會獵”最為敏感,“割疆土”一目中所列的土地此時實際上大部分已在漢軍的控制之下,能否取回來也還難說——只是一旦答應了那便再難反悔,所以痛心。不過按照條款,若答應絲路共管,說不定還能不費一兵一卒拿回此刻被蕭鐵奴實際控制的定州和克夷門,以保證寧夏平原的完整,這對夏人來說倒是一件好事。“開商路”“通人才”兩項亦需要防范,但在他們看來畢竟是次一等的事情。至於“擒盜賊”,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都認為這個條款主要是針對宗翰,但他們從一開始就有出賣宗翰的打算,所以反而不放在心上。

 若這七件事讓人無論如何無法接受,說不定嵬名察哥和嵬名仁禮當場就決絕了。但此刻他們拿著這份文書,卻覺得楊應麒是在他們能忍受的邊緣上割了七刀,夏主乾順會否答應也還難說,因此發了一陣怒氣之後便都沉吟起來。

 嵬名察哥不願折了威風,閉口不言,嵬名仁禮對劉筈道:“此七事不但欺人太甚,而且關系重大,我等不敢自決!還請劉大人親自到中興府走一趟,與我主當面分說。”

 劉筈微笑道:“這個自然。不過這件事情最好要快些,我也不瞞二位,這七件事情丞相答應了,蕭元帥卻還沒答應。若在丞相決定之前蕭元帥便打勝了這一仗,那這七件事情簽下了也只是廢紙一張!”

 嵬名仁禮心裡一突, 心道:“當初李壽出使塘沽,也是這般說法,如今這劉筈分明是來報復了!”

 嵬名察哥哼了一聲道:“照你這麽說,我們就算答應了這七件事,蕭鐵奴也還照樣攻來?”

 劉筈道:“只要夏王應承了這件事情,丞相自會作主,請皇帝陛下下旨讓蕭元帥退兵。不過陛下的旨意到達之前,就只能請晉國公自求多福了。”

 嵬名察哥冷笑道:“待我打敗了蕭某人,誰還來理會你這七條款、八條款!”

 劉筈微笑不改,說道:“晉國公能否取勝,劉某不得而知。不過以我大漢國力,蕭元帥一次西征不成,可以有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可以有第三次!卻不知晉國公能抵擋幾次?便是再三不成,大不了陛下再多派一位元帥來,由曹元帥出蘭州,蕭元帥出天德,雙管齊下,到時候這興-寧地面可就熱鬧了!”

 嵬名察哥又重重地哼了一聲,不再開口。嵬名仁禮留了劉筈一日,第二天便火速送他前往中興府。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