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邊戎》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
[廣告][百度廣告][智源廣告][阿裡廣告][廣告]劉錡在陝西的行動和歐陽適在東南的行動幾乎是同時進行,雙方各自行動,雖然同歸,卻是異途。無論是身在東海的歐陽適還是千裡南下的胡寅,這時對陝西的戰況都還知道得不是很詳細。

 對著趙鼎,歐陽適可以獅子大開口,但實際上他也覺得漢部在北邊的形勢也並是很妙,無論是楊應麒還是曹廣弼,都希望南邊能迅速穩定下來,他們才好集中精神對付金人,這一點歐陽適也是知道的。這時歐陽適對河東是否能保住也還沒把握。

 胡寅在聽了歐陽適開出的條件後歎道:“四將軍,這樣的條款,趙構如何肯答應?”

 歐陽適哈哈大笑道:“所謂漫天討價,就地還錢,你連這個也不懂麽?”

 胡寅道:“雖然如此,但也要有個度。其實我們在北邊形勢很不妙,南方的事情若能盡早結束,還是盡早結束的好。這樣吧,我去見見趙鼎。”

 歐陽適道:“你可不能太早就泄露我們的底。”

 “這個自然。”胡寅想了想,又說:“四將軍,我和趙鼎是舊相識,說話無法太絕。不如我便將條件說得松些,讓他們有個希望;您在把條件說的緊些,讓他們不敢過分進逼。如何?”

 歐陽適笑道:“好。”便命人去將趙鼎提出來與胡寅說話,他自己卻回避了。

 趙鼎和胡寅是汴梁時期就結下的交情,這時見到胡寅,起先略感吃驚,隨即歎道:“胡明仲,你們胡家在北邊好顯赫啊!”他這句話的口氣,卻絕無半分羨慕妒忌,而是充滿了諷刺。

 胡寅道:“能抗胡安民者,便是真英雄,能振興華夏者,便是真天子!二百年前,天下又何曾姓趙!”

 趙鼎哼了一聲道:“你就不怕千古以下,歸入丹青中的‘貳臣’麽?”

 胡寅道:“苟利於天下萬姓,莫說貳臣,便是叛臣又何妨?易一姓之與披發左衽,何者為重?”

 趙鼎道:“折氏本就是來歸之異族,何況那虎公主更是女真之王族?漢部雖然有個漢字,恐非華夏正宗!君不見五胡之中,亦有匈奴劉漢耶?”

 趙鼎的這兩句話,實代表了部分大宋士人的心聲——他們並不因為漢部有個“漢”字就完全認同它是華夏政權,而且對漢部內部胡風極重的情況深懷隱憂,而不僅僅是出於對趙氏的愚忠。

 胡寅卻道:“漢部雖以大將軍為長,政與文實在七將軍手中。七將軍之文章學問,又豈有半點胡人氣象?”

 趙鼎道:“怕只怕漢部大功告成之日,便是以夷變華之時!”

 胡寅等士人心中對此其實也有顧慮,但這時在趙鼎面前卻不能示弱,說道:“華變夷還是夷變華,正要看我等努力!我們輔助七將軍以成治國平天下之功,希望極大。總勝過元鎮守一枯死無花之樹苟延殘喘,隻只等旁人來收拾。宋室如落日之暉,它日若亡於漢部尚是天下之幸,若是亡於女真胡虜,則不特是宋室之悲,亦華夏之大不幸!”

 趙鼎嘿了一聲道:“罷了,我說服不了你,你也說服不了我。此事休再提。今日你忽然來,是來拉我入貳臣之列,還是要來和我談國事?若是要來汙我,請你快走;若是要談國事,何不開門見山?”

 胡寅道:“國事。”

 “好!”趙鼎道:“終於來了一個講道理的了。”

 胡寅奇道:“誰又不講道理了?”

 趙鼎忿然道:“自然是你們那個四將軍!他開出來的‘六事’,誰人忍得?再說我大宋眼前形勢雖然堪憂,但你漢部也未必就事事順心。若是欺人過甚,急起來也不過是兩敗俱傷!”

 胡寅道:“依你說該如何?”

 趙鼎道:“漢、宋畢竟是親家,北伐……北進之事,朝中大臣多不讚成,只是呂頤浩好大喜功,陛下又被呂頤浩、張浚蒙蔽,這才釀成此變。如今兩家既願和好,何不各守先前之議,聯盟抗金,如此於你漢部、於我大宋都有好處。”

 “先前之議?”胡寅冷笑道:“天下有這等便宜的事情?你們想打就打,你們想和就和?在真定、燕雲丟了性命的十幾萬華夏男兒,難道就這麽算了不成?宗副元帥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件事情你們至少要負一半責任!”

 趙鼎道:“宗公子英勇戰死,我等聽聞後亦無不淚下。然而為國家生民計,還是兩家和好,方為上策!”

 胡寅道:“那得問問齊魯軍團的幸存將士們答不答應,問問在北疆捐軀的十萬英靈答不答應!”

 趙鼎是有良心的人,聞言默然良久,歎道:“若按你說,卻當如何?”

 胡寅道:“東南之事,需由四將軍作主,我雖有助你之意,但也得在四將軍所言之‘六事’框架內談。”

 趙鼎斷然道:“此六事絕無可能!我大宋皇帝,焉能稱臣於漢部!至於要移太后鸞駕,更屬荒唐。”

 胡寅道:“太后鸞駕一事,可以緩行,宋主可於境內稱帝,但對我大將軍之文書卻須稱臣。趙官家還得發一道《謝罪表》,以慰我齊魯軍團十萬將士在天之靈。”

 趙鼎哼道:“不行!”

 胡寅冷笑道:“這件事情你不答應,趙官家可未必不答應!他給宗翰的請和表中途為我軍所截留,內裡便不敢自稱皇帝,而稱‘大宋兵馬大元帥臣趙構致大金都元帥國相書’,這請和表,你可要看看?”

 趙鼎聽了這話,胸口一股忿然之氣當真盤結得無處發泄,卻不敢真的問胡寅要那請和表看——他內心深處實際上是相信趙構會這麽辦的。

 胡寅又道:“各港船塢,我們可以不要,但瓊州(海南島)之屬、交趾之宗主權,卻需歸我。”

 趙鼎自忖以漢部水軍之強,瓊州交趾恐亦難保,但仍道:“此事非陛下欽命,不敢答應。”其實卻已是默認了。

 胡寅又道:“至於歲供銀兩,我們還可慢慢商量,但商道不可不通。”

 趙鼎道:“商道可通,但往來商人,需奉我大宋國法!”

 最後,兩人才開始談起最敏感的南北疆界問題,趙鼎要求按照之前的協定劃分疆界,但答應在趙構頷首之後,之前答應“借給”漢部的山東、河北、河東可以不用歸還,但胡寅哪裡肯答應他?說道:“四將軍定要長江以北盡數屬漢,我亦知趙官家難以答應。但若說仍守舊疆,那也絕無可能!我位卑權小,盡量幫元鎮疏通疏通,但至北之線,亦不過淮河、襄陽、秦嶺。”

 趙鼎不肯,定要到徐州,又不肯放棄汴梁、陝西。

 胡寅道:“若依元鎮,卻與舊約何異?此事四將軍斷不肯答應。這樣吧,淮河以北至徐州,我們可借你們駐軍,但汴梁、洛陽、陝西以及西北秦風路,卻需歸我!”

 趙鼎道:“汴梁、洛陽乃祖宗墳墓之地, 焉能割舍?”

 胡寅笑道:“有公主在,你害怕趙氏陵墓荒廢麽?”

 兩人從白天說到入夜,忽然外面歡聲雷動,趙鼎大感吃驚,不知何事,胡寅出去一會回來道:“我軍劫了你們一座糧倉搬回來了。如今便是在這裡住個半年也無妨了。”

 趙鼎心中一緊,說道:“好吧,帶我去見四將軍。”

 胡寅道:“你放得下陝西、汴洛了麽?”

 趙鼎道:“成與不成,卻需由陛下決斷!”

 兩人出來求見歐陽適,胡寅將已經談好的條件說了,歐陽適聞言大怒,指著胡寅罵道:“你這個窮酸!要是這般,還需要你去談!”對趙鼎道:“你立刻給我寫信給趙構,告訴他:若再婆婆媽媽,我連四川、福建、廣南也要了!若他還舍不得,那大家便起兵打一場,誰贏了歸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