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的明朝生涯》第292章 嶽陽的野望(2合1)
&;巢民兄,你真要去投奔那個嶽……那個忠勇侯嗎?&;

&;談不上投奔不投奔,忠勇侯邀請我等到其將軍府任職,這是看得起咱們,吾輩眾人寒窗所謂何來,還不是將一身所學報效朝廷造福百姓嗎?如今有這麽一個機會來到我等身前,諸位還在等什麽?&;

在渾源州最大的好運來客棧的一件客房裡,侯方域,冒襄,古田,陳貞慧,方以智等一眾書生正在激烈的爭執著,在這當中以侯方域的反映最為激烈.

只見侯方域激動的說道:&;巢民兄兄,想那嶽陽原先不過是區區一名參將,不過是在渾源州開了幾畝荒地,每年向朝廷繳納了一些錢財,如今便以此要挾皇上為自己加官進爵,此等心術不正之人有何德何能值得吾輩前去投靠?我以為,吾輩讀書之人當修身立德,應遠小人親君子,難道你都忘了嗎?&;

&;朝宗賢弟!&;冒襄反駁道:&;賢弟此言差矣,想那忠勇侯來到渾源州不過區區兩年,便將渾源州經營得如此興旺,更是將數十萬流民安置得妥妥帖帖,吾輩讀書人雖說當修身立德,但你別忘了,修身立德之後更有兼濟天下之說,如今有這個機會擺在咱們面前,我們為何不去爭取呢?&;

&;嗯,巢民兄說得有道理!&;旁邊幾名同伴都頻頻點頭,一名臉色有些黝黑的書生說道:&;朝宗兄,我等來到渾源州已有一個多月了,對這渾源州也算是了得頗多.說句實話,縱觀我大明偌大的疆土,有幾個地方能有此地這般祥和?這裡雖然還不能說是夜不閉戶,但至少百姓們都能安家樂業,能吃飽穿暖,相比起大明其他地方已經是天堂了,朝宗兄你還想如何呢?&;

&;是啊朝宗兄,我等知曉你和忠勇侯有過一些不快.但這畢竟是小事,你又何苦賭氣呢?&;旁邊也有人開始幫腔.

看到所有人都眾口一詞的替嶽陽說話,侯方域心裡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他冷哼一聲道:&;巢民兄,定生兄,人各有志.爾等想要某個前程小弟自然不敢攔著,但小弟卻是絕不會投靠他的,既然諸位已經決定留在此處,那小弟便返回金陵了,日後咱們有緣再聚吧.&;說完,侯方域站了起來拂袖而去.

&;朝宗兄……&;

&;朝宗兄……&;

眾人紛紛挽留,但侯方域的走得十分堅決,眾人面面相窺後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冒襄歎氣道:&;這個侯朝宗,看來還在為那天的事耿耿於懷啊?&;

那天在酒樓上眾人和嶽陽的見面實在是不能稱之為愉快.尤其是侯方域更是被海蘭珠當場罵得有些掛不住,這些眾人自然沒有忘記.

說完之後,冒襄轉頭對身邊一名同伴道:&;定生賢弟,如今我們決定投靠那忠勇侯,只是不知那忠勇侯會不會用我等?&;

這名被成為定生兄的人名叫方以智.和冒襄,侯方域,陳貞慧三人被後世人並稱為明末四公子,只見他沉吟了一會才說道:&;巢民兄,你我二人同朝宗兄,密之兄四人雖被世人並稱為金陵四公子,但其實也不過是會寫幾篇文章而已,與國於社稷並無太大用處.安撫百姓治理州府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濟世之能,是以我也不知道我們幾個能否能入忠勇侯的法眼,這還得見過他才知道.&;

&;嗯.也是.&;冒襄想了想,失笑了起來:&;我等多想無益,不如還是先去忠勇侯府毛遂自薦一番,若是忠勇侯肯用我們自然皆大歡喜,若是他瞧不上咱們那咱們就隻好返回金陵了.&;

&;巢民兄說的極是!&;周圍幾名書生也都頻頻點頭,&;咱們還是先去試試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嘛.&;

&;那好,咱們走!&;

冒襄是個想做就做的人,說完後便率先起了身帶著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出了客棧朝著忠勇侯府走去.

一個時辰以後,冒襄等三人正坐在了忠勇侯府的客廳上用略帶著一絲緊張和恭敬的目光看著他們面前的這名身穿蟒袍的嶽陽.

在冒襄等人偷偷打量嶽陽的同時,嶽陽也在仔細端詳著這三個人.雖然面上很是嚴肅,但心中卻暗自想到:&;沒想到這個後世的明末四公子除了侯方域,剩下的三個都來了,只是這些人都是東林黨出來的人,有些不好用啊.&;

從後世來的嶽陽可是太清楚東林黨是什麽玩意了.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東林黨&;之&;黨&;,是朋黨而不是近代政黨.

到了明末,江南各地的鹽商,海商和財閥們勢力已經膨脹到了一個非常大的程度,到了此時,這些大鹽商,大海商和財閥們已經不滿足於金錢上的需求了,他們需要更大的權利.

在萬歷年間的時候,明朝的商業已經非常發達了,有段話是這麽形容萬歷年間江南的商業繁榮程度的.

&;國家鹽課,淮居其半,而長蘆,解池,兩浙,川井,廣池,福海共居其半.長蘆以下雖增課,猶可支吾,而淮則窘壞實甚.淮課初額九十萬,而今增至一百五十萬.使以成,弘之政,隆,萬之商,值此增課之日,應之優然有余也.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萬歷盛時,資本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隻以百萬輸帑,而以三百萬充無端妄費,公私具足,波及僧,道,丐,傭,橋梁,梵宇,尚餘五百萬.各商肥家潤身,使之不盡,而用之不竭,至今可想見其盛也.&;

從以上這段話裡可以看出,在萬歷年間江南每年都要上交給朝廷至少九百萬兩的稅銀,而到了天啟年間,東林黨的君子們借著三大案篡奪朝政後,江南上繳給朝廷的商稅就變成了不足兩百萬兩.

通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於在萬歷死後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們馬上逼迫泰昌廢除了各項工商稅收.充分暴露了東林黨作為資本-家代言人的角色.

當時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發達,而幾乎不用交什麽稅.北方各省的農民則難以忍受高高的稅收,一遇到天災更是食不果腹.而且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崇禎不得不加大了對農民的攤派.這樣一來.便使得原本便使得原本便過得緊巴巴的北方農民紛紛破產,成千上萬的農民變成了流民,最終李自成進了北京,崇禎自殺.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悲劇開始了.

而面對嶽陽的目光,冒襄等人不禁被看得有些心中發毛,他們面面相窺了一眼後方以智大著膽子問道:&;侯爺,我來到渾源州後,發現此地居民安居樂業頗有世外桃源之意,我等幾人商議了一下,期望能為此地百姓出一份力,不知侯爺可否能給我等一個機會?&;
&;這個嘛……&;嶽陽沉吟了一下,心中不禁有些為難,東林黨人固然可恨.但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人,而且這幾名明末四公子名氣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其中的方以智更是頗有幾分治理地方的能力,而冒襄和陳貞慧也是有名的散文家,詩人和小說家,自己這個侯府初建.麾下需要大批的文人來填充,既然如此自己收下他們也是無妨.

想到這裡,他笑道:&;難得冒公子,方公子和陳公子等人看得起本侯,本侯自然是求之不得,不知三位公子想要做什麽呢?&;

方以智等人知道,這是嶽陽在詢問自己三人的意向了.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後方以智率先說道:&;學生對治理地方頗感興趣,因此想到地方去歷練一番.&;

&;嗯!&;嶽陽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將目光投向了另外兩人.冒襄苦笑道:&;自家人知自家事,我等二人對於政事一竅不通,自然是不敢奢望如同方兄一般,唯一擅長著也就是寫幾篇腐文了.&;

&;哈哈……&;嶽陽笑了起來,&;冒公子也未免太過自我菲薄了,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冒公子和陳公子文采風流,本侯自然是需要借重二位的能力,這樣吧,二位現在侯府當個執筆書吏,日後本侯還需要兩位整理文稿等諸多事物.而方公子則道民政司任職,不知三位可願意屈就啊?&;

冒襄和方以智,陳貞慧對視了一眼,隨後三人齊齊對嶽陽鞠了一躬同聲道:&;願為侯爺效勞……&;

冒襄等三人並不是第一批投靠嶽陽的讀書人,也不會是最後一批.自從嶽陽被封為忠勇侯並被授予了開府建牙的權利之後,便陸陸續續有不少讀書人開始投靠他,這些人裡頭有不少有真才實學的,自然也有抱著混日子或是拍馬屁的目的進來的人,嶽陽沒有精力一一分辨出來,而是將他們都安排到了下面擔任低級官員或是書吏等職務.對於嶽陽來說,目前他需要大量的讀書人充實到自己的基層隊伍裡,單靠自己培養是來不及了,只能從這些人裡頭挑選,雖然這些人能力高低各不相同,但嶽陽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能力的人自然會湧現出來的.

處理完了冒襄等人的事,嶽陽又派人將武清,陳智,海樓等以及一眾心腹官員將領都傳來商議一件大事.

&;什麽?侯爺您要發行錢幣?&;

大廳裡,十多名嶽陽的下屬全都驚呆了.陳智率先說道:&;侯爺,這發行錢幣可不是兒戲,若是弄不好咱們可是連底褲都要虧掉.&;

&;是啊侯爺,咱們大明如今所通行者無非就是銅板和銀子,百姓也就隻認這兩樣,若是擅自發行錢幣的話卑職恐怕百姓會不認可啊?&;

&;侯爺,此事事關重大,卑職也以為需要從長計議才是.&;海樓也發話了.

在嶽陽的下屬裡,就屬海樓,陳智和武清三人對民政之事最熟,是以也最有發言權,是以他們集體反對的話就連嶽陽也不得不重視.

嶽陽笑道:&;哦?說說你們的理由?&;

陳智苦笑道:&;侯爺,卑職知道,您如今有了開府建牙之權,這鑄幣權也在其中.但您可知道,為何這些年來我大明很少有人私鑄錢幣?而且即便是鑄幣也只是偷偷少量的鑄些銅錢而且即便是朝廷也不敢鑄造銀幣嗎?&;

嶽陽饒有興致的問道:&;哦?這是為何呢?&;

&;兩個原因.&;陳智伸出了兩根手指:&;其一,我大明缺銅,而且僅有的一些銅礦也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且開采不易.其二.成本.由於鑄幣所需成本太高,同樣的一兩銀子,我直接用就可以,何必鑄成錢幣呢?而且銀幣鑄成後流通到市場.也很容易讓人仿製,這樣一來還不如直接用銀子來得爽快,而且投入太大.您試想,若是全.[,!]大明都用到銀幣,那得鑄造多少銀幣啊,這其中的損耗,火耗以及人工等費用就足以讓人發瘋,您想,如此一來還有誰敢鑄幣?&;

&;是這樣啊.&;嶽陽點點頭,陳智說得不錯,在工業不發達的時代.大規模鑄造銀幣甚至金幣確實是一件非常虧本的買賣,就連西方也是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大規模使用銀幣的.

嶽陽想了想說道:&;你們盡管放心,本侯說鑄造錢幣自然是有依據的,這裡有幾個樣本,你們可以先看看.&;

說完.嶽陽從旁邊的一個木盒裡抓出了一把錢幣,然後分發到了周圍那些人的手中,&;你們看,這是本侯讓人試著鑄造的銀幣,你們看品相如何啊?&;

眾人一一接過硬幣,當他們凝目看向手中的硬幣時,幾乎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嘶……&;

&;侯爺.這些銀幣是怎麽鑄的?怎會如此精致?&;

此時眾人眼中都呈現出一枚精致的硬幣,這枚硬幣的一面寫著大明萬勝四個字,另一面則寫著一兩兩個字.在銀幣的旁邊還有著細微和精致的齒印,銀幣的表面上還刻有細小而精致的山河地理浮雕,整枚硬幣看上去象一枚景致的工藝品更多過象一枚錢幣.

陳智用手點了點,感覺到這枚銀幣約莫有兩個半個指頭寬.重約半兩左右,正枚錢幣看起來銀光閃閃,絕對是用好銀子鑄造.他想了想問道:&;侯爺,此錢幣鑄造的成本幾何?&;

嶽陽說道:&;成本很低,拋開銀子本身的價錢只有二十文錢左右.&;

&;什麽.只有二十文?&;眾人齊聲發出驚呼.

尤其是海樓,更是驚道:&;怎麽可能?侯爺莫非在取笑我等?如此精良的錢幣,二十文錢怎能鑄造得出來,二兩銀子還差不多!&;

也無怪海樓驚訝,在這個時代,象這樣製作精良的錢幣非得經過精工巧匠的精心製作,所耗費的心血和時間可就大了去了,二十文錢就能做出來這跟做夢差不多.

看著驚訝的眾人,嶽陽心裡很是得意,這些銀幣都是她委托現代時空的加工廠做的,現代時空的華夏那可是有著山寨王國的美譽.雖然太過高精尖的東西山寨不出來,但做一些硬幣那簡直不要太簡單.經過了兩年多的磨練,劉勝男和張筱筱連個剛畢業的菜鳥也變成了業務熟練的白領,嶽陽每個月交給她們的人物都能很好的完成,就象這次嶽陽讓她們挑選加工廠進行鑄幣時,她們不到半個月就弄出了樣品,這也讓嶽陽非常的滿意.

看著依舊沉浸在驚訝中的眾人,嶽陽輕咳了一聲才對眾人問道:&;諸位,你們認為這枚銀幣能否當成一兩銀子使用呢?百姓們會否接受這種銀幣?&;

&;當然會!&;這回海樓非常肯定的說:&;雖然這枚銀幣份量不足一兩,但就衝著這種銀幣製作的精良程度它就值一兩銀子,卑職唯一所慮者就是它能否大規模鑄造出來,以滿足咱們北路乃至山西的需求,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咱們沒有一個自己的錢莊來發行此種銀幣.&;

&;沒有錢莊咱們就自己建立一個!&;嶽陽肯定的揮了揮手,堅定的說道:&;只要能將此種銀幣大面積推向市場,接下來咱們就該發行自己的銅幣了,最後嘛……&;

嶽陽沒有把最後的那句話說完,因為那邪對於如今的人來說還是太過驚世駭俗了.不過嶽陽還是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其實嶽陽的最終目的還是發行紙幣,因為後世的人都知道,隨著經濟的發展,紙幣取代硬幣是必然的驅使,華夏也不是沒發行過紙幣,如大明初期就發行過寶鈔,但最終都由於當政者的愚蠢而導致紙幣的夭折.比如大明的開創者朱元璋同志有一次為了獎勵兒子朱棣,特地讓人造了一張價值四百萬兩銀子的紙幣作為獎品賞賜給了朱棣.

這種事情在現代人看來無疑是非常愚蠢和可笑的,但在朱重八同志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自己想怎麽印就怎麽印,這樣的紙幣不夭折才怪呢,而嶽陽目前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發行的紙幣通行到全大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