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日月》第147章 朝鮮
    不好意思,前幾天家裡網絡出問題了,一直沒更新,現在開始更新。

  “我是這麽考慮的。”許朗一點一點解答著蔣北銘的問題,“第一,咱們能打下登州就打,打不下來就不打,但咱們一定要封鎖海上通道,就算咱們佔不了登州,也絕不能讓孔有德跑到皇太極那邊。第二,至於你說的征兵的時間問題,咱們不急於一時,因為離孔有德撤離登州還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訓練出一支幾千人的部隊來。第三,關於錢的問題,有了鄭芝龍的三百萬銀子,你還怕沒錢嗎。第四,咱們去登州就用榆林灣的旗號,最好的辦法是能采用現在的模式,租下登州,即便不能,我們還有一個地方。”

  “哪?”

  “朝鮮。”

  “朝鮮?”蔣北銘問道,“朝鮮不是也讓滿清征服了嗎,咱們去朝鮮不就等於直接和滿清開戰了嗎?”

  許朗沒說話,用手指了指茶杯。

  “幹嘛?“

  “麻煩你蔣大總督,再給我倒杯茶,我再給你說一段朝鮮演義聽聽。”

  “你還真上癮了啊。”蔣北銘又給許朗倒了一杯茶,“那我就聽聽你許先生再來一段。”

  “朝鮮被滿清征服那是在1636年。”許朗指著地圖上的朝鮮說道,“**哈赤自起兵以來,把軍事上的主要目標瞄準了明朝,而朝鮮反而得到了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哈赤多次以平等的國書表示了要與朝鮮和平共處的態度。朝鮮的第十五代國王光海君,也認識到了兩國軍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采取韜光養晦的政策,願意與後金修好,對內積極培養國力,應付以後的戰事。

  兩國的交好令明朝中央政府非常的不滿。明朝多次以宗主國的身份脅迫朝鮮出兵協助討伐女真。朝鮮國王光海君象征性地征討了幾次後金,**哈赤了解朝鮮國王的真實用意,因此密約光海君,表示不會調集軍隊來攻打朝鮮。光海君以後也以國力不濟為由,推托了明朝皇帝下令征討的詔令。

  但光海君是依靠朝廷裡大北派的勢力登上王位的,而大北派的政敵西人黨一直處心積慮要除掉光海君。1623年西人黨發動政變,推翻了光海君,擁立了他的侄子仁祖為新國王。仁祖國王和西人黨上台後,改變了對後金的懷柔政策,接受明朝的詔令,積極備戰討伐女真。後金與朝鮮的關系,一下子就惡化了起來。

  到了皇太極時期,滿清決定征服朝鮮。1627年,皇太極派他的堂兄阿敏率領大軍南侵朝鮮,朝鮮史稱‘丁卯胡亂’。仁祖國王和西人黨被迫向後金臣服,表面上宣布脫離明朝,並與皇太極締結了兄弟之盟。但是,明朝考慮到拉攏朝鮮有助於在後金的背後放下隱患,因此沒有追究朝鮮臣服於皇太極之罪,相反卻派出了軍隊支援朝鮮抵禦後金。尤其是崇禎帝即位後,對後金一直保持著強硬政策,因此朝鮮並沒有真正臣服於後金。

  基於這樣的狀況,為了徹底免除後患,皇太極1636年出動大軍親征朝鮮,朝鮮史稱‘丙子胡亂’。由於明朝沒有及時調派援軍,朝鮮大軍兵敗如山倒。在多爾袞挾持了朝鮮王室成員後,朝鮮國王仁祖被迫在南漢山城向皇太極投降。從此,朝鮮真正脫離了明朝,變成了清朝的屬國。”

  “這都是些什麽啊?”蔣北銘愁著眉頭問道,“我怎麽聽著這麽亂啊。”

  “是夠亂的。”許朗笑道,“我對這塊歷史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個大概。

但是有2點是肯定的。第一,朝鮮現在還沒有完全被滿清征服,兩邊的關系一直是若即若離。第二,被推翻的光海君並沒有死,不過被石灰燒瞎雙目,流放於江華島的喬桐,在丙子胡亂之後,才在崇禎十年被轉移到南方的濟州島。崇禎十四年七月才掛了。而現在的明朝政府雖然表面上默許了這次政變,但卻一直耿耿於懷。如果我們打著大明的旗號去江華島把光海君救出來,你說會怎樣?”  “你先等等。”蔣北銘打斷了許朗的話,“你剛才說那個光什麽君,他不是和滿清交好嗎,現在這個朝鮮國王不是聽令於明朝政府嗎,那明朝政府怎麽還對他政變的事耿耿於懷呢?”

  “我說北銘,咱不是在探討歷史考證問題。”許朗裝出一副正經的樣子,“真想知道為什麽,去問陸老,說實話,我也不知道,反正這裡面夠亂的,怎麽說的都有。”

  “呵呵。”蔣北銘笑道,“我還以為你許大才子無所不知呢。”

  “咱們先別管這些事。”許朗連連擺手,“你覺得我的這個建議怎麽樣?”

  “你什麽建議啊?一會登州,一會朝鮮,都把我說暈了。”

  許朗晃了晃腦袋:“我沒說嗎?”

  “你說了,只不過是在說書。”

  “好吧,好吧,我的意思是這樣的。”許朗理了理思路,“咱們直接去遼東,不行,因為太遠,沒有後方基地。直接去攙和登州兵變的事,恐怕也不行,因為光是山東就亂成一鍋粥了,咱們再插一腳進去,誰也不知道結果會怎麽樣。而且同樣,也沒有一個後方基地。孔有德不好打,萬一打不下來,咱們就很被動。所以我覺得第一步應該去朝鮮,先去把光海君救出來,你想,一個瞎子,也不會有什麽作為了。但這個虎皮可不小,咱們可以拿來當大旗用。控制住光海君,哪怕控制住朝鮮一個點,咱們就有後勤補給基地了。然後再考慮登州的事,最不濟也可以把孔有德堵在海上。如果登州和朝鮮2個點都能拿下來的話,那麽進攻滿清就能事半功倍。”

  許朗說完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這次應該說清楚了吧。”

  “很清楚了。”蔣北銘不開玩笑了,“但如果這麽做的話,這步子邁的可就比今年大多了。咱們今年隻搞了錦普和普利安哥2個點就有些忙不過來了,如果明年搞這麽大手筆的話,我還是擔心會不會力不從心。還有,如果明年的重點放在北邊的話,越南怎麽辦?你這個建議牽扯面有點大,弄不好會是南下還是北上的方向性問題。”

  “你別什麽事都問我啊。”許朗說道,“我只是提個建議,具體怎麽辦還得聽聽你的意見。”

  “許朗,這是你一個人的意見還是家裡的意見。”

  “我自己的意見,來的路上在船上想到的這些事,誰也沒說,第一個和你說了。”

  蔣北銘沒有說話,拿著茶杯蓋不停的劃著茶杯口。

  “北銘,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事。”許朗又掏出了一支煙,“你也知道,我和你們軍方的關系一直不太好。陸老出山以後,在他的調解下我們之間的關系有所緩和。我有個私心,想借著這個事緩解一下和張國棟他們之間的矛盾。曾廣賢和韓萬濤他們對北上的熱情很大,尤其是韓萬濤,一門心思的想去打滿清。我現在重新回委員會了,如果我和軍委會的關系能再緩和一些的話,我想不管對哪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行啊,許朗。”蔣北銘笑道,“知道為別人想了。”

  “呵呵。”許朗也笑道,“人總是會長大的嘛。”

  “如果我們去朝鮮的話,你覺得哪個位置比較合適?”蔣北銘把話題重新拉了回來。

  “這。”許朗在地圖上點上了濃濃的一個黑點,“南浦。”

  “說說南浦的好處。”

  “南浦在後世是朝鮮重要的港口,臨黃海的西朝鮮灣,背負丘陵,易守難攻。居大同江下遊左岸,距平壤只有70公裡,方便我們控制朝鮮。距離大連的海上距離180海裡,也方便我們從海上進攻遼東。現在恐怕還沒什麽人,1897年辟為商港。更重要的是在甲午和日俄戰爭時是日本的兵站基地,這就說明這個地方完全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軍港。”

  “你想的挺清楚啊。”蔣北銘盯著地圖上的黑點,“還有什麽想法,一起說說。”

  “北銘,有些事真的是身不由己。”許朗突然變的有些憂鬱,“你說的真對,義有千斤使我兩肩都已酸。”

  “你又怎麽了,怎麽突然說這個?”

  “我在想。”許朗抽了一口煙,“假如咱們這300多人沒穿越過來的話,現在是不是該幹什麽還是幹什麽,你還當你的艇長,我還教我的書。不過也許,我真的就在南中國海去找我父親了。”

  “許朗。”

  “我沒別的意思。”許朗擺了擺手,“我們穿越到了400年前的大明朝,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想改變歷史,想消滅滿清,你說這到底是一種責任感還是一種優越感。假如我們穿越到400年以後,會不會還有這種想法?”

  “你又想多了。歷史本來就是由人來創造的,沒有人哪來的歷史,我們不過是創造一種新的歷史而已。就像你說的,我們做一隻小蝴蝶不是挺好嗎?”

  “算了,不討論這個了。”許朗問道,“你對我這個想法有什麽意見?”

  “基本讚同。 ”蔣北銘說道,“既然我們都有責任感和優越感,既然我們都想改變歷史,那麽不管早一天還是晚一天,都要和滿清開戰,那就提早做好準備。去朝鮮和登州的事,你讓我再仔細想想,我的意見是多問問別人的意思,咱們搞一個聯名議案,看來這次穿越大會不回去是不太可能了。”

  “那你好好想想,我再征詢一下別人的意見,我來寫這個議案。”

  “去見過趙姑娘了嗎?”蔣北銘突然問了一句。

  “還沒顧上,下了船就跑你這了。”

  “你啊,去看看人家,趙姑娘真的是想你了,問過我好幾回你什麽時候回來。”

  “報告。”哨兵在門口喊道。

  “什麽事?”蔣北銘問道。

  “報告司令,趙姑娘來了。”

  “呵呵,說曹操,曹操到。”蔣北銘衝著許朗一笑,“你自己應付吧。”

  蔣北銘站起身,走到門口拉開門:“趙姑娘,你的許大才子在裡面等你呢,好好聊聊吧。”

  蔣北銘說完離開了辦公室,趙芷若站在門口,突然感覺有幾千隻兔子在心裡跳,一時間又不敢進屋了。

  “芷若,過來坐吧,別傻站在那啊。”許朗招呼著。

  “許公子,你回來了。”趙芷若的聲音小的只有自己能聽的到。

  許朗走過去關上門:“怎麽又叫許公子了,芷若,你瘦了。”

  趙芷若抬起頭看著許朗,眼裡突然流下了2行淚,第一次用清楚的聲音說道:“許朗,你也瘦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