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日月》第79章 糖廠
    孫天昊回瓊州了,這次榆林灣動用了上帝號送孫天昊回去。沈大興的軍械組這段日子鑄造了6門30式艦炮,全部裝備到了船上。委員會決定出動炮艇遠航一次,一方面檢驗一下30炮艇遠航的性能,一方面把鍾凱給接回來。孫天昊遊說了歐陽大夫,再加上孫大雷的勸說,委員會最終還是把鍾凱撥給了榆林灣醫院,但是又從工業組派出了2個人去瓊州幫助孫天昊製糖。

  上帝號以15節的航速在海上隻用了不到2天就抵達了瓊州。讓跟船一起來的邱鵬和約翰沒想到的是,上帝號修長的船身和驚人的速度在瓊州府引起了轟動。停泊在瓊州的2天裡,不斷有各色各樣的人前來打聽觀看這艘怪模怪樣的船。

  孫天昊絕不會放棄這個絕佳的宣傳機會,剛下船就在碼頭上打出了榆林灣糖坊的大幅招牌,這製糖廠的八字還沒一撇就開始招募工人了。孫天昊的腦子真是舉一反三,甚至跟邱鵬商議起是不是可以用上帝號開一趟從崖州到瓊州甚至廣州的客輪,專門從事客運生意。當然,孫天昊的這個提議馬上就被同船而來的王兆星給否決了。2艘鐵船趴窩了,這個上帝號的新艦長斷然否決了孫天昊的提議,上帝號是屬於海軍的,不能從事商業運作,你見過那艘軍艦可以當客輪用?

  瓊州府城最大的太白樓裡,辦事處的5名成員同黃遠生,高鵬舉等人正在把酒言歡。銀子到位了,剩下的買地皮,蓋工廠,招工匠的事就全交給了黃遠生去操作了。高鵬舉目前還是不斷的來往於廣州和瓊州之間,下一步甚至還準備深入大陸。因為孫天昊又給他帶回來了一個任務,去大陸找石油。工業局提出過提煉生物油,可在技術上目前還做不到,委員會決定,有棗沒棗的,先打三杆子再說。

  中國關於石油的最早記載是見於《易經》的,“澤中有火”,“上火下澤”。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到了宋朝,沈括的《夢溪筆談》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並驚人的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而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則把長期流傳下來的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的總結,對石油的開采工藝作了系統的敘述。我國古代石油開采的許多技術環節和技術項目,皆有賴於此書而得以流傳。

  根據陸天翔的記憶和工業局關於後世油田分布的描述,孫天昊給高鵬舉畫了一張草圖,告知他圖中所標注的地方是務必要去考察到的。高鵬舉拿著這張畫遍了整個大明朝的地圖心裡暗暗發酸,這沒有三年五載是跑不過來的,看來自己這賊船是下不來了。孫天昊告訴他,不必親自去,廣種薄收,把人撒出去,費用自然由榆林灣來承擔,這才讓高鵬舉的心裡稍稍好受了些。

  孫天昊回榆林灣的這半個多月裡,把張海和魏陽憋得都快發瘋了。2個人也不管鍾凱的勸阻和警告,天天和何文煥一起廝混,沒幾天,整個瓊州府城的花街柳巷就都認識這2個人了。把鍾凱氣的每天嚷嚷要回榆林灣告狀。

  張海和魏陽盼星星盼月亮的把孫天昊給盼了回來,把鍾凱給盼了回去。接風宴上,2個人喝的都有點多,散席之後偷偷的找了孫天昊又溜到了一處畫舫。

  “我的哥哥啊,你可回來了。”張海在畫舫中坐下就開始訴苦,“你再不回來,我和魏陽都想遊回榆林灣去了。”

  “我不在家這幾天怎麽樣啊,有沒有什麽事?”孫天昊一邊拉著船娘的手,

一邊用普通話問道。孫天昊現在發現了普通話的一個好處,整個瓊州幾乎沒人能聽懂,這也成了穿越者內部密談的一種暗語。  “倒是沒什麽大事。”魏陽答道,“就是和鍾凱的關系鬧的有點僵,幾乎都不說話了。”

  “這樣不好啊,小同志。”孫天昊和魏陽越來越熟,也開起了玩笑,“還是要搞好同志關系的,我們畢竟還是一條船上的嘛。”

  “你還別說,我發現了一件事。”張海說道,“這大明朝現在就一漏鬥,篩子。別的不說,就說這花街柳巷裡面,只要你銀子花夠,上至崇禎皇帝一晚撒了幾泡尿,下到昨晚哪個無賴踹了GUA婦門,就沒有打聽不到的消息。”

  張海的話把2人都逗樂了,服侍的船娘不知道他們幾個在笑什麽,都奇怪的看著他們。

  孫天昊笑了一會,突然嚴肅的說道:“我們現在只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了,在這2個月內,一定要把糖廠建起來,爭取出糖,而且最好能開始賺錢。”

  “怎麽那麽急。”張海問道,“建一個工廠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更不用說還要賺錢,我們前期還得鋪市場。”

  “我也知道有些急了,但沒辦法。”孫天昊看了看2人,“也不怕告訴你們,7月份要第2次換屆選舉了,我們所有的外派人員到時候都必須回去。我出來之前和陸老,許朗他們都通過氣,現在榆林灣內形勢不妙。”

  “怎麽不妙?”魏陽知道的少,很不解的問道。

  “你們大概還不知道,許朗現在已經被排擠到了學校,蔣北銘也被架空了。陸老估計,換屆大會上柳冠南可能也難逃一劫。”

  張海和魏陽還真不知道許朗的事,王華來的時候只是說了許朗在榆林灣養傷。雖然張海猜到了事情可能不是那麽簡單,但他也萬萬沒想到許朗居然去了學校。

  “他們這是想幹什麽?我們才來了不到一年,就想篡班奪權搞內訌?”張海突然提高的嗓門把旁邊的船娘嚇了一跳。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孫天昊也學起了許朗說話,“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壓根不知道對方是誰。根據陸老的推測,現在有人是想製造我們和軍委會之間的矛盾,他們好從中得利,而且很不幸,他們幾乎要成功了。”

  “那我們看看誰在換屆大會上當選不就知道是誰在搞鬼了嗎?”魏陽覺得這個問題也不是很難解決。

  “小魏,別把問題想的那麽簡單。”孫天昊解釋道,“真正的陰謀家從來不會自己跳到前面來。不過我還真挺佩服這個人的,也許是這幫人,人家充分利用了我們現有的體制,就算他現在跳出來,你壓根就找不出來他哪點違反了公約。陸老說,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那我們現在該怎麽辦?”張海問道。

  “做好咱們的工作,只有這一個辦法。”孫天昊說道,“只有我們把糖廠搞起來,把瓊州這個點經營好了,我們才可能會在換屆大會上爭取到發言權。所以現在想別的也沒用,做好眼前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跟你來的錢杉肅和陶守慶沒什麽問題吧。”張海現在覺得誰都得懷疑一下子。

  “他們應該沒什麽問題,都是原先師范大學的老師,懂點製糖,來做技術指導。”

  接下來的幾天裡,孫天昊3人忘我工作的精神讓從黃遠生到陶守慶的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錢杉肅和陶守慶甚至懷疑這3個人失蹤了一晚上是不是去打通任督兩脈去了,否則這勁頭怎這麽大。

  糖廠的地址選在了離南城門不遠的河邊,也就是上次許朗和趙芷若他們過夜的地方。孫天昊一下子買了100畝地,開始大興土木的蓋起了廠房。

  明朝時期製糖主要靠“糖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糖車”的製作方法和使用功能:

  “凡造糖車,製用橫板二片,長五尺,厚五寸,闊二尺,兩頭鑿眼安柱,上筍出少許,下筍出板二、三尺,埋築土內,使安穩不搖。上板中鑿二眼,並列巨軸二根(木用至堅重者),軸木大七尺圍方妙。兩軸一長三尺,一長四尺五寸,其長者出筍安犁擔。擔用屈木,長一丈五尺,以便駕牛團轉走。軸上鑿齒分配雌雄,其合縫處須直而圓,圓而縫合。夾蔗於中,一軋而過,與棉花趕車同義。蔗過漿流,再拾其滓,向軸上鴨嘴投入,再軋又三軋之,其汁盡矣。”

  這種“糖車”比前代以人力為主榨蔗的先進之處是用畜力拉動二輥來榨糖,既省力又能使甘蔗的出汁率大增,整個明清時代乃至民國初年,均使用這種榨汁技術。

  但是明朝的糖有一個缺陷,就是製出來的是紅糖而非白糖。清初劉獻廷的《廣陽雜記》記載:“嘉靖以前,世無白糖,閩人所熬皆黑糖也。嘉靖中一糖局偶值屋瓦墮泥於漏鬥中,視之,糖之在上者,色白如霜雪,味甘美,異於平日。中則黃糖,下則黑糖也。異之,遂取泥壓糖上,百試不爽,白糖自此始見於世。”

  白糖技術雖在明中期嘉靖年間發明,但在理論上比較全面進行技術總結的是明後期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這本書對白糖的製法記載如下:煮好的糖液“將桶盛貯,凝成黑沙。然後,以瓦溜置缸上。其溜上寬下尖,底有一小孔,將草塞住,傾桶中黑沙於內。待黑沙結定,然後去桶中塞草,用黃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內,溜內盡成白霜。最上一層厚五寸許,潔白異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黃褐。”這是宋應星第一次在理論上總結了造白糖的技術“黃泥水淋法”。

  孫天昊在請教了陸天翔之後馬上發現了其中可以投機取巧的辦法,現在是崇禎三年,而《天工開物》成書於崇禎七年到十一年。也就是說,現在的宋應星還沒寫出這本書,同樣也就是說,現在白糖的工藝還沒推廣開來。孫天昊決定剽竊一次宋應星的成果,用白糖來打開市場,反正這大明朝既沒有知識產權也沒有專利。

  孫天昊雖然沒給宋應星專利費,但他自己卻十分看重這個剽竊來的技術。整個生產流程的核心步驟全部由黃遠生的族人來乾,並且簽訂了保密契約。一旦有人將技術泄露,知府大人那裡可是要過問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