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日月》第233章 軍官教導團
“錢閣老所言非也。”又有人出來反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錢閣老也知此二人乃海外蠻夷,如今在天子腳下,萬歲面前就敢如此放肆,如果再加以重用,實非我大明之幸啊。”

 朝堂上又吵作了一團,只有溫體仁眼觀鼻,鼻觀心,靜靜的站在一旁默不作聲。

 “溫閣老。”崇禎直接點了溫體仁的名,“你對這件事如何看?”

 “回稟萬歲。”溫體仁見崇禎問到自己隻好答道,“臣以為此二人不足為慮,但是榆林灣卻是需要萬歲爺關注一下。登萊巡撫陳應元的奏折內閣已經票擬,但是司禮監並無批紅。”

 “是嗎?”崇禎問向王承恩,“為何留中不發?”

 “回主子。”王承恩趕緊俯身回道,“這幾日奴才一直忙著神機營檢閱之事,故此耽擱了。”

 “回去馬上找出來。”

 養心殿內,崇禎將陳應元的奏折仔仔細細的看了好幾遍,這才向王承恩問道:“王承恩,你怎麽看陳應元的建議?”

 “回主子。”王承恩應道,“陳應元的這個主意本身沒什麽問題,登州城現在也的確是缺兵少將。如果能將崖州水師調到登州,則可重建登州水師,這對於防范韃子也是有好處的。只是奴才覺得崖州榆林灣的這些人雖然心向大明,但是也桀驁不馴,如此驕兵悍將,奴才擔心陳應元不好掌控,故此才留中不發。”

 “你想的也很有道理。”崇禎又問道,“內閣的意見你又怎麽看?”

 “回主子。”王承恩回道,“內閣的意思是希望能將榆林灣的軍隊打散,分駐各地,將他們的主力調到北京或者宣府鎮,一方面可以防范韃子,一方面也可以看住他們。但是奴才認為內閣的這個意見不太完全。”

 “哦?”崇禎問道,“為什麽?”

 “萬歲爺,奴才是親自去過崖州,去過榆林灣的。奴才在榆林灣的那些日子裡也曾用心暗查過,榆林灣的那些先宋遺民同當地的地方官往來頗為密切,而且已近似濠鏡的紅夷人。他們有自己的民團,表面上聽從崖州千戶所調遣,實際上自成一系。而且奴才在回來之前,在瓊州府和榆林灣都安排了東廠的人。根據目前傳遞回來的消息,蔣北銘和韓萬濤走了之後,榆林灣又開始在瓊州府內大規模征兵,數量不少。”

 “他們這是想有不臣之心嗎?”崇禎多疑的性格又顯露出來。

 “主子不必多慮。”王承恩說道,“目前來看,榆林灣並無任何與我大明不利的地方。現如今他們不遺余力的想要對抗韃子,奴才覺得這可能也是他們當年遭受了亡國之苦的緣故。”

 “你為何認為內閣的意見不妥呢?”崇禎又將問題拉了回來。

 “回主子,奴才在榆林灣的時候看過他們的民團。他們的軍伍編制和訓練方法同我們大明軍伍截然不同,他們可以在幾個月內就訓練出一支勁旅。如果將榆林灣的這些軍隊分駐各地,那麽他們完全可以在瓊州府重新征兵訓練,這支隊伍是打不散的。”

 “王承恩,你覺得對榆林灣要如何處置呢?”崇禎問道。

 “奴才這些日子也在想這件事。”王承恩回道,“對於榆林灣,既要為我所用,也要防著他們。所以奴才覺得可以按照內閣的意見,將榆林灣的一部分軍隊調到宣府鎮和大同鎮,讓他們去防范韃子,對付流寇。再調一部分將領來北京,這樣一來可以使他們兵將分離,二來也可以讓他們在北京幫著萬歲爺訓練一下咱們大明的軍伍,三來可以將榆林灣的勢力局限在瓊州府內。至於登州那邊,可以調一部分崖州水師,但數量不能太多,要保證陳應元控制得住。”

 崇禎沉默不語,將王承恩的建議反反覆複的想了好幾遍:“陳應元的這個奏章先不要批紅,你們司禮監和內閣商量一下,再探一探蔣北銘的口風,然後再做定奪。”

 “奴才遵旨。”王承恩答道。

 三天以後,王承恩和溫體仁共同宴請了蔣北銘和韓萬濤。宴請的地點依舊是在溫體仁的家裡。

 “諸位。”溫體仁先端起了酒杯,“今日王公公能親自赴宴,令寒舍蓬蓽生輝,我敬各位一杯。”

 王承恩撣了撣袖子:“咱家也是很久沒來看望閣老了,溫閣老每日辛苦,為萬歲爺解憂,實在是我大明朝的中流砥柱。”

 兩個人互相吹捧著,蔣北銘和韓萬濤只能舉起酒杯隨聲附和。

 “兩位。”王承恩放下酒杯,對著蔣北銘和韓萬濤開始說正題,“前次神機營檢閱,兩位可是給咱們萬歲爺唱了一出好戲啊。”

 蔣北銘沒聽明白王承恩這句話是在誇自己還是在批評自己,沒敢接話,隻好打著哈哈:“我等冒昧,一切仰賴王公公和溫閣老。”

 “呵呵。”王承恩笑了兩聲,“你們兩個,一個遊擊,一個千戶,卻把我大明朝廷攪得沸沸揚揚,實在是有些本事。”

 “王公公。”韓萬濤一抱拳,“下官只是一心為大明朝廷著想,一心為萬歲著想,別的事情下官沒考慮那麽多。”

 “韓千戶不要多慮。”王承恩笑道,“咱家就是那麽一說,不過要不是溫閣老說話,你們兩個恐怕就要被參了。”

 “是嗎?”蔣北銘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下官多謝溫閣老照應。”

 “些許小事。”溫體仁擺了擺手,“不過二位,萬歲對你們上次的所為有些上心了。”

 “不知萬歲爺如何上心了?”蔣北銘問道。

 溫體仁說完卻笑而不答,王承恩接過話去:“萬歲爺雖然有些不滿你們的所為,但萬歲知道你們是一片報國之心。萬歲爺說了,若是我大明將士都如兩位一樣,若是我大明軍伍都如同榆林灣一樣,那我大明無憂矣。”

 “王公公,溫閣老。”蔣北銘實在是聽不明白這兩個人話裡的意思,於是問道,“請恕下官愚鈍,兩位大人能否給下官一個明確的指點。”

 “哈哈哈哈。”溫體仁和王承恩同時笑了,王承恩說道,“咱家就和你們明說了吧。萬歲爺也知道咱們大明的軍伍現在的弊端,而且萬歲爺也問起過你們榆林灣現在的情況。咱家也沒隱瞞,萬歲爺是知道濠鏡的紅夷人的。”

 王承恩說到此突然住嘴了,微笑的看著蔣北銘和韓萬濤。

 蔣北銘忙說道:“王公公明鑒,下官等人和濠鏡的紅夷人不一樣。我等雖然久居海外,可我等也是先宋遺民,華夏子孫,我等隻想報效朝廷,報效萬歲,絕無二心。”

 “蔣遊擊多慮了。”王承恩笑道,“咱家也是這麽和萬歲爺說的,萬歲爺心裡也清楚。萬歲爺現在的意思是想從你們榆林灣民團中調一部分去宣府鎮和大同鎮防禦韃子,最好你們也能抽調一部分水師去登州協助陳應元,登州水師現在缺兵少將,甚是艱難。”

 “還有。”溫體仁接著說道,“老夫也同兵部商議過,他們希望你們能派出一些帶兵的將領到北京來,幫助他們一起操練一下軍隊,老夫聽說你們的操練之法甚是奇特。”

 蔣北銘站起身離席抱拳拱手:“臣多謝萬歲恩典,多謝王公公、溫閣老抬舉。我等必盡心竭力,以報朝廷。”

 酒宴散席,蔣北銘和韓萬濤找了個理由又去了葛濤的酒樓。

 葛濤不在酒樓裡,蔣北銘和櫃台掌櫃要了紙筆,在後面的密室中開始給榆林灣寫信。

 韓萬濤看著蔣北銘奮筆疾書,抓了抓腦袋:“北銘,我怎麽覺得這事有些怪。”

 “哪怪了?”

 “咱們本來的意思是要借助大明朝廷的力量改造軍隊對抗滿清,我原以為這事會很難,可現在怎麽好像很簡單似的。不用咱們主動提,他們就先說了。”

 “是不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你接受不了?”蔣北銘抬頭笑道,“不用擔心,咱們走之前家裡做過推測,崇禎肯定不會放心在崖州有這麽一支軍隊的。但是他現在絕對不會想要消滅咱們,這你是知道的,崇禎的意思既要防著咱們,又要利用咱們。”

 “道理我知道。”韓萬濤還是很有疑惑,“可崇禎為什麽要調咱們的軍隊去大同和宣府,還要去登州?”

 “分而治之。”蔣北銘放下筆,“咱們走之前,陸老再三強調了這點,你怎麽都給忘了。崇禎一定會對咱們分而治之,然後分別拉攏。你沒聽王承恩怎麽說的嗎,軍隊去大同和宣府,水師去登州,將領到北京。這就是要打散咱們,趙匡胤的辦法,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兵將分離。”

 “那咱們怎麽辦?崇禎這招可夠狠的。”

 “沒關系。”蔣北銘將寫好的信放進了竹筒裡,又封上了印記,“這封信送回到榆林灣,家裡會拿出主意的。其實這也是咱們的一個機會,大同和宣府倒沒什麽,但是咱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控制住登州。有了登州,咱們就有了一個後方基地,這可比朝鮮的南浦靠譜多了。崇禎是在利用咱們,可咱們也是在利用崇禎,互相利用嘛。”

 “但是如果把咱們的軍隊都調過來,家裡怎麽辦?”韓萬濤還是不放心,“混成旅這次損失慘重,再把軍隊調到北方,那麽榆林灣就沒多少軍隊了。”

 “我在信裡也說了這個情況。”蔣北銘舉了舉手裡的竹筒,“我給家裡建議,曾廣賢和林兆龍加大征兵力度。王可宗現在對咱們幾乎已經是百分之百的合作了,咱們最好能控制住整個海南島。如果真要這樣,那麽就算將來整個大陸守不住,咱們也能憑借瓊州海峽守住海南島。這是咱們最後的根據地,絕對不能丟。”

 門外突然響了敲門聲,葛濤推門走了進來。

 “葛濤。”蔣北銘將手中的竹筒遞了過去,“用最快的速度送回榆林灣。”

 “是,長官。”

 十天之後,蔣北銘的信擺在了陸天翔和張國棟的面前。

 “國棟,看來咱們要組建軍官教導團了。”

 “陸老,教導團好說,軍委會早就有所準備了。只是這個教導團要多大的規模才合適,還有大同和宣府、登州的軍隊調過去多少?”

 “你是軍委會主席。”陸天翔笑道,“還是你拿主意吧。”

 “要不這樣吧,陸老。”張國棟建議道,“還是開會,開會比較好。”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