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日月》第230章 面聖
“回校長。”何炯答道,“目前正在追查。謝田自從在天津失蹤以後,咱們總務二處就再也沒找到他,屬下懷疑他是不是去了遼東韃子那邊。”

 “不管他在哪。”王華冷冷說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蔣北銘和韓萬濤要去北京了,出發之前,蔣北銘和姚韓氏舉行了婚禮。這個婚禮比許朗和柳冠南的還要熱鬧,因為王承恩和王可宗、謝揆等人都參加了,蔣北銘現在也算是崇禎皇帝眼中的紅人了。

 蔣北銘和韓萬濤走後,榆林灣調整了整個的工作。在得到了王可宗的認可之後,榆林灣的觸角伸到了整個的瓊州府。林兆龍和曾廣賢負責在整個海南島開始新一輪的征兵,爭取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將榆林軍擴編為一萬人;許朗和馬驥騏、林超等人開始在各個州縣開設學堂,培訓各種人才;沈大興會同宋應星加緊研製蒸汽機、米尼彈和開花彈。誰也不知道皇太極那邊會不會也在研製什麽新式的武器,所以榆林灣必須要加快速度。現在的形勢已經不是在和皇太極賽跑了,而是雙方都在和科技賽跑,等下一次再開戰的時候,說不定就是新一輪科技的較量了。

 蔣北銘和韓萬濤跟著王承恩走了一個月才到了北京。

 午門外,兩個人身穿嶄新的大明官服在等著崇禎皇帝的召見,一個總管太監正在不耐其煩的教著兩個人面聖的各項事宜。

 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從紫禁城跑了出來:“聖上有旨,宣海南衛遊擊將軍蔣北銘、千戶韓萬濤覲見。”

 “臣領旨。”

 蔣北銘和韓萬濤整了整衣服,跟著小太監進了紫禁城。

 一進金鑾殿,兩個人都頓了一下。雖然兩個人都來自四百年後,上輩子在電視上也見過群臣上朝是什麽樣子,但第一次親眼看到,兩個人還是覺得天子之威的確不同凡響。

 “蔣北銘、韓萬濤覲見。”王承恩站在崇禎的身旁喊道。

 兩個人趕緊急走幾步,雙膝跪下:“臣蔣北銘、臣韓萬濤覲見吾皇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位愛卿平身。”崇禎上下左右的看著兩個人,“果然是勇冠三軍之將,我大明的棟梁之臣。”

 “多謝萬歲誇獎。”兩個人齊聲回道。

 “兩位愛卿果真是崖山之後,先宋遺民?”崇禎問道。

 蔣北銘上前一步答道:“啟稟萬歲,臣等確為先宋遺民。臣等先人自崖山之後,遠走海外數百年。臣於四年前在海上遭遇風暴,漂流至崖州榆林灣。幸虧崖州的大明百姓對臣等照顧有加,臣等便在榆林灣內安家落戶,迄今已有四年。”

 “我大明百姓仁義有加,對你等自然是加以善待。”崇禎點了點頭,“登萊巡撫陳應元上奏,此次奇襲盛京,你們出力頗多,也難得你們對大明忠心一片。”

 “啟稟萬歲。”蔣北銘奏道,“我等先人,崖山一戰,飽嘗亡國滅種之苦。我等雖身在海外,卻心向華夏。天佑華夏,天佑大明,太祖皇帝英明神武,我華夏重建天日,此乃我等之幸事。如今逆金作亂,我等既為華夏子孫,焉有袖手旁觀之理?些許小力,不值萬歲和諸位大人的如何盛讚。”

 “好,說的不錯。”崇禎滿意的看了看蔣北銘,又轉向各個大臣,“諸位愛卿,假若我大明人人如此,都有一片忠君報國之心,何愁韃子不滅。”

 台階下的大臣們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接話。宣府鎮和大同鎮此次的慘敗,讓這些大臣們都不敢多說什麽,誰也不知道哪一句話就會惹怒皇上,丟官罷職。

 溫體仁走出了人群:“兩位將軍過謙了,兩位立下如此大功,忠心可嘉。只是不知兩位何以憑三千軍伍重創韃子,還頗有斬獲?”

 “無他。”韓萬濤回道,“將士用命而已。”

 “回這位大人。”蔣北銘並不認識溫體仁,拱手答道,“韃子的確驍勇,但韃子也是人。我大明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只要我大明將士齊心協力,勤加苦練,敢戰,能戰,又何愁區區幾萬韃子。”

 “蔣遊擊。”人群中又站出一人,“你這麽說的意思是說我大明將士都不堪重用嗎?”

 “非也。”蔣北銘對著這個官員搖了搖手,又轉身向崇禎說道,“啟稟萬歲,臣實話實說。我大明將士英勇有余,善戰不足,而且大明軍伍弊端太多,令出多門。如要我大明軍隊成為一支百勝之兵,臣以為需要大力整頓。”

 蔣北銘此話一出,金鑾殿上立即響起了一片議論之聲。

 崇禎皇帝抬頭看了看王承恩,王承恩會意的點了點頭。

 “諸位大人。”王承恩上前說道,“今日朝會就到這裡,諸位大人有什麽奏章可轉交司禮監。蔣將軍、韓千戶,萬歲爺賜宴養心殿,退朝。”

 “臣謝主隆恩。”在大臣們羨慕的眼光下,蔣北銘和韓萬濤雙雙跪倒在地。

 在來北京之前,蔣北銘和韓萬濤同陸天翔和許朗等人做過一次長談。陸天翔從史料的記載上,許朗和柳冠南從崇禎的年齡上對崇禎的性格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眾人最後統一了認識,雖說崇禎的性格有些反覆無常,但是如今崇禎只有23歲,從心理年齡上來說,還屬於一個充滿了夢想的階段。

 尤其是像崇禎這樣的身份和面對的這樣的環境,他很難會在大臣中間找到什麽心理依靠,可能現在的崇禎除了王承恩誰也不會相信。所以陸天翔給蔣北銘的建議就是,要多從鼓勵方面入手,要給崇禎構築一個宏偉的藍圖,激發起他年輕的心。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崇禎的信任,也只有得到了信任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北京可不比榆林灣,這裡面各種各樣的勢力和關系錯綜複雜,而且北京現在又只有蔣北銘和韓萬濤兩個人,更不比榆林灣,有了困難就可以召開穿越大會。

 所以,最後陸天翔代表整個穿越集團給蔣北銘和韓萬濤的指令就是,首先要取得崇禎皇帝的絕對信任,保證自己的安全,然後再去平衡各種關系,打通各方面的勢力。在此基礎上再決定如何去改造現在的明朝軍隊。

 養心殿內,一道一道的佳肴從崇禎的面前端過,又被端了下去,擺在崇禎面前的只有幾樣菜品。

 蔣北銘的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句話:“案上一口膳,民間千家食。”

 “兩位愛卿。”崇禎瞅著眼前的菜肴卻一口沒動,“此次遼東大捷,你們榆林灣出力頗多。朕聽聞你們那裡有什麽火器比紅夷人的還要好,此事是否屬實?”

 “回萬歲。”蔣北銘答道,“此事屬實。臣之先祖,流落海外之時,曾數次反思當年滅國之苦。故此潛心研製火器,臣等這次協助陳大人取得遼東大捷也是憑借了火器之利。”

 “我大明神機營裝備的火器也是甚多,卻為何就擋不住韃子呢?”崇禎又問道。

 蔣北銘聽陸天翔說起過,據史料記載,這個時代由孫承宗編煉的神機營車營,全營官兵6600多人,但鳥銃隻裝備了256支,三眼銃有1700多支。這主要是因為北方地區天氣嚴寒、風沙大不適合使用鳥銃,因此大量裝備三眼銃。但是明朝的三眼銃射程太近,只在三四十米的距離上才有威力,而且填裝太過緩慢,實戰的時候是擋不住滿清的弓箭的。

 見崇禎這麽問,蔣北銘回道:“萬歲,神機營雖然火器眾多,但在實戰中射程不夠,而且射速緩慢,所以效果是不如韃子的弓箭的。”

 “是嗎?”崇禎低沉不語。

 “萬歲。”韓萬濤想了一想,決定先給崇禎潑點冷水,“大明將士雖然勇武有余,只是號令不一。戰場之上憑的是齊心協力,不是靠個人的勇敢,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將令的話,那麽就算有再好的武器,再勇猛的士兵,恐也難取勝。”

 韓萬濤說完這話,崇禎身邊的王承恩先變了顏色,心裡暗暗埋怨道:“面聖之前,咱家早就交代過了,不能忤逆了聖上的意思,這兩個人現在怎麽如此說話。”

 崇禎的臉色果真不怎麽好看了:“韓愛卿,我大明將士真的一無是處嗎?”

 蔣北銘離座單膝跪下:“啟稟萬歲,臣等一心為萬歲著想,一心為大明江山著想,有惹怒萬歲的地方還望萬歲開恩。但韓千戶所言不錯,當年戚少保江浙平倭之時,也因為衛所之兵不堪重用,故此才在礦工中選拔三千將士編練戚家軍。萬歲英明神武,堪比堯舜,難道萬歲不想有一支勁旅北據韃子,內平流寇,創萬事基業嗎?”

 蔣北銘說完,心下也在暗暗發虛,自己和韓萬濤的這幾句話究竟會鼓勵崇禎還是刺激崇禎。

 崇禎的臉色漸漸的平複了:“兩位愛卿,朕希望你們有話直說,不要和那些大臣一樣,都來騙朕。”

 “啟稟萬歲。”蔣北銘狠了狠心,把想好的話說出來,“我大明現今外有韃子,內有流寇;西南海上還有紅夷人作亂;朝鮮如今也是首鼠兩端。要想滅韃子,平流寇,安定我大明天下,則必要有一支善戰之兵。但若要訓練出這麽一支勁旅,需要的是銀子,是大明朝廷上下一心的努力。”

 “萬歲。”韓萬濤也跪下說道,“臣等在海外之時,已知天下之大,遠非我中原可比。如今那紅夷人憑借船堅炮利正在開疆拓土,而我大明遠不如矣。”

 “韓千戶。”王承恩先怒了,“你這麽說是何意?我天朝上國還不如那蠻夷番邦嗎?”

 “王公公息怒。”蔣北銘站起身從衣服裡掏出了一塊畫布讓兩個小太監展開,“萬歲請看,這是天下大勢。”

 畫布上畫的是一副世界地圖,蔣北銘指著地圖開始介紹起來:“萬歲請看,此圖中間黃色的地方便是我天朝所在,西邊這一塊是紅夷人所居之所,關外的韃子在這個位置上。”

 蔣北銘又把手指伸向了美洲、非洲和澳洲:“這幾處地方地勢平坦,出產富饒,目前尚未有人。這是我大明的天賜良機,我大明開疆拓土,就在這幾處。”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