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呼吸後,建築落成,他沒有第一時間檢視聚變芯體裡的升級項目,而是選中星港,往右側菜單欄一瞧,終於明白為什麽對戰模式下的建築,會以戰役單位特有的方式解鎖。
原來邏輯姐是按照科學船來判定的,因為不管是戰役模式,還是對戰模式,米諾陶級戰列巡洋艦都是標配,科學船不同,它只出現在戰役模式下。因此,邏輯姐將聚變芯體歸入戰役建築。
至此,人族體型最為龐大的兩種飛行單位終於獲得解鎖。
科學船:在大多數殖民地裡,人類在邊界地區建造了大量探索平台,用以觀察和研究各種異常現象。聯邦第五空軍中隊也在聯邦的邊界上廣泛地使用這種平台對外太空進行研究。最近,由於外星部隊開始入侵各殖民地的領空,以前用來探索的飛船和船員們都被召了回來幫助研究新型的武器系統和相應的技術,它們還可以提供電子戰的有利支援。
系統注釋為科學球列出6大組件。
一,移動型力場護盾:母巢之戰後,磁極轉移能量盾的後續研究催生出一種可以移動的立場護盾技術。這種新技術被率先用於科學球,以保護裡面寶貴的人才與研究資料,在戰爭、宇宙探索、惡劣環境等情況下不受傷害。不同於專為軍事目的而生的戰艦,缺乏大威力武器的科學球可以有更多的空間與動力安置這種新型護盾技術,為科學船本身與所屬勘探設備提供額外的防護。
二,emp衝擊波發生器與放射性粒子源:科學球不像戰列巡洋艦那樣,擁有遍布全身各處的炮台。作為一艘太空飛船,它更偏向於科學研究與電子戰支援。磁場研究引出了重型吸取能量的emp衝擊波發生器。emp衝擊波可以將脈衝范圍內的護盾解除,還會關掉電子設備。
在與蟲族的戰爭中。工作人員通過改造科學球上原有研究設備,作為核廢物排放研究的副產品,激發放射性粒子流,可以在生化單位體內製造一個輻射源,用來殺傷目標及其周圍戰鬥單位的生命力。
三,納米修理⌒⌒,機器人:在母巢戰爭以後。人類帝國使用渡鴉來代替昂貴的科學球實行戰場支援。第二次大戰期間,在艾格?斯台特曼與米羅?卡琴斯基等人的努力下,雷諾突擊隊使用了一種新型的科學船,這種船可以通過納米修理機器人用於對機械單位的複雜機體維修。
四,泰坦反應堆:出於研究與作戰雙重需要,科學球原本並不強勁的能源系統獲得升級,擁有幾乎媲美戰巡的強大能源,這就是泰坦反應堆。
五,最先進的感應器陣列:探索者科學船原本設計為移動科研站。服役期間有時卻有意外的定位。聯邦軍隊開始將科學船的高度精密感應器陣列用於邊疆監視和安全掃描,這個感應器組合在人類與潛地異蟲和隱形星靈交火時特別有效。
六,殖民模塊:科學船可以是一艘航天器,也可以降落在行星地面,化為一座前哨科研站,用來采集星球大氣、礦藏、地形、生物信息等情報。
科學船不具備攻擊能力,但是擁有防禦矩陣、emp衝擊波、輻射、維修、降落五大主動技能,以及泰坦反應堆、探測隱形單位、人類艦船裝甲等級三個被動技能。
其中emp衝擊波、輻射、泰坦反應堆三個技能要在聚變芯核進行升級。
就像ghost與幽魂同步了星際1時代的電子眼與鎖定技能一樣。科學船同樣集合了星際1與星際2裡的技能。至於資源耗費,科學船需要水晶42000。瓦斯94500,人口耗費4。
水晶42000,瓦斯94500,人口耗費4?
科學船到底多大?為什麽與布塞法洛斯號一個級別?還有……這個資源是如何計算出的?難道公式不是體長/10*遊戲造價嗎?好像人口佔用也不對……
他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浪費太多精力,將光標從科學船圖標移開,放到米諾陶級戰列巡洋艦圖標上。
戰列巡航艦。這些巨大重型的戰艦簡直是飛行的堡壘,他們為了保持科普盧星區的和平以及統治製空權而造。激光炮組和厚重的精鋼裝甲讓這些壯觀的戰艦成為了宇宙中最強大的武器之一。正因如此,很多指揮官將大規模戰爭時的總部設立在戰列巡航艦上。新的研究成果帶來了武器升級和防禦升級的發展,這其中就包括恐怖的大和炮。
注釋中提供的戰巡的組件一共有5項。
一,大和炮:大和炮是位於戰列巡航艦艦首的一門可以從艦船核心聚集能量的大型火炮。大和炮可以生成一個高強度磁場強化對核反應的控制能力。將其能量集中在一起,足以摧毀任何事物。在其原理被公布之前,大和炮只能裝配在現存的帝國“巨獸”級戰列巡航艦上–而其中有一部分巡航艦由於經費和補給有限的問題,並沒有進行巨炮升級更新。如今,許多新建的“米諾陶”級戰列巡航艦也裝配有v型大和炮。
二,船員設施:戰列巡航艦和其他自給自足的小城市不同。這些擁有超過4000-7000名包括支持人員在內船員的巨獸,擁有所有可以被一名士兵稱作為家的東西。除了對一艘戰艦來說必要的設備外,戰列巡航艦還擁有一系列休息場所,比如酒吧等等。當一天的任務結束又沒有仗要打時,宇宙新聞網的廣播就會播報在宇宙其他地方異蟲與星靈的戰況。
三,炮台:戰列巡航艦船體外的雙聯鐳射炮陣列是其主要的防空手段和對地轟炸武器。其空對空武器–相較於空對地武器,更弱一些–裝配有尖端光學和傳感器用來捕捉高速移動的目標。空對地武器則使用電磁線圈增強火力。在與一艘海盜旗艦的交戰中,一艘嚴重受損的“米諾陶”級戰列巡航艦上的船員大膽地將戰艦翻了過來,用空對地火炮對敵人發動攻擊。可怕的彈幕擊穿了敵人,並為這艘巡航艦贏得了足夠多時間啟動折躍驅動器撤離戰區。
四,折越驅動器:戰列巡航艦的推進系統允許其進入折躍空間。獲得比光速更快的速度。但驅動器如果失效,就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比如將徹底摧毀整艘戰艦及其內部船員的巨大爆炸。除了常規的安全措施,部分巡航艦還備有第二套短距離折躍驅動器,為主驅動器分擔負荷。它同樣還作為緊急方案–比如需要進行高風險的“盲跳”撤離戰區。由於距離較短,也降低了巡航艦及其船員最終來到某個遙遠的不知名星域的風險。
五。聚變反應堆:對於“米諾陶”級戰列巡航艦來說,老式反應堆實在效率低下,因此才開發出了更環保、更高效的聚變反應堆。由於新科技的出現,“巨獸”級戰列巡航艦上的老式設備正在被慢慢淘汰,被全新的更強大的設備所取代。到目前為止,許多隸屬於前聯邦政府的戰列巡航艦仍在使用老式反應堆–缺乏維護,同時難以提供足夠能量–且有泄露風險。而新的反應堆則絲毫不用擔心這種問題。
米諾陶級戰巡相比布塞法洛斯號而言,差距並不是很大,它同樣配置有v型大和炮。鐳射加農炮陣列,定點防禦系統,立場護盾,大氣層作戰組件,及飛彈艙。
與布塞法洛斯號不同,因為米諾陶級戰巡匹配的是對戰模式下的遊戲數據,大和炮必須先在聚變芯體內進行研究,同樣的它還有巴哈姆特反應堆、人類艦船武器、人類艦船裝甲這樣的被動升級項目。
唐方仔細打量一眼米諾陶級戰巡艦的造價。道聲,“果然”。科學船的造價達數萬之高。米諾陶級戰巡艦消耗的資源更多,需要160000水晶,120000瓦斯,人口8。
他原以為布塞法洛斯號比較特殊,造價才高達近20w水晶,15w瓦斯。現在看來。像這種超過百米級的大家夥,系統將它們的造價翻了數番,而且米諾陶級戰巡艦的人口佔用沿襲星際1巨獸級戰巡艦的數值,不是6,是8!以限制自己暴兵。
邏輯姐這個王八蛋。她不是一向挺疼自己的嗎?怎麽突然變得這麽摳門?
不對,等等……他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像大力神運輸機、女武神護衛艦、維京戰機、女妖戰機那樣的人族飛行器,體長從十幾米到近百米不等,但是體寬很少出現超過20米的情況,戰巡、科學船這樣的大家夥完全不一樣,像布塞法洛斯號,不僅艦長超過550米,寬度足有80多米。按照邏輯姐的造價公式,體型小於20米的小型單位,造價維持遊戲數據不變,只有超過體長20米的,才會在體長的基礎上除以10,然後乘以遊戲造價。
女武神、大力神運輸機、維京戰機這樣的單位沿襲上述造價方程,會不會是因為主體單元寬度或者高度沒有超過20米,或者沒有超過太多,索性隻計量體長因素。
像戰巡、科學船這樣的大型飛行單位,無論是寬度還是高度,由於超過20米太多,系統會否不是根據它們的體長計算資源耗費量,而是考慮進它們的體積,估算出的資源耗費量呢?
如果真的將單位體積納入參考范圍,數萬、十萬量級的資源耗費,也就說的過去了。
對於邏輯姐,他很無語,更無奈。平常小恩小惠給他不少,但是一到關鍵時刻,總是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讓事情變得更具邏輯性,以掐斷他投機取巧的齷齪心思。
當然,作弊心思被掐滅固然不爽,科學船與戰巡的解鎖無異讓他的勢力暴漲一大截。如今他手頭最缺的是什麽?戰艦,尤其是大型戰艦。
無論是在穆巴拉克恆星系統的海戰,還是在克哈諾斯恆星系統的海戰,要殲滅對手,達成任務目標,必然要進行一番謀劃,事先挖好陷阱,用計取勝。
尤其是這一場戰役,如果沒有老派勢力拖住獅心王獨立艦隊、戰爭之子、末日艦隊這樣的大股敵人,憑他當下的兵力,就算通過兵種搭配,利用單位優勢,可以擊敗盤踞在克哈諾斯的新派勢力,恐怕也是一個慘勝局面,更不要說更遠的深空還有獅心王獨立艦隊的主力。而且這還沒有算上布裡歐納克系統。
如果再加上這門威力驚人的空間大炮,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這裡畢竟是一個國家的首都恆星系統,不是一般的貴族領地,以他目前的實力,攪風攪雨可以,若要橫掃敵軍,戰鬥力方面還差了一大截。
好在布裡歐納克系統的製造工藝解鎖了科學船與戰巡艦, 雖說前者的輔助能力大於戰鬥能力,在“晨星鑄造”剛剛起步階段,這種可以降落到行星表面,變化成前哨科研站,又或者太空探索平台的單位意味著什麽,可想而知。
至於戰巡,有多重要更不必說。這可不是布塞法洛斯號那樣的英雄附屬座駕,具有唯一性,而是可以量產的米諾陶級戰列巡洋艦。
試想一下,造個幾十一百艘,再搭配一些女武神護衛艦與鐵鴉、科學船,乾掉兩三支主權國家千艘級常規艦隊,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哪怕換成獅心王獨立艦隊這樣的精銳部隊,也有一戰之力。
要知道米諾陶級戰列巡洋艦這樣的東西,在星際世界裡,就算是蒙斯克都沒有多少艘,眼下他卻可以做到量產,這已經是最大的作弊器了,雖然造價貴了點。可是只要想想,幾十上百艘戰巡出現在星球軌道與敵軍艦群進行戰鬥與空投的畫面,再貴都值得。
再貴都值得……再貴都值得?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