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是大年初二,要去沈氏的娘家拜年,等子福帶著穿戴好的子祿、子晴進沈氏房裡的時候,沈氏也穿戴好了,換上了一身七成新的銀紅綢子罩衣和一條松青色的棉裙,子晴估計還是沈氏當年的嫁妝衣服。 “娘,你今天真好看。”子晴蹭到沈氏的旁邊。
沈氏正綁好一個包袱,聽了子晴的話忍不住笑了,“胡扯什麽呀,娘都老了。來,娘給你梳梳頭。”說完拿出兩根粉紅的絹帶,給子晴綁在頭上的兩個包包上,並摸了摸子晴的臉,說:“看我女兒多漂亮。”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女兒?”子晴一臉的臭美,惹得子福忍不住掐著她的臉頰,說:“這是哪來的王婆呀,這麽會自誇。”
“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妹妹。”子晴的話讓子福一愣,伸手就往子晴的腋窩撓去。“好啊,膽肥了,連哥哥也敢編排了。”
子祿聽了忙過來撓子晴的癢癢,“臭晴晴,我又沒有得罪你,你連我也編排了。”幾個人鬧做一團,直到曾瑞祥進來喊大家吃飯。
去前房吃飯時子晴想起她的小雞來,趕緊去找蕭秀水,還好她不用出門,子晴托給她了。到田氏那,發現曾瑞慶他們也穿戴一新,不過聽周氏說,她的娘家就在本村,倒不著急走。曾瑞慶和曾瑞祥商量幾時動身,原來他們要先去他們的舅家拜年也就是田氏的娘家,就在附近的一個村子,家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一個後母,已七十高齡。
飯畢,回到後房拿東西,沈氏把兩個房門都鎖上。曾瑞祥抱著子喜一直送到出了長街的下村口,和沈氏說他會趕到白塘村吃晚飯,接孩子一塊回來,又囑咐子福幾句才轉身回去了。沈氏帶著五個孩子繼續往前走,過了一個村子,子壽實在走不動了,子福隻好背著他,路的兩邊除了山就是田地,田裡的油菜花正含苞待放,子晴走不動時,子福讓子祿拿了一枝小松樹枝,揚言要用松針扎她,子晴嚇得趕緊往前跑,也不知道到底過了兩個還是三個村子,終於聽見沈氏說翻過這山就到了。
沈家的房子一看就明顯比曾家的新而且好,一色的青磚,門前還有一個影壁,影壁前是一小片竹林,門檻上有一對半截的雕花木門,然後才是大木門,外婆何氏正在門外張望,母女兩一見面,何氏緊抓住沈氏的手,兩人都掉眼淚了,子福趕緊上前叫人,老人家一個一個地摟過孩子,激動地說“好,好,都是好孩子。”
進了屋,家裡也就二舅沈建水和二舅娘趙氏在家,表哥們都出去拜年了,兩個表姐都出嫁了,說是要下午才能到。還沒待片刻,沈氏帶著他們從後門出去,就到了大舅沈建山家,又是一番彼此問候,剛泡上茶水,拿出各色小糕點,大舅娘許氏就忙著叫大表嫂嶽氏張羅中飯,沈建山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除最小的兒子外都已成親,大兒子沈大福在安州府開了個小小的糕點鋪子,帶著妻子嶽氏和四個孩子在那安了家,二兒子沈小福在安州府做了一名衙役,妻子剛生了個兒子,三兒子沈萬福剛成親,在家種地,真是好大一家人,比曾家人數還多,虧得這會都出去拜年了,沈建山說平常日子也就老三、老四在家,過年了就都給叫回來了團聚團聚。
吃飯時許氏把何氏那邊三人一塊叫過來了。飯後,一大家人圍著火堆敘敘話,何氏和沈氏帶著子喜回房間,趙氏也張羅回去準備晚飯,估計兩個女兒和女婿也該過來了。
子晴只知道古代的時辰是用什麽子醜寅卯劃分的,
再往後就不會背了,所以具體對應現在的幾點她還是分不清楚,也懶得去分。隻是會大概看看天色,誠如此時,估計還不到三點,這過年串親戚還是好,除了吃就是喝。 晚飯是在趙氏這邊吃的,曾瑞祥在晚飯前趕了過來,趙氏的兩個女兒攜夫帶子也都回來了,沈建山一家也過來了,飯菜擺了兩桌,何氏、沈建山夫妻、沈建水夫妻、曾瑞祥和沈氏、沈建水的兩個女婿一桌,沈建山的兩個兒媳和小孩們一桌,很是熱鬧,曾瑞祥不勝酒力,早早要下桌,正和兩個侄女婿僵持著,沈建仁一大家都進門了,何氏喜得合不上嘴, 又重整一桌酒席,期間的觥籌交錯不必細說,好在大家體諒曾瑞祥的酒量,又知道要趕回家去還有段山路,也沒有苦勸。
等子晴一家在回家的路上時,太陽都快落山了,本來沈建仁說要用驢車送,曾瑞祥婉謝了,驢車不能走小路山路,隻能繞道安州府,拐一個大圈還不如小路回家快。不過因為有曾瑞祥,行程比來時快多了,子壽基本不用走,子晴沉浸在興奮中,沒覺得多累,這一趟拜年何氏給了每人五個銅板,許氏和趙氏分別是兩枚,後來蕭氏又偷偷給了每人五枚。子晴決定回頭把子祿和子壽的都要來買小雞仔去,子福要上學,還是自己留著急用吧。
回到家天已擦黑,春玉一大家都過來了,後房曾氏的小女兒一家四口也在,這麽多人子晴真發愁怎麽擠,真希望自己一家可以早點搬走。
子晴看著田氏在夏玉和秋玉的房間用兩條長凳幾塊木板搭了一個簡易床,鋪上厚厚的稻草,讓春玉帶著她兩女兒住,又在原本子萍住的床邊加了一塊木板,安排大姑爹燕仁達和他家三個兒子,聽子福說他們要住到過完元宵節,每年都這樣。
子晴想怪不得田氏說銀子不夠花,需要銀子的地方實在太多。晚上這麽多的人聚在一起,吹牛的吹牛,鬥牌的鬥牌,看牌的看牌,小孩子們玩捉迷藏,追的兩屋跑,大人的叫聲,小孩子的哭鬧聲,只差沒把房頂掀了。曾老爺子喜滋滋地說了,過年就要人多,人氣旺才能家旺。
這樣雞飛狗跳的日子剛過了兩天,春玉家的二毛就差點惹出一件大禍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