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要做皇帝》第402節 法統(二)
封魯承恩公項允,對漢室思想界和史學界,不啻於是一次八級地震。

 長期以來,項羽在民間都有許多的同情者和為其搖旗呐喊的集團。

 這些人主要是以齊魯和故楚地區的儒家學派以及地主階級為主,從劉邦在雒陽稱帝那一天開始,這些人就一直在宣揚項羽的種種‘仁義’之事。

 但是,他們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勳臣元老集團和黃老派的打壓。

 在事實上,官方從未認同過他們的觀點。

 然而,劉徹詔書一下,這兩方面的反應卻各有不同。

 在經過短暫的失神之後。

 列侯勳臣們紛紛上書,拍劉徹的馬屁,說這是一個英明神武的決定,也就只有‘陛下能洞見萬裡,而臣等愚所以不能明也’。

 齊魯地區的儒家學派和在長安的儒門巨頭們卻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他們一口一個喊著‘項王’,卻用著各種各樣的辦法,尋找所有的途徑,向劉徹表示:項羽的歷史定位問題,還有待商榷。

 乍一看,仿佛這兩個派系的立場顛倒了過來。

 但劉徹卻心知肚明。

 他們的立場沒有變化!

 恰恰相反!

 他們的立場,一如既往的堅定!

 想定漢室的法統來源,項羽就是一個繞不過的坎。

 這位西楚霸王的一生,就是反秦的一生。

 沒有項羽,秦朝就滅亡不了,秦末的農民起義,就極有可能被章邯撲滅。

 而劉徹封劉舍的兒子為魯承恩公,讓其繼承項羽的香火,就是對項羽在漢室的歷史上的定位,給予一個官方的態度。

 封其為魯承恩公,就是肯定項羽反秦有功,但是抗拒高皇帝,罪過的大大的!

 所謂魯承恩公,與其說是褒獎,倒不如說是侮辱!

 承恩承恩,承誰的恩?

 當然是劉氏的恩德!

 沒有高皇帝的寬宏大量,項羽肯定就要暴屍荒野,跟蚩尤一樣被人把身體的各個零件壓在各個山溝溝裡!

 沒有劉徹這個天子的既往不咎,哪來的項羽有後,還能享受香火?

 在元老勳臣們看來,這道敕封詔書,就是在徹底肯定他們的祖宗跟著高皇帝擊破項羽的功績!

 在齊魯等地的儒生們看來,意義又不同了。

 本來,項羽都死了差不多六十年了,骨頭都變成渣渣了,儒生們也就是偶爾沒事喊兩句項王,在腦子裡偷偷yy要是項羽做了天下,自己該是如何風光!

 一旦面對漢室官府,朝廷,這些人立刻就變成順民忠臣,把項羽丟到爪哇國去了。

 但是,劉徹的詔書,卻刺到了這些家夥的痛腳。

 封魯承恩公?

 這不是明擺著說,老劉家還沒忘記當年項羽死後,魯地的儒生和地主們死硬著不投降,要給項羽當忠臣,披麻戴孝的往事嗎?

 更何況,儒生們都是要面子的。

 封誰不好,封桃候的後人?

 這不是明擺著打項羽的臉嗎?

 要知道,桃候這個爵位,就是賣項羽得來的!

 桃候家族,世世代代就是劉氏的狗腿子!

 封這麽一個家族的人去繼承項羽的香火,儒生們的臉上,除了火辣辣的疼外,估計沒有第二個感覺了。

 劉徹對儒生們如喪妣考般的哀嚎懶得搭理,就當做沒看到一般,依舊我行我素。

 儒家這個學派,有時候就需要抽他兩下,他才懂得與時俱進,不抽,丫就自我感覺良好。

 當初,劉邦擊敗項羽,進軍南方,各地傳檄而定,連項羽的老家都投降了,唯獨儒家力量佔優的魯地堅決不降,還給項羽披麻戴孝,誓要為項羽盡忠……

 然後,劉邦動員全隊,把魯地一圍,原本還誓死不降的‘忠臣’們紛紛跪呼萬歲……

 這才是儒家在整個漢室至今,沒有得到政治地位的原因。

 不然,你以為,幾十年來儒生們削尖了腦袋,各種捧劉氏皇帝馬屁,可除了叔孫通外,卻連一個兩千石朝臣也沒有的原因是什麽?

 這就是儒家在漢室的原罪!

 劉家的皇帝,只要不是二貨,都不太可能給他們太多信任!

 當然,任何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慢慢變淡。

 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再記著這筆爛帳也不合適了。

 劉徹拋出一個魯承恩公,既是敲打那幫儒生,讓他們清醒清醒,同時也是給他們掃清入仕的障礙——連項羽的後人都是漢臣,那麽,當年為項羽盡忠的儒生們,也就不能繼續窮追猛打了。

 這個汙點,也就可以從儒生們身洗掉了。

 以後沒有人可以拿著此事作為齊魯儒生升官時的非議點了。

 可惜,大多數儒生的眼睛都隻盯著劉徹這個皇帝的打在他們屁股上的板子,渾然不知,或者說就算知道,也當做不知道,劉徹給他們解除了一個定時炸彈。

 會苦的孩子有奶喝嘛!

 古今皆然!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劉徹負者手裝x的感慨一聲。

 自登基以來,劉徹最大的感受就是:歷史就是一個畫廊,裡面陳列的藝術品,複製品居多而新品很少。

 這半年以來,發生的許多事情,劉徹都能從歷史的記載和後世的記錄中找到似曾相識的例子。

 將這個事情放在一邊。

 劉徹接著頒布詔令,敕封周公之後公孫歆為褒魯候,爵列關內侯,食邑三百戶,為周公立祠,下令在劉邦的高廟側殿為周公立像,歲時陪祀,享受祭祀與血食。

 同時劉徹還下令,準許諸子百家為其先賢立祀。

 但是,所有先賢的塑像,只能被立在由朝廷出資修建的‘先賢祀’之中,而且需要得到批準。

 沒有批準,或者沒有立在先賢祀裡的,視為祀,有司衙門一律禁止和查辦!

 這下子熱鬧了,諸子百家,但凡還有個能吱聲的,都紛紛活動了起來。

 春秋戰國,漫長的數百年裡,在日漸激烈的諸國戰爭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傑賢才,此起彼伏,提出了無數解決當時中國局面的方案。

 這些人中,嘴炮者有之,但行動派最多!

 實踐派更是數不勝數!

 便是在後世被認為是腐朽落後不思進取的儒家,其實在那個時期,也是屢次自我進化和更新。

 劉徹就是瞧準了現在的時機,下達了這個詔書。

 因為,當此之時,經過五十多年的恢復,實際上許多學派都已經悄然複蘇。

 秦末的戰火雖然摧毀了大量的典籍,但是,總有許多落網之魚。

 那些先人的典籍,躲在牆壁裡,藏在石縫中,甚至是被它們的傳人悄悄的藏在地下的某個地窖裡。

 靠著這些手段,它們避免了毀於戰火的厄運。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珍貴的先人的智慧結晶,卻並不被大眾所知。

 在這個連《論語》都沒普及開來的時代,實際上,能夠被普羅大眾所知的書籍,就是那麽聊聊幾本,加起來不過萬字而已。

 在後世的歷史上,小豬朝的東方朔就吹厲害說自己讀過總計三萬字的‘鴻篇巨著’……被小豬驚為天人……

 所以,劉徹在立祀的標準上設置了一個門檻。

 想進先賢祀?

 好!

 簡單, 要嘛,朝廷主動立祀,要嘛,有人提出申請,並提交證據。

 這個證據必須能證明那位先賢確實有著足夠硬朗的學術成績和影響力,能夠進入先賢祀與其他先賢共享官方祭祀,天子獻祭。

 毫無疑問,在這個時代,能證明某人的學術成績和影響力的,除了他的著作外,別無他物。

 尤其是,劉徹幹了一件火上澆油的事情——他宣布了第一批入享先賢祀的名單。

 在這份名單上,只有三個名字。

 孫武、孫臏、司馬驤且。

 名單公布後,頓時一片嘩然。r1152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