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群臣的目光,劉徹站起身來。
向前踱了兩步,做了下樣子,劉徹才道:“桃候所言,朕以為甚佳,其下列侯勳臣兩千石以上共議之!”
漢室的政治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即使皇帝再怎麽急迫想要推行某個政策,也要裝模作樣的讓列侯勳臣兩千石以上的官員討論,商議,得出他想要的答案,再順勢而為。
有些時候,遇上了全國性的大調整,還要廣泛的向天下各郡郡守、郡尉、致仕的故九卿、三公大臣、諸侯王聽取意見和建議。
看上去,這有些像類似貴族民煮或者共和。
但實際上,不止劉徹清楚,天下多數列侯和勳臣也心知肚明。
這不過是皇帝用來彰顯自己的政策是得到了最廣泛支持和民心所向的手法。
而且,這個傳統實際上脆弱得很。
皇帝性子急了,撇開這個傳統單乾,也不是沒有。
譬如先帝的削藩策,朝野就有著巨大反對聲音,甚至申屠嘉都公開站出來反對過於激進的削藩。
然而,然並卵。
但這個傳統的生命力,卻又頑強的很。
無論統治者怎麽踐踏它,怎麽摧毀它,怎麽無視它。
≠≥當總有一天這個統治者或者它的子嗣,為了收拾人心,團結朝野,總會主動把它撿起來。
歷史上小豬統治的中期,基本上就是一個獨裁者了。
沒有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意志能改變他的心意,這個傳統更是被踩在腳下。踐踏到淤泥裡!
但那又怎樣?
到了小豬晚年,小豬通過一紙罪己詔。自己主動把它撿了起來。
昭宣時期,就更不用說了。
地方士紳和豪強地主甚至能直接參與、議論和修改國家政策。甚至影響意識形態!
幾次鹽鐵會議,石渠閣辯論,都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即神明,君權無限大的西漢政權,反而是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上,最民煮的(表面上)。
一介布衣地主,就能對著執政的大司農狂噴不已。
地方上幾個窮酸書生。就敢跳出來指責和非議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觀,還他媽成功了!
這樣的情況,哪怕是自吹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兩宋,也沒發生過!
劉徹先前在鹽鐵政策上,為了快速通過,形成表面的朝野共識,已經利用君權,踐踏了一次這個傳統。
要是再這麽玩,那吃相就未免太難看了。
所以。無論如何,劉徹都要做下樣子給天下看:朕非獨夫,非以一人而凌天下人也!
這也是劉徹將移民政策的討論安排在鹽鐵政策之後的原因。
一個簡單的心理手段而已。
現在看來,這個策略還不錯。最起碼,成功的讓移民政策直接跳過了扯皮與嘴炮的階段,進入了實際操作的階段。
要是先提移民政策。姑且不談之後的鹽鐵官營拿出來,這些家夥因為在移民政策上有了‘民煮’的錯覺。而肆意妄為,挑戰君權。單單就是扯皮和嘴炮的時間,就足夠把今天朝會剩余的時間給消耗一空。
“臣等奉詔!”大臣們紛紛拜伏。
對於能參與和討論國家大事,不分時代、王朝、民族、人種,人類永遠都充滿了興趣。
不然後世的鍵盤政治局和居委會組織部也不會那麽興盛和強大了。
但可惜的是,權力永遠集中的金字塔最頂尖的那一小群人手中。
這一點,同樣不分時代、王朝、民族、人種甚至意識形態!
後世的世界,與西元前的世界相比,在這方面唯一的差異,可能就是金字塔最頂的那一層的空間大了,能站更多大佬,而下層的人則沉迷於宣傳或者被灌輸的東西以為自己‘是國家的主人了’。
但是……
可能嗎?
劉徹輕輕哂笑一聲,在心中輕聲道:“恐怕就算到了星際時代,走向銀河,掌握國家和制定政策的,依舊是那一小撮人,只是,方法可能更先進,更隱蔽,讓多數民眾更加堅信自己就是國家和政權的主人……也就僅次而已了……”
這樣想著,劉徹就道:“今日朝會,就到這裡吧,諸卿回去好好討論一下桃候所言之事,下次朝會,拿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集思廣益,朕將親覽諸卿之策,選其憂者而行之!”
雖然,其實具體的粗略方案和計劃已經有了,但,民煮嘛或者說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稱之為廣開言路的制度,既然做出了樣子,那就要做到底!
更何況,朝臣俱是精英,許多人都有著實際的工作經驗,甚至不少人曾經在張蒼手下參與過授田和移民工作,有了他們的意見和補充,對移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群臣於是三叩首,拜別天子,等劉徹走後,他們才慢慢起身,按照禮儀,趨出宣室殿。
然後就紛紛朝著東宮的方向而去。
多數朝臣去東宮,只是盡義務,給兩位太后問安。
但竇氏外戚和一些懷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人,卻是迫不及待的就想要去將今天朝會內容稟報給兩位太后尤其是東宮現在的主宰太皇太后。
劉徹就站在宣室殿的宮牆上,眺望著那些乘著華麗的馬車,沿著宮中道路,在衛兵們護衛下前往東宮的大臣們。
要說心裡沒有意見,那是騙鬼!
任何君王都無法容忍自己的權柄被人分享乃至於侵奪。
不然,後世君王也不會立下后宮不得乾政的規矩,而小豬更不會乾出殺母存子的事情。
只是,劉徹也知道,兩宮製在漢室是無法改變的政治鐵律。
只要漢室政權還堅持以孝悌治天下這一基本原則,東宮的權柄就不會有絲毫減少。
這個事實, 讓劉徹很清楚的認識到了一件事情:培養繼承人很重要,但教育后宮妃嬪更重要!
妃嬪們不應該只會呆在宮闈裡賣萌撒嬌。
她們應該學習和掌握更多知識,擁有眼光和手段。
並且確立下妃嬪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制度。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漢室江山的穩固!
作為皇帝,劉徹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假如當年劉邦死後,掌權的人不是呂後而是悲劇中的戚夫人,那麽,現在的漢室天下,可能早就四分五裂,狼煙四起,諸侯割據,混戰不休了!
而當年秦國能始終保持強大和穩定,也與他的歷史上的幾次國君年幼即位,而掌權的太后手段與眼光俱是一流有關。
其中宣太后更是力挽狂瀾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