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要做皇帝》第1173節 真正目的
“令郡國皆立魯班,秩以六百石,率民以作諸般器械,掌教化、提點百工事!”

 許多尚書郎看著這個命令,他們知道,天變了。

 在從前,漢室隻承認種田高手,也就是所謂的力田,可以不受訾算限制,不通過舉薦或者考舉,就擁有做官的權力。

 除此之外,其他所有人,想要踏入仕途,唯有讀書。

 或通過自己的真本事,走過考舉的獨木橋。

 或通過名望、人脈和關系,得到兩千石或者列侯的舉薦。

 除此之外,並不存在第四條的正常做官的道路。

 但天子的這道命令,卻打破了這個界限。

 從此,木匠、鐵匠和其他技術類的工匠,都獲得了做官的可能。

 說不定,未來還將從這些百工匠人之中,出現幾個兩千石的巨頭,乃至於出任九卿,踏上三公之位!

 “士大夫們恐怕都要抗議了……”有人在心裡想著。

 當今天子雖然威望遠邁父祖,對於士大夫和貴族,都擁有絕對的統治力。

 但是,現在是什麽時候?

 石渠閣之會,天下名宿共會長安的時候。

 除了墨家和法家之外,儒家和黃老派,恐怕都不待見這個政策。

 甚至恐怕就是法家也會心裡面犯嘀咕:“我們寒窗苦讀數十年,不及一粗鄙之匠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石渠閣之上,這個命令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這是天子的命令。

 尚書們,即使不理解,也必須製詔。

 當然,漢室現行的體制下,類似任命一位學者為博士,同時將某部書籍定為國家經傳。

 這是天子一個人就可以決定,不需要跟人商討。

 畢竟,博士官們隸屬太常,而太常其實管的是皇室自己的家事。

 博士們一直就是皇帝的家臣。

 然而,命令郡國增設一個機構,同時給與編制。

 這屬於國事。

 國家大事,歷來必須經過廷議,至少得到丞相認可,同意附署,禦史大夫用印,方才具備法律效應。

 不然的話……

 丞相或者禦史大夫,把皇帝的命令拍回宮廷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

 故安文候、北平文候,都曾經在任上不止一次將太宗和先帝的詔書踢回未央宮!

 當今丞相長平侯周亞夫的脾氣,可是跟故安文候、北平文候不相上下的啊!

 所以尚書們都是懷著忐忑的心理,完成了這詔書的擬定工作。

 神仙打架,他們這些被夾在中間的小蝦米,其實感覺是很糟糕的。

 自然當這個詔書送到了禦史大夫衙門的實際控制者,現任禦史中丞繁候張寄面前時,這位禦史中丞眉毛一揚,說道:“此亂命,臣不敢奉詔!”

 說著就將尚書送來的詔書,原樣給退回去。

 中國的士大夫和貴族,從來不是皇權的附屬物和奴才。

 他們是有自己意志和自己的行動力的利益集團。

 自古以來,朝堂之上,也從來不是某一個人的一言堂。

 哪怕是皇帝,強勢的君王,想搞一言堂,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尚書》有雲:受洪惟作威。

 孟子更是開明宗義,直指等於民賊這個真理!

 雖然,中國雖然歷代都是大一統,但從來都不是皇帝個人的一言堂。

 君權、相權、臣權以及地方山頭,相互牽製。

 所謂垂拱而治聖天子,在某種意義上,其實你可以理解為皇帝只要做好仲裁者的工作,就足以成為聖王。

 不過呢,在中國這樣的複雜環境中。

 沒有任何事情是一定的,不變的。

 皇權可能衰弱,相權也可以被架空,至於臣權,也可以被無視,地方山頭,很多時候更是被以上三者,拿來當鞋墊。

 需要的時候,就拿起來用用,不需要的時候就丟到一邊。

 但無論如何,哪怕是秦始皇,也需要在表面上做出虛心納諫,禮賢下士的模樣。

 哪怕是王莽,篡漢之前,也要對外界展示自己絕對忠於漢室天下的決心。

 所以,禦史中丞封駁詔書,其實是完全合法合理的。

 因為這是皇權給與他的職責,也是制度給與他的權力——禦史中丞,禦史大夫亞長也,貳大夫,以領其屬,掌諸禦史,佐天子,專掌糾核。

 依照制度,所有的皇帝命令,涉及到國政部分的,需要先下中丞,中丞白大夫(禦史大夫),大夫白丞相。

 在這個過程之中,任何一個環節上的人覺得這個命令不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有違祖宗制度,可以隨時將之打回去,名義上自然是尚書郎或者擬詔的官員出現了錯誤。

 譬如引用錯了典籍啊,寫錯了一個字,甚至墨跡多了一點或者少了一點。

 總之,打的旗號是因為尚書郎等官員的錯誤,為了防止陛下蒙羞,所以臣萬死請再議之。

 絕對沒有質疑陛下的意思。

 但事實上,誰都知道,這是怎麽回事。

 而這也是尚書郎最擔心的事情。

 因為他們很可能在這場君權和臣權的角力之中,被碾成渣渣。

 想當年,北平文侯與太宗皇帝在黃龍改元的問題上,鬧了大半年,相權和君權激烈衝突。

 雖然最後,君權開掛,強行獲勝。

 但……

 十三位負責擬詔的尚書、令吏和侍中被下獄論罪。

 原因是他們居然在詔書上寫錯了字或者引用錯了典故,簡直就是大不敬!

 所以,當詔書被禦史中丞打回來後,整個蘭台都神經緊張。

 君權與臣權的激烈衝突,似乎難以避免。

 就在眾人忐忑不安的時候。

 劉徹卻正在宣室殿之中,迎接一位重量級的大人物。

 在漢室,儒家的祖師爺是孔子。

 哪怕是最離經叛道的荀子學派,也是尊孔的。

 而黃老學派的祖師爺,人所共知,一曰黃帝,二曰老子李耳。

 老子李耳,在後世又成為了三清的化身,為道教的最高神。

 而老子李耳,也是有著子嗣傳世的。

 李氏家族,在此時就如同孔家一樣,屬於地位清高的詩書之家,備受天下尊崇。

 至少東宮兩位老太太是很尊敬李氏的。

 而當代李氏家族的家主,就是曾經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王太傅的李假。

 李假是老子正兒八經,經過天下認證的四世孫。

 這是有著完整的家譜為證據的。

 他父親是李宮,曾經在太宗皇帝時期出任《道德經》博士。

 其祖父李注是戰國晚期魏國的木乾大夫。

 而其曾祖父李宗,就是老子唯一可以確信和證實的兒子,曾經出仕魏國,被封於段乾。

 不過,在歷史上此刻,這個光榮的家族,其實已經嗝屁了。

 因為李假擔任膠西王太傅,而膠西王劉卬那個渣渣居然起兵反叛。

 李假勸說不及,就被劉卬手起刀落砍成了零件,其家族和覆滅在了戰火之中。

 從此,老子嫡系不存,隻余旁支。

 譬如說……

 李廣啊……

 但現在,李假和他的家族還是活蹦亂跳的。

 而且,他本人也確實有些傳說中的老子風范。

 眉毛胡須頭髮,都是一片花白,看上去慈眉善目,就像一位鄰家的長者。

 而且,談吐之間自有魅力,讓劉徹非常舒服。

 兩人談的正是賓主盡歡之時,尚書令汲黯走到劉徹身側,低語了一幾聲。

 劉徹聽完,對著李假微微致意,說道:“與長者交談,朕甚受啟發,不過,偶有政務,就不便留長者太久了……”

 說著就讓人將這位宿老,送去東宮,與兩位太后相會。

 李假自然也很識趣,他微微恭身,然後在兩位侍中的攙扶下,離開殿中。

 等到李假消失在殿門之外,劉徹這才對汲黯道:“此事,不出朕之所料!”

 士大夫貴族們,特別是老一代的士大夫貴族,對於現在的天下局勢,是很不適應的。

 大量寒門士子,通過考舉,進入了體制之內。

 有人甚至升官如尿崩。

 譬如張湯,已經是官至郡守,義縱,位居車騎將軍,萬戶侯!

 而他們呢?

 幾乎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步!

 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妒忌和憤恨,鬱積在這些人胸口。

 歷史上張湯怎麽死的?

 不就是因為升官太快,引發了許多人的嫉妒?於是這些人聯手給張湯挖了個坑。

 現在,這天下何止一個張湯?

 分明就是有著千千萬萬個張湯。

 而劉徹現在又要準許工匠為官,徹底打破讀書人的特權。

 這讓其他人怎麽能忍?

 說到底,這即使利益的問題,也是時代的局限性。

 清貴的士大夫和高傲的貴族,肯定不會同意工匠為官。

 劉徹也從沒抱什麽希望。

 這只是一個引子而已,一個宣言罷了。

 意在告訴文武百官,此事,朕要做。

 誰讚成?誰反對?

 毋庸置疑,劉徹現在有著百分百的把握,可以確保這個決議必定在朝議上通過。

 原因很簡單。

 現在的漢室朝堂與六年前相比,已經是面目全非。

 一朝天子一朝臣。

 劉徹雖然沒有刻意去清洗朝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展的必然,現在的朝廷上,三公九卿,基本都是他的人,或者被他的親信架空了。

 而在各有司衙門之中,大量的考舉士子和新興貴族林立。

 特別是高闕之戰後,舊勢力和舊秩序,已經分崩在即。

 劉徹是故意要拋出這個議題,將朝堂清洗一遍。

 講道理,新君上位六年才對朝堂下手,從古至今,大概都只有劉徹了。

 所以,也不算吃相難看。

 但,在劉徹旁邊的汲黯,卻是憂心忡忡,道:“陛下,何必如此?”

 在汲黯看來,天子其實可以慢慢來的。

 花個三五年時間,此事肯定可以通過。

 但,天子偏偏就要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拋出一個如此受爭議的決定。

 汲黯感覺,天子有些膨脹了。

 想想也對,自古有哪位帝王,能如今上一般,即位六年,就已經王天下,執掌了最高權柄?

 所以,汲黯覺得自己有必要勸諫一二。

 劉徹聽了,卻是笑了。

 三五年?

 怎麽可以拖三五年呢?

 這個事情必須盡快定下來!

 不僅僅是因為要掃清朝堂,建立新時代的新秩序和建立起新的利益集團。

 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趁著現在這個新舊交替,更新換代的時刻,打下未來進一步發展和變革的基礎啊!

 不如此,等到新的利益集團和新的秩序建立起來了。

 再想推動此事,就難上加難了。

 因為,不管怎麽變,除非墨家上台執政,而且墨家士子控制了天下輿論大權,不然,在士大夫們眼中,工匠什麽的,一直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最多是一個輔助產品。

 可以尊重,但絕對不能大用,更別提與之平起平坐了。

 文雅的士大夫們,也必然不願意去跟渾身汗臭,常年在爐邊和工坊之中工作的工匠。

 但事實是:士大夫們難道真的比工匠強?

 別開玩笑了!

 現在,工匠們確實絕大多數,文化程度不高。

 但匠人中的精英和頂級的大工匠,就未必比士大夫差到那裡去。

 至少,一個能夠製造出水力鍛錘系統,又或者可以獨立製造出一輛水車的大匠,在掌握的知識和文化方面,未必就不如士大夫!

 後世天朝用工程師治國,乾的不亦樂乎,讓環宇震驚。

 況且,劉徹聽說,匈奴的軍臣,直接任命了一個從大夏劫掠來的大匠為‘徑路王’。

 這讓劉徹非常有危機意識。

 匈奴人居然拿出了王爵以酬工匠, 假如中國不提高工匠的待遇,給工匠門,尤其是大匠們一個看得見的出路。

 那麽,萬一有人利欲熏心,跑去匈奴,怎麽辦?

 而且,匈奴人都知道要重視和重用工匠。

 作為中國天子,劉徹豈能不如一個夷狄酋長?

 歷史上北宋對那位獻上神臂弓的名匠的獎賞,只是區區防團之官,一個不入流的小吏而已。

 而蒙元呢?

 忽必烈對於製造和指揮回回炮的工匠的賞格是萬戶侯,封為鎮國上將軍,管軍總管,恩寵至極。

 與之相比南宋君臣難道不該羞愧?

 世人皆以為劉徹搞這個石渠閣之會,只是想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幾人知道,劉徹的真正盤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